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一、論述了風邪的一性一質和致病特點。風一性一主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風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風論

【本章要點】

一、論述了風邪的一性一質和致病特點。

風一性一主動,變化最快,具有「善行而數變」的一性一質,故風邪致病,具有病症變化多端的特點。

風邪還是引起多種疾病的首要因素,有「百病之長」之稱。

作者列舉了五臟風、胃風、首風、漏風、洩風等多種風病,以闡明以上道理。

二、論述了多種風病的病因、症狀、診斷要點,並介紹了五臟風病的面診部位和相應色澤。

三、各種風證,雖然臨一床一症狀千差萬別,但均有汗出惡風的共同症狀,這對於臨一床一辨證具有重要意義。

【原文】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1,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

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

岐伯對曰:風氣藏在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洩。

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

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

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風氣與一陽一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洩,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洩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一陽一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

故使肌肉憤月真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癘者,有榮氣熱腑,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2者為腎風。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胸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

飲酒中風,則為漏風。

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

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洩。

外在腠理,則為洩風。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3。

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4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5,其色白。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6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干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一體怠墮,四支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隱曲不利,診在肌上7,其色黑。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月真脹,食寒則洩,診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一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洩風之狀,多汗,汗出洩衣上,口中干,上漬8其風,不能勞事,身一體盡痛,則寒。

帝曰:善。

【註釋】

1偏枯:即偏癱,見於中風後遺症。

2邪:這裡的邪特指風邪。

3病能:能,即態;病能,即病態。

4色皏:皏,淺白色。

5眉上:指兩眉之間,又叫闋中,是肺在面部望診的部位。

6焦絕:因津一液消耗而唇一舌焦躁的意思。

7肌上:懷疑為頤上之誤。

8上漬:腰以上多汗如水漬的意思。

【譯文】

黃帝問道:風邪侵犯人一體,或引起寒熱病,或成為熱中病,或成為寒中病,或引起癘風病,或引起偏枯病,或成為其他風病。

由於病變表現不同,所以病名也不一樣,甚至侵入到五臟六腑,我不知如何解釋,願聽你談談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風邪侵犯人一體常常留滯於皮膚之中,使腠理開合失常,經脈不能通調於內,衛氣不能發洩於外;然而風邪來去迅速,變化多端,若使腠理開張則一陽一氣外洩而洒淅惡寒,若使腠理閉塞則一陽一氣內郁而身熱煩悶,惡寒則引起飲食減少,發一熱則會使肌肉消瘦,所以使人振寒而不能飲食,這種病稱為寒熱病。

風邪由一陽一明經入胃,循經脈上行到目內眥,假如病人身一體肥胖,腠理緻密,則風邪不能向外發洩,羈留體內郁而化熱,形成熱中病,症見目珠發黃;假如病人身一體瘦弱,腠理疏鬆,則一陽一氣外洩而感到畏寒,形成寒中病,症見眼淚自出。

風邪由太一陽一經侵入,遍行太一陽一經脈及其俞一穴一,散佈在分肉之間,與衛氣相搏結,使衛氣運行的道路不通利,所以肌肉腫脹高起而產生瘡瘍;若衛氣凝澀而不能運行,則肌膚麻木不知痛癢。

癘風病是營氣因熱而腐壞,血氣污濁不清所致,所以使鼻柱蝕壞而皮色衰敗,皮膚生瘍潰爛。

病因是風寒侵入經脈羈留不去,病名叫癘風。

在春季或甲日、乙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肝風;在夏季或丙日、丁日感受風邪的,形成心風;在長夏或戊日、己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脾風;在秋季或庚日、辛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肺風;在冬季或壬日、癸日感受風邪的,形成腎風。

風邪侵入五臟六腑的腧一穴一,沿經內傳,也可成為五臟六腑的風病。

腧一穴一是機體與外界相通的門戶,若風邪從其血氣衰弱場所入侵,或左或右;偏著於一處,則成為偏風病。

風邪由風府一穴一上行入腦,就成為腦風病;風邪侵入頭部累及目系,就成為目風病,兩眼畏懼風寒;飲酒之後感受風邪,成為漏風病;行一房汗出時感受風邪,成為內風病;剛洗過頭時感受風邪,成為首風病;風邪久留不去,內犯腸胃,則形成腸風或飧洩病;風邪停留於腠理,則成為洩風病。

所以,風邪是引起多種疾病的首要因素。

至於它侵入人一體後產生變化,能引起其他各種疾病,就沒有一定常規了,但其病因都是風邪入侵。

黃帝問道:五臟風症的臨一床一表現有何不同?希望你講講診斷要點和病態表現。

岐伯回答道:肺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面色淡白,不時咳嗽氣短,白天減輕,傍晚加重,診察時要注意眉上部位,往往眉間可出現白色。

心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唇一舌焦燥,容易發怒,面色發紅,病重則言語謇澀,診察時要注意舌部,往往舌質可呈現紅色。

肝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常悲傷,面色微青,咽喉乾燥,易發怒,有時厭惡女一性一,診察時要注意目下,往往眼圈可發青色。

脾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身一體疲倦,四肢懶於活動,面色微微發黃,食慾不振,診察時要注意鼻尖部,往往鼻尖可出現黃色。

腎風的症狀,是多汗惡風,顏面疵然而腫,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如煤煙灰,小一便不利,診察時要注意頤部,往往頤部可出現黑色。

胃風的症狀,是頸部多汗,惡風,吞嚥飲食困難,隔塞不通,腹部易脹滿,如少穿衣,腹即膜脹,如吃了寒涼的食物,就發生洩瀉,診察時可見形體瘦削而腹部脹一大。

首風的症狀,是頭痛,面部多汗,惡風,每當起風的前一日病情就加重,以至頭痛得不敢離開室內,待到起風的當日,則痛熱稍輕。

漏風的症狀,是汗多,不能少穿衣服,進食即汗出,甚至是自汗出,喘一息惡風,衣服常被汗浸一濕,口乾易渴,不耐勞動。

洩風的症狀,是多汗,汗出濕衣,口中乾燥,上半身汗出如水漬一樣,不耐勞動,週身疼痛發冷。

黃帝道:講得好!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