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史·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史姓以官名(世職)為姓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後。
我國古代即有史官制度,史官在王左右,他的責任是記錄帝王的言行和史實,管理宮中典籍。
夏、商、週三代稱為太史。
西周初年,由於繼位的成王年幼,因此由周初四聖輔政。
即太公、周公、召公、尹佚。
太史尹佚為人嚴正,他不但要完成史官的責任,還要把成王的言行和古代聖賢對照,使成王知道哪是對、哪是錯。
尹佚被史家稱為史官的典範,由於他終身在周任太史,後稱史佚。
因此他的後人就以官名為姓,就是史氏。
【全國的分佈】
春秋戰國時期,史氏相當廣泛地分佈於全國各地。
漢時,史姓繁衍發展到山東、陝西、一江一蘇、甘肅、山東、陝西、廣西、四川等地;唐五代至宋時,今湖南、浙一江一、山西、一江一西、河北等省有史氏;到了明清時期,史氏還分佈於今安徽、湖北、福建、廣東、雲南以及海外地區。
如今,史姓尤以湖南、山東多此姓。
【姓氏名人】
史墨: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長於天文,熟悉各諸侯國內政。
他認為「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還提出「物生有兩」的辯證法。
史魚:字子魚,名佗,衛靈公時任祝史,故稱祝佗,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
臨死時,他還勸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
後人稱為「一一屍一一諫」。
他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可法:字憲之,又字道鄰,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明末政治家、軍事家、中國民族英雄。
順治二年在兵困揚州時,他拒降固守,奮戰到底,不幸英勇就義。
史孟麟:字際明,號玉池,宜城鎮人,明朝理學家。
他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參與東林書院講學。
著有《望來台記》。
【姓氏文化】
《姓氏急就篇》
《姓氏急就篇》是西漢元帝時期黃門令史游所撰。
原來是32章,後兩章《齊國》、《山一陽一》為後漢人所加,故今本為34章。
漢代是我國姓氏體系基本確定的重要時期,姓氏學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史記》一書就曾記有大量關於姓氏的資料。
史游作為漢元帝時黃門令,為了適應朝野姓氏文化的需求,特撰寫了《姓氏急就篇》。
書中所列姓氏130姓,共2016字,除開頭六句開場白外,餘下皆以「三言詩」的形式編排的漢代百家姓。
《姓氏急就篇》中的姓氏大都收入了宋代編撰的《百家姓》中,是我國第一部「姓名三字經」,對宋代《百家姓》影響深遠。
【名人事跡】
史魚一一屍一一諫衛靈公
彌子瑕是衛國的一名美男子。
他在衛靈公身邊為臣,為人很是機靈,深得衛靈公的喜歡。
因此衛靈公常任其為所欲為,鬧得朝野群臣怨聲載道。
擔任史官的史魚看不過去了,他曾多次冒死勸諫,請求衛靈公不要太一寵一一愛一彌子瑕,但靈公始終不願聽從。
史魚見勸諫無功,感到心灰意冷。
他在臨死的時候把兒子叫到身邊,悲傷地說:「我死後,先不要把我的一一屍一一體裝棺盛殮,最好放在窗戶之下陳設幾天再作處置。」
史魚死後,兒子變便按照父親的遺言,將一一屍一一體放在了窗戶的下面。
後來,衛靈公聽說史魚已死的消息後十分悲痛,便匆匆前去弔唁。
當他看見史魚的一一屍一一體擺在窗戶下時,感到特別的奇怪,便問史魚的兒子到底什麼原因?史魚的兒子回答說:「我父親臨死一再叮囑我說:『我活著的時候沒有能夠匡扶君主,除暴安良,死了以後就沒有理由按照禮制安葬。
』」
衛靈公聽後,明白了史魚以暴一一屍一一窗下勸諫的良苦用心。
從此以後,他開始疏遠彌子瑕。
這之後,衛國的政治更加清明,國泰民安,為時人所稱讚。
這就是為後人所稱道的「一一屍一一諫」的故事。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