《後漢書白話版》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酷吏列傳序,漢朝承接戰國動亂不安的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後漢書白話版

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董宣、樊曄、李章、周虧、黃昌、陽球、王吉)

◆酷吏列傳序,漢朝承接戰國動亂不安的時代,影響所及,民多豪猾。

那些用大吞小的,跨越邦邑,矯健桀驁的就在鄉里稱王稱霸,州郡守宰轄地遼闊,戶口又多。

所以做官的得以獨斷專行,族滅一奸一宄、先斬後奏。

逞其剛烈之氣,成其不屈之威。

排眾議,用己見,以顯露他難測的智慧。

如嚴延年做河南太守,大家都說要殺的,他一朝把他放了,大家都說不該處死的,他假借緣由把他殺死。

使人不知他的用意所在。

至於深文羅致,橫加罪名,遷怒及人,也不可勝數。

有的甚至積一屍一滿坑,流血十里。

所以王溫舒有虎冠的吏,嚴延年有屠伯的名聲,這難道是假的嗎?然而,他們中間那些挫壓強勢,摧抑公卿,以致碎裂頭腦而不顧的人,也算得是很壯烈的啊。

自從中興以後,法律漸漸嚴密,官吏百姓犯法的,比前世少了。

但宦官外戚,侵害天下。

以至使陽球磔王甫的一屍一首,張儉剖曹節的墓。

如此之類,雖然洩眾憤,為大家所快意,也可說太殘酷了啊。

張儉是知名人物,所以附載《一黨一人篇》中。

◆董宣傳,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圉縣人。

起初被司徒侯霸徵召,推舉為考績優等的人,累升到北海郡國相。

到任,任命大姓公孫丹為五官掾。

公孫丹新建住宅,占卜的認為一定會有人死去,公孫丹於是讓兒子殺了過路的行人,把一屍一體放在屋裡,來抵擋他的災禍。

董宣知道了,便把公孫丹子逮捕殺掉。

公孫丹宗族和親信三十多人,拿著兵器到董宣官府,喊冤叫屈,董宣認為公孫丹以前曾經投靠過王莽,擔心他們跟海賊串通,就全部逮捕起來,囚在劇縣監獄裡,派門下書佐水丘岑把他們統統殺死。

青州刺史認為他殺得太多,向皇帝上書告發董宣,考查他的罪狀,董宣獲罪徵召到廷尉。

董宣在監獄裡,早晚諷誦詩文,無憂色。

到出獄受刑的時候,官屬做了飯菜送他。

董宣厲色說「:我董宣生平沒有吃過別人的東西,何況在死的時候呢?」

上車而去。

當時一起受刑的九人,第二個輪到董宣。

光武帝急忙派侍從騎士趕去,只赦免了董宣的死刑,並且命令他回到監獄去。

派使者審問董宣多殺無辜的情況,董宣用全部事實回答使者,並說水丘岑是按他的旨意辦事,罪不在他。

願意殺掉自己,而使水丘岑活下來。

使者把這些情況告訴了光武皇帝,光武皇帝下詔將董宣降為懷縣縣長,令青州刺史不再查究水丘岑的罪行。

水丘岑的官升到司隸校尉。

後來江夏郡有巨賊夏喜等侵擾郡境。

朝廷任命董宣為江夏太守。

董宣到了江夏郡邊界,發佈文書說:「朝廷認為本太守能夠捉拿一奸一賊,故接受了這個任務。

現在在江夏郡界統率兵馬,檄文到達之日,希望你們考慮自己的下場。」

夏喜等聽了,心裡害怕,立即投降解散。

外戚陰氏是江夏郡都尉,董宣輕視侮慢他,因此被免職。

後來朝廷特徵召董宣為洛陽縣長。

當時湖陽公主的奴僕白天行兇殺人,因為躲在公主家裡,官吏不能去抓他。

等到湖陽公主外出時,卻用這個殺人的奴僕作陪乘。

董宣在夏門亭等候湖陽公主,截住鮑主的車,攔住鮑主的馬,用刀劃地,大聲列舉公主的過錯,呵叱那個奴僕下車,於是格殺了他。

湖陽公主立即還宮告訴了光武皇帝,光武皇帝大怒,召見董宣,想用棍打死他。

董宣叩頭說:「我請求說一句話再死。」

光武皇帝說:「想說什麼?」

董宣說:「陛下聖德中興漢朝,卻放縱奴僕殺害良民,將怎樣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打,請讓我自一殺吧。」

就用頭碰撞柱子,血流滿面。

皇帝命令小黃門扶持著他,讓董宣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不服從,小黃門強迫他叩頭,董宣兩手據地,始終不肯低頭。

公主說:「文叔當百姓時,隱藏逃犯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也不敢上門捉拿。

現在作了天子,你的權威卻不能加於一個縣長嗎?」

光武帝笑著說「:天子不能同老百姓一樣。」

便命令這個硬脖子縣長出去。

賜給董宣三十萬錢,董宣全給了手下的官吏們。

從此,董宣打擊豪強,沒有不震驚發一抖的,京師稱他為「臥虎」,唱歌表揚他說:「董宣衙前無冤鼓。」

董宣任洛陽縣長五年,七十四歲,死在任上。

皇帝下詔派使者到他家裡看視,只見用布被蓋了一屍一體,妻子兒女對著哭泣。

家中有幾斛大麥,一輛破車。

光武帝悲傷地說:「董宣做官廉潔,死了才知道啊!」因為董宣曾做過二千石的郡太守,賜給他銀印祿綬,用大夫禮安葬他。

封他的兒子董並為郎中,後來董並官至齊郡國的相國。

◆樊曄傳,樊曄字仲華,南陽郡新野縣人。

與光武年輕時相好。

建武初,徵召任侍御史,升河東都尉,在雲台引見。

起先,光武貧賤時,曾經因事被拘於新野,樊曄任市吏,送了一箱乾糧給光武,光武感他的恩德,沒有忘記,多次請樊曄吃飯,並給車馬服飾。

因開玩笑說「:一箱乾糧得都尉,怎麼樣?」

樊曄叩頭致謝。

到郡後,誅討大姓馬適匡等人,盜賊肅清,官吏百姓都怕他。

幾年之後,升揚州牧,教育百姓耕田種樹治家的方法。

任職十多年,因犯法降任軹縣長。

隗囂被消滅後,隴右不安寧,於是授樊曄為天水太守。

為政嚴猛,喜好申不害韓非之法,善惡當機立斷。

有人犯了他的禁令,大都莫想從監獄裡活著出來,官吏百姓及羌胡都害怕他。

道路上丟一了東西,也沒人拾。

旅行的人到了晚上,把衣服行李放在道旁,說:「已經托付樊公了。」

涼州人做了一首歌說「:遊子常常貧困,勤勞的人自然富足。

寧願看一乳一虎的洞,不進天水寺。

大笑之時必定死,忿怒時或者可以得生。

唉!我的樊府君啊,哪裡可以再遇上他呀!」任職十四年,死在任上。

永平中,顯宗追念樊曄在天水時的政績,認為後人沒有能夠趕得上他的,下令賜家屬錢百萬。

子樊融,有俊才,好黃帝老子之術,不肯為吏。

◆李章傳,李章字第公,河內郡懷縣人。

家五代都是二千石。

李章學《嚴氏春秋》,明經之後,教授諸生,歷任州郡吏。

光武為大司馬,平定河北,召李章置東曹屬,多次從光武征伐。

光武做了皇帝,授李章為陽平令。

這時,趙、魏豪強聚集一起,清河大姓趙綱就於縣界築塢壁,修造兵器,危害地方。

李章到任,舉行宴會,請趙綱會晤。

趙綱帶著文劍,披羽衣,率衛士百多人來。

李章與他對飲,一會兒,李章手劍斬趙綱,原先埋伏的士兵也出來把趙綱的衛士統統殺了,然後奔馳到塢壁,用突然襲擊的方法破了,官吏百姓得到安寧。

升千乘太守,因誅殺盜賊太濫,徵召下獄免去太守之職。

半年授侍御史,出任琅邪太守。

這時,北海安丘大姓夏長思等人反叛,囚太守處興,佔據了營陵城。

李章得到消息,馬上發兵千人,奔馳進擊。

掾史阻止李章說「:二千石行不得去郡,兵不得擅發。」

李章按劍發怒說:「反虜如此膽大,囚劫郡守。

這哪裡可以容忍!如果我因討賊而死,我無遺恨啊!」於是帶兵去安丘城下,招募一些勇敢之士燒城門,與長思戰,殺了長思,獲三百餘首級,得牛馬五百餘頭而回。

處興回到郡裡,把這件事報告了皇上,把所得全部頒賜慰勞吏士。

後來因度量人的田不實,被征,因李章有功,只作司寇(同伺寇,刑罰名)論罪,罰往邊地戍守防敵。

一個多月後免刑歸。

再被徵召,適值病逝世。

◆周虧傳,周虧字文通,下邳徐人。

為人刻削少恩,好韓非法術。

年輕時任廷尉史。

永平中,補南行唐長。

到職後,告訴官吏說「:朝廷不以我為不肖,要我來治理老百姓,我天一性一仇視一奸一猾的官吏,立志除去豪賊,你們不要以身試法!」因殺縣裡特別厲害的壞傢伙幾十個人,官吏百姓大為震驚。

升博平令。

收捕隱藏的一奸一人,沒有一個能夠從監獄裡活著出來的。

因有威名升齊相,也很嚴酷,專以法治,又擅長案牘條例,為州內所法。

後來因為殺了無罪的人,再次降為博平令。

建初中,任勃海太守。

每逢朝廷的赦令到郡,常隱閉不公佈,先派人到所屬把刑犯處決完了,才公佈詔書。

獲罪征赴廷尉,免官歸家。

周虧廉潔無財產,常築磚坯生活。

肅宗聽說了,憐憫他,又用他為郎,再升召陵侯相。

廷掾畏周虧嚴明,想挫折他的威氣,於是清晨取一個死人,斷了他的手足,立寺門。

周虧知道了,就走到死人旁邊,裝著與死人說話的樣子。

暗暗觀察口眼有稻芒,於是秘密地問守門人說:「你知道誰載稻稿進城?」

守門的人回答說「:只有廷掾一人呢。」

又問門下「:外面有人懷疑我與死人說話的沒有?」

回答說「:廷掾懷疑您。」

於是收捕廷掾拷問,承認說:「不殺人,實取道邊死人。」

後人再也不敢欺騙他了。

征授洛陽令,到任之日,先問大姓主的名字,官吏一五一十以閭裡的豪強回答他。

周虧厲聲發怒說:「我是問貴戚如馬、竇等人,難道是為了知道這些賣菜賤夫嗎?」

於是部吏承著他的旨意,爭著以激切幹事。

貴戚小心戒懼,京師肅清。

皇后弟黃門郎竇篤從宮中回家,晚上走到止一奸一亭,亭長霍延攔住竇篤,竇篤的隨從與霍延爭執起來,霍延拔一出劍來指著竇篤,並且破口大罵。

竇篤上表皇帝,詔令召司隸校尉、河南尹到尚書譴責,派劍戟士收捕周虧送廷尉詔獄。

幾天後,赦出。

皇帝知道周虧奉法疾惡一奸一邪,不巴結貴戚,但是苛刻慘酷過度,多次被有司奏劾,八年,免去了他的官職。

後來任御史中丞。

和帝即位,太傅鄧彪奏周虧做官過於嚴酷,御史中丞在外督部刺史,在內領侍御史,糾察百官,典司京輦不合適。

免官回到鄉里。

其後竇氏貴盛竇篤兄弟掌權,些小舊怨,沒有不被嚴重打擊報復的。

周虧自己想不會保全生命,於是柴門自守,等待大禍臨頭。

然而竇篤等認為周虧公正,怨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就不再加害他。

永元五年(93),再征任御史中丞。

諸竇氏雖然已經誅殺,但夏陽侯..還在朝廷。

周虧恨他,於是上疏說:「我聽說臧文仲事君,看見有禮於君的,他對之如孝子的養父母;看見無禮於君的,誅殺他,如鷹..鳥般地驅逐鳥雀。

夏陽侯..,本來就出身輕薄,心懷邪僻,學業上不通經術,但擅自建造講捨,在外招集儒生門徒,實際上是聚集一奸一宄猾桀。

輕視皇上的威權,侮辱傲慢王室,又作巡狩封禪書,蠱惑百姓,多行不道,應當處以死刑,主管的人營私舞弊,不為國家著想。

涓一涓細流,漸漸地成為江河;點點火星,終能燎原。

『履霜堅冰至』,難道對他不應懲辦嗎?應當接受呂產專權之亂與王莽篡逆之禍的教訓,上安國家之計,下解萬夫的疑惑。」

適值夏陽侯..歸國,周虧升司隸校尉。

六年夏乾旱,皇上親自去洛陽視察囚犯,有兩個人被打傷,身上生了蟲,因此被降職任騎都尉。

七年,升將作大匠。

九年,死在任上。

◆黃昌傳,黃昌字聖真,會稽郡余姚縣人。

出身孤苦微賤。

住在學官附近,常常看到諸生學習學校的禮儀,因此一愛一學習,於是學習經學,又學習文書法律,在郡裡任決曹。

刺史出巡,見黃昌,讚賞他,推舉為從事。

後來任宛縣令,為政主張嚴猛,喜歡揭發那些暗藏的一奸一邪之徒。

有人偷了他的車蓋,黃昌開始不說什麼,後來秘密派親客到門下主管盜賊的人的家裡,乘其不備,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捉得,並且把他的家屬也都逮捕起來,一併殺掉。

世家大族都為之顫懼,都說他神明。

朝廷選舉賢能之士,黃昌升蜀郡太守。

前任太守年老為政多錯亂,百姓受冤屈。

等到黃昌到任,官吏百姓起訴的有七百多人,全都弄得清清楚楚,沒有處理不當的。

秘密逮捕了一個盜賊頭子,迫使他把各縣裡的強一暴之人的姓名住址一條一條寫出來,於是派人分別捉拿或討伐,沒有一個逃脫或跑掉的。

那些惡貫滿盈的大壞蛋,都跑到別的郡境去了。

先前,黃昌任州書佐,他的妻子回一娘一家,在路上遇賊被捉,於是流離轉徙到四川嫁了人。

她的兒子犯事,不得已到黃昌那裡起訴。

黃昌懷疑他的母親不像四川人,因問她的情況,她回答說「:妾本會稽郡余姚戴次公的閨女,州書佐黃昌的妻子。

在歸家的途中,被賊所擄,才到了這裡的。」

黃昌驚怪,叫她到面前說:「你怎麼識別黃昌呢?」

她回答「:黃昌左足心有黑子,他曾經自己說當作二千石的官。」

黃昌於是伸出左足讓她看。

於是互相擁抱悲泣,復為夫婦。

任職四年,朝廷徵召,再升為陳相。

縣人彭氏是個老豪強,建築起很大的房子,高樓就在路旁。

黃昌每外出檢查工作,彭氏婦人就登在高樓看他。

黃昌不高興,就下令逮捕她關進監獄,審訊處死。

又升為河內太守,又再升穎川太守。

永和五年(140),徵召任為將作大匠。

漢安元年(142),進補大司農,降為太中大夫,死在任上。

◆陽球傳,陽球字方正,漁陽郡泉州縣人。

世代為大姓和官僚之家。

他能擊劍,學騎射。

生一性一嚴厲,喜歡申不害、韓非的學說。

有個郡府的官吏侮辱了他母親,陽球集合了幾十個年輕人,殺了那個官吏,滅了他全家,因此出了名。

最初被舉為孝廉,補尚書侍郎。

陽球熟悉歷史,他的章奏和對事情的處理,常常得到尚書們的推崇信任。

出任高唐縣令,因為嚴酷苛刻,被郡守抓起來治罪,正好遇赦免罪。

征辟到司徒劉一寵一府任職,經考核列為優秀。

九江郡山中盜賊作亂,幾個月沒有平息。

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上奏陽球有處理一奸一賊的才能,任命他為九江太守。

陽球到任,設計謀,消滅了凶賊,並且將郡裡犯法作一奸一的官吏逮捕,全部處死。

調昇平原相。

發佈命令說「:我以前做高唐縣長,志在掃除一奸一邪。

因而為貴郡推舉。

從前齊桓公不計較管仲射中他帶鉤的仇恨,漢高祖赦免季布逃亡的罪行。

我雖然無德,不敢忘記前人的大義。

何況君臣名分已定,怎麼可以計較過去的錯誤呢?現在我把你們過去的罪過,一筆勾銷,以觀後效。

如果接到我的命令之後,仍不改正一奸一惡行徑的人,就不能再容忍了。」

郡中上下都害怕而服從他。

當時天下大旱,司空張顥上奏列出苛刻、殘酷、貪一污的官吏,一律罷免。

陽球因為嚴酷,召到廷尉,應當免官。

漢靈帝因他在任九江太守時有功,授陽球議郎之職。

升為將作大匠,因事被彈劾。

不久又任尚書令。

上奏罷去鴻都文學,說:「有詔書命令中尚方為鴻都文學樂松、江覽等三十二人畫像並寫贊語,用以勉勵學者。

我聽說《左傳》上說『:君主做的事情,一定要記下來。

記載的如果不足以傚法,後代子孫看什麼呢?』據查樂松、江覽等人,都出身微賤卑下,他們依附外戚,巴結權豪,俯首低眉,察言觀色,在太平時代,僥倖得到信任。

他們有的獻賦一篇,有的在竹簡上寫滿鳥篆,就陞官為郎中,還要為他們畫像,留名史冊;也有的字都不會寫,說話詞不達意,請別人代寫,妖偽百出,也沒有不蒙受皇上特別恩一寵一的,有如蟬脫殼污泥中一樣。

所以有識之士掩口而笑,天下的人都為之振歎不已。

我聽說圖像的設立,是為了勉勵好的,懲戒不好的,想讓皇上隨時可以看到自己行動的得失。

沒有聽說小人虛偽地作了幾篇歌頌的文章,就可以竊取朝廷的官職,在潔白的絹上留上圖像的。

現在太學、東觀足以宣揚聖賢的教化,希望罷除鴻都學士的選拔,消除天下的譏諷謗訕。」

奏上,漢靈帝沒有理會。

當時,中常侍王甫、曹節等人一奸一邪暴虐,玩一弄權一柄一,宮廷內外,為之搖動,陽球曾經拍著大一腿氣憤地說「:如果陽球做司隸校尉,哪裡容得這幫傢伙呢?」

光和二年(179),升為司隸校尉。

王甫在家休假,陽球到宮裡向順帝謝恩,上奏請逮捕王甫和中常侍淳於登、袁赦、封曰羽等阿諛諂媚宦官,應當一併處死。

於是把王甫、段赹及王甫的兒子永樂少府王萌、沛國相王吉逮捕押送到洛陽獄。

陽球親自審訊,鞭、捶、灼、徽、墨等五種刑具全都用到了極點。

王萌對陽球說「:我父子既然該死,請寬待老父,少用肉刑。」

陽球說:「你罪大惡極,死有餘辜,還想寬待嗎?」

於是王萌罵道「:你從前侍奉我們父子像奴僕一樣,奴僕敢反對主子嗎?今天拷打我,不久將輪到你了!」陽球命人用土堵塞王萌的口,棍棒交加,父子都死在杖下。

段赹也自一殺了。

於是陽球在夏城門車裂了王甫的一屍一體,在榜上大寫「賊臣王甫」。

沒收了王甫的全部家產,妻子兒女都遷徙到比景縣。

陽球殺了王甫以後,還想逐個劾奏曹節等人,便命令中都官從事說:「暫且先除掉大惡霸,下一步就該審訊豪強。」

權門豪族聽了,沒有敢吭聲的。

各種奢侈華麗的東西,都封存收藏,不敢再擺出來,京師畏懼震動。

當時順帝的虞貴人下葬,百官參加葬禮後回城,曹節看見道旁王甫車裂的一屍一體,悲慨地抹著眼淚說:「我們可以自己相食,哪能讓狗一舔一他的血汁呢?」

告訴各常侍,暫且先回宮,不要回到家裡去。

曹節徑直進宮,報告靈帝說:「陽球原是個殘暴的官吏,以前三司奏劾他應當免官。

因為有九江的小小寶勞,又被提拔使用。

有罪的人,往往肆意妄為,不宜擔任司隸校尉,使他得以殘酷暴虐。」

於是靈帝貶謫陽球為衛尉。

這時,陽球正外出拜謁皇陵。

曹節指示尚書令把他召回授官,不得拖延詔書的下達。

陽球被緊急召回,求見靈帝,向靈帝叩頭說「:我沒有清高的德行,被委以打擊邪惡的重任,以前雖然誅殺了王甫、段赹,但漏掉了曹節這些狐狸,不足以向天下表明朝廷的聖明。

請給我一個月的時間,一定使豺狼鴟梟統統服罪。」

陽球叩頭流血,殿上呵叱:「衛尉陽球抗拒詔命嗎?」

呵叱再三,陽球才接受了衛尉的任命。

這年冬天,司徒劉..與陽球商議逮捕張讓、曹節,曹節等知道了,共同誣告劉..等人。

此事已見《陳球傳》。

於是逮捕陽球送洛陽獄,處死,妻子兒女被流放到邊疆。

◆王吉傳,王吉,陳留郡浚儀縣人,中常侍王甫的養子。

王甫在《宦者傳》。

王吉年少時喜歡讀書傳,好名聲,但一性一情很殘酷。

因為他父親有權有勢,受皇上一寵一信,二十多歲時,任沛相。

通曉政事,能夠判斷考察疑難的案件,揭發一奸一邪隱藏的壞人,比一般人高明。

令郡內各舉一奸一吏豪人,常有小餅酒肉為贓的,雖數十年以前的事,還加以貶棄,註銷他們的名籍。

專門挑選一班剽悍的吏員,打擊非法。

如果有生子不養,就把父母殺了,合土掩埋。

凡殺人,都磔一屍一載在車上,公佈他的罪狀,宣示屬縣。

夏月,天氣熱,一屍一體腐爛,就用繩子把一屍一骨連起來,遊遍一郡才止,看見的人都害怕。

任職五年,共殺了一萬多人。

其餘慘刻毒辣的事,不可勝數。

郡中恐懼,人人自危,不敢自保。

陽球奏劾王甫時,才被收執,死於洛陽獄中。

史官評論:古時候的人寬厚,善惡容易分明。

犯了罪,畫衣冠,異服色,人就不敢犯罪了。

末世風俗變薄,上下相欺,德義不能使人和睦相處,化道不足以懲惡,於是用嚴刑痛殺,隨時處理,致使刻深的吏員,按暴理一奸一,靠了疾惡邪亂的公直心,助長了慘酷的虐情。

漢世所說的酷能的人,是不少的。

都是因為敢捍一精一敏,巧附文法,雷厲風行,威譽宣赫。

與那些專誠守道的官吏,為什麼優劣相差這麼遠呢?所以嚴延年嗤笑黃霸寬恕為化的治術,密縣人笑單茂的措施猛到了極點,還不能致治。

然朱邑不用笞辱人,袁安沒有用臧罪訊人,卻猾惡自然禁止了,人不敢欺。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威力與刑罰已經用了,苟且的行為就興起來,仁信之道,為人所感。

苟且僥倖的人,在威力的空隙,一奸一心又生出來,被感化的人,人去了而思念還在。

由一邦以論天下,刑訟繁措的得失,可以知道了啊。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