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一、以當時政一府官職作比喻,論述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

【本章要點】

一、以當時政一府官職作比喻,論述了人一體六髒六腑的功能特點,說明人一體內臟機能既分工又合作的相互關係。

二、指出心主神明和在十二髒中的主宰地位,強調「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的重要作用。

【原文】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髒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

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脾胃者,倉廩1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膀一胱者,州都2之官,津一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3,孰知其要。

閔閔之當4,孰者為良。

恍惚之數,生於毫釐,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黃帝曰:善哉,余聞一精一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

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註釋】

1倉廩:儲藏未去殼的穀物的地方成為倉,儲藏已去殼的穀物的地方成為廩。

2州都:州指水中的陸地;都,指水所彙集之處;州都,即水陸彙集之處。

3消者瞿瞿:消者,消通「肖」,指有智慧的人;瞿瞿,勤奮的樣子。

4閔閔之當:閔閔,深遠的意思;當,事理妥當、合適的意思;閔閔之當,就是指道理深奧的意思。

【譯文】

黃帝問道:我想聽你談一下人一體六髒六腑這十二個器一官的職責分工、高低貴賤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你問得真詳細呀!請讓我談談這個問題。

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一精一神意識思維活動都由此而出。

肺,是相傅之官,猶如相傅輔佐著君主,因主一身之氣而調節全身的活動。

肝,主怒,像將軍一樣的勇武,稱為將軍之官,謀略由此而出。

膻中,圍護著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樂,靠它傳達出來。

脾和胃主司飲食的受納和布化,是倉廩之官,五味的營養靠它們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運輸。

大腸是傳導之官,它能傳送食物的糟粕,使其變化為糞便排一出體外。

小腸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進一步分化清濁。

腎,是作強之官,它能夠使人發揮強力而產生各種技巧。

三焦,是決瀆之官,它能夠通行水道。

膀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一液,通過氣化作用,方能排一出尿液。

以上這十二官,雖有分工,但其作用應該協調而不能相互脫節。

所以君主如果明智順達,則下屬也會安定正常,用這樣的道理來養生,就可以使人長壽,終生不會發生重病,用來治理天下,就會使國家昌盛繁榮。

君主如果不能明智順達,那麼,包括其本身在內的十二官就都要發生危險,各器一官發揮正常作用的途徑閉塞不通,形體就要受到嚴重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談養生續命是不可能的,只會招致災殃,縮短壽命。

同樣,以君主之昏聵不明來治理天下,那政權就危險難保了,千萬要警惕再警惕呀!

至深的道理是微妙難測的,其變化也沒有窮盡,誰能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實在是困難得很呀!有學問的人勤勤懇懇地探討研究,可是誰能知道它的奧妙之處!那些道理暗昧難明,就像被遮蔽著,怎能瞭解到它的一精一華是什麼!那似有若無的數量,是產生於毫釐的微小數目,而毫釐也是起於更小的度量,只不過把它們千萬倍地積累擴大,推衍增益,才演變成了形形色一色的世界。

黃帝說:好啊!我聽到了一精一純明徹的道理,這真是大聖人建立事業的基礎,對於這宣暢明白的宏大理論,如果不專心修省而選擇吉祥的日子,實在不敢接受它。

於是,黃帝就選擇有良好預兆的吉日,把這些著作珍藏在靈台蘭室,很快地保存起來,以便流傳後世。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