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白話版》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孝順帝紀孝順皇帝名保,安帝之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書白話版》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後漢書白話版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劉保 劉炳 劉纘)

◆孝順帝紀

孝順皇帝名保,安帝之子。

母李氏,為閻皇后所害。

永寧元年(120),立為皇太子,延光三年(124),安帝一乳一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誣陷太子一乳一母王男、廚監邴吉,王男、邴吉被殺,太子劉保幾次為之歎息。

王聖等懼怕遺留後患,於是與樊豐、江京共同陷害太子劉保,太子劉保因而被廢為濟陰王。

延光四年(125)三月,安帝逝世,北鄉侯劉懿立為帝,濟陰王劉保因為被廢黜,不得上殿親臨安帝靈堂參與喪禮,悲號不食,內外百官都為之哀痛。

及至少帝劉懿逝世,閻太后兄車騎將軍閻顯及江京與中常侍劉安、陳達等報請太后秘不發喪,而計劃另征立諸國王子為帝,劉保把宮門緊閉,屯兵自守。

十一月初四,京師及郡國十六處發生地震。

這天夜裡,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合力斬江京、劉安、陳達等,迎濟陰王劉保於德陽殿西鍾下,登皇帝位,年十一歲。

近臣尚書以下,跟乘輿到南宮,登上雲台,召集百官。

尚書令劉光等奏請說:「孝安皇帝,聖德明茂,過早地遺棄了天下。

皇上是正統相承,理當繼承宗廟社稷,只因一奸一臣交相構陷,使得皇上由太子而成藩王,天下文武百官,沒有不失望的。

好在天命有正常的規律,北鄉侯雖立為帝而不永年,漢家德澤盛明,福祚十分昭著。

近臣獻謀建策,左右扶翼,內外同心,合符天地神明的旨意。

皇上繼位,奉遵傳統,為郊廟主,承續祖宗英烈,上當天心,下而滿足了人民的願望。

但即位倉促,典章多缺,請准許我們按條整理禮儀,分別具奏。」

皇帝命令說:「可以!」於是召集公卿百僚,派虎賁郎羽林士屯守南、北宮各門。

閻顯兄弟聽到濟陰王為帝,領兵入北宮,尚書郭鎮與他們拚搏,斬閻顯弟弟衛尉閻景。

初五,遣使者入宮中奪得璽印,帝到嘉德殿,派侍御史持節,逮捕閻顯及其弟弟城門校尉閻耀、執金吾閻晏下獄處死。

初六,開宮門,撤去守門的重兵。

初九,詔令司隸校尉:「只有閻顯、江京近親應當伏罪受誅,其餘的務必寬恕貸免,不加追究。」

十九日,拜謁高廟。

二十日,拜謁光武廟。

二十二日,詔益州刺史,關中通漢中的通道,不走子午道,而走褒斜路。

二十六日,以王禮葬少帝北鄉侯劉懿。

司空劉授免職。

分別賞賜公卿以下錢谷各不等。

十二月初一,任少府河南陶敦為司空。

命令郡國守相視事不滿一年的,可以舉薦孝廉吏。

二十日,尚書奏請責令管事人,收還延光三年(124)九月初七日,廢皇太子劉保為濟陰王的詔書。

獲得批准。

京師大疫。

二十八日,詔令公卿、郡守、國相,舉薦賢良方正、敢於批評說直話者各一人。

尚書令以下,跟隨乘輿到南宮的,都增加官秩,賞賜布匹各不等。

永建元年(126)春正月初二,詔令說「:先帝聖明高德,但享受皇位不長,過早地拋棄了偉大的功業。

一奸一詐邪惡之徒,乘機作亂,以致平民百姓一片怨痛,上而干擾天地和氣,疫癘流行。

我承繼大業,沒能使國家安定,度過難關。

然而治國之本,最重要的在於考核弘揚德澤恩惠,掃蕩滌除積怨惡習,開始新的生活。

現在大赦天下,賞賜男子爵位,每人二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流民自動歸首的每人一級;鰥、寡、孤、獨、患絕症、貧而無法生存的每人發粟五斛;守節的婦人每人發帛三匹。

犯法應當遷往邊遠地區的,不遷移;逃亡的囚徒應當通緝的不通緝。

劉氏宗室因罪而斷絕了關係的,都恢復舊的屬籍。

與閻顯、江京有來往牽連的,都不加追究。

希望大家做好本職工作,讓老百姓過和平康樂的生活。」

十九日,皇太后閻氏逝世。

二十九日,太傅馮石、太尉劉熹、司徒李..免職。

二月初二,葬安思皇后。

初四,任太常桓焉為太傅;任大鴻臚朱一寵一為太尉,參與總領尚書事;任長樂少府九江朱倀為司徒。

賞賜百官隨乘輿值宿警衛以及任命授官的布匹各分別不等。

隴西鍾羌反叛,護羌校尉馬賢討伐打敗了他們。

夏五月二十七日,詔令幽、並、涼州刺史,使各核實二千石以下至縣丞、縣尉,年老劣弱不能勝任軍事的報上名單。

嚴格整飭邊防工事,修繕屯兵作戰的一切設備,立秋之後,一操一練兵馬。

六月十九日,封濟南王劉錯子劉顯為濟南王。

秋七月二十一日,任衛尉來歷為車騎將軍。

八月,鮮卑寇掠代郡,代郡太守李超戰死。

九月初三,開始命令三公、尚書入宮上奏國事。

冬十月初三,詔令減免死罪以下的犯人遷移到邊境地區;逃亡的可以贖罪,贖物分別不等。

初九,司空陶敦免職。

鮮卑犯邊境地區。

十二日,派黎陽營兵出發屯守中山北界,告幽州刺史,命令靠近邊境的郡增添步兵,分佈屯守塞下。

選長水、步兵、射聲、屯騎、車騎等五校尉一弩一師,每郡推舉五人,使之教習戰射技術。

二十四日,任廷尉張皓為司空。

二十六日,詔令因疫癘水潦,平民半輸今年田租;被害達十分之四以上的,不收租;不滿此數的,以實際數免除。

十二月初四,賞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布匹分別不等。

二年(127)春正月初一,樂安王劉鴻入宮朝拜。

正月二十日,常山王劉章逝世。

二月,鮮卑寇掠遼東、玄菟。

二十八日,詔令以廩糧賑貸荊、豫、兗、翼四州流散的貧民,所在官府進行安置就業,患疾病者給予醫藥。

護烏桓校尉耿曄率領南單于進擊鮮卑,打敗了他們。

三月,天旱,遣使者省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疏勒國派使者來朝廷奉獻禮物。

夏六月十一日,追尊謚皇妣李氏為恭愍皇后,葬於恭北陵。

西域長史班勇、敦煌太守張朗討伐焉耆、尉犁、危須三國,打敗他們,並派兒子來朝廷貢獻禮物。

秋七月初一,日蝕。

初九,太尉朱一寵一,司徒朱倀罷免。

二十七日,任太常劉光為太尉,領尚書事;任光祿勳許敬為司徒。

二十八日,下邳王劉成逝世。

三年(128)春正月初六,京師地震,漢陽地陷裂。

二十四日,詔令核實受傷害的,七歲以上每人賜錢二千;全家被害,郡縣為之收殮。

二十五日,詔令不收漢陽今年田租、人口稅。

夏四月初四,派光祿大夫巡視漢陽及河內、魏郡、陳留、東郡,以廩糧貸與貧人。

六月,天旱,派使者考察記錄囚犯的罪狀,處理輕罪人犯。

十五日,濟南王劉顯逝世。

秋七月二十九日,茂陵園寢遭火災,帝穿白色衣服避正殿。

辛亥,派太常王龔持符節告祀茂陵。

九月,鮮卑寇掠漁陽。

冬十二月初四,太傅桓焉免職。

這年,還罷免了車騎將軍來歷。

四年(129)春正月初一,詔令說:「我高居王公之上,研求大道一天比一天少,因而國政失之中和,天地陰陽之氣不順暢,寇盜放肆暴虐,各種訴訟的案件,越搞越多,令我憂愁憔悴而長歎,如久患熱病,頭痛不已。

《詩經》上說:『君子福,賢者有爵祿,紛亂也將迅速得到停止。

』正月初一是歲、月、日三朝的開始,初一的早上又當立春,這樣的好時光獎勵優待海內之士洗心自新。

現在大赦天下。

從永建元年春正月初二赦令以來恢復官秩和屬籍,三年正月以來還贖。

至於與閻顯、江京等因社會交往或婚姻關係而遭株連禁錮的,一律免除。

務必講求寬恕平和,虔誠地順應時候節令,遵從法典去掉苛刻,做到稱我的心意。」

十一日,帝加冠於首。

賞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金帛,分別不等。

賞賜男子爵位及流民自覺歸首的每人一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二級;鰥、寡、孤、獨、患絕症、貧不能生存的每人帛一匹。

二月初四,詔令因平民入山鑿石,發洩藏氣,責成有司進行檢察,應當禁絕的,照光武帝建武時代和明帝永平時代所做的一樣。

夏五月二十九日,詔令說:「海內頗有災異,朝廷把政務搞好,太官減省膳食,不佩帶珍寶玩器。

而桂陽太守文礱,不思竭忠職守,宣揚本朝教化,反而遠獻大珠,希望獲得一寵一幸而達到諂媚的目的,太不應該,現在封存退還他。」

五州雨水。

秋八月初八,派使者核實死亡的人,進行收殮並賜給其家屬廩糧。

二十五日,太尉劉光、司空張皓免職。

九月,恢復安定、北地、上郡歸舊土。

十二日,大鴻臚龐參為太尉,總領尚書事。

太常王龔為司空。

冬十一月二十日,司徒許敬免職。

鮮卑寇掠朔方。

十二月二十五日,任宗正劉崎為司徒。

這年,分會稽為吳郡。

拘彌國遣使者來朝獻禮。

五年(130)春正月,疏勒王派兒子入朝侍奉,大宛、莎車王都派使者來朝獻禮。

夏四月,京師天旱。

二十四日,詔郡國貧民遭了災的,不要責令收取今年戍邊三日的錢物。

京師及郡國十二蝗災。

冬十月初一,詔令郡國中都官對死罪在押囚犯一律減罪一等,送北地、上郡、安定戍守邊防。

二十日,定遠侯班始因殺妻陰城公主遭腰斬,同母兄弟都被殺於鬧市,並棄一屍一。

六年(131)春二月十七日,河間王劉開逝世。

三月二十九日,恢復伊吾屯田,恢復設置伊吾司馬一人。

秋九月初二,修整太學。

護烏桓校尉耿曄派兵攻擊鮮卑,把他們打敗。

十八日,于闐王送兒子來朝廷侍奉並送禮。

冬十一月辛亥,詔令說:「連年潦災,冀地特別嚴重。

當即免除了受害處的田租,賑濟撫恤了窮困的苦主。

而百姓仍然丟下生產,流一浪一逃荒的不絕於途。

我懷疑郡縣用心怠惰,不關心群眾,朝廷的恩澤沒有得到宣揚。

《易經》上說『:把上面多餘的財物,拿來給予下面那些不夠的,那人們便會歡喜無邊。

』《書經》上稱:『安定人民生活,使他們受到實惠,黎民百姓便會永遠懷念。

』現在命令冀地不收取今年田租、芻稿。」

十二月,日南邊外葉調國、撣國派使者獻禮物。

二十四日,忽隱忽現的客星,出現於牽牛星的附近。

于闐王送兒子入朝侍奉,並送禮物。

陽嘉元年(132)春正月二十八日,立皇后梁氏。

賜爵位,每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爵過公乘(八級),得移與子或同母兄弟或同母兄弟的兒子,民無戶籍及流民自動歸首的每人一級;鰥、寡、孤、獨、患絕症、貧不能生存者每人發粟五斛。

二月,海賊曾旌等寇掠會稽,殺句章、鄞、貿三縣長,進攻會稽東部都尉。

詔令海邊各縣屯兵戍守。

初十,皇后拜謁高廟、光武廟,詔令以廩糧給甘陵貧民,分別大人小孩數量不等。

京師旱。

十三日,敕令郡國二千石分別祀禱名山嶽瀆,派大夫、謁者到嵩高、首陽山,並祀黃河、洛水,請降雨。

二十一日,舉行祈雨的祭祀。

以冀地連年水潦,民食不足,詔令巡視瞭解情況,以廩糧貸給,勸導農民勉力農功,賑濟特別困難而無法生活的人。

甲戌,詔令說:「國政失之中和,陰陽也不協調。

冬天很少下雪,春天沒有好雨。

於是祈山川、日月星辰,禳除災害。

深恐祭祀的場所過於簡慢,有違『祭神如神在』之義,今派侍中王輔等持符節分別到岱山、東海、滎陽、黃河和洛水邊,盡心祈禱,以祛災降福。」

三月,揚州六郡妖賊章河等寇掠四十九縣,殺傷長吏。

十三日,帝臨辟雍,宴饗行大射禮,大赦天下,改元陽嘉。

詔令劉氏宗室斷絕了所屬屬籍的,一切都恢復原來的屬籍;對冀州特別窮困的以廩糧賑貸,不收今年更賦、田租、人口稅。

夏五月初二,阜陵王劉恢逝世。

秋七月,太史令張衡始作候風地動銅儀。

丙辰,因太學新成,以明經下第者考試錄補弟子,增甲、乙科名額各十人。

任郡國耆儒九十人為郎、舍人。

九月,詔令郡國中都官對系囚都減死罪一等,逃亡的贖罪,分別不等。

鮮卑寇掠遼東。

冬十一月十一日,望都、蒲陰狼殘食女子九十七人,詔令賜狼所殺者每人錢三千。

十八日,開始命令郡國舉薦孝廉,限年四十歲以上,諸生要通章句,文吏要能辦箋奏,才能應選;有真才實學,有卓越的德行,像顏淵、子奇那樣的人,就不拘年齡高低。

十二月初五,東平王劉敞逝世。

初八,恢復設置玄菟郡屯田六部。

閏十二月十五日,命令因詔任為郎,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經過考查考核一如孝廉科的,可以參加孝廉選舉,一年舉一人。

十六日,有客星出現於天苑。

十九日,詔令說:「最近以來,政事不勤謹,所以災害咎戾,時時發生,盜賊很多。

靜下來反省它的來源。

完全是由於選拔的人才不實在。

官員多不稱職,所以上不得天心,下遭人怨。

《尚書》上歌頌英明的元首,得到股肱般的好助手。

《詩經》上卻諷刺那些大夫、諸侯都不肯夙夜不停地勤於政務的怠惰現象。

現在規定刺史、二千石的人選,全由太尉、司空、司徒選遴委任。

選擇順序的先後,仔細考核高下,歲月時間的次第,任文任武的定奪,一定要符合原來的本意。」

二十八日,安帝恭陵百丈堂下周屋遭火災。

這年,起西苑,修飾宮殿。

二年(133)春二月十三日,詔令因吳郡、會稽饑荒,貸給人民種一子口糧。

三月,使匈奴中郎將王稠率領左骨都侯等攻擊鮮卑,把他們打敗。

二十一日,任命京師年老博學的儒者六十歲以上的四十八人補郎、舍人及諸王國郎。

夏四月,恢復設置隴西南部都尉官。

二十九日,京師地震。

五月初一,詔令說「:我以薄德之身,繼承帝業,不足以順應乾坤,協調陰陽,以致天災屢見,咎戾懲罰相繼而來。

地動這樣的特異變故,從京師開始,令我戰慄恐懼,不知怎麼辦才好。

眾多的公卿官員,你們應怎樣來匡輔我的不夠,以答謝上天對我的特別警告呢?特異的變故不是空幻的,一定有實際相應的事物存在,切望大家照直說出我的過錯,不要顧忌隱瞞。」

十九日,司空王龔免職。

六月初二,任命太常魯國孔扶為司空。

疏勒國獻獅子、峰牛。

初八,洛陽地陷。

這月,天旱。

秋七月二十日,太尉龐參免職。

八月初一,任命太鴻臚沛國施延為太尉。

鮮卑侵犯代郡。

冬十月初三,在辟雍舉行祭祀禮,奏應鐘,開始恢復黃鐘,從此作樂器,按《月令》的規定,修復舊典。

三年(134)春二月二十四日,朝廷認為因久旱,京師各監獄囚犯,無分罪惡輕重,暫且都不考問追究,要得到大雨以後再辦。

三月十五日,益州盜賊劫持令長為人質,殺列侯。

夏四月初二,車師後部司馬率領後部王加特奴等襲擊匈奴,匈奴大敗,獲匈奴單于叔母。

五月初四,帝詔令說:「從前我太宗皇帝,功德大明,嘉美於上下,儉約恤民,因而政局安治。

我呢,辦理事情不一精一明,國家大事有失偏頗,天地憤怒而譴責我,巨大的變異一再發生。

春天夏天接連遭旱災,盜賊越來越多,老百姓廣為受害,我心裡十分憐憫。

現在我獎勵優待海內,洗心革面,自新振作,從頭再來。

大赦天下,自斬首罪以下除謀反大逆不道不應當赦罪的以外,一律赦免。

賞賜平民年八十以上的每人一斛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每人加帛二匹,棉花三斤。」

秋七月十七日,鍾羌寇掠隴西、漢陽。

冬十月,護羌校尉馮續把他們打敗。

十一月十一日,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職。

十四日,任大司農南郡黃尚為司徒,任光祿勳河東王卓為司空。

十五日,武都塞上屯羌及外羌攻破屯官,趕走擄掠我人民及牲口。

四年(135)春二月十六日,開始讓宦官可以養子為後人,並世襲封爵。

從去年冬乾旱起,直至今年二月。

謁者馬賢進擊鍾羌,把他們打得大敗。

夏四月初五,太尉施延免職。

十四日,執金吾梁商為將軍,前太尉龐參為太尉。

六月初一,梁王劉匡逝世。

秋七月十二日,濟北王劉登逝世。

閏八月初一,日蝕。

冬十月,烏桓寇掠雲中。

十一月,圍度遼將軍耿曄於蘭池,開發諸郡兵往救,烏桓退走。

十二月三十日,京師地震。

永和元年(136)春正月,夫余王來朝拜。

初一,詔令說:「我的政治不清明,災害經常發生,經典上所最忌諱的是地震與日食。

現在日蝕雖在遠方,京師卻發生地震。

這種咎戾的徵兆不是虛幻的,一定是實際事物的反應。

希望群公百僚都能秘密提出意見,指出利害得失,不要有什麼顧忌隱瞞。」

十五日,在明堂舉行祭祀,登靈台,改元永和,大赦天下。

秋七月,偃師蝗災。

冬十月初七,承福殿火災,帝避到雲台。

十一月二十七日,太尉龐參免職。

十二月,像林蠻夷反叛。

二十六日,以前司空王龔為太尉。

二年(137)春正月,武陵蠻叛亂,圍充縣,又寇擾夷道。

二月,廣漢屬國都尉擊破白馬羌。

武陵太守李進進擊叛蠻,把他們打敗。

三月初四,北海王劉翼逝世。

初八,司空王卓逝世。

三十日,任光祿勳馮翊郭虔為司空。

夏四月十九日,京師地震。

五月,日南叛蠻攻打郡府。

秋七月,九真、交止二郡兵反叛。

八月二十五日,火星沖犯南斗六星。

江夏盜賊殺邾縣縣長。

冬十月初十,帝到長安,所過之處,鰥、寡、孤、獨、貧不能活命的每人賜粟五斛。

二十六日,帝到未央宮,會三輔郡守、都尉及官屬,慰勞賞賜並作樂。

十一月初二,祭祀高廟。

初三,祭祀十一陵。

二十三日,京師地震。

十二月初二,帝自長安回洛陽。

三年(138)春二月初三,京師及金城、隴西地震,二郡山岸崩裂,地下陷。

十六日,太白星沖犯火星。

夏四月,九江賊蔡伯流寇擾郡界,到廣陵,殺江都縣長。

二十七日,派光祿大夫巡視金城、隴西,賜被地震壓死年在七歲以上的每人錢二千;一家都被害,便進行收殮。

免除今年田租。

遭災更嚴重的,不收人口稅。

閏四月,蔡伯流等率領部眾到徐州刺史應志跟前投降。

初八,京師地震。

五月,吳郡丞羊珍反叛,攻郡府,太守王衡把他打敗並殺掉。

六月初一,琅笽王劉遵逝世。

九真太守祝良、交止刺史張喬慰問誘導日南叛變蠻人,使降附,嶺外平息。

秋七月十七日,濟北王劉多逝世。

八月二十日,司徒黃尚免職。

九月己酉,任光祿勳長沙劉壽為司徒。

十七日,命令大將軍、三公各舉薦前刺史、二千石及縣令、長、郎、謁者、四府掾屬剛毅武猛有謀略能任將帥者各二人,特進、卿、校尉各一人。

冬十月,燒當羌寇金城,護羌校尉馬賢把他們打敗。

羌人於是相互招引叛變。

十二月初一,日蝕。

四年(139)春正月十三日,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有罪被誅,連及弘農太守張鳳、安平相楊皓,監死獄中。

三月初九,京師地震。

夏四月初八,護羌校尉馬賢討伐燒當羌,打得他們大敗。

二十三日,大赦天下。

賞賜人民爵位及粟帛,分別不等。

五月初三,封已故濟北惠王劉壽子劉安為濟北王。

秋八月,太原郡乾旱,平民百姓流亡散失。

二十日,遣光祿大夫巡視考察,以廩谷貸賑,免除戍邊的賦稅。

冬十月二十六日,圍獵上林苑,經函谷關還宮。

十一月初四,帝到廣成苑。

五年(140)春二月十七日,京師地震。

夏四月初十,中山王劉弘逝世。

南匈奴左部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等反叛,圍美稷縣。

五月,度遼將軍馬續討伐吾斯、車紐,把他們打敗,派使匈奴中郎將陳龜進一逼一殺了南單于。

三十日,日蝕。

且凍羌寇掠三輔,殺死縣令和縣長。

丁丑,命令死罪以下及逃亡的囚犯贖罪,分別不同。

九月,命令扶風、漢陽,築隴道防禦一用的土障三百所,並置兵屯守。

十四日,太尉王龔罷免。

且凍羌寇掠武都,燒隴關。

二十五日,任太常桓焉為太尉。

三十日,遷西河郡首府於離石,上郡首府於夏陽,朔方首府於五原。

南匈奴句龍吾斯等東引烏桓,西收羌胡,寇掠上郡,立車紐為單于。

冬十一月二十五日,遣使匈奴中郎將張耽把他們打敗,車紐投降。

六年(141)春正月二十一日,征西將軍馬賢與且凍羌戰於射姑山,馬賢軍敗沒,安定太守郭璜下獄監死。

詔令寬免王、侯國田租一年。

閏正月,鞏唐羌寇掠隴西,波及三輔地區。

二月初三,彗星見於二十八宿之一的營室星。

三月,武威太守趙沖討伐鞏唐羌,打敗他們。

十六日,司空郭虔免職。

二十一日,河間王劉政逝世。

二十二日,任太僕趙戒為司空。

夏五月十七日,齊王劉無忌逝世。

使匈奴中郎將張耽大敗烏桓、羌胡於天山。

鞏唐羌寇掠北地。

秋七月十二日,詔老百姓有錢的每戶借錢一千。

八月初四,大將軍梁商逝世;初十,河南尹梁冀為大將軍。

九月,諸種羌寇掠武威。

三十日,日蝕。

冬十月初二,遷安定首府於扶風,北地首府於馮翊。

十一月二十日,以執金吾張喬代理車騎將軍工作,統兵屯駐三輔。

漢安元年(142)春正月十四日,宗祀明堂,大赦天下,改元漢安。

二月初七,詔令大將軍、公、卿推舉賢良方正、能深入研究一精一微奧妙、尋求事物隱僻之理的人各一個。

秋七月,開始設置承華廄蓄馬。

八月,南匈奴左部大人句龍吾斯與..革建台耆等反叛。

二十一日,派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代理光祿大夫郭遵、馮羨、欒巴、張綱、周栩、劉班等八人分途巡視州郡,頒布宣示風俗教化,舉出實際情況進行好壞評定。

九月十四日,廣陵盜賊張嬰等侵犯郡縣。

冬十月二十六日,太尉桓焉、司徒劉壽免職。

二十九日,代車騎將軍張喬罷去。

十一月初七,任司隸校尉趙峻為太尉,任大司農胡廣為司徒。

二十八日,詔令大將軍、三公選擇武猛試用表現很好能任用為將校的人各一個。

這年,廣陵盜賊張嬰等到太守張綱面前投降。

二年(143)春二月十三日,善善國派使者送禮。

夏四月初八,護羌校尉趙沖與漢陽太守張貢攻擊燒何羌於參..,把他們打敗。

六月二十四日,熒惑星沖犯土星。

二十五日,立南匈奴守義王兜樓儲為南單于。

冬十月初二,令郡國中都官對系囚斬首者以下出縑贖罪,縑數各不等;不能入縑的,送遣臨羌縣當傭人從事勞作二年。

初五,減少百官薪俸。

初七,禁止買賣酒,寬免王、侯國田租一年。

閏十月,趙沖在阿陽攻擊燒當羌,把他們打敗。

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將馬萛派人刺殺句龍吾斯。

十二月,楊、徐盜賊攻燒城邑官舍。

殺掠吏民。

這年,涼州地區發生一百八十處地震。

建康元年(144)春正月初三,詔令說「:隴西、漢陽、張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以來,有一百八十處地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傷害民眾。

邊寇叛逆,田賦徭役繁重,曠夫怨女,內外抱恨。

想到這些咎戾,不勝歎息。

今派光祿大夫巡視檢查,宣示理暢朝廷恩澤,加惠下民,不要煩擾。」

三月初三,沛王劉廣逝世。

領護羌校尉衛琚追逐討伐叛羌,打敗他們。

南郡、江夏盜賊寇掠城邑,州郡把他們討平。

夏四月,使匈奴中郎將馬萛進擊南匈奴左部,把他們打敗,於是胡羌、烏桓全部到馬萛面前投降。

十五日,立皇子劉炳為皇太子,改元建康,大赦天下。

分別不等賜人爵位。

秋七月十一日,清河王劉延平逝世。

八月,揚、徐盜賊范容、周生等寇掠城邑,派御史中丞馮赦督促州郡兵進行討伐。

初六,帝在玉堂前殿逝世,年三十歲。

遺下詔書不要起寢廟,裝殮現存衣服,珠玉玩好都不得陪葬。

史家評論說:古時候的人君,遭到幽禁放逐而終於返回來登上皇位是有的,莫不矯正借鑒過去的經驗教訓,審察識別人情的真偽,而不忘記在外時的艱難險阻,故能中興大業。

孝順帝由皇太子廢為濟陰王,幾經周折,才繼承帝業,和過去那些遭幽禁的人君大概不是差不多一樣嗎?考察順帝朝政,卻為何沒有多大的成就,倒是倣傚以前的弊端很多而不能改正呢?

◆孝沖帝紀

孝沖皇帝劉炳,順帝的兒子。

母虞貴人。

建康元年(144)立為皇太子,這年八月初六,登皇帝位,時年二歲。

尊皇后為皇太后。

太后臨朝處理國事。

十三日,任太尉趙峻為太傅;任大司農李固為太尉,參錄尚書工作。

九月十二日,葬孝順皇帝於憲陵,廟號敬宗。

這天,京師及太原、雁門地震,三郡水湧土裂。

十六日,詔令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深居隱逸修道者各一人,百官都上書秘密檢舉建議各方面問題。

二十五日,九江太守丘騰有罪,監死獄中。

揚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鄧顯討伐盜賊范容等於歷陽,軍敗,尹耀、鄧顯為賊所殺。

冬十月,日南蠻夷攻打燒掠城邑,交止刺史夏方把他招撫誘降了。

初九,常山王劉儀逝世。

十六日,零陵太守劉康因殺無辜,監死獄中。

十一月,九江盜賊徐鳳、馬勉等稱「無上將軍」,進攻燒掠城邑。

十六日,命令郡國中都官系囚減死罪一等,遷往邊遠地區;謀反大逆罪,不用此令。

十二月,九江盜賊黃虎攻打合肥。

這年,一群盜賊發掘憲陵。

護羌校尉趙沖追擊叛羌於..鳥陰河,趙沖戰死。

永喜元年(145)春正月初六,沖帝在玉堂前殿逝世,年三歲。

清河王劉蒜徵召至京師。

◆孝質帝紀

孝質皇帝劉纘,肅宗玄孫。

曾祖父千乘貞王劉伉,祖父樂安夷王劉一寵一,父勃海孝王劉鴻,母陳夫人。

沖帝有病,大將軍梁冀征劉纘到洛陽都亭。

及沖帝逝世,皇太后與梁冀定策宮中,十八日,派梁冀持符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

十九日,封為建平侯,這一天即皇帝位,年八歲。

二十一日,葬孝沖皇帝於懷陵。

廣陵盜賊張嬰等再度反叛,攻打殺害堂邑、江都縣長。

九江盜賊徐鳳攻打殺害曲陽、東城縣長。

甲申,拜謁高廟。

乙酉,拜謁光武廟。

二月,豫章太守虞續因貪一污受賄,監死獄中。

十八日,大赦天下。

賞賜民爵位及粟帛分別不等。

還復王侯所削減的戶籍及邑地。

彭城王劉道逝世。

叛羌到左馮翊梁並處投降。

三月,九江盜賊馬勉自稱「黃帝」。

九江都尉滕撫討伐馬勉、范、周生,大敗並殺掉了他們。

夏四月十一日,雩祭求雨。

十九日,濟北王劉安逝世。

丹陽賊陸宮等圍城,燒驛站房舍,丹陽太守江漢打敗了他們。

五月初四,詔令說:「我以薄德之身,靠太后治理天下,施布的政務不清明,每每失之中和。

自春入夏,大旱炎烈如火燒,憂心忡忡,所以向天舉行祭祀,希得甘雨潤澤。

前些時雖然得了點雨,但麥已經受傷;這一晌有陰雲,卻又開天了。

我睡著醒著都長吁短歎。

鬱結於懷。

莫該是二千石、縣令縣長不講究寬恕仁和,實行暴虐刻薄的結果嗎?現在命令中都官對在押囚犯除非斬首不可又未考問完畢者外,一律保釋出獄,等立秋以後再行判決。

郡國有名山大澤能興雲致雨的,二千石長吏都潔身齋戒進行祭禱,務必虔誠盡禮。

又連年因兵因役,流離失所,死亡枕藉,或支骸不殮,或停棺不收,我十分憐憫。

從前文王更葬枯骨的故事,人們永遠頌德。

現在派人檢查巡視各方,發現死者沒有家屬或窮得無力為殮的,隨時隨地進行撫恤,以慰孤魂。」

這個月,下邳人謝安響應招募出擊徐鳳等,把徐鳳殺掉。

二十六日,詔令說:「孝殤皇帝雖沒有長久居於帝位,而即位也有一年多,君臣的上下禮儀是完備的。

孝安皇帝繼承帝業,逝世以後,北鄉侯立,延光四年葬安帝於恭陵。

卻把恭陵放在殤帝的康陵之上,先後相逾,秩序顛倒,這不是尊重宗廟的尊嚴,不是為後世樹立正確的流傳久遠的禮制。

從前魯閔公立兩年逝世,他的庶兄僖公立。

僖公雖是閔公的庶兄,卻曾是閔公的臣下。

文公即位把僖公的神位放在閔公之上。

到定公才把僖公的神位放在閔公之下,這樣才糾正了順序。

《春秋》很讚賞這件事。

現在把安帝的恭陵放在殤帝康陵之後,順帝的憲陵放在恭陵之下,以序親秩,為萬世法。」

六月,鮮卑寇擾代郡。

秋七月初一,阜陵王劉代逝世。

廬江盜賊攻尋陽,又攻盱台,滕撫派司馬王章把他們打敗。

九月二十二日,太傅趙峻逝世。

冬十一月初二,南陽太守韓昭因貪一污賄賂,監死獄中。

十九日,中郎將滕撫擊廣陵賊張嬰,把他打敗。

二十日,中郎將趙序因貪取錢縑,斬於鬧市。

歷陽賊華孟自稱「黑帝」,攻殺九江太守楊岑,滕撫率領諸將攻擊華孟,大敗並殺掉了他。

本初元年(146)春正月初十,詔令說「:古時候堯命四子,欽敬皇天大道。

天給大法《鴻範》於夏禹,禹把它排為九類,其中有美惡休咎不同的象徵。

祥瑞是因純和才降臨,災異是因倒行逆施不合時令而感應。

禁雖微小,應驗卻很顯大。

如堯帝、箕子所重視的一樣。

近來,州郡輕視怠慢於法令的推行和不法行為的防備,卻互相逞快於殘忍暴虐,製造設置一些條例,陷害無辜。

或感情用事,隨一己的喜怒,斥逐長吏,阿諛徇私,罰得不正,伺隙洩仇,以致官府衙門,訴訟紛紛不絕。

送走原來的舊人,迎來剛到的新人,人們遭到禍害,怨氣傷了和氣,因而招來災難咎戾。

《尚書》說的『要有完美的德一性一,要謹慎地進行懲罰。

』現在正是春耕生產的時候,萬物發育微小,應當珍惜始生萌芽的狀態。

今敕令管事人,罪犯如果不是要斬首的,暫且不要審訊,以示寬恕。」

二十六日,廣陵太守王喜因討賊不積極停留不前,監死獄中。

二月二十四日,詔令說:「九江、廣陵二郡多次遭受張嬰、華孟的寇害,摧一殘創傷最厲害。

生存的傾家蕩產,死了的委一屍一原野。

古之為政者,一物沒有得到它應有的合適的地位,當作是自己的過錯所造成。

而況是廣大的黎民百姓,遭到這樣困擾和毒害。

現在正是孟春之月,為春耕作準備的時候,賑濟貧乏和受難的,掩埋暴一屍一於野的枯骨和腐肉。

應當調撥相近各郡的現谷,周濟貧窮老幼,收葬枯骨殘骸,加以撫恤,以稱我的心意。」

夏四月二十五日,命令郡國薦舉通曉經術,年齡在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儒生送到太學。

自大將軍至六百石,都送子弟入學受業,年歲滿了,進行考試,考試成績好的前五名補任郎中,第六名到第十名任太子舍人。

千石、六百石,大將軍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四府掾屬,五官署、左署、右署三署郎,外戚樊、郭、陰、馬四姓小侯,先能通經的,為詩的謂之詩家,為禮的謂之禮家,各隨家法,考得名次高的把名牒報上,當挨次賞賜進用。

五月初六,調遷樂安王為勃海王。

海水溢漫為災。

二十四日,派謁者巡視考察,收殮埋葬樂安、北海為海水所漂沒的死者,又將廩谷賑濟貧苦老幼和體弱者。

二十六日,太白星沖犯熒惑星。

六月初三,大赦天下,賜民爵位、粟帛,分別不等。

閏六月初一,大將軍梁冀偷偷地下鴆毒弒殺質帝,帝在玉堂前殿逝世,年九歲。

初四,太尉李固免職。

初五,任司徒胡廣為太尉,司空趙戒為司徒,與梁冀參與總領尚書職務。

任太僕袁湯為司空。

史官頌讚說:順帝剛立為帝時,俊傑之士都在他身邊,可他不能砥礪而進行改革自新,最終淪溺於私嬖近習,依托苟安,貪貨賄而增人邑。

信任兩代外戚,所以朝政不振。

沖帝夭殤,根本不懂事。

質帝聰穎早慧,卻遭梁冀鴆弒。

帝業陵遲衰微而夭折,全在於時運,所以順、沖、質三朝都很快就完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書白話版
《後漢書》簡介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卷一下 光武帝紀第一下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卷三 肅宗孝章帝紀第三卷四 孝和孝殤帝紀第四卷五 孝安帝紀第五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卷十一 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卷十二 王劉張李彭盧列傳第二卷十三 隗囂公孫述列傳第三卷十四 宗室四王三侯列傳第四卷十五 李王鄧來列傳第五卷十六 鄧寇列傳第六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第七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卷十九 耿弇列傳第九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第十卷二十一 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第十一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第十二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卷二十四 馬援列傳第十四卷二十五 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卷二十七 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第十七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卷二十九 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第十九卷三十上 蘇竟楊厚列傳第二十上卷三十下 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卷三十二 樊宏陰識列傳第二十二卷三十三 朱馮虞鄭周列傳第二十三卷三十四 梁統列傳第二十四卷三十五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卷三十七 桓榮丁鴻列傳第二十七卷三十八 張法滕馮度楊列傳第二十八卷三十九 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第二十九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第三十上卷四十下 班彪列傳第三十下卷四十一 第五鍾離宋寒列傳第三十一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卷四十三 朱樂何列傳第三十三卷四十四 鄧張徐張胡列傳第三十四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卷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卷四十七 班梁列傳第三十七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第三十九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卷五十一 李陳龐陳橋列傳第四十一卷五十二 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卷五十四 楊震列傳第四十四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卷五十六 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卷五十七 杜欒劉李劉謝列傳第四十七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卷六十上 馬融列傳第五十上卷六十下 蔡邕列傳第五十下卷六十一 左周黃列傳第五十一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卷六十三 李杜列傳第五十三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卷六十五 皇甫張段列傳第五十五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卷六十八 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卷七十六 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卷七十七 酷吏列傳第六十七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卷七十九上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上卷七十九下 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第七十下卷八十一 獨行列傳第七十一卷八十二上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上卷八十二下 方術列傳第七十二下卷八十三 逸民列傳第七十三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卷八十五 東夷列傳第七十五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卷八十七 西羌傳第七十七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卷八十九 南匈奴列傳第七十九卷九十 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志第一 律歷上(原文)志第二 律歷中(原文)志第三 律歷下(原文)志第五 禮儀中(原文)志第六 禮儀下(原文)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志第八 祭祀中(原文)志第九 祭祀下(原文)志第十 天文上(原文)志第十一 天文中(原文)志第十二 天文下(原文)志第十三 五行一 (原文)志第十四 五行二 (原文)志第十五 五行三 (原文)志第十六 五行四 (原文)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志第十八 五行六 (原文)志第十九 郡國一(原文)志第二十 郡國二(原文)志第二十一 郡國三(原文)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原文)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原文)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原文)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原文)志第二十六 百官三(原文)志第二十七 百官四(原文)志第二十八 百官五(原文)志第二十九輿服上(原文)志第三十輿服下(原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