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本篇論述了多種疾病的臨一床一表現,所以篇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

能,同「態」,病能,即疾病的表現。

本篇論述了多種疾病的臨一床一表現,所以篇名為「病能論」。

篇中闡述了胃脘癰的症狀、病機、診法;臥不安的機理,不能偃臥的機理、脈象;腰痛症狀、診法;怒狂的病因,病機、症狀、治則、治法;酒風的症狀、治療;最後介紹了幾種脈象的特點及幾種古醫書的基本內容。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五卷。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2帝曰:善。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傷,及一精一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3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也,論在《奇恆一陰一陽一》中。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一陰一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

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

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夫氣盛血聚者,宜石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於一陽一也。

帝曰:一陽一何以使人狂?岐伯曰:一陽一氣者,因暴折而難4決,故善怒也,病名曰一陽一厥。

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一陽一明者常動,巨一陽一少一陽一不動,不動而動5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一陰一,長氣於一陽一,故奪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

帝曰:善。

有病身熱解?,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澤瀉、?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也,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

《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

《金匱》者,決死生也。

《揆度》者,切度之也。

《奇恆》者,言奇病也。

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也。

恆者,得以四時死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

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1胃脈:指人迎脈和趺一陽一脈。

2及一精一有所之寄則安:此八字《甲乙經》作「及一精一有所倚,則臥不安」,倚,偏也。

3懸:杜絕。

4暴折難決:一精一神突然受到挫折。

難決,難以疏通。

5食入於一陰一,長氣於一陽一:張介賓注:「五味入口而化於脾,食入於一陰一也;食入於胃以養五臟氣,長氣於一陽一也」。

黃帝問道,有人患了胃脘癰這種病,應當如何診斷呢?岐伯回答說,診斷這個病,應當切診胃脈,胃脈應當沉而細,沉而細表明胃氣上逆,胃氣上逆時人迎脈尤其旺盛,人迎脈盛表明有熱邪,人迎是胃脈。

氣機上逆,人迎脈盛,為邪熱聚集於胃口而不散,所以出現胃脘癰這個病。

黃帝問道,有的人睡臥不安寧,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這是由於人一體五臟有所損傷,或是人的思想掛念著某一個事情。

如果不消除這兩方面的因素,是睡不安寧的。

黃帝問道,有人不能仰臥,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肺位最高,就如同臟腑的蓋,肺氣壅盛,那末絡脈就脹一大,絡脈脹一大,於是便不能仰臥。

在《奇恆一陰一陽一》這篇古醫書中,論述得比較清楚。

黃帝問道,有患氣逆的,診察右手脈象沉而緊,左手脈浮而遲,不知病在那裡?岐伯回答說,冬天診脈時,右手脈搏本來應當沉而緊,這表明脈搏的變化與四時一陰一陽一變化相應合。

如果左手的脈搏浮而遲,這表明脈象的變化與四時一陰一陽一變化相違背。

浮而遲的脈象出現在左手,因此病變的部位應當在腎,如果出現了肺脈,腰部就會出現疼痛。

黃帝問道,為什麼說是這樣呢?岐伯回答說,足少一陰一經脈下貫腎臟,上絡於肺中,現在診得肺脈,說明腎臟發生了病變,腰為腎腑,因而就出現腰痛病了。

黃帝說,講得好。

有患頸癰病的,有的醫生用砭石治療,有的醫生用針灸治療,卻都能治癒,這種治法的道理在那裡呢?岐伯回答說,這些雖然病名相同,但類型卻不一樣。

如果頸癰以氣滯為主,適宜於用針灸治療清除病邪;如果頸癰以氣滯血瘀為主,適宜於用砭石治療,以瀉除邪氣。

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同病異治。

黃帝問道,有一種狂怒病,這個病是從那裡產生的呢?岐伯回答說,是一陽一氣過盛所造成的。

黃帝問道,一陽一氣過盛為什麼會使人狂怒?岐伯回答說,一陽一氣突然受到抑制而不能宣洩,所以容易發怒,病名叫一陽一厥。

黃帝問道,怎麼樣才能知道要發生怒狂呢?岐伯回答說,在平時,一陽一明經上某些部位是經常跳動的,而太一陽一、少一陽一經上很少有跳動的地方,如果平時不跳動的地方,突然跳動得大而快速,這就是一陽一厥病即將暴發的徵兆。

黃帝進一步問道,這種病如何治療呢?岐伯回答說,減少病人的飲食,狂怒就會停止發作,因為飲食進入胃以後,就會助長人身一陽一氣,所以減少病人的飲食,狂怒就會停止發作;另外令病人服用生鐵落飲,因為生鐵落具有降氣逆的作用。

黃帝說,很好,還有一種患身一體發一熱的病人,表現為四肢怠惰,汗出如用水浴洗一樣,怕風,少氣,這是一種什麼病?岐伯回答說,病名叫酒風。

黃帝問道,如何治療呢?岐伯回答說,用澤瀉、白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共研細末,每次服三指撮,飯前服下。

所說的沉細而小的脈象,脈搏應手如針細,推它、按它,脈氣聚集不散,這叫堅脈;一陰一陽一相搏結的為大脈。

《上經》這部書是論述人與自然界關係的,《下經》這部書是論述病理變化的,《金匱》這部書是論述疾病診斷,判斷死生的,《揆度》這部書是論述脈診,推斷病情的,《奇恆》這部書是論述特殊疾病的,所說的奇病,是指不依照四時變化決定死生,恆病,是指依照四時變化決定死生。

所說的「揆」,是指切按脈搏,來推求病變;所說的「度」,是從脈象,來推測病位,結合四時氣候來判斷病情。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