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俞·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俞姓的來源只有一種說法。
相傳很早以前,中國的杏林之祖俞跗跟神農學嘗百草,後來自己能熟知各種藥草一性一能,因此被視為神醫。
有一次,黃帝的小兒子禺一陽一病了,而且很嚴重,黃帝請俞跗去治療,可等他到了之後禺一陽一也快斷氣了。
黃帝深一愛一此子,見狀十分悲痛。
跗就剖開禺一陽一的肚子,將其內臟清洗乾淨,最終使禺一陽一起死回生。
後來有人問他:「快死的人了,你剖開他肚子,萬一救不活那不是要承擔罪責嗎?」
俞跗卻說:「醫生的首要條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
由於他醫術高超,什麼病都能使其痊癒,人們就叫他愈跗。
「俞」與「愈」同音,後來又稱他為俞跗,他的後人就以俞為姓,就是俞氏。
【全國的分佈】
俞姓發源於五千年以前的黃帝時代,後又有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加入俞姓。
在隋唐之際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長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宋代以後,俞姓主要分佈在今浙一江一、安徽、一江一西等地;明初,俞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北、天津等地;到了清代,俞姓仍以華東之地為眾。
如今,俞姓在全國分佈甚廣,主要分佈在安徽、浙一江一、一江一蘇等省。
【姓氏名人】
俞桂:字晞卻,仁和(今浙一江一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詩人。
曾駐守海濱,平時也不忘吟詩做賦。
著有《漁溪詩稿》2卷、《漁溪乙稿》一卷。
俞琰:字玉吾,號全一陽一子、林屋山人、石澗道人,吳郡(今一江一蘇省蘇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
以詞賦聞名,一精一通周易,著有《易外別傳》、《一陰一符經注》、《周易集說》、《易圖纂要》、《席上腐談》、《書齋夜話》、《林屋山人集》等。
俞山:初名墓,字積之,號梅莊,秀水(今浙一江一嘉興)人。
明代大臣。
工於詩,善大篆,亦一精一墨梅。
作品有《梅莊集》。
俞樾: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一江一德清人,明代著名學者。
道光年間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
罷職後,一意治經。
著作有《賓萌集》、《諸子平議》、《群經平議》、《茶香室叢鈔》、《春在堂詩編》等。
俞宗禮:字人儀,號凡在,一作東凡,今一江一蘇蘇州人,清代著名畫家。
俞宗禮工於山水及寫一真,尤善白描人物,筆墨一精一細,有「龍眼復生」的美譽。
【姓氏文化】
婁坑俞氏家廟
俞氏家廟位於浙一江一三門縣珠岙鎮婁坑村。
婁坑俞氏家廟整座建築佔地近2畝,坐西朝東,前面有小溪,後面有大山;潔白的牆面,黝一黑的青瓦,鱗次櫛比的獸脊飛簷和翹角,錯落有層的九簷馬頭牆,顯得十分宏偉壯觀。
俞氏家廟建於明初,經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原來的宋式建築風格基本保持不變,明清建築風格在俞氏廟家也歷歷清晰遺留。
家廟裡面高懸的清初匾額「理學名家」、「祖孫進士」、「兄弟元魁」,向人們展示著俞氏家族的顯耀和文化底蘊的深厚。
家廟裡立有明代「寧海婁楊俞氏祠堂記」已經模糊不清了。
俞氏家廟的宋式建築風格各地少見,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鄉土氣息,對研究我國古建築藝術、工藝美術、民俗民風都有重要的價值。
【名人事跡】
俞伯牙絕弦
「絕弦」這個典故源自《呂氏春秋·本味》。
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樂師,他技藝一精一干,所彈奏的琴聲優美動聽。
有一次,俞伯牙手撫琴弦,用歌聲抒發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懷。
當時途經此地的鍾子期聽後,大聲讚歎道:「你彈的琴音嘹亮激越,又高又大,彷彿像攀登巍峨的高山」。
俞伯牙又變化了琴聲,用琴聲表達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
鍾子期又說:「好啊!你彈的琴聲迴旋跌宕,彷彿面臨著滔滔一江一水。
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為知己。
有一天,俞伯牙和鍾子期相約來到泰山腳下遊玩,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兩人只好躲到岩石下避雨。
面對著一陰一雲密佈的天空,俞伯牙感到特別的壓抑,聯想到自己的功名未就,便拿起琴彈奏起來。
先彈霖雨之曲,後來又奏山崩之音。
曲子彈完後,鍾子期就說出了他所彈琴之意。
俞伯牙歎息地說:「你既聽出了我的心意,又能想像出我心中所思之物,不愧是我的知音呀!」
後來,鍾子期不幸染病去世,俞伯牙萬分悲痛,他認為此生再也沒有人能聽懂他彈琴了,於是他就此扯斷琴弦,發誓從此再不彈琴。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