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馬·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據《元和姓纂》所載,馬姓源於趙姓。
春秋戰國時期,趙氏建國後,趙姓逐漸繁衍成了中華民族之中的大姓。
趙姓中,由於采邑、封號、居地等原因,又分出了一些支裔姓氏。
其中,馬姓也在其中。
馬姓始祖為趙奢,是帝顓頊裔孫伯益的後代。
趙奢當時只是一個不知名的田稅官。
有一次,平原君的家裡拒一一交一一租稅,趙奢毫不猶豫把平原君家有關的幾個人殺了。
平原君知道後大怒,要殺他。
趙奢理直氣壯地對平原君說:「你是趙國最有影響的人,又是國君的弟弟,連你家都不守法,法還有什麼用?國家沒有法就要滅亡,國滅還有你平原君嗎?」
平原君大悟,把他推薦給趙王當管理全國田賦的官。
趙奢上任後嚴格管理,很快使國庫充盈起來。
後來秦軍攻打韓國,韓王向趙國求救,趙國大將廉頗和名相藺相如認為道路狹窄難以進兵,趙奢卻認為道路狹窄對兩軍都不利,就像老鼠鑽進洞裡,誰勇敢誰就勝。
趙王很欣賞他的話,就讓他帶兵救韓,他一面採取麻痺敵人的辦法,一面又出奇兵襲擊秦軍,終於大獲全勝。
後來他又打了不少大勝仗,成為繼廉頗之後趙國又一名將,被趙惠文王封於馬服(今河南邯鄲),稱為馬服君。
趙奢死後,其子孫後代,最初是以「馬服」兩個字為姓氏的,後來他們省去「服」字,改為單姓馬。
【全國的分佈】
馬姓最初發源於河北省邯鄲市一帶。
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分佈於今河北、山東、四川、甘肅、浙一江一等地;唐朝末年,馬姓在福建省發展成為望族;宋元明以後,一江一西、廣東地區馬姓逐漸增多;至清代,馬姓開始有些移居於台灣地區、東南亞和歐美等地。
現今,馬姓主要分佈我國北方的遼寧、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等省。
馬姓不僅是漢族大姓,在回族中也是一大姓氏。
【姓氏名人】
馬融:字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尤長於古文經學。
一生注群經外,兼注《離一騷一》、《尚書》、《論語》、《老子》、《淮南子》等。
馬超:字孟起,三國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
東漢末隨其父馬騰起兵,後領聘部屬。
後歸劉備。
蜀漢建立時任驃騎大將軍。
馬瑞臨:今一江一西省樂平人,宋元之際著名史學家。
他一生博覽群書,歷經20年著成《文獻通考》,為記述我國歷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馬致遠:元代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被譽為「元曲四大家」。
其雜劇作品有《岳一陽一樓》、《漢宮秋》、《馬丹一陽一三度任風子》、《一江一州司馬青衫淚》等。
散曲有輯本《東籬樂府》。
馬琬:字文璧,號魯鈍生,一江一寧(今一江一蘇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
擅長山水畫,兼工書法,能詩文。
其代表作品有《春山清霽圖》、《喬岫幽居圖》、《雪崗渡關圖》等傳世。
另著有《灌園集》。
【姓氏文化】
十個回族九個馬
回族人馬姓最多,有「十個回族九個馬」之說,此外還有沙、喇、哈等姓氏。
回族姓源多來自古代回人的漢語音譯,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如馬姓,即因為回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創始人是穆罕默德,明清時很多著述將「穆」譯為「馬」,加之明太祖朱元璋賜波斯人馬沙亦裡為「馬」姓,故回族中馬姓最多。
此外,回族往往用古伊斯蘭教聖人或父祖輩名字中的某一音節作為姓氏。
如:以、白、來、金四姓,即來自古回人「易卜拉欣」四個字的音譯。
納、速、喇、丁四姓,即是回人名字「納速喇丁」的音譯。
還有一部分回族姓氏來自帝王賜姓,如:沐氏、達氏、鄭氏。
由於回族取姓音譯時,多採用諧音或相近的漢字,因此產生了一批奇僻姓氏,如:忽、閃、拉、剌、哈、撒、麻、達、朵、者、也等等。
上述這些姓氏,在發展過程中,有的已被同音的漢姓所代替。
如忽姓變為霍姓等。
【名人事跡】
「露馬腳」的由來
古代民間有一種節日遊戲:就是將畫好的麒麟皮,裝飾於驢或馬身上,讓驢馬作出各種動作,類似於現代的馬戲。
但馬腳或驢腳難以包裝掩飾,難免會露出來。
這「露馬腳」就成了當時人們常說的話。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馬氏,出身於平民,從小就沒有纏過腳,可是一當上了皇后要求纏腳,以示體面,但是自己的腳大又不可能割去一截,只好天天拖著長長的裙子,以掩飾自己的那雙大腳。
有一天,馬皇后外出,剛要坐轎出門,不料一陣大風刮過來,將轎簾掀起一角。
街上行人恰好發現了馬皇后的兩隻大腳丫子。
於是,眾人紛紛相傳:馬皇后是個大腳。
後來,人們把做什麼事顯出破綻,暴露真相,稱之為「露馬腳」。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