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魯·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魯姓源於姬姓,以國名為氏。
據《姓譜》記載,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
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子伯禽去了魯國(今山東省濟寧曲阜)。
伯禽至魯國後,繼續征伐周圍的淮夷、徐夷,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
幾年後,他興致勃勃地回京城向周公匯報治理的結果時,周公卻憂心忡忡地說:「你為政如此繁瑣,這不是件好事,你花了幾年才治理各國,而和你同時前往封國太公(指姜尚)只花了幾個月,因為他凡事化簡,看來將來魯國要向齊國稱臣了。」
後來事實證明,由於魯國講究那一套繁瑣的禮節,國勢日弱,而齊國卻日漸強大,到齊桓公時,齊國終成為春秋霸主。
戰國時,魯國被楚國滅掉,其公族子弟遷到下邑(今一江一蘇省楊山縣東)。
失國後的各國公族後代,以國名為姓,就是魯氏。
【全國的分佈】
魯姓發源於魯國(山東省濟寧曲阜市)。
隋唐以前,魯姓已廣佈一江一東一帶;宋元之際,居一江一蘇、一江一西、安徽、浙一江一一帶的魯姓為避兵火南遷入福建及廣東,西遷入湖北及廣州;明時,魯姓作為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一江一蘇、湖南等地;清初,山東魯姓發展迅速,並隨闖關東之風潮到東北謀生,且還播遷到台灣及海外地區的。
如今,魯姓在全國分佈的地區比較廣泛,其中尤以山東、安徽兩省魯姓最多。
【姓氏名人】
魯班:春秋時魯國人,本公輸氏,名般,因「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建築家。
他所做出的貢獻,對後世影響很大。
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貞:字起元,號桐山老農,浙一江一開化人。
元統年間舉人,隱居不仕,其一精一通理學,胸懷平和曠達,著有《易注》、《中庸解》、《春秋按斷》等。
魯得之:字孔孫,號千巖,錢塘(今杭州)人,明代書畫家。
著有《竹史》、《墨君題語》、《細香居集》。
【姓氏文化】
魯肅墓
魯肅墓位於岳一陽一樓以東約500米處。
墳堆聳立如丘,高8米,直徑32米,佔地面積為800平方米,周圍砌有石欄杆。
魯肅是三國時孫權部將,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
他不但治軍有方,而且深謀遠慮,見解超人。
魯肅出身士族,家中很富有,常散以周濟鄉里。
建安十三年,曹一操一率大軍南下,想要滅了吳國。
魯肅與周瑜主張應戰,並建議聯合劉備抗曹,被孫權採納,任贊軍校尉,協助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今湖北蒲沂西北)。
周瑜死後,魯肅任奮武校尉,理升偏將軍,代領其兵。
後跟隨孫權破皖城,轉橫一江一將軍。
公元217年,46歲的魯肅因病而死。
魯肅墓原位於龜山南麓。
1955年因建長一江一大橋而遷葬至龜山南腰。
據志書記載,清嘉慶年間,漢一陽一知縣裘行恕重修魯肅墓,咸豐初時又毀於兵火。
同治六年,邑人汪立政重修並立石碑。
光緒二十六年知府余肇慶再修其墓。
現在的魯肅墓,周邊林木蒼鬱,芳草青青,清幽異常。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