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曾·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曾姓來源比較純正,源自大禹的後裔,以國名為氏。
據《世本》所載,相傳大禹的第五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鄫國(今山東省蒼山縣)。
少康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週三代,後被莒國滅掉。
曾太子巫逃到魯國,後任魯國大夫。
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
【全國的分佈】
曾姓最初發源於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一帶。
先秦時期,曾姓族人遍佈於山東、河北等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連年戰亂頻仍,社會始終處於動盪之中,曾大舉南遷;宋末,由於戰亂,外族入侵,曾姓又幾度遷移;元明清時期,曾姓已播遷於各地,且有遠播台灣與海外各地者。
當今曾姓在我國人口眾多,尤以一江一西、四川、湖南、廣東等省多此姓。
【姓氏名人】
曾參: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南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
相傳《大學》為他所著。
曾鞏:字子固,南豐(今屬一江一西省)人,北宋文學家,世稱南豐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鞏的文章多為議論文和記敘文。
散文以議論見長,立論一精一策。
著有《墨池記》、《曾鞏傳》、《元豐類稿》等。
曾瑞:字瑞卿,自號褐夫,大興(今屬北京)人,元代散曲家。
能隱語小曲,善工山水畫。
編有散曲集《詩酒餘音》,雜劇《全元散曲》。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湖南長沙府湘鄉(今湖南省雙一峰縣)人。
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
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兩一江一總督等職,後病死於南京。
【姓氏文化】
三令五申
常聽人說「三令五申」,「三令」與「五申」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宋代曾公亮所撰的《武經總要》,對「三令」、「五申」解釋說:古人所謂「三令」,即一令觀敵人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耳目;三令舉斧鉞,以宣其刑賞。
所謂「五申」,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旗;四申夜戰聽大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鉞。
顯然,這「三令」與「五申」都是用來教育將士應該在戰陣中和軍事行動中明確的作戰守則。
後來,人們就用「三令五申」來表示「再三告誡或命令」。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