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汪·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汪姓最早源於商代汪芒氏之後。
傳說上古時大禹治水成功後,舜就把皇位讓給了大禹。
有一次,大禹出巡時,見路上有一隊囚犯。
他下車詢問,瞭解了事情的經過後,他自己流下了眼淚。
左右人員問他:「罪人不守法,你為什麼哭呢?」
大禹說:「堯、舜是聖人,他們管理天下時,百姓都向他學一習一,所以天下沒有犯人。
現在到了我的手下,百姓卻各人只管各人,所以犯法,我能不痛心嗎?」
後來,他在會稽召集天下諸侯研究如何治理天下大勢,各路諸侯都到了,唯獨汪芒國國君防風氏沒有來。
這個部落是一個巨人部落,每個族人都身高三丈有餘,且各個力大無窮,所以防風氏持勇而驕,不把大禹的命令放在眼裡。
最後防風氏才姍姍而來,並且口出狂言,大禹就把他處死了。
後來他的子孫逃亡到湖洲汪芒山裡躲了起來,改稱汪芒氏。
戰國時期,楚國滅掉了越,汪芒氏也被攻破,他們又逃到安徽南部的歙縣一帶,改稱汪氏,至此就有了汪姓。
【全國的分佈】
汪姓發源地為山東、安徽歙縣和浙一江一武康等地;唐代以後的一江一西、貴州、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汪姓,大多是從安徽遷徙過去的;兩宋時,汪姓繼往開來之昌盛,並已成為全國著姓之一;元末明初,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的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河南、東北等地;到了清代,福建及廣東地區的汪姓陸續有人移民台灣及海外。
如今,汪姓分佈很廣,安徽、湖北、一江一蘇、浙一江一等省。
【姓氏名人】
汪倫:又名鳳林,唐開元間任涇縣令。
卸任後,他就搬到了涇縣的桃花潭畔居住。
大詩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還為其提詩《贈汪倫》。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雲,晚號楚狂,錢塘(今浙一江一杭州)人,南宋著名詩人。
著有《醉歌》、《湖州歌》、《越州歌》等。
汪中:字容甫,一江一都(今一江一蘇揚州)人,清代學者、駢文家,對經學、方志學等均有著述,尤一精一於先秦諸子之學,著有《述學》、《廣陵通典》、《容甫先生遺詩》等。
汪文升:長洲(今一江一蘇蘇州)人,清代詩人、書法家。
康熙年間的進士,善工詩、古文、尤善書法,與兩兄一弟合稱「吳門四汪」,著述甚豐。
【姓氏文化】
族規家訓
族規家訓在家譜中名稱各異,如家誡、家教、家約、家法、家言、家書、家規、家議、家范、家訓、宗禁、祖訓、族規、族約、規範、規矩等數十種。
它要求所有家族成員必須遵守的各種行為規範和規章制度。
其目的是為了使子孫後代永遠存續家族、光大族望,不致因行為失當而敗壞家業。
族規家訓分為兩類,一是強制一性一的法規,另一個是誘導一性一的說教。
其內容包括財產繼承、婚姻、祭祖祀宗、忠君孝親、家庭教育、日常生活,甚至還包括水源保護、森林保護等等,幾乎涉及到了家族生活的各個領域。
如以忠孝節義為本,以勤儉耕讀為家的一江一州義門陳村,成為古代封建家族的典範。
宋真宗曾題詩「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無雙」。
但是在他們的家法中,關於吃飯問題的家規就有六七條,從燒飯到吃飯、從日常吃飯到節日會餐都有詳細的具體規定,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