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孔·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據《元和姓篡》所記載,周滅商後,因商紂王的哥哥微子為人正直賢明,周公旦封他到宋地,主持祭祀商族祖先。
微子的後代中有一個名叫嘉的,史稱孔父嘉,在宋國任大司馬,因戰亂被殺。
當時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很小,由家人帶著逃到魯國。
木金父長大了就以父親的字為姓,稱為孔氏,從此定居魯國。
木金父的五世孫叔梁紇是有名的大力士。
有一次,叔梁紇隨軍攻打倡一陽一(今山東省棗莊市南),敵人先打開外城門放進部分魯軍,然後放下一道沉重的閘門,想把魯軍關閉在內外城門之間的夾道裡。
這時只見叔梁紇衝上前去托起閘門,把大家都救了出來。
叔梁紇晚年娶顏氏女為妻,生下了大思想家、教育家孔丘。
孔姓的另一重要來源出自於子姓。
據《廣韻》記載,黃帝的孫子契是商族的始祖,為子姓,歷經十四代,到了夏朝末期,商族的首領成湯,滅夏建立了商王朝,因為成湯名履,字天乙,其子孫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姓和湯天乙的乙字組合起來,即為孔字,這是孔姓一個來源。
【全國的分佈】
孔姓最初的發 源地應該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北方連年戰亂,孔姓族人又一次大規模南到浙一江一、安徽等地;唐時,孔姓逐漸分居於一江一蘇、浙一江一、一江一西等一江一南各地;元、明兩代,孔姓族人又廣播於今湖北、一江一西、一江一蘇、安徽等地;明末清初,孔姓又入遷福建、廣東、貴州、雲南一帶。
當今孔姓尤以山東、一江一蘇、吉林居多。
【姓氏名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他一生從事教育,有3000多個弟子,身通六藝者72人,開創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他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融: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
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後拜大中大夫,在建安十三年被曹一操一所殺。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別號岸堂,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清代著名詩人、戲曲作家,詩文集有《長留集》、《湖海集》、《岸堂文集》等,其著名昆曲作品《桃花扇》稱名於世。
【姓氏文化】
中國古代祠廟建築的典範——孔廟
孔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南門內,是祭祀孔子的廟宇。
曲阜孔廟是祭祀孔子的本廟,是分佈在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2000多座孔子廟的先河和範本。
在中國林立的民間祠堂中,孔廟可以說是其中最為特殊的一座祠堂。
當年孔子死後,魯哀公就改其故宅為廟,作為祭祀的場所。
此時的孔廟僅有廟屋三間,陳放他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之類的東西。
孔廟的發展始於漢代。
本為市井小人的漢高祖劉邦在起兵之初對儒學並不重視;然而,當登基之後的劉邦手下儒生叔孫通依據儒家的經典為漢朝制定了朝儀,一舉扭轉了朝堂上的混亂局面,也使劉邦得以感歎:「吾今日乃知為皇帝之貴也。」
意識到儒學價值的劉邦成為了第一個拜祭孔子的皇帝,並將對孔子的祭祀列入了國家祀典。
以後,隨著歷朝歷代的帝王對孔子的不斷加封,孔廟的規模也逐漸發展壯大。
特別的經明朝和清朝兩代統治者的大規模修繕,孔廟已經成為一座氣勢恢弘的古建築群。
經過歷代的不斷修葺和擴建,孔廟已越來越大,孔廟前後有九進院落,包括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和17碑亭。
全廟共有殿堂閣廡466間,南北大約長1公里左右,總面積327畝,四周有垣牆,並有角樓。
院子裡蒼松翠柏,殿宇雕樑畫棟,顯得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2000多年來,曲阜孔廟旋毀旋修,從未廢棄。
在國家的保護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發展成為規模形制與帝王宮殿相差無己的龐大建築群,延時之久,記載之豐,可以說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孤例。
【名人事跡】
後生可畏
據《論語·子罕》記載:相傳,孔子到東方遊歷的時候,曾碰到了3個小孩。
其中有兩個小孩在一起玩耍,而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
孔子覺得很奇怪,便下車問站在旁邊的小孩為什麼不和他們一起玩耍?那個小孩回答說,激烈的打鬧會傷害到人一性一命,拉拉扯扯的玩耍又會傷害人的身一體,退一步說,即使不傷害身一體,有可能又會撕一破了衣服,這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
過了一會兒,那個小孩用泥土堆積成一座小城堡,他自己坐在裡面。
眼看孔子的車子要過來,他卻不給孔子讓路。
孔子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不避讓車子呢?小孩卻說:「我只聽說過車子要避城,還沒聽說過城堡避車子的呢!」孔子無奈只得讓自己的車子繞過這座「土城」。
後來,孔子覺得這個小孩說的話很有道理,實在是了不起,於是就讚歎他說:「雖然你年紀不大,但是懂得的道理還真不少」。
這個小孩聽到孔子說自己年齡小後,就有些不高興,就反問孔子道:「我聽說兔子生下來三天,就能在三畝地的範圍內跑;魚生下三天,就能在一江一海中游;人生下三個月就能認識父母。
難道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有什麼大小可言呢?」
孔子聽後很驚訝地說:「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可了不起呀!」
後來,人們用「後生可畏」這名成語來稱讚少年人聰明努力,有光明遠大的前途。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