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韓·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韓姓的始祖,正是3000年前周室諸侯之一的韓國。
據《風俗通》的記載,韓姓本來是姬姓。
春秋時代,周文王后裔韓武子住在晉國,因多次立功被晉獻公封於韓城(今陝西省韓城縣南邊),成為晉公族中的大族。
戰國初期,開國君主韓武子的後代韓虔,與當時的兩個大族——魏族的魏斯和趙族的趙藉一起瓜分了晉國並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直到戰國末期,被泰始皇滅掉。
共歷11世,立國174年。
韓國王族子弟失國後,即以國為姓,就是韓氏。
【全國的分佈】
韓姓最早活動在春秋時的晉國,隨著韓虔建立韓國並建都平一陽一(今山西省臨汾),又兩次遷都到一陽一翟(今河南省禹州)和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
秦漢時期,韓氏播遷於今浙一江一、四川、北京及東北一些地方;東漢、西晉末年及南北朝時,中原人為避戰亂,韓姓遷往西北、東北、西南、一江一南地區;唐時,河南固始韓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南宋時,居於北方和中原的韓姓人遷往到了一江一蘇、浙一江一、廣東等地;元明清時期,一江一浙一帶的韓姓人一大規模的南遷到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
如今,韓姓主要分佈在河北、山西、遼寧、安徽等省。
【姓氏名人】
韓信:字重言,一江一蘇淮一陰一(今一江一蘇省淮安市)人,西漢初期官至大將軍,封為楚王,後被貶為淮一陰一侯。
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他文武雙全,治軍嚴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屢建奇功,並著有《兵法》3篇。
韓非:也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
戰國時韓國的諸公子之一。
他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辯說,但文章出眾。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
韓愈:字退之,河南河一陽一(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開宋明理學之先河。
他還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稱為「百代文宗」。
韓湘子:唐朝韓愈的侄子。
生一性一放一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為八仙之一。
在初冬季節令牡丹開花數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
韓世忠:字良臣,今陝西省綏德縣砭上村人,南宋抗金名將,曾重創金兵於建康黃天蕩,主戰派之一。
【姓氏文化】
郡望昌黎的由來
郡望表示本姓氏最初的繁衍之地,記錄了姓氏的發源、繁衍和播遷的過程。
某個郡望所代表的地名也成為後世子孫仰望和緬懷先祖的地方。
說到郡望,不能不提到唐代大文學家韓愈。
韓愈又被稱為韓昌黎,昌黎既不是他的字,也不是他的籍貫。
因為韓愈自稱本姓的郡望在河北昌黎,所以世人稱他為韓昌黎。
其實,韓愈是河南河一陽一人。
唐貞元八年中了進士,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有功,而陞遷為刑部侍郎。
後來,韓愈因為上表反對去法門寺迎佛骨,觸怒了唐憲宗,被貶到潮州,也就是今天的廣東省潮一陽一市一帶去做刺史。
【名人事跡】
韓翃因詩陞官
在百家姓中,同名同姓不僅容易被人誤會,還可能生出些不必要的麻煩。
中唐時,有一位有名的詩人,叫韓翃,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他寫過一首題為《寒食》的七言絕句,非常有名:「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有一年,制誥(承命草擬詔令)這個職位出現了空缺,吏部請示唐德宗。
唐德宗很欣賞韓翃的才華,就點名讓韓翃補缺。
可是吏部一查官員的檔案,發現有兩個在職的韓翃,一個是駕部郎中,一個是一江一淮刺史。
於是只好把這兩個韓翃的履歷一起呈上,請皇帝定奪。
唐德宗批復道:「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與此韓翔。」
這樣,吏部就知道補缺的該是哪個韓翃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