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董·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傳說上古時期,有個名叫父的人,從小就喜歡龍,只要聽到哪裡養了龍,他就跑去,千方百計向人請教養龍的知識。
就這樣他學到一身養龍的本領。
恰在這時,天上降下兩條龍,聖帝舜很高興,就向全國徵求養龍高手。
父知道後自告奮勇前去應徵,聖帝舜聽他說得有道理,就讓他飼養這些龍,父不負眾望,把兩條龍馴得十分聽話。
每當諸侯向舜朝拜時,父就讓這兩條龍為大家翩翩起舞助興,博得天下諸侯的稱讚。
舜很高興,就賜父以董姓,人稱董父,又叫豢龍氏,又封他為諸侯,後來董父就成了董姓的始祖。
另有一支是以世職為姓。
春秋時周王朝有大夫辛有,他有兩個兒子,都在晉國擔任管理典籍史冊的官員。
古文字中,「董」有管理的意思,所以人們稱他們為董史,世襲晉國史官。
他們的後代,就以職業董為姓。
【全國的分佈】
據史料所載董姓的發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東平原縣一帶。
秦漢時,董姓在今山西、甘肅、河北較為集中;魏晉南北朝時期,董姓遷往到安徽、一江一蘇、湖北等地;隋唐時期,福建、廣東又有董姓遷居者;宋元時期,由於戰亂,董姓大舉南遷;明清之際,台灣地區、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均有董姓居住。
今日董姓以山東、雲南、浙一江一、河北、遼寧等省最為集中。
【姓氏名人】
董解元:金朝戲曲家。
他根據唐一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準備了條件。
董其昌:字思白、號玄宰,松一江一華亭人(今上海松一江一),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美術評論家。
以他為代表的「華亭派」在山水畫方面影響尤大。
著書有《畫旨》、《畫眼》、《容台集》、《容台別集》、《畫禪室隨筆》等。
【姓氏文化】
古代的謚號
謚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和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被加封的有褒貶意義的標號。
加封謚號始於周代,周朝的人把死者當神明崇奉,普通人在名之外取字,生時用以表德,死後用以諱名,統治階層的天子諸侯士大夫,則死後別為立謚。
春秋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作為上層建築的謚,也受到了衝擊,原先的諸侯死,天子賜謚;君王死,禮官議謚;高官重臣死,朝廷賜謚的古禮遭到破壞,於是,諸侯的謚多由子弟大臣議定,不必天子親自製謚。
就連一般的卿、大夫也有了謚號。
戰國時代的謚法雖然日臻完善,但是秦統一以後公開宣佈廢謚。
漢代建立後,不僅恢復了謚法,而且使其制度更加嚴密。
唐宋則是謚法的鼎盛時期。
此時對謚法有嚴密的規定,並有專書論考,其中集大成者有宋蘇洵的《謚法》4卷,共收168謚,311條。
謚法的內容主要是兩個部分,一是考察一個人的行為、德一操一,由此而做結論,有德則褒,失德則貶。
二是以個人的運遇、品一性一做結論。
這是因為有些人一生的行為、德一操一沒有顯著特點,並不好由此做出結論,而從運遇、品一性一方面則比較容易蓋棺定論。
辛亥革命後,除極少數的滿清遺老之外,人死之後,再也不用謚了。
從此,謚自動退出了歷史舞台。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