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本篇主要論討了天文氣象變化對人一體生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

黃帝內經

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

【題解】歲露,是指一年之內風雨的情況。

本篇主要論討了天文氣象變化對人一體生理、病理所產生的影響,故篇名蔓"歲露論"。

【原文】黃帝問於岐伯日經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乏發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日邪客於風府,病循膂而下,工氣一日一一夜,常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日作晏。

此其先客於脊背也,故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

衛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內,注於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至。

其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嘲,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稽積而作焉。

黃帝日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焉。

其衛氣日下一節,則不當風府奈何?岐伯日風府無常引,衛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捨節,則其府也。

【提要】本段討論了瘧疾發作時間有早有遲的機理,指出瘧疾的發作是衛氣與邪氣相搏結的表現。

【白話解】黃帝問岐伯醫經中曾說,夏天傷於暑邪,到了秋天就會發生瘧疾,然而瘧疾的發作有一定的時間一性一,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說暑虐之邪是從督脈的風府一穴一侵人人一體,然後從頸項沿脊椎下行,而人一體的衛氣,一日一一夜之間行於人一體五十周次,月初時按常規首先會合於風府一穴一,與稽留於風府一穴一的邪氣相遇,疾病就會發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衛氣的會合,循著脊椎逐日下行一節,這樣衛氣與邪氣相遇,就一天晚於一天。

因此,瘧疾的發作時間,也就一天一天地向後推遲,因為邪氣已先期稽留於人一體的脊背。

每當衛氣運行到風府時,則腠理開洩,邪氣便乘虛深入,則疾病發作。

邪氣日益深陷,衛氣逐口下移,所以瘧疾發作常常是一天晚於一天。

衛氣的運行,月初首先出人會合於風府,然後每天沿脊椎下行一節,到第二十一日,下行到尾骶骨。

第二十二日,入於脊內,流注於伏衝脈。

由此轉為上行。

這樣到月底移行九天,上出於左右兩缺盆的中間。

由於這段時間衛氣上行逐日昇高,因此發病的時間,就一天早於一天。

至於邪氣深陷內迫於五臟,並累及募原的,是邪氣已人裡,由於距離體表較遠,不能及時與外出的衛氣相搏,病就不能每日發作,所以發病遲緩,以致於到第二天才會聚集發作一次,而形成間日瘧。

黃帝說衛氣每當運行到風府時,就會使腠理開發,邪氣便乘虛侵入而發病。

但衛氣逐日下移一節,這樣就不是每天在風府處,為什麼瘧疾還會發作呢?岐伯說邪氣侵入人一體,並沒有固定的部位。

也就是說,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在風府一穴一。

衛氣每日下行一節,其相應的部位,腠理必定開放,只要邪氣留止在這個地方,必然引起邪正交爭的反應。

所以凡是衛氣運行出入而邪氣羈留的地方,就是發病的所在。

【按語】《內經》認為,瘧疾的發作是因瘧氣與衛氣相迫所致,《素問.瘧論》雲"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故病作"。

本篇亦云"瘧氣隨經絡沉以內搏,故衛氣應乃作"。

由於衛氣晝行於一陽一,夜行於一陰一,出入有時,與瘧邪之相搏亦有時,故其發作有遲早、一日或間日發的區別,其關鍵在於邪氣深淺、病情輕重。

即感邪淺,病情輕,呈當日發作;感邪深,病情重,則發作推遲或間日發,為瘧疾辨別病證輕重、施法用一藥提一供依據。

【原文】黃帝日善。

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特以時休何也?岐伯日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絡沉以內搏,故衛氣應乃作也。

帝日善。

【提要】本段討論了風病與瘧疾的症狀各不相同的病理原因,從而提示了瘧邪是一種獨具特點的致病因素。

【白話解】黃帝說講得好。

風邪所引起的疾病和瘧疾才1似而同屬一類型,但外感風邪的病證,常常持續存在,而瘧易的發病卻有間歇地定時發作,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說因蔓風邪常停留在肌表組織之間,衛一陽一之氣不時地與之交爭相搏所以證候表現呈持續一性一,而瘧疾病邪能隨經絡深入,搏結亍內。

所以,只有衛氣行至瘧邪所在之處,引起抗禦病邪的反應時,疾病才會發作。

黃帝說講得很好。

【原文】黃帝問於少師日餘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萑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

賊風氣,因得以入乎?將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日不然。

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

然必因其開也,其A深,其內極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黃也徐以遲。

【提要】本段強調了人一體內因在發病中的決定一性一作用。

【白話解】黃帝問少師我聽說四時八風傷害人一體,本味有寒暑氣候的不同。

寒冷時,人的皮膚緊束,腠理閉合;暑媯時,人的皮膚弛緩,腠理開洩。

在這種情況下,賊風邪氣是乘人一體皮腠開洩而侵入的呢,還是必須遇到四時八風反常的氣候才會傷人呢?少師回答說不儘是這樣。

賊風邪氣侵害人一體,並不按固定的時間,刻板地依據四時八風的規律,但必須是人一體皮腠開洩時,才會乘虛而人,這時人一體內部往往一精一虧氣虛,衛表不固,邪氣容易深陷。

在這種情況下,病情就要嚴重些,發病也較急促。

如果在皮腠閉合時,即使邪氣侵入,因人一體正氣不虧,也只能逗留在表淺部位,病勢就會較輕,發病也比較遲緩。

【原文】黃帝日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日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

黃帝日可得聞乎?少師日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1],肌肉充,皮膚致,一毛一發堅,腠理卻[2],煙垢著[3]。

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

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一毛一發殘,瞧理[4]薄,煙垢落。

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提要】本段指出由於人的腠理開閉、氣血的內外虛實、

皮膚的緻密與疏鬆、肉腠的厚薄等均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故導致發病亦有一定的時間一性一。

【註釋】

[1]人血氣積積,宜作"一精一",故此句的意思是血氣充盈流利。

[2]卻閉的意思。

[3]煙垢著形容皮膚脂垢較多,有體肥表固的意思。

[4]瞧理指皮膚的紋理。

【白話解】黃帝說有時氣候寒溫也適度,人本身也能恰當地調節衣著,人一體腠理並沒有開洩,然而也有突然發病的,其原因是什麼呢?少師回答說你不知道邪氣侵入的原因嗎?人們雖然處在正常的生活中,但腠理的開閉緩急,也是有內在的原因和一定的時間的。

黃帝說可以聽你談談嗎?少師說人與天地自然變化密切相關,口月運行虧滿也會對人一體產生影響。

所以,當月亮滿圓的時候,海水向西湧盛形成大潮。

此時人一體氣血也相應地充盛,肌肉堅實,皮膚緻密,一毛一發堅韌,腠理閉合,皮膚潤澤固密。

在這個時候,即使遇到賊風邪氣的侵入,也較表淺不會深陷。

如果到了月亮虧缺的時候,海水向東湧盛形成大潮,這時人一體氣血相應虛弱,體表衛氣衰退,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弛緩,腠理開洩,一毛一發殘脆,肉理疏薄,皮膚紋理粗疏而表虛不固,在這個時候,若遇到賊風邪氣的侵襲,就容易深陷入裡,發病也急暴。

【原文】黃帝日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答日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黃帝日層聞三虛。

少師日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所傷,是謂三虛。

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

帝日願聞三實。

少師日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習氣,不能危之也。

黃帝日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主匱,命日三實。

然此一夫之論也。

【提要】本段主要討論了三虛、三實的問題。

【白話解】黃帝說有人得病呈暴發一性一,或是突然死亡這是什麼原因?少師回答說如果人一體素質本來虛弱,又遇至三虛的情況,內外相因,所以出現暴病暴死。

如果處於三實自環境,就不會為邪氣所侵害了。

黃帝說我想聽一聽什麼叫千三虛。

少師說時逢歲氣不及的虛年,又時值月晦無光,以四時氣候失和,在這種條件下,最容易感受賊風邪氣的侵襲這種情況稱為三虛。

所以,如果不瞭解三虛的理論,即使醫毫知識達到相當的高度,但往往因這一點而像粗率庸俗的醫生一樣了。

黃帝說那什麼是三實呢?少師說時逢歲氣有餘的蜃年,又逢月望滿圓,再遇到四時調和的氣候,雖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危害人一體,這就叫做三實。

黃帝說這是多麼深刻的薊理啊!你講得也很透徹。

請把它珍藏在金匱之中,命名叫做三實。

不過,這只是指個別人疾病的單發一情況而言。

【原文】黃帝日願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型師日此八正之候也。

黃帝日候之奈何?少師日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於葉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

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

其以夜半也,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

其以晝至者,萬民硼惰而皆中於虛風,故萬民多病。

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其立春,一陽一氣大發,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臣又皆中於虛風,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1]者矣。

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日遇歲露[2]焉。

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提要】本段指出不符合時令季節的反常氣候對人一體的屆害極大,另外,提出人們的勞逸起居狀況也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因素。

【註釋】

[1]經氣結代邪氣留而不去為結,當其令而非其氣為代。

即指上文的兩邪相合,留結於經脈之中而不去,發生疾病。

[2]歲露是指一歲當中能摧一殘萬物、侵害人一體的非時之風雨。

【白話解】黃帝說我還願意昕一聽在一年之中,有許多人得相同的病,呈流行一性一。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少師說這主要靠觀察交立八節時,四正、四隅氣候的正常與異常對人一體的影響。

黃帝說根據什麼去觀察呢?少師說這種觀察氣象的方法,通常是在北斗星指向正北方的子正之位,太一陽一運行黃道北極,時間交至冬至,到了這一天,如果有風雨天氣的出現,並且風雨從南方來的,叫做虛風。

這是能夠傷害人一體的賊風邪氣。

如果風雨來時正在半夜,人們都居於室內安睡,邪氣無從冒犯,這就預示著當年很少人生病。

如果風雨出現在白天,人們多在室外活動而防範鬆懈,就容易被虛風邪氣所中傷,因此生病的人就較多。

假如在冬季感受了虛邪,由腎深潛入骨而不及時發病,形成伏邪。

到了立春,一陽一氣逐漸旺盛,腠理開洩,那麼伏邪就會待機發動,倘若再遇到立春這一天刮來的西風,人們又會被這種反常的氣候再度中傷。

因此,伏邪合併新邪,留結在經脈之中,兩種邪氣交結,就會發病。

諸如此類,凡是正交八節之時迎面而來的不正之氣,都會給人們帶來普遍的危害。

一年之內出現的這種異常的風雨,稱為歲露。

總之,一年之中氣候調和,或很少有異常氣候的出現,人們患病的就少,死亡的也少。

反之,一年之中寒溫不時,風雨不調,人們患病的就多,死亡的也多。

【原文】黃帝日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答日正月朔日引,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

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日旱鄉,從西方來,命日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

正月朔,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餞傷人者也。

二月丑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

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

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一毛一,發腠理者也。

【提要】本段主要闡述根據正月初一這一天的情況,來預測一年四季中的疾病流行,當年農作物收成好壞的方法,並說明在各個季節中,凡出現不符合時令的反常氣候,都能成為各種疾病流行的因素。

【白話解】黃帝說虛風邪氣,給人們造成危害的輕重,根據什麼去判斷呢?少師回答說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月建在寅,太一在東北方的天留宮,這一天如果刮西北風,而且沒有雨,人們多有生病而死亡的。

正月初一早晨刮起北風,到了春天,人們多因病致死。

正月初一早晨如有北風刮起,則患病的人數多達十分之三。

正月初一,中午刮北風,到了夏天,就會造成疾病流行,而且多有死亡。

正月初一的傍晚刮北風,到了秋天,會有很多人病死。

如果這一天整天刮北風,就會大病流行,死亡的人數約佔十分之六。

正月初一,如果風從南方刮來,這叫做旱鄉,從西方刮來,稱為白骨,大病流行於全國,人們常有死亡。

若這一天,風從東方刮來,就會掀翻房屋,飛沙走石,摧折樹木,給人們造成嚴重的災害。

如果這一天風從東南方刮來,到了春天,就會有很多人病死。

如果正月初一的天氣晴好,氣候暖和,而無風無雨,便預示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糧價低廉、人民康泰。

如果這一天的天氣寒冷而有風,這是歉收年景的先兆,將會災荒四起,糧價昂貴,人們也多災多病。

這就是說,可以在正月初一的時候,來觀察天氣與風向,以預測當年虛邪賊風傷人的情況。

如果到了二月丑日,時近春分多風之際,春風仍不吹拂,人們每每患心腹之病。

到了三月戌日,春將盡夏將來時,而氣候仍不溫暖,人們多患寒熱之病。

到了四月巳日,天一陽一始盛,夏天到來,如果氣候仍然不熱,那麼人們容易患黃疸病。

到了十月申日,冬天已到,一陰一氣始盛,但氣候仍然不冷,人們往往會突然發病或猝然死亡。

以上所說的風,都是指那些能損壞房屋、折斷樹木、飛沙走石的大風。

這樣的風能使一毛一骨悚然,腠理開洩,從而傷人致底。

【按語】以上兩段是以"九宮八風"的理論,預測四時風雨的變化,以分析疾病流行的情況。

"九宮八風"是古代天文曆法之一,稱之為"九宮八風歷",主要見於《靈樞·九宮八風》篇。

它把一回歸年定為366日,自冬至開始,將一年366日分配於八宮,規定"太一"每過一宮主45日或46日,以此將一年劃分為八節。

它認為"太一"過宮交節之際,都有風雨相應,謂之八風,八風之來,如與"太一"所在天區方向一致,則為天地正氣,主長養萬物;若與所在天區方向相反,則為沖後之虛風賊風,有害於生物人一體。

故有人認為,九宮八風的要義,在於指導人們在"太一"過宮之際密切觀測風向,判斷天時虛實逆順,作為預防時令疾病和辨證論治的參考。

本篇還以正月初一當天出現邪風方向及其發生時辰,來預測一年氣候變化及疾病流行情況,這是古人的一種說法,《漢書天文志》中亦有元旦佔八風的記載,其實際意義如何,有待進一步研究。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