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卻說焦芳、斛律亢宗沿江觀玩,誰知有靈隱寺僧在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

元代野史

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

第五回寇復雷大鬧臨安郡

卻說焦芳、斛律亢宗沿江觀玩,誰知有靈隱寺僧在旁,指示哨軍,即報兵馬使司百家奴,令僧認識,眾軍隨後上前,一擁圍祝焦芳、斛律亢宗見勢頭不好,揮拳打翻數人,眾寡不敵,一齊被擒,械至杭城衙中,百家奴細細鞫問,是何盜賊,何處人氏,且獨不知哈平章威望乎!焦芳睜目大怒曰:「婦蒙古奪人宗社,發人陵寢,是謂盜賊!我等非女所管轄,要殺即殺,要剮即剮,何必瑣碎?」

百家奴怒其言無狀,欲動極刑。

只見斛律亢宗厲聲曰:「禹門縱使高千丈,放過蛟龍也不防,我二人故宋之遺民也,一名焦芳,一名斛律亢宗,靈隱寺戰敗了了和尚,是我等,不願作婢膝奴顏漢子。

供辭已畢,任女施為。」

百家奴聽畢大驚,似此聲口,俱屬反賊。

怒謂二人曰:「惡賊桀驁不法,明系中山狂人之一黨一,權責一百軍棍,等平章奏聞元主,然後發落。」

二人鐵石硬漢,並不討饒。

百客觀存在奴暗暗警異,令發往府中禁下,即將所供稟知行省,哈馬黎大驚曰:「據此,必有羽一黨一潛伏臨安,早晚更宜嚴備,委軍校四下密察。」

一面行文,嚴戒沿江州郡。

百家奴始退。

卻說寇復雷等,得此消息,議曰:「勢已騎虎,與其束手就縛,曷若血濺杭州。

李穆曰:「未可造次,且宜三思,畫虎不在,噬臍何及?」

寇復雷仇忿然曰:「天下事不成則敗,不敗則成,何思之有?」

韓昭曰:「不然,百足之蟲,死而後僵,以所輔者眾也,某慮者,眾寡之勢,太相懸耳。」

眾畢默然。

關普靈曰:「事急矣,有台州楊鎮龍聚兵數千,久蓄異志,昔曾有書聘某,某義不從,則累謝絕之,今事在燃眉,聞鎮龍已移兵溫州府泰順縣東某處札定,某往乞師,萬一得助,則大事濟矣。」

眾畢曰:「甚善。」

韓昭囑曰:「關兄一精一細,某所深知,此去事在必在,但沿江一帶,哈馬黎防範甚嚴,兵來須如疾雷不及掩耳,使他善防,而我偏出其所不防,相機行一事,自不多囑。

我等分頭打探。

江下須以「欽乃」二字為號,城近須以「——」二字為號,庶人不疑,齊於杭界一會。」

關普靈許諾,隨即扮為舟子,往來江下,適有溫州府太守在杭,聞本府有事,星夜回歸,官船正少舵師,喧嚷不止。

關普靈正合機會,登舟把舵,太守屢顧舵師,若疑訝者!普靈一心乞師,低頭不語。

一日一一夜,遂達溫州。

聞楊鎮龍時在瑞安縣,被金華府統制兀良圍住,今溫州太守回歸,必添兵助戰。

果然太守一歸,即披掛上馬,率兵往瑞安縣而去。

關普靈此時,如坐針氈,急焰中燒。

忽然暗想太守在艙中纍纍顧盼,似曾相識。

秘密問之,乃知即昔年蒲州同學之呂大成也。

一時大喜得計,遍處傳言,雲婺州賊葉禹五,仍轉金華,全軍屯於浦口,不日攻打金華,以就牧養。

兀良一聞此信,吃驚不小,果二賊合謀,騙我出戶,使我無歸,則越境失地,二罪俱發。

有此一驚,金華兵心無主,圍遂鬆懈,關普靈已混入賊中去了,楊鎮龍正在危迫,一見關普靈,如饑得食,如渴得水。

關普靈不暇款曲,討過鞍馬,綽刀而出,湊殺一陣。

兀良本是庸才,焉能抵敵,敗回金華。

呂大成一見關普靈又在臨陣,疑惑不已,欲戰不可,欲回不便。

關普靈打個照會,大成會意,二人交鋒,不數合,大成詐敗而走。

楊鎮龍大喜稱謝曰:「非將軍來,圍幾不解矣。」

關普靈曰:「某解此圍,一酬前情,一修繼好,有所求而來耳。」

鎮龍問何求,普靈遂以杭州事告之,並露乞師之意。

鎮龍初聞,似有難色。

昔靈曉之曰:「大王欲舉事兩浙,杭州乃都會也,我等乞師,先為大王立威名於此,杭浙聞風,皆膽落矣,且大王異日,獨無緩急乎?」

鎮龍大悟,即撥二千兵與之,普靈辭曰:「一精一壯之土,五百人足矣,兵不貴多,在調遣得宜,若分佈有法,五百人人杭,可當十萬師矣。」

眾兵聞往攻臨安,人人磨拳,個個擦掌,皆稱願往,選來選去,仍有一千之眾。

鎮龍隨撥裨將二人聽用,普靈見過二將,授以計劃先行。

又囑鎮龍曰:「溫州之地不可久居,溫州之民,亦不可傷害。

蓋溫州呂太守智勇足備,大王非其敵也,兵法云:兼弱攻昧,大王最宜留意。」

鎮龍許諾。

關普靈謝別起行,遂望錢塘進發。

且說杭州知府鄭良謨,憐焦芳、斛律亢二人,系是好漢,點查監下,惟令小心看守,未更加刑,牢頭節級,亦不許若刻侵犯。

故二人在內,得以自如。

焦芳一眼瞧見有襄江好漢,姓傅名突,字伯通者,亦在內禁,暗問何為至此?傅突言遊玩臨安,於海寧渡口,一言不合,失手毆死舟子,海寧縣令,將某取暴,械赴在此。

二人亦告以故,各言且俟機變。

忽一日按察僉事,不木華兒,又將二人提去復問,二人在白馬街前,見韓昭、宇文廣,一賣夜來香,一呼——各個會意。

至僉事衙中復問,不木華兒純用極刑,凡突地吼、死豬愁、定百派等法,羅織鍛煉,極其慘酷。

二人雖是鐵漢,已死去活來,身無完膚,扶入獄中,奄奄昏迷。

不木華兒與眾官議曰:「杭近左右,盜賊雲擾,此類不可久留,恐生他變,來日即宜斬訖。」

眾官皆然之。

焦芳、斛律亢宗,在獄得蘇,見此獄如銅牆鐵壁,人役甚眾,內外毫不通風,囚犯俱各分禁,不能共語,凡囚犯到此者,惟延頸待決而已。

二人納悶一會兒,見就近一囚,面貌兇惡,低聲問曰:「二公來此,非等閒輩,亦束手待斃者耶!」

二人略以示意,囚手出二丹擲來,命速吞之,傷可立愈,已而果然。

二人問之,則海鹽響馬也。

欲再問時,忽然牢子突至,見囚與二人私語,以蒺藜杵怒擊之,囚敢怒而不敢言,二人甚不過意,四體棒傷,乎復如故,感囚不已。

時已黃昏,忽聞炮聲震天,雲上都天使至,乎章哈馬黎率同文武,出郭迎接,下馬拱候。

少時天使一到,齊齊上前,方欲施禮,忽城門火起,天使後面數人,——一聲,在馬上突出兵刃,就殺起來。

那天使縱出肩輿,綽斧一躍上馬,大喝羯賊休走,一斧砍來,將不木華兒劈為兩段,哈乎章嚇得魂不附體,郭門擁塞,不敢人城,潛往僻暗處逃竄。

眾官一時擁擠,或前或後,良賤難分。

只聞一片喊殺之一聲,四下響應,俱是楊鎮龍撥來軍士,四路縱火吶喊,恐嚇人心。

當時臨安城中,燒動民舍,哭聲震地。

其都統制、招討使、兵馬使諸武官齊去接旨,各營軍士皆無主將,部曲不相統屬,東往西殺,全不濟事,有知府禁中傅突,乘勢破監而走,眾囚犯死中得活,相隨接應兵,拚力攻殺。

杭兵救火不是,禦敵不是,惟兵馬使家奴,隨過太傅伯顏略地,稱為慣將,死力在乎章府前,將關普靈敵祝宇文廣已打入僉事衙中,節級牢頭皆被殺死。

焦芳、斛律亢宗在內縱出兇徒,只見海鹽響馬猛下辣手,爭先殺入後衙,將不木華兒家小盡行屠之。

此皆理刑官生平法外行兇,殘酷之報也。

當時焦芳等殺出,縱兵火掠府庫。

轉過巷口,又見襄一陽一傅突,亦領有許多囚徒,喊殺而來,眾人合併往杭城大街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關普靈已殺敗百家奴,亦會合一處,惟不見寇復雷。

言未已,在杭州都統阿刺達口,領大隊人馬殺來,眾人一齊鼓勇,連環戰祝阿都統本是蒙古驍將,奈眾人兵器,如雨點刺來,目不暇瞬,漸次危急,焦芳、傅突雙槍並舉,搠於馬下,元兵奮勇奪去。

兩軍混戰一會,焦芳已被箭傷,血流不止。

諸人亦各有微傷,號召軍土,方欲出走,忽前面一彪軍馬蜂擁而至。

當頭一將,乃是宣撫司統制劉坤,舞丈八蛇矛,攔住去路。

後面又有副使殷其雷、都監王璋領一精一兵來追,軍士慌亂。

關普靈抖擻一精一神,約住眾兵,大呼關某獨當前面,眾人顧後,橫刀躍馬而出,與劉坤大戰二十餘合,劉坤力怯敗走。

前路已開,後面殷其雷亦為宇文廣所傷,惟王璋抵死不退,解律亢宗大怒,方欲助戰,只見海鹽響馬躍出,大呼曰:「眾好漢休慌,咱能擒之。」

大踏步舞刀向前,王璋欺其徒步,不提防,一刀砍將入處,王璋側身欲躲,竟被他乘勢輕舒猿臂夾下馬來,刀劈首級,回身就走。

眾人一齊催軍,殺退杭兵,作速出城。

且說寇復雷、楊孝伯,率兵挨肩闖入杭城,這杭城八街洞達,餘者星羅棋布,路次慣熟,縱橫無不如意,約住眾兵,休傷土女,凡蒙古兵將盡力截殺。

又令眾軍,大呼百姓毋驚,我等來報伐陵取鼻之仇耳。

臨安城中,無不鼎沸。

時有兩浙制置使範文虎,本故宋安慶知府,賈似道婿也。

叛降於元,二王走溫州,文虎領兵追殺,不及而還,伯顏奏授此職,亦在杭城挺槍殺來。

寇復雷一見,雙眼睜圓,大罵逆賊,碎一屍一萬段。

範文虎亦怒,二人交手,楊孝伯從旁夾攻,文虎抵敵不住,欲走,被寇復雷狠命一斧,連首劈去,不知所在,眾軍潰散。

不一時,二人又殺敗數將,夜色已深,情知眾人已出,且戰且走,徐徐退出城去。

韓昭、李穆見眾人會合已齊,始回皋亭。

楊鎮龍二裨將,押眾軍先行,眾人斷後。

許多囚犯,皆叩首稱謝而走,眾人隨行,沿途虛設警報,以止追兵,直至皋亭山始祝楊鎮龍之兵,已在臨安大掠,虜得無數金寶,歡聲如雷。

關普靈隨即修書,附以幣帛禮物,交二裨將,並重賞之。

韓昭亦囑曰:「歸命爾主,異日若有緩急,誓當相助,決不食言。

但必以安民為主,方能成事,不可屠掠,至囑至囑。」

二將應諾謝別,領兵遂行,誰知鎮龍後日起事,一味擄掠,全是盜賊之行,以致事敗身死,願隨執鞭。

海鹽響馬,始自陳姓名公孫濮,即海鹽人氏,每在淮安維揚等處行劫。

昨偶歸故土,為仇家所陷。

然濮生一性一,十日若不殺人即生疾病,因見眾好漢事事皆存仁心,自念平生殘刻如許,存此餘生,皆眾好漢之賜也。

今休矣,不復向綠林中劈徑矣。

眾問:「何往?」

曰:「將往建康勾曲山,受道德經,眾三茅真君,長游去矣!」舉手謝別眾人,飄然而去,眾皆歎息不已。

再說錢塘知縣,隨著哈平章,當夜於城外一僧寺中躲避,次日人役物色之,始歸。

有左丞完宣、參議吳敏、知府鄭良謨、指揮使方文、都督史天雄、兵馬使百家奴等商議,合詞星夜奏聞元主。

一面選輕騎三千,令史天雄、方文二人追殺賊一黨一。

二人直追至三十里外,並無賊影。

又聞道路訛言,台州賊楊鎮龍已破溫州。

二人疑惑間,忽流星馬上報來,果然溫州呂太守兵敗,賊已逆江而上,請兵沿江截賊。

二人不敢再追,急回稟知平章,嚴檄各隘口,力拿賊一黨一,量難飛去。

溫州若失,密邇紹興,則臨安震動矣!不如厲兵秣馬,杭城戒嚴,探聽的確,再行追韝。

不然,強一弩一之末,不足以穿魯縞。

更有疏虞,兩浙保無憂乎?哈馬黎然之。

不日下旨,以江西參政脫脫,權攝兩浙事宜。

哈馬黎以不職調回上都,百家奴隨逮入燕,其參議總制等俱降補外任,余皆如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