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湯·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商湯是殷商的開國之主成湯擁有天下之後的號。
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成湯,帝嚳之子契的十四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
他是夏朝末年商族部落的首領,他本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的一職位)。
夏朝末期,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盪不安,履見其形勢,便產生了代夏之心。
後來他與另一強大部落有莘氏聯合滅掉了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西南),這樣,履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一奴一隸制國家——商朝,定都於毫(今河南省商丘)。
之後,其後代子孫有一支為紀念這位開國君主,就以其謚號命氏,稱為湯姓,奉成湯為湯姓得姓始祖。
【全國的分佈】
湯姓最早發源地是今河南省境內。
秦漢時期,湯姓尤以河北一帶繁衍發展;魏晉南北朝時,由於戰亂,湯姓主要向東、南兩個方向避亂;唐末五代時,中原湯姓再度南遷到湖南、一江一蘇、浙一江一等地;宋代以後,湯姓分佈於一江一蘇、安徽、浙一江一、湖南等地;明代,湯姓作為大槐樹移民姓氏之一,分遷於河北、山東、陝西、湖北等地;清代,廣東湯姓陸續有人入居台灣及東南亞一帶。
今日湯姓主要分佈在湖南、一江一蘇、福建等地。
【姓氏名人】
湯正仲:字叔雅,號閒庵,一江一西人,後居黃巖(今浙一江一黃巖)人,宋代著名畫家。
善畫梅、竹、松、石,清雅如傅粉之色。
其作品別具新意,享譽畫壇。
其代表作品有《梅鵲圖》、《霜入千林圖》等。
湯世樹:一江一蘇省武進人,清代詩書畫家。
書學米芾,題識一精一美,寫生鮮麗,為一江一南賦色家一大宗,時稱「三絕」。
湯天池:名鵬,一江一蘇省溧水縣明一一黨一一鄉人,清代鐵畫家。
鐵畫是用鐵鑄成線條,再焊接而成的一種美術作品。
主要是借鑒國畫的水墨、章法、佈局,線條簡明有力,蒼勁古樸。
相傳,他受鄰居蕭雲從的影響比較大,是鐵畫的鼻祖。
【姓氏文化】
字輩譜
在所有的家譜中,內容不管如何簡略,但一定會有字輩譜。
字輩譜也稱行輩字、排行、派語、派行詩等。
字輩譜主要是標明輩分。
這種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漢民族特有的。
明清以後字輩譜非常多,也有很多規定。
字輩譜用字是非常講究的。
一般是先輩人經過一精一心研究、共同討論,才最後確定。
它通常是以四個字或者五個字或者七個字組成的一句朗朗上口的詩的形式。
所用的字一般是激勵人們向上的。
字輩有時候有些特殊之處。
在字輩使用過程中,如果單字名,可能會有一個傳承的偏旁;如果是雙字名,字輩可能在名字的中間,也可能在名字的後面。
字輩譜一輩一字,世代分明地傳承下去。
即使家族分遷,散居各方,或年代久遠,支派浩繁,世系龐雜,只要按字輩譜取名,就可保證同宗血脈不致紊亂。
通過字輩排行,人們還可以知道相互之間的輩分關係,互相稱呼也不會出現失禮的情況。
因為,隨著家族繁衍,長幼關係並不是可以簡單地以年齡為標識的,民間所謂「白一胡一子孫子搖籃爺」的說法,正是這種情況的客觀反映,字輩排行作為一種身份的標識是有其存在的價值的。
【名人事跡】
湯王求雨
據說商朝剛剛建立不久,亳州大旱,人們用了各種各樣的求雨辦法都無濟於事。
當時朝廷裡有一位會算命的卜官,他為求雨的算了一卦,然後對湯王說應當用人作為祭品,這樣老天才會賜雨。
湯王聽了後,長歎一聲說:「求雨本是救萬民於乾旱的災難中,如果還要為這件事殺人,那豈不是天大的罪過。」
後來,他斷然說道:「如果一定要這樣做,那就讓我來吧!」
於是卜官選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湯王經過沐浴,剪掉頭髮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祈求道:「老天呀,我是王,是萬民之首,所有過都應該由我來承擔,請神不要降罪於萬民……」
湯王說完卜官攙扶著他走上了柴堆上,以示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圍望著這位聖君的身影,個個淚如雨下。
點火的時候到了,卜官用火把,把柴堆點著了,湯王便置身於火焰之中。
正在這時,天空忽然電閃雷鳴,下起了大雨。
於是人們在歡呼中把湯王從柴堆上扶了下來,送回宮中。
這就是「湯王求雨」的故事。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特在安徽省亳州修建了湯王陵公園。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