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鄒·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鄒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傳自春秋時代的邾婁國。
據《說文解字》所載,上古時有個邾婁國為顓頊帝后裔曹挾所建,戰國時魯穆公改邾婁國為鄒國(今山東省鄒平縣)。
鄒國後來被楚國所滅,顓頊的子孫散居各地,後來他們就以故國的名稱為氏,就有了鄒姓。
另一支來源於宋國,據《史記·殷本記》的記載,是商紂王微子的後代,紂王亡國之後,周武王把商的周圍地區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創建宋國,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湯的宗祀。
後來宋愍公的後代正考父食采於鄒邑(今山東曲阜),後傳到世孫叔梁紇的時候,就以國為氏,是為鄒姓。
【全國的分佈】
據有關資料記載,鄒姓早期主要在其發源地即今山東境內發展繁衍。
秦漢時期,他們中的有一支遷至范一陽一,發展成為望族;東晉十六國時,由於戰亂,中原鄒姓大舉南遷到一江一蘇、浙一江一、安徽、一江一西的一些地方;唐宋時期鄒姓發展繁衍於一江一西、廣東、廣西等地;現在台灣地區的鄒姓人及僑居新加坡等國的鄒姓華僑,主要是從廣東、福建遷去的。
【姓氏名人】
鄒忌:戰國時期鄒氏家族中很有名的人物,以鼓琴遊說齊威王,被任為宰相。
他曾勸說齊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等,使齊國實力加強。
鄒守益:字謙之,號東郭,安福人,明朝著名的學者。
主要著作有《東郭集》。
鄒伯奇:字一鶚,又字特夫,廣東南海人,中國清代科學家。
他一精一通天文、曆法、數學,善於將數學應用於實際。
曾測繪廣東省地圖,製造過望遠鏡、顯微鏡、照相機、渾球儀和七政儀等儀器。
著有《格術補》、《赤道星圖》、《黃道星圖》等。
鄒一桂:字原褒,號小山,晚號二知老人,一江一蘇省無錫人,清代大臣、畫家,曾官至禮部尚書。
善於花卉及山水畫。
著有《籐花芍葯圖》、《古干梅花圖》、《小山畫譜》等傳世。
【姓氏文化】
賜姓 冒姓 改姓
在這裡,我們所說的賜姓,是狹義的專指賜姓,不同於三代以前的「因生賜姓」,而是秦漢以後封建大統一的專制國家形成後,為褒賞籠絡臣屬的一種政治手段。
賜姓多為歷代帝王賞賜有功之臣為皇室姓氏,統稱「國姓」。
賜姓之制始於漢代,漢高祖劉邦為表彰婁敬、項伯的功績,賜婁、項二氏為劉姓。
到了明朝時期,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賜外甥李文忠、養子沐英、何文輝等為朱姓。
南明隆武帝也賜鄭成功為「朱姓」,人稱「國姓爺」,以示榮一寵一。
皇帝賜姓于臣屬,並不都是褒獎、恩一寵一,對於政敵、叛臣,也賜凶險姓氏以示懲賞。
如武則天稱帝后,強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將起兵反對她的李姓諸王賜姓虺(音毀)氏。
冒姓的現象一般發生在魏晉、隋唐時代,由於「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門第評品人物,選官任職,出身寒門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現象。
改姓多為避仇、避難或避諱時,改稱他姓。
如東漢時有個聶台和人結下怨仇,為逃避仇人追殺,改為張姓,隱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
他的後人張遼便是三國蜀國的一員名將。
【名人事跡】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時代齊國人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長得也很帥。
有一天早上,鄒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對著鏡子開始照,然後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他的妻子說:「你比要比他漂亮,徐公哪能和你比呀!」
城北的徐公在當時可是齊國的美男子。
鄒忌自然不相信他真的比徐公美,於是又問他的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漂亮?」
妾說:「徐公哪能和你比呢!」第二天,家裡來了一位位客人,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更漂亮?」
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
第二天,徐公到家裡來做客,鄒忌很認真地觀察他,他認為自己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覺得和徐公相差的很遠。
這天晚上,他躺在一床一上反覆考慮這件事,最後他終於明白了:「妻誇我,是因為偏一愛一我;妾讚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有求於我。」
第二天,鄒忌便上朝去見威王,說:「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一愛一我,我的妾怕我,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面對龐大的齊國,王后、王妃和左右的侍從沒有不偏一愛一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惠的:由此可見,大王很多事情都蒙在鼓裡。」
齊威王聽後覺得鄒忌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他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官員和老百姓如果能當面指責我的過錯,就可以得到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我的,得三等獎賞。」
剛開始提意見的人很多,到了後來就再也沒有人來提意見了,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提的了。
後來,燕趙韓魏幾國聽說了這件事後,都來到向齊國朝拜。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內政修明,不戰而勝」的道理。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