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伍·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伍姓的姓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
據《姓氏考略》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
春秋時期,楚莊王有個一寵一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北上與晉國爭霸。
他先出兵討伐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為大將率兵救鄭,晉軍將到,鄭國已被楚兵打敗投降。
在與晉軍戰與和的問題上,楚軍的內部意見不一。
楚令尹孫叔敖見晉軍勢力強大,主張撤軍,楚莊王也同意。
這時,莊王身邊一個小弄臣叫參,卻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認為楚軍可乘晉內部不和之機打敗他。
孫權敖心裡感覺很不高興,生氣地說:「如果戰而不勝,就是吃你的肉也不足以抵罪。」
參說:「如果打勝了,說明你無謀;如果打敗了,我的肉將被晉軍吃掉,哪還輪得到你吃?」
參最終說服楚莊王同意出戰,結果楚軍大獲全勝。
參因功,於是楚莊王將伍邑封給他,人稱伍參,又任命他為大夫。
伍參的子孫就以封行為姓,就是伍氏,奉伍參為伍姓始祖。
春秋名將伍子胥即伍參的曾孫。
【全國的分佈】
伍氏家族自古以來最早的發源地是在湖南常德。
在湘西地區苗族也有姓伍的人。
伍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佈較廣,尤以湖北、湖南、廣東多此姓。
【姓氏名人】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
春秋時楚國人。
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
伍喬:唐末宋初安徽省廬一江一人。
五代十國南唐保大年間狀元。
這也是廬一江一縣歷史上唯一的一名狀元。
伍喬善詩文,詩多七律且多送別、寄游、題贈之作。
《南唐書》、《全唐詩》、《十國春秋》、《冬日道中》、《補五代史藝文志》等詩文集均收有伍喬詩作。
伍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今一江一西撫州)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咸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
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篆、隸、真、行、草書,流利俊美。
編著有《咸寧縣志》、《陝西通志》、《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等。
伍庭芳:字文爵,號秩庸,廣東省新會人。
曾創建了中外新報,為中國有日報之始。
他還到英國學一習一法律,開中國法律新紀元。
【姓氏文化】
端午節的由來
每年一陰一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叫端五節,是中國民間流傳久遠、士庶人家非常注重的傳統節日。
端,開始的意思,一個月中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
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就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也叫「端午」。
唐代時因避唐玄宗八月初五生辰之諱,將「端五節」正式改稱「端午節」。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漢代,到唐代已十分隆重。
到了宋代,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傳諭全國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紀念屈原,並讓人們佩帶荷包,表示屈原的品德節一操一猶如馨香流世、流芳千古。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節並不是僅僅紀念屈原一個人。
春秋晚期的吳國大臣伍子胥,曾因力諫吳王夫差要勤理國政,防備外患,而觸怒夫差,被夫差一逼一迫自一殺,一一屍一一體被裝進皮袋扔入浙一江一。
人們痛惜他的不幸,敬仰他的忠義,於是在他自一殺的農曆五月初五,駕舟在一江一上奏樂舞蹈,以慰死者。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