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一、論述不同體質和發病的關係。由於人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黃帝內經》下卷 靈樞篇 五變

黃帝內經

下卷 靈樞篇 五變

【本章要點】

一、論述不同體質和發病的關係。

由於人的皮膚、肌肉、腠理、骨骼、五臟等堅固和脆弱的差異,易發疾病則各有不同。

二、以風、痺、消癉、寒熱、積聚五種疾病為例,說明其各別的發病機理和診候方法。

【原文】

黃帝問於少俞曰:余聞百疾之始期也,必生於風雨寒暑,循毫一毛一而入腠理,或復還,或留止,或為風腫汗出1,或為消癉2,或為寒熱,或為留痺3,或為積聚。

奇邪一婬一溢,不可勝數,願聞其故。

夫同時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為人生風乎,何其異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風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無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黃帝曰:一時遇風,同時得病,其病各異,願聞其故。

少俞曰:善乎哉問!請論以比匠人。

匠人磨斧斤,礪刀削斫材木。

木之一陰一陽一,尚有堅脆,堅者不入,脆者皮弛,至其交節,而缺斤斧焉。

夫一木之中,堅脆不同,堅者則剛,脆者易傷,況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異耶。

夫木之早花先生葉者,遇春霜烈風,則花落而葉萎;久曝大旱,則脆木薄皮者,枝條汁少而葉萎;久一陰一婬一雨,則薄皮多一汁者,皮潰而漉;卒風暴起,則剛脆之木枝折杌傷。

秋霜疾風,則剛脆之木,根搖而葉落。

凡此五者,各有所傷,況於人乎!

黃帝曰:以人應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傷也,皆傷其枝。

枝之剛脆而堅,未成傷也。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捨也,故常為病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4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堅,腠理疏,則善病風。

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膕肉不堅,而無分理。

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致者,腠理疏。

此言其渾然者。

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癉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臟皆柔一弱者,善病消癉。

黃帝曰:何以知五臟之柔一弱也?少俞答曰:夫柔一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

黃帝曰:何以候柔一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一腸,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寬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

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

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

皮膚薄而其肉無月囷,其臂懦懦然5,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

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痺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痺。

黃帝曰:痺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6。

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

蓄積留止,大聚乃起。

黃帝曰:余聞病形,已知之矣!願聞其時。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

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道,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註釋】

1風腫汗出:這裡指以水腫、汗出為主要表現的風水病。

2消癉:指消渴病。

3留痺:指長期不愈的痺症。

4風厥:以汗出不止為主要表現的病症。

5懦懦然:形容柔一弱無力的樣子。

6淖澤:形容濕潤的樣子。

【譯文】

黃帝問少俞道:我聽說許多疾病開始的時候,必定由風、雨、寒、暑而引起,邪氣沿著毫一毛一而侵入到腠理,有的能夠由表復出,有的停留在體內,或發為風腫汗出,或發為消癉,或發為寒熱,或留而為痺,或成為積聚,因時令反常而浸一婬一泛溢於人一體的病邪,其引起的病症甚至數不盡,希望聽你講講其中的緣故。

至於有些人同時得病,有的患這種病,有的患另一種病,我以為自然氣候對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否則,何以病變有種種區別呢?少俞說:大凡自然界的邪氣,並不偏私於哪一種人,凡是冒犯了它的就會得病,避開了它的就不會發生危險,這不是邪氣來傷人,而是人們自己去觸犯了邪氣而發病的。

黃帝說:有些人在同一時候遭遇到邪氣,又同樣地患了病,可是他們的病症各不相同,希望聽你講講其中的緣故。

少俞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請讓我借匠人伐木作個譬喻吧。

匠人磨礪刀斧用來砍削木材,因為木的一陰一陽一面有堅脆的不同,堅實處刀斧就不容易砍入,脆弱處因外皮松一弛而容易砍入,遇到有節的地方,甚至會把刀斧都砍缺了鋒口。

在同一種木材中,有堅脆的不同,堅一硬處就難砍,脆弱處就易砍,何況不同的木材,它們皮有厚薄,汁有多少,一性一質堅脆各異。

大凡樹木花開得早而先生葉子的,遇到春霜或大風,就會使花落而葉萎;假使長期的烈日乾旱,就會使一性一脆皮薄的樹木,枝條少汁而葉萎;假使長期的天一陰一下雨,就會使皮薄汁多的樹木,外皮潰爛而滲水;假使突然起了暴風,就會使木質剛脆的樹木,乾枝折傷;假使秋天下霜而又有劇烈的風,就會使木質剛脆的樹木,根一部搖動而葉子墜一落。

上述五種不同的情況,各有其損傷的原因及程度的不同,何況人呢?

黃帝說:以人與樹木的變化相應來譬喻,是怎樣的呢?少俞答道:樹木受傷,都是傷其樹枝,凡樹枝剛脆而堅實的,就不會受傷了。

人一體容易患病,也是因為骨節、皮膚、腠理的不堅固,容易為邪氣所侵犯而羈留,所以容易發病。

黃帝說:有些人容易患風氣厥逆而漉漉汗出的疾病,應該怎樣候察呢?少俞答道:凡肌肉脆弱,腠理疏鬆,就容易為風邪侵襲而致病。

黃帝說:怎樣看出肌肉脆弱呢?少俞答道:凡膕部的肌肉不堅實,並且沒有分理;即使有分理也比較粗疏,分理粗疏皮膚不緻密的,腠理疏鬆。

黃帝說:有些人容易患消癉病,應該怎樣候察呢?少俞答道:五臟都很柔一弱的人,就容易發生消癉病。

黃帝說:怎樣知道五臟是柔一弱的呢?少俞答道:大凡五臟柔一弱的人,必定心一性一剛強,心一性一剛強則多怒,故五臟柔一弱的人就容易受到損傷。

黃帝說:怎樣候察五臟柔一弱與心一性一剛強呢?少俞答道:這種人皮膚脆薄,但是眼睛生得很堅固深入,眉一毛一豎一起,心一性一剛暴,心一性一剛暴就容易發怒,怒則使氣上逆,而積蓄在胸中,血與氣交阻而停留,充廓於肌肉皮膚之間,使血脈不得暢流而生鬱熱,熱則銷鑠肌肉皮膚,而成為消癉。

這就是指一性一情剛暴而肌肉脆弱的人而言。

黃帝說:有些人容易患寒熱病,應該怎樣候察呢?少俞答道:凡是骨骼細小,肌肉脆弱的人,就容易患寒熱病。

黃帝說:應該怎樣候察骨骼的大小、肌肉的堅脆、氣色的不同呢?少俞答道:面部顴骨是骨骼的基本標誌。

顴骨大則週身的骨骼也大,顴骨小則週身的骨骼也小。

皮膚薄弱肌肉也不能隆一起,膊弱而無力,面部下巴的氣色晦濁無神,與天庭的氣色不一致,像蒙有一層污垢為其特點,這就是診候骨、肉、色的方法。

同時,臂部肌肉薄弱,其骨髓必不充實,所以容易患寒熱病。

黃帝說:怎樣候察容易患痺病的呢?少俞答道:腠理粗疏而肌肉不堅實。

則容易患痺病。

黃帝說:痺病的部位上下有一定的處所嗎?少俞答道:要知道痺病部位的高下,必須觀察各個部位的虛弱情況。

黃帝說:有些人容易患腸中積聚,應該怎樣候察呢?少俞答道:皮膚薄弱缺乏潤澤,肌肉不結實而缺乏滑澤,這樣,就可知他的腸胃功能不健,故邪氣容易停留而成積聚,致傷及脾胃的正常功能。

如果在脾胃之間因寒溫不調,即使邪氣輕微,也會蘊蓄停留,而形成積聚病。

黃帝說:關於病形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再想聽聽疾病與時令的關係。

少俞答道:首先要確定整個一年的氣候概況,然後再掌握各個時令的氣候。

凡在氣候對疾病有利之時,其病就會好轉,氣候對疾病不利之時,病就會惡化,有時雖然某一時令的氣候變化並不劇烈,但因該年氣候對其人一體不適應,也可以引起發病。

這就是由於形體素質不同而發生各種疾病的,是為五變的綱要。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黃帝內經
上卷 素問篇 上古天真論上卷 素問篇 四氣調神大論上卷 素問篇 生氣通天論上卷 素問篇 金匱真言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應像大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離合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別論上卷 素問篇 靈蘭秘典論上卷 素問篇 六節藏象論上卷 素問篇 五藏生成上卷 素問篇 五藏別論上卷 素問篇 異法方宜論上卷 素問篇 移精變氣論上卷 素問篇 湯液醪醴論上卷 素問篇 玉版論要上卷 素問篇 診要經終論上卷 素問篇 脈要精微論上卷 素問篇 平人氣象論上卷 素問篇 玉機真藏論上卷 素問篇 三部九候論上卷 素問篇 經脈別論上卷 素問篇 藏氣法時論上卷 素問篇 宣明五氣上卷 素問篇 血氣形志上卷 素問篇 寶命全形論上卷 素問篇 八正神明論上卷 素問篇 離合真邪論上卷 素問篇 通評虛實論上卷 素問篇 太陰陽明論上卷 素問篇 陽明脈解上卷 素問篇 熱論上卷 素問篇 刺熱上卷 素問篇 評熱病論上卷 素問篇 逆調論上卷 素問篇 瘧論上卷 素問篇 刺瘧上卷 素問篇 氣厥論上卷 素問篇 欬論上卷 素問篇 舉痛論上卷 素問篇 腹中論上卷 素問篇 刺腰痛上卷 素問篇 風論上卷 素問篇 痺論上卷 素問篇 痿論上卷 素問篇 厥論上卷 素問篇 病能論上卷 素問篇 奇病論上卷 素問篇 大奇論上卷 素問篇 脈解上卷 素問篇 刺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齊論上卷 素問篇 刺禁論上卷 素問篇 刺志論上卷 素問篇 針解上卷 素問篇 長刺節論上卷 素問篇 皮部論上卷 素問篇 經絡論上卷 素問篇 氣穴論上卷 素問篇 氣府論上卷 素問篇 骨空論上卷 素問篇 水熱穴論上卷 素問篇 調經論上卷 素問篇 繆刺論上卷 素問篇 四時刺逆從論上卷 素問篇 標本病傳論上卷 素問篇 天元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運行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微旨大論上卷 素問篇 氣交變大論上卷 素問篇 五常致大論上卷 素問篇 六元正紀大論上卷 素問篇 刺法論上卷 素問篇 本病論上卷 素問篇 至真要大論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上卷 素問篇 示從容論上卷 素問篇 疏五過論上卷 素問篇 征四失論上卷 素問篇 陰陽類論上卷 素問篇 方盛衰論上卷 素問篇 解精微論下卷 靈樞篇 九針十二原下卷 靈樞篇 本輸下卷 靈樞篇 小針解下卷 靈樞篇 邪氣藏府病形下卷 靈樞篇 根結下卷 靈樞篇 壽夭剛柔下卷 靈樞篇 官針下卷 靈樞篇 本神下卷 靈樞篇 終始下卷 靈樞篇 經脈下卷 靈樞篇 經別下卷 靈樞篇 經水下卷 靈樞篇 經筋下卷 靈樞篇 骨度下卷 靈樞篇 五十營下卷 靈樞篇 營氣下卷 靈樞篇 脈度下卷 靈樞篇 營衛生會下卷 靈樞篇 四時氣下卷 靈樞篇 五邪下卷 靈樞篇 寒熱病下卷 靈樞篇 癩狂病下卷 靈樞篇 熱病下卷 靈樞篇 厥病下卷 靈樞篇 病本下卷 靈樞篇 雜病下卷 靈樞篇 周痺下卷 靈樞篇 口問下卷 靈樞篇 師傳下卷 靈樞篇 決氣下卷 靈樞篇 腸胃下卷 靈樞篇 平人絕谷下卷 靈樞篇 海論下卷 靈樞篇 五亂下卷 靈樞篇 脹論下卷 靈樞篇 五癃津液別下卷 靈樞篇 五閱五使下卷 靈樞篇 逆順肥瘦下卷 靈樞篇 血絡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下卷 靈樞篇 陰陽系日月下卷 靈樞篇 病傳下卷 靈樞篇 淫邪發夢下卷 靈樞篇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下卷 靈樞篇 外揣下卷 靈樞篇 五變下卷 靈樞篇 本藏下卷 靈樞篇 禁服下卷 靈樞篇 五色下卷 靈樞篇 論勇下卷 靈樞篇 背腧下卷 靈樞篇 衛氣下卷 靈樞篇 論痛下卷 靈樞篇 天年下卷 靈樞篇 逆順下卷 靈樞篇 五味下卷 靈樞篇 水脹下卷 靈樞篇 賊風下卷 靈樞篇 衛氣失常下卷 靈樞篇 玉版下卷 靈樞篇 五禁下卷 靈樞篇 動輸下卷 靈樞篇 五味論下卷 靈樞篇 陰陽二十五人下卷 靈樞篇 五音五味下卷 靈樞篇 百病始生下卷 靈樞篇 行針下卷 靈樞篇 上膈下卷 靈樞篇 憂恚無言下卷 靈樞篇 寒熱下卷 靈樞篇 邪客下卷 靈樞篇 通天下卷 靈樞篇 官能下卷 靈樞篇 論疾診尺下卷 靈樞篇 刺節真邪下卷 靈樞篇 衛氣行下卷 靈樞篇 九宮八風下卷 靈樞篇 九針論下卷 靈樞篇 歲露論下卷 靈樞篇 大惑論下卷 靈樞篇 癰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