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出自景帝所生長沙定王劉發。劉發生舂陵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

後漢書白話版

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劉邦第九代孫。

出自景帝所生長沙定王劉發。

劉發生舂陵節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巨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令劉欽,劉欽生光武。

光武九歲喪父,為叔父劉良撫養。

身高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鼻子高高的,額角飽滿。

一愛一農業勞動。

他哥哥伯升卻好俠養士,常誹笑光武從事田業,把他比作治產業的高祖兄劉仲。

王莽天鳳年間,劉秀到長安,讀《尚書》,大略通曉當中道理。

王莽末年,國內連年蝗災,盜賊蜂起。

地皇三年(22),南陽饑荒,各家門客多為小盜。

光武到新野避亂,將收穫的穀物在宛城出賣。

宛人李通等以讖緯符命對光武說:「劉氏復起,李氏為輔。」

光武乍聽覺得不敢當,但轉念哥哥伯升廣交食客,必舉大事。

而且王莽已露出敗亡的跡象,天下正亂,便和他們合計謀劃,決定舉兵起事,購買兵器。

十月,與李通堂弟李軼等在宛城起兵,時年二十八歲。

十一月,彗星出現於南方張宿。

光武便帶領賓客回到舂陵。

這時伯升已會眾起兵。

起始,各家子弟害怕,都逃亡避匿,說:「伯升要殺我們!」等到看見光武絳衣武冠,都驚異地說:「謹慎厚道的文叔也起兵了啊!」大家才安定下來。

伯升於是招新市、平林兵,與其首領王鳳、陳牧向西攻打長聚。

光武先騎牛,殺新野尉才得以騎馬。

進屠唐子鄉,又殺掉了湖陽尉。

軍中所獲財物分配不均,大伙憤恨,想反攻諸劉氏。

光武便收本宗人所得財物,全分給大家,眾人才喜悅。

便進攻拔取棘陽,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戰於小長安,漢軍大敗,退守棘陽。

更始元年(23)正月初一,漢軍又與甄阜、梁丘賜戰於比水西,大破之,殺掉了甄阜、梁丘賜。

伯升在育陽又打敗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進而圍攻宛城。

二月初一,擁立劉玄為天子,劉玄任命伯升為大司徒,光武為太常偏將軍。

三月,光武另與諸將攻打昆陽、定陵、郾,都攻下了。

得牛馬財物很多,谷數十萬斛,轉運供給宛城下部隊。

王莽得知甄阜、梁丘賜被殺,漢帝已立,十分恐懼,於是派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領兵百萬,其中披甲將士四十二萬。

五月,到達穎川,又與嚴尤、陳茂部隊匯合。

起初,光武曾為舂陵侯佃戶欠租投訴於嚴尤,嚴尤見光武奇相而驚異。

到這時,城中投降嚴尤的人說光武不要財物,只收集兵馬出謀定策。

嚴尤笑著說「:就是那個鬚眉濃美的漢子嗎?他怎麼竟幹這種事呢!」初始,王莽徵集天下能懂兵法的六十三家共數百人,並任為軍吏;挑選訓練警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

當時有個巨人叫巨無霸,身高一丈,腰粗十圍,被任命為軍壘尉官;驅使猛獸虎豹犀象,以助軍威。

出師的盛況,為秦漢以來所沒有過的。

光武統兵數千,在陽關攔截王莽軍。

諸將見王尋、王邑軍隊強大,掉頭逃跑,奔回昆陽,都很害怕,擔心妻室兒女,想分散返回各自的城邑。

光武提議說:「現在我們兵力和糧草都少,而外寇強大,合力抵抗,功績或許可以建立;如果分散開來,勢必都不能保全。

而且宛城沒有攻下,那邊的部隊不能救助我們,昆陽一旦攻破,一天之內,我們所有各部都將被消滅掉。

現在我們不同心合力共舉功名,反而想守住妻子兒女和財物嗎?」

諸將領憤怒地說「:劉將軍何以竟然說這種話!」光武含笑起立。

這時恰好了望敵人的騎兵回來,說大量的敵人將到城北,軍馬隊列數百里,看不到隊尾。

諸將連忙相互說道「:還是請劉將軍出主意對付。」

光武又為大家謀劃成敗策略。

諸將領憂愁窘迫,都說:「就照這樣辦!」這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光武便叫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守城,自己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夜出城南門,在外面組織兵力。

這時王莽軍隊已有近十萬到了城下,光武差點兒走不出城。

到了郾、定陵,將各兵營軍隊悉數調發,而諸將貪惜財貨想分兵留守。

光武說「:現在假如打敗了敵人,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假如被敵人打敗,我們的頭顱也保不住,哪還有什麼財物呢?」

大家才依從了光武的意見。

嚴尤勸王邑說:「昆陽城小而堅固,現僭稱帝王的劉玄在宛城,我們快速派遣大軍攻擊,他們必定逃跑;宛城兵敗,昆陽自然歸服。」

王邑說「:過去我以虎牙將軍身份圍攻翟義,因不曾活捉他而受到責備。

現在率百萬大軍,碰上城池不能拿下來,怎麼說得過去呢?」

於是將昆陽包圍幾十重,紮營數百個,立起雲車,高十餘丈,俯視城中,旗幟遍野,塵埃滿天,金鼓之一聲聞數百里。

有的部隊挖掘地道,有的部隊用木童車樓車攻城。

弓一弩一亂髮,箭下如雨,城中人背著門板才能打水。

王鳳等求降,未得允許。

王尋王邑自以為成功在頃刻之間,意氣閒逸自得,夜有流星墜一落兵營,白天有雲一團一,如崩塌的山般當營隕落,離地不到一尺才散,軍吏士卒都趴伏一在地上。

六月初一,光武便與軍隊一同前進,自率騎兵步兵千餘,在王莽大軍前四五里佈陣,王尋、王邑也發兵數千交戰。

光武衝殺敵軍,斬首數十。

眾部下高興地說「:劉將軍平生見小敵膽怯,今見大敵勇敢,很是奇怪,而且又到前面去了。

我們應協助劉將軍!」光武向敵人衝去,王邑、王尋部隊退卻,部眾乘勝進擊,斬敵成百上千。

連連得勝,於是向前推進。

這時,伯升已攻克宛城三日,而光武還不知道,便派人假裝成宛城下部隊使者,帶書報告城中,說「宛城下援軍開到」,卻假意不小心將書信遺失。

王尋、王邑得信,心中不快。

諸將已經幾次告捷,膽氣更壯,無不以一當百。

光武便與敢死隊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敵中堅,王尋、王邑軍陣紊亂,光武乘銳氣摧垮敵陣,殺了王尋。

昆陽城中也擊鼓吶喊衝殺而出,內外合擊,聲震天地,莽軍大敗,奔逃的兵士互相踐踏,死傷者遍佈百餘里。

天空恰巧大雷狂風,屋瓦都刮飛了。

大雨傾盆,蚩川河水暴一漲,虎豹都嚇得四腿直抖,士卒爭先渡河,溺死的以萬數,河水為之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裝騎馬,踏著死人渡河逃走,光武盡得莽軍糧草器械,戰車、盔甲、珍寶不計其數,幾個月運不完,只好將剩下的燒掉了事。

光武乘勢又攻下穎陽。

適逢伯升被更始所害,光武從父城奔往宛城謝過。

司徒官屬迎接慰問光武,光武難以與他們背地裡交談,深為引過而已。

不曾以伐昆陽居功,又不敢為伯升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一樣。

更始因此內心慚愧,拜光武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九月初三,三輔豪傑合力殺了王莽,並將他頭顱送到宛城。

更始打算北上,建都洛陽,便讓光武代理司隸校尉,要他前往整理修繕宮殿官府。

光武於是設置下屬官吏,起草公文,以從事史察舉非法,一切照漢代舊有制度辦事。

這時三輔官員東迎更始,見諸將走過,都戴平民頭巾,穿女人衣服,大掖衣加上繡花的半臂衣,沒有不笑話他們的。

有的還因為他們所服「不祥」而畏懼患禍逃開。

及至見到光武的僚屬,都不勝欣喜。

年老的官員有的掉淚說:「想不到今天又見到了漢家官員威嚴的儀表啊!」從此有見識的人都歸心於光武了。

及至更始到了洛陽,便任光武為破虜將軍代行大司馬的職務。

十月,光武拿著符節渡黃河北上,安定撫一慰州郡官民。

所到郡縣,就會見郡守、長吏、三老、官屬,下至佐史,考察升降事宜,好像州牧巡視郡國辦事一樣。

平反錯案,遣放囚犯,除掉王莽時的苛政,恢復漢室官名,官民喜悅,爭以牛酒迎接慰勞。

進至邯鄲,已故趙繆王子劉林向光武獻策說:「赤眉軍現在河東,只要決開黃河淹灌他們,赤眉百萬軍隊可成為魚。」

光武不答,而去真定。

劉林就偽稱占卜的王郎是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十二月,立王郎為天子,定都邯鄲,並派遣使者招降下屬郡國。

更始二年(24)正月,光武因為王郎新起勢盛,便北上巡視薊地。

王郎發佈檄文,許諾捕殺到光武的封以十萬戶的爵位。

而已故廣陽王劉嘉的兒子劉接,起兵薊中以策應王郎,薊城城內擾亂,人民相繼驚恐起來,並傳說邯鄲派來的使者剛到,二千石以下的官員都出去歡迎。

於是光武急忙駕車南奔,,早晨夜晚都不敢進城,就在道旁食宿。

到達饒陽,官屬都沒有吃的了。

光武就自稱是邯鄲派來的使者,進入客棧。

客棧的小吏正在用餐,光武隨從飢餓得很,便搶飯吃。

客棧的小吏懷疑光武是假冒,便擊鼓數十通,謊稱邯鄲將軍到,官屬都嚇得變了臉色。

光武上車想要奔逃,但轉念怕跑不了,便從容坐到原位,說:「請邯鄲將軍進來!」許久,才駕車離去。

客棧的人遠遠地叫守門者不放行。

守門的官長說「:天下大局豈可預知?能阻攔長者嗎?」

光武才得南行。

日夜兼程,蒙霜冒雪,時正天寒,臉面都凍裂了。

到了呼沱河,沒有船,恰值河面封凍,得踏冰而過,隊伍未過完,幾輛車竟陷入水裡。

到達下博城西,..徨困惑,不知往哪裡走為好。

有白衣老頭在道旁說:趕快走,信都郡的人還在為長安政權堅守著,那兒離這裡八十里。」

光武馬上趕去,太守任光開門迎接。

光武便征發周圍各縣兵馬,共得四千人,首先攻打堂陽、貰縣,兩地都投降了光武。

王莽和成卒正邳彤也領全郡投降。

又有昌城人劉植、宋子人耿純帶領宗親子弟,佔領各自所在縣城,奉獻給光武,於是往北攻下曲陽,部眾漸漸地集聚起來,樂意依附光武的達到數萬人。

光武又北擊中山,克盧奴,所到之處,征發「奔命兵」,發送檄文到邊境各部,要他們一同攻打邯鄲,各郡縣回書響應。

南向攻克新市、真定、元氏、防子,於是進入趙地境界。

這時王郎大將李育駐兵柏人,漢軍不知道,向前推進,前軍偏將朱浮、鄧禹被李育打敗,丟失輜重。

光武在後面聞悉,收集朱浮、鄧禹所散失的兵卒,與李育戰於柏人城門,大敗李育軍,全部奪回李育從朱浮、鄧禹部隊搶獲的輜重。

李育退回保守城池,光武攻城不下,於是引兵佔領廣阿。

正好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一寵一,各派自己的將領吳漢、寇恂等率領突騎幫助攻打王郎,更始也派尚書僕射謝躬討伐王郎,光武乘機大設酒宴慰勞將士,東進包圍巨鹿。

王郎守將王饒堅守,一個多月沒攻下。

王郎派將領倪宏、劉奉領數萬人援救巨鹿,光武迎戰於南欒,殺數千人。

四月,光武進軍圍攻邯鄲,連戰連捷。

五月初一,攻克邯鄲,殺王郎。

在繳獲的文書中,光武發現部下官員和王郎勾結來往譭謗自己的書信有幾千份。

光武不看,召集將軍們當面一把火燒掉,說:「讓那些睡不著覺的人安下心來吧!」更始派侍御史拿著符節封光武為蕭王,教他完全停止軍事行動到更始所在的地方去。

光武托辭黃河以北還沒有平定,不接受徵召。

從此,他和更始就不是一條心了。

這時長安政治混亂,到處反叛更始。

梁王劉永在睢陽專權,公孫述在巴蜀稱王,李憲自立為淮南王,秦豐自號楚黎王,張步起兵琅笽,董憲起兵東海,延岑起兵漢中,田戎起兵夷陵,都設置將帥,攻打掠取鎊郡縣。

又有各種名號的隊伍如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各自統領部下,總數合計有數百萬人,到處搶掠。

光武打算進行掃蕩,派吳漢首先徵調北方十郡兵馬。

幽州牧苗曾不服從,吳漢就殺了苗曾,徵調他的部下。

秋天,光武攻擊銅馬於梟,吳漢率突騎與光武會合於清陽。

銅馬軍屢屢挑戰,光武加固營壘自守;銅馬軍有出去擄掠的,就把他們收拾,斷絕他們的糧道。

一個多月後,銅馬軍糧食吃完,只得夜裡逃去,光武追到館陶,把他們打得大敗。

受降還沒有完,高湖、重連兩支部隊從東南方來,與銅馬殘部會合,光武又與他們大戰於蒲陽,把他們全部打敗迫降,封投降的頭目為列侯。

投降的部隊頭領還不放心,光武理解他們的心理,便命令他們歸營統率約束部隊。

自己輕騎簡從到各部巡視。

投降的相互議論說「:蕭王這樣推心置腹待人,我們能不以死相報嗎?」

於是都真心歸附。

光武將全部投降的兵力分配給諸將領,擴大到數十萬軍隊。

所以關西人稱光武為「銅馬帝」。

赤眉軍別部將領與大肜、青犢軍十多萬人盤踞射犬,光武進攻,大敗敵軍,部眾都逃散了。

光武又派吳漢、岑彭偷襲鄴城,殺了謝躬。

青犢、赤眉軍進入函谷關,進攻更始。

光武便派鄧禹率六裨將發兵向西,以便趁更始和赤眉紛亂之機獲益。

這時更始派大司馬朱鮪、舞陰王李軼等駐守洛陽,光武也派馮異駐守孟津相抗拒。

建武元年(25)春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漢孺子劉嬰為天子,更始派丞相李松擊之,把劉嬰殺了。

光武向北擊尤來、大搶、五幡於元氏,追至右北平,連連告捷。

又戰於順水北,乘勝輕易進軍,反為所敗。

賊兵追得緊,短兵相接,光武跳到高岸上,碰著突騎王豐,王豐下馬將馬讓給光武,光武按著王豐的肩膀上馬,回頭笑對耿..說:「差點兒讓強盜們譏笑了!」耿..連連射擊把敵人打退,才免除遭難。

士卒死了數千人,餘部退守范陽。

部隊見不到光武,有人說光武已死,諸將領不知該怎麼辦。

吳漢說:「各位要勉力干,蕭王哥哥的兒子在南陽,何必擔憂無主呢!」大家惶恐害怕,好幾天才安定。

賊雖打了勝仗,而素來懼怕光武聲威,彼此形勢不瞭解,夜裡就帶兵走了。

光武又進軍到安次,與敵交戰,打敗敵軍,斬三千餘人。

敵軍退入漁陽,光武便派吳漢統領耿..、陳俊、馬武等十二將軍追擊於潞城之東,追至平谷,消滅了尤來等部。

朱鮪派討難將軍蘇茂攻溫城,馮異、寇恂迎戰,大敗蘇茂軍,殺了蘇茂的大將賈強。

這時眾將領議論擁光武為帝。

馬武首先進言說:「天下無主,如果有聖人趁衰敗的局面興起,即使孔子為相,孫武為將,還要擔心不能有所補益。

潑出了的水是收不回的,機會失去,後悔無及。

大王雖執意謙讓,怎麼對得起漢家的祖宗和天下呢?應當暫時回到薊城登皇帝位,然後才議定征伐的事宜。

現在誰是賊人,我們馳騁戰鬥去攻擊他呢?」

光武驚異地說「:將軍怎麼說這樣的話?該殺頭的呀!」馬武說「:所有的將領都是這種看法呢!」光武使馬武曉諭其他各將領,便率領部隊回薊城。

夏四月,公孫述自稱天子。

光武從薊城返回,過范陽,派人收殮埋葬陣亡將士。

到達中山,諸將又奏請光武說「:漢室遭王莽篡位,統治中斷,豪傑憤怒,億萬百姓遭到踐踏。

大王與伯升首先起義,更始卻憑宗室資格佔據帝位,而不能繼承大業,綱紀敗壞,盜賊日益增多,老百姓遭殃。

大王初戰昆陽,王莽潰敗;後克邯鄲,北方州郡得以平定;三分天下有其二,跨州據土,甲兵百萬,論武力沒有誰敢抗拒您,講文德則更沒有話說。

臣等聽說帝位不可以久久空著,天命不能謙讓拒絕,希望大王為國家著想,為天下百姓著想。」

光武又沒有聽從。

進軍到南平棘,諸將領又堅決請光武稱帝,光武說:「寇賊沒有剿滅,四面受敵,何必匆匆稱帝呢?將軍們請出去吧!」耿純卻進一步說「:天下士大夫拋棄親屬背井離鄉,跟著大王衝殺在刀箭之間,他們的打算本來就是希望攀龍附鳳,來實現自己的志向罷了。

現在功業即將告成,天像人事相應,而大王拖延時間,違背眾人心意,不登帝位,我擔心士大夫們絕望,打算落空,就產生離去的思想,認為不必久留而自討苦吃,大眾一散,很難再聚。

時機不可延誤,群眾的意願不可違背啊!」耿純的話十分懇切,光武深為感動,便說:「我將考慮考慮。」

行軍到..縣,光武以前在長安學習時同住一室的強華從關中拿來《赤伏符》,其中說:「劉秀髮兵收拾無道的人,四方各族雲集,像群龍搏鬥於野,(高祖以來)二百二十八年之際,火德為主。」

群臣乘機又進言說:「接受天命符瑞,以應順人事為大,現在萬里以外的符命,與事物正相切合,不約而同,即便是周武王的白魚之應,又怎能和這相比呢?現在上面沒有皇帝,海內混亂,符瑞的應驗,明明白白,應回報天上神明,以滿足大家的願望。」

光武於是命令官吏在鎬城南面千秋亭五成陌,設建祭天的壇場。

六月二十二,光武登皇帝位。

燒柴祭天,祀水火雷風山澤六宗,望祭山林川谷諸神。

祝文說「:皇天上帝,后土神祇,關懷人間,降卜符命,把平民百姓托付劉秀,為民父母,我劉秀實不敢當。

而部屬百官,不約而同,都說:『王莽篡奪帝位,劉秀髮憤起兵,破王尋、王邑於昆陽;誅王郎、銅馬於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

上符天地之心,下為百姓歸心擁戴。」

讖記說『:劉秀髮兵捉拿無道的人,卯金修德劉氏為天子。

』我還是堅決推辭,一辭再辭,以至三次推辭。

部屬都說:『皇天的大命,不可稽延。

』劉秀怎麼敢不敬奉天命。」

於是立年號為建武,大赦天下,改高縣為高邑。

同月,赤眉立劉盆子為天子。

二十七日,前將軍鄧禹在安邑進攻更始定國公王匡,大破王匡軍,殺掉他的將領劉均。

秋七月初五,拜前將軍鄧禹為大司徒。

十一日,任命野王令王梁為大司空。

十六日,任命大將軍吳漢為大司馬,偏將軍景丹為驃騎大將軍,大將軍耿..為建威大將軍,偏將軍蓋延為虎牙大將軍,偏將軍朱佑為建義大將軍,中堅將軍杜茂為大將軍。

這時,皇室親族劉茂自稱「厭新將軍」,率部投降,封為中山王。

八月初三,光武到懷縣,派耿..率強一弩一將軍陳俊駐紮五社津,戒備滎陽以東。

派吳漢率朱佑及廷尉岑彭、執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等十一將軍在洛陽圍攻朱鮪。

八月十六,祭社稷。

八月十七,在懷宮祭祀高祖、太宗、世宗。

光武行進到河陽,更始廩丘王田立投降。

九月,赤眉軍入長安,更始逃奔高陵。

初六,光武下詔令說:「更始破敗,放棄城池逃跑,妻室兒女赤身露體,流散道路,我很憐憫他們。

現封更始為淮陰王,官吏平民有敢殺害他的,以大逆罪論處。」

十九日,任平帝時高密令卓茂為太傅。

二十六日,朱鮪率洛陽全城人馬投降。

冬十月十八日,光武進入洛陽,臨幸南宮卻非殿,於是定都洛陽。

派岑彭打擊荊州群賊。

十一月三十日,光武到懷縣。

劉永自稱天子。

十二月丙戌,光武從懷縣回洛陽。

赤眉軍殺更始。

隗囂佔據隴右,盧芳在安定起兵,破虜大將軍叔壽在曲梁進攻五校賊,叔壽戰死。

二年(26)春正月初一,日蝕。

大司馬吳漢率九位將軍在鄴東進攻檀鄉寇賊,大敗檀鄉賊軍,迫使他們投降。

十七日,把功臣都分封為列侯,大的封國四縣,其餘多少不一。

詔令說:「人的欲一望滿足以後,最怕的是放一蕩不羈,只求一時的快樂,忘卻慎於刑罰的道理。

想到各位將軍功業遠大,的確想代代相傳,應當像站臨深潭邊、在薄冰上行走一樣,戰戰兢兢,一天比一天更謹慎。

有些有顯著功績,沒有得到報酬,名未揚、官未封的人,大鴻臚趕快報上,我將分別錄用。」

博士丁抱提議說「:古代帝王封諸侯地不過百里,以『利建侯』、『雷震百里』為準則,中央強大,地方弱小,這是用來治理國家的方法。

現在封諸侯大到四縣,不合法制。」

光武帝說:「古代國家的滅亡,都是由於國君無道,沒有聽說過功臣封地大而遭滅亡的。」

於是派謁者馬上授予列侯印綬,策書上說:「在上面不驕傲,雖高也不危險;節制謹守法度,雖滿也不漫出。

敬肅戒慎,傳給你們子孫後代,永遠做漢家的藩屬。」

十九日,更始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投降,都恢復了他們原來的爵位。

壬子,修高帝廟堂,建社稷壇於洛陽,立郊兆壇於城南,開始明確漢主火德,崇尚赤色。

同月,赤眉燒長安宮室,挖掘帝王園陵,寇掠關中。

大司徒鄧禹進長安,派府掾捧著十一帝的神主,供於高廟。

真定王劉揚、臨邑侯劉讓謀反,光武派前將軍耿純把他們殺掉。

二月十六日,光武到修武。

大司空王梁免職。

十九日,任太中大夫宋弘為大司空。

派驃騎大將軍景丹率征虜將軍祭遵等二將軍攻打弘農寇賊,把他們打敗,趁勢又派祭遵圍攻蠻中寇賊張滿。

漁陽太守彭一寵一反叛,在薊城攻打幽州牧朱浮。

延岑在漢中自稱武安王。

辛卯,光武自修武回洛陽。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詔令說「:近來獄中多有冤屈的人,用刑殘酷,我很哀憐他們。

孔子說:『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不知怎樣才好。

』應當和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共同討論省免刑罰的事。」

派執金吾賈復率二將軍攻打更始郾王尹遵,打敗他,迫他投降。

驍騎將軍劉植攻打密地寇賊,戰死。

派虎牙大將軍蓋延率四將軍討伐劉永。

夏四月,在睢陽圍攻他。

更始將蘇茂殺淮陽太守潘蹇,依附劉永。

四月初二,封叔父劉良為廣陽王,兄子劉章為太原王,劉章弟劉興為魯王,舂陵侯嫡子劉祉為城陽王。

五月十九日,封更始元氏王歙為泗水王,故真定王劉楊子劉得為真定王,周朝後代姬常為周承休公。

二十二日,詔令說:「老百姓有不得已出嫁的妻子、賣掉的兒女,想要回歸丈夫、父母身旁的,都要聽任他們的意願,誰敢拘禁逮捕他們,依法論處。」

六月初七,封貴人郭氏為皇后,子劉強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增加郎官、謁者、從官俸祿各一等。

十五日,封宗族子劉終為淄川王。

秋八月,光武帝親自統兵討伐五校,二十六日,帝到內黃,在戲陽大敗五校軍,使之投降。

派游擊將軍鄧隆援救朱浮,與彭一寵一戰於潞城,鄧隆軍隊吃了大敗仗。

蓋延攻克睢陽,劉永逃奔譙城。

破虜將軍鄧奉佔據育陽反叛。

九月初二,光武帝從內黃回洛陽。

驃騎大將軍景丹去世。

延岑在杜陵大敗赤眉軍。

關中饑荒,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

冬十一月,任廷尉岑彭為征南大將軍,率八將軍在堵鄉討伐鄧奉。

銅馬、青犢、尤來殘部在上郡共立孫登為天子。

孫登將領樂玄殺孫登,率領部眾五萬餘人投降。

派偏將軍馮異代理鄧禹討伐赤眉。

派太中大夫伏隆拿著符節安一撫青、徐二州,招降了張步。

十二月三十日,詔令說:「想到宗室列侯被王莽所廢,先人神靈無所歸宿,我非常哀憐他們,一併恢復他們的封國。

若列侯本人已去世,由列侯子孫所屬的郡縣記錄列侯子孫的現名上交尚書,封爵授官。」

這年,蓋延等在沛西大敗劉永。

以前,王莽末年,國家旱災蝗災,五斗粟要賣一斤黃金,到現在野生的谷子不播而長,麻、豆長得尤其茂盛,野蠶結繭,散佈在山崗上,人們便去收取其利。

三年(27)春正月初六,任偏將軍馮異為征西大將軍,杜茂為驃騎大將軍。

大司徒鄧禹及馮異與赤眉軍在回溪交戰,鄧禹、馮異大敗。

征虜將軍祭遵打敗蠻中寇賊,殺張滿。

二十三日,立亡父南頓君上四廟。

二十四日,大赦天下。

閏月初一,大司徒鄧禹免職。

馮異與赤眉軍在崤底交戰,將赤眉軍打得大敗,殘部南逃宜陽,光武親自領兵征伐。

己亥,光武帝到宜陽。

甲辰,帝親統六軍,大擺兵陣,大司馬吳漢的一精一銳排列在前面,中軍排列第二,驍騎、武衛分列左右。

赤眉軍望而生畏,派人求降。

丙午,赤眉君臣反綁雙手,奉獻高祖劉邦傳下的璽綬投降,詔令城門校尉辦理受降事宜。

戊申,光武從宜陽回洛陽。

己酉,詔令說:「群盜橫衝直闖,殘害人民,劉盆子竊取皇帝尊號,惑亂天下。

我領兵奮起討伐,頃刻土崩瓦解,十多萬部眾束手降附,先帝璽綬歸還王府。

這都是靠祖宗的威靈,將士的力量,我怎能夠格享此殊榮呢!應選擇吉日禱告高廟,賞給天下應當繼承父後的長子爵位,每人一級。」

二月初一,祭祠高廟,光武接受傳國璽。

劉永妄封董憲為海西王,張步為齊王。

張步殺光祿大夫伏隆反叛。

光武帝到懷縣,派吳漢率二將軍在軹西進攻青犢,大敗青犢軍,使之降服。

三月十六日,任大司徒司直伏湛為大司徒。

彭一寵一佔領薊城,並自立為燕王。

光武親自統兵征討鄧奉,到達堵陽。

夏四月,在小長安大敗鄧奉,並殺了他。

馮異與延岑戰於上林,把延岑打敗。

吳漢率領七將軍與劉永將蘇茂戰於廣樂,大敗蘇茂。

虎牙大將軍蓋延在睢陽包圍了劉永。

五月二十四日,光武帝回洛陽。

三十日,晦,日蝕。

六月初七,大赦天下。

耿..與延岑在穰縣交戰,大敗延岑。

秋七月,征南大將軍岑彭率領三將軍討伐秦豐,戰於黎丘,大敗秦豐,活捉了他的將領蔡宏。

二十六日,光武帝詔令說:「俸祿不滿六百石的縣令,下至縣長,侯國之相有罪,都先請示再處治。

男子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婦女因親屬犯罪連坐的,只要不是犯有『不道』罪,詔書點名逮捕的,都不得扣押。

應當對證的馬上對證,女子判刑,可讓她出錢僱人伐木抵罪,放回家。」

蓋延攻克睢陽,捉了劉永,但蘇茂、周建又立劉永子劉紆為梁王。

冬十月十九日,光武帝到舂陵。

告祀園寢宗廟,在舊宅設置酒宴,款待眾多故舊與父老鄉親。

十一月已末,自舂陵回洛陽。

涿郡太守張豐反叛。

這年,李憲自稱天子。

西州大將軍隗囂呈上奏書。

建義大將軍朱..率領祭遵與延岑戰於東陽,殺延岑將張成。

四年(28)春正月初二,大赦天下。

二月初一,光武帝到懷縣。

二十一日,從懷縣回洛陽。

派右將軍鄧禹率領二將軍與延岑戰於武當,打敗了延岑。

夏四月初七,光武帝到達鄴城。

十九日,行進到臨平。

派大司馬吳漢在箕山攻擊五校賊,賊大敗。

五月,光武帝行進到元氏,初二,又行進到盧奴。

派征虜將軍祭遵率領四將軍在涿郡討伐張豐,殺掉了張豐。

六月初二,光武帝返回洛陽。

七月十四日,光武帝至譙縣。

派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在垂惠圍攻劉紆。

董憲將領賁休率蘭陵城兵馬投降光武,董憲圍攻賁休。

虎牙大將軍蓋延率領平狄將軍龐萌援救賁休,沒有成功,蘭陵為董憲所攻陷。

秋八月初十,光武帝到壽春。

太中大夫徐惲擅自一殺臨淮太守劉度,徐惲因此犯法被誅。

派揚武將軍馬成率領三將軍討伐李憲。

九月,在舒縣包圍了李憲。

冬十月初七,光武帝回到洛陽。

太傅卓茂去世。

十一月十九日,光武帝到宛城,派建義大將軍朱..率領二將軍在黎丘圍攻秦豐。

十二月二十日,光武帝到黎丘。

這年,征西大將軍馮異與公孫述將領程焉在陳倉戰鬥,打敗程焉。

五年(29)春正月十七日,光武帝還洛陽。

二月初一,大赦天下。

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攻克垂惠。

二十日,光武帝到魏郡。

二十七日,封殷商後代孔安為殷紹嘉公。

彭一寵一被奴僕所殺,漁陽平定。

大司馬吳漢率領建威大將軍耿..在平原攻擊富平、獲索賊,大敗賊軍,迫使其投降。

又派耿..率領二將軍討伐張步。

三月初八,調廣陽王劉良為趙王,劉良始進入封國。

平狄將軍龐萌反叛,殺楚郡太守孫萌而東附董憲。

派征南大將軍岑彭率領二將軍在津鄉討伐田戎,大敗田戎。

夏四月,天旱,蝗災。

河西大將軍竇融開始派人進貢。

五月初二,光武帝下詔令說:「久旱,麥子受害,秋播沒有下種,我十分擔憂。

莫非是殘酷的官吏不稱職,獄多冤案,老百姓愁苦怨恨,觸怒了天神嗎?現命令中都官、三輔、郡國放出在押囚犯,除了非處死不可者外一律免除查辦,徒刑免為平民。

務必進用溫良的人,罷免貪婪殘酷的人,各部門整頓好自己的職事。」

六月,建義大將軍朱..攻克黎丘,活捉秦豐;龐萌、蘇茂圍攻桃城。

這時,光武帝剛好到了蒙縣,於是親自領兵征伐龐萌、蘇茂。

先在任城整頓軍隊,然後救援桃城,大敗龐萌等。

秋七月初四,光武帝到沛縣,告祭高帝廟。

詔令修復長安的帝王陵墓。

行進到湖陵,征討董憲,又到蕃縣,在昌慮攻打董憲,獲大勝。

八月初六,光武帝行進到郯縣,留下吳漢攻打劉紆、董憲等。

光武帝轉而巡視彭城、下邳。

吳漢攻下郯縣,捉到劉紆;吳漢又進軍在朐縣圍攻董憲、龐萌。

冬十月,光武帝還洛陽途中,經過魯地。

派大司空祭祀孔子。

耿..等在臨淄和張步戰鬥,大敗張步。

光武帝到臨淄,行進到劇縣。

張步殺蘇茂投降,齊地平定。

開始設立太學。

光武帝回到洛陽,巡視太學,分別賞賜博士弟子。

十一月初一,大司徒伏湛免職,任尚書令侯霸為大司徒。

十二月,盧芳在九原自稱天子。

西州大將軍隗囂派遣兒子隗恂入宮侍衛光武帝。

交止牧鄧讓率領七郡太守派人進京進貢。

詔令免除濟陽縣二年的徭役。

這年,野生的穀物逐漸減少,耕種的田地越來越多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