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陶·姓氏起源
姜·姓氏起源 【姓氏起源】
陶姓出自堯的後裔,與職業技藝有很大的關係。
據《辭源》記載,堯擔任部落首領以前,曾居住在陶丘(今山東定陶縣西北),以市面上作陶器為職業,其後堯的子孫以地名為姓。
另一支是以官名為姓,源於虞姓。
據《風俗通義》載:相傳舜把部落首領君位禪讓給禹後,他的兒子商均被禹封到了虞(今河南省虞城縣)。
商均的世孫虞閼當了管理制陶業的陶正(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
後來,他的子孫以他的官名命姓為陶氏。
【全國的分佈】
陶姓最初是以山東定陶為發源地。
春秋戰國時期,陶姓逐漸南移到今河南蘭考一帶;兩漢時期,陶姓人逐漸南遷於一江一蘇、安徽一帶;魏晉南北朝時,中原陶姓大舉南遷到一江一蘇、浙一江一、一江一西等地;宋代時,陶姓在北方得以發展;明初,陶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一江一蘇、安徽、山東、四川等地;清時,陶姓已廣佈全國,並有移居到台灣及海外地區。
如今,陶姓分佈以一江一蘇、上海、浙一江一三省為多。
【姓氏名人】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號華一陽一隱居,丹一陽一秣陵人(今一江一蘇南京),南朝著名的齊、梁兩朝道教思想家、科學家、醫學家。
著有《真靈位業圖》、《補闕肘後百一方》、《陶氏效驗方》、等。
陶淵明: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潯一陽一柴桑(今一江一西九一江一西南)人,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著有詩歌《歸園田居》、《讀山海經》、《詠荊苛》,散文有著名的《桃花源記》,辭賦有《歸去來辭》等。
陶澍:字子霖,號雲汀,安化縣小淹鄉人,清朝著名兩一江一總督。
陶澍為官期間,在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另著有《奏議》、《印心石屋詩抄》、《陶文毅公全集》等傳世。
陶行知:安徽歙縣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中國教育改造》、《齋夫自一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姓氏文化】
陶氏五柳堂陶氏柳堂位於一江一蘇省鎮一江一市區演軍巷,前後一共有七進平房和一座藏書樓。
現在主要保護三進平房和一座藏書樓。
一進為楠木廳,二進為斜廳,三進為閣樓廳,都是面闊三間的硬山式平房。
楠木廳是明代建築,梁架、立柱都是由楠木做成的。
梁架用才更為巨大,立柱呈稜柱狀,頂部有卷剎,做抬梁,次間山面無脊柱。
斜廳建於清代前期,整個屋身斜形而立,與楠木廳不處於同 中軸線上。
閣樓廳與斜廳依迴廊相連,東西間附建閣樓,顯得很獨特。
藏書樓也叫游經樓,共兩層,取自陶潛詩「游好在六經」之意。
五柳堂的宅主陶氏是五柳先生陶淵明的後人,故題「五柳堂」堂名以示對先人的尊崇之情。
陶氏祖居一江一西潯一陽一,後遷居到了一江一蘇鎮一江一。
陶氏憑藉著自己「絡絲」的手工技藝逐步發展成一江一綢業巨擘。
五柳堂建築群經明、清、民國3個歷史時期,代表著鎮一江一古民居的特點和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名人事跡】
嗜酒如命的陶淵明
詩人陶淵明能夠做到詩中有酒,酒中有詩,他把酒與詩連為一體。
他的詩篇,大多都與飲酒有關。
陶淵明是真的一愛一喝酒,曾作了一首詩叫《止酒》,其中有「平生不止酒,止酒情不喜。
暮止不安寢,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營衛止不理。
徒知止不樂,未信止利己」。
這飲酒宣言雖不似劉伶那般狂放,卻也一樣堅決。
最初陶淵明仕途不順,只作過幾天的彭澤令,就寫了一篇《歸去來辭》。
他在當官期間也不忘酒。
他剛上任後,就下令把衙門300畝公田全部種成釀酒的糯米,連吃飯的大事都忘記了。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歎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辭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辭》。
陶淵明放棄了官位就沒了俸祿,有時連喝酒的嗜好都無法滿足。
然而當他回到清貧的家中,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攜幼入室,有酒盈樽」,以後的日子如何,就不管了。
他雖窮,卻是窮並快樂著,作完農活,和鄉親喝喝酒,聊聊天,或者天連下雨,閒來無事,一個人在草屋裡喝上幾兩,想想古今事,作作怡情文,是何等逍遙!
雖說陶淵明是一位嗜酒成癖的人,但無論是從酒文化史還是從詩歌史的角度來講,他都是一位有著特殊貢獻的人物。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