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且說涪陵公趙晟,在惠州甲子門遇元兵殺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

元代野史

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

第六回秦錦帛起義紫金山

且說涪陵公趙晟,在惠州甲子門遇元兵殺來,急與榮公-、樊公昱,並工部尚書馬南寶之子遇樂、遇一陽一,一齊躍上一舟而走。

元將唆都,刺斜殺出,弓弦響處,樊公昱應弦而倒。

傍舟又有參政魯嗣源,保護虞公趙景而走,唆都躍過舟去,將魯嗣源、趙景擒下,四人始急駕舟,由港放入大洋,正值順風,瞬息已去百里,方始放心。

時榮公-年最幼,受驚得疾。

在洋中一望,惟見白茫茫一片浮扁暗影,海水連天,渺無津涯。

又海風時發時止,船愈顛翻不定,自顧已不知置身何所?舉目無依,仰天號泣。

二馬與涪陵再三撫一慰,弗聽,不及提防,躍入洋中而死。

涪陵公趙晟大哭,見此景況,亦欲尋死。

馬遇樂止之曰:「殿下保重,且看此舟,吹至何所,必有下落,再作區處。」

不一時,遠遠望見一山,三人甚喜,將舟順風掉去,隔岸隱隱聞有鐘聲,恍惚見一白鸚鵡,飛來飛去。

涪陵訝曰:「此補陀落伽山也!已屬寧波府定海縣東洋。」

遂同碇舟上岸,登善財巖,直入大士道常涪陵至蓮台下,五體投地,禱告不已,起身出寺少憩,略玩聖境,偶見璧上,有元中書史天澤留題云:使相函香至此誠,願將海水救群生。

慈悲可謂消諸惡,征伐容將息大兵。

金色圓光開寶髻,玉毫妙相絡珠纓。

手中示現楊枝露,願洗干戈作太平。

涪陵觀罷,點頭數四日:「我之懷矣!」亦題一絕於後云:拜手慈航大士前,宏深誓願本無邊。

人亡國破家何在?底事重將問老禪。

涪陵題畢,與二馬轉過潮音洞,見一老僧。

方欲入定,知是異人,叩以休咎。

僧笑曰:「老別號古崖,掛錫洞一口,暫托福地,焉知休咎,然頗善風鑒,觀君日麗中天,額角廣闊,目光外射,二肘如龍一虎之狀,貴不可言。

元武盤屈,晦滿天庭,不受顛越,焉垂汗青?異日勉為之。

此間賊舟,不時竊發,非君所居。」

三人謝別,即時登舟,方欲順海歸浙,誰知大洋風色忽變,一時逆轉,向南飄去。

三人無可如何,聽其所適,無何,已近一島,船礙風阻,白一浪一掀人,慌忙棄舟上岸,回顧即覆,三人驚得目瞪口呆。

島中荒僻,杳無人煙。

涪陵業已忍饑數日,至此更舉步維艱了。

二馬扶持,勉強而行,險阻-崎,榛榛莽莽,迷天塞地,荊棘鉤衣刺骨,偶一躑躅,又陷於濘泥溪壑,真是艱苦萬狀。

正行間,忽然跳出一隻猛獸,似狼非狼,似熊非熊,小頭庳腳,其一毛一如漆,其大如驢,見人迎面便撲。

涪陵早已驚倒在地。

且幸二馬,孔武有力,略略少退,讓獸撲來,側身躲過,馬遇一陽一縱步入去,揮拳便打,馬遇樂回身手扼其頸,緊緊抱住,那獸方欲再縱,遇一陽一已躍在背上,用力一夾,弟兄使盡平生之力,那獸雖猛,已動作不得,大吼一聲,山鳴谷應,弟兄乘勢,按翻草中,揮動老拳,盡力毒打。

那獸端然不懼。

弟兄二人,手無寸鐵,一毫不敢鬆手,忽聞人聲,少時有人奔上山來,見擒猛獸,招呼同伴,齊前圍定。

馬遇樂汗流脊背,大呼拔刀,內有一人止之曰:「此獸非金鐵所能傷也!

慣食銅鐵,以鐵錐錐之,鐵皆碎落,火不能燒,名曰「白豹」,惟羚羊角可以碎之。」

隨行有佩此角者,慌忙取出,按其筋骨,照身劈之,可怪一時皮開骨折而死。

眾皆大喜,方欲問訊。

二馬不暇酬答,慌尋涪陵,已驚死在地。

二馬大哭,手撫其心猶溫。

內又一人曰:「壯士休慌,此受驚暈絕,不省人事,牙門緊閉,系涎潮壅塞耳,非真死也!」以大指掐涪陵人中,令人取水,以藥少許灌之,漸漸得蘇。

眾人此時,有扛獸者,有引路者,有代負涪陵者,二馬隨之至岸,近見有三隻大海鰍頭,一應帆檣舵靛,篙工舵師俱備,隨將涪陵負入艙中臥定調養篙。

問眾裡居,始知皆廣南交趾之鳥蜒戶也。

鳥蜒戶者,交廣浮海採珠客也。

二馬亦陳廣南香山人氏,眾皆大喜曰:「此島名黑獸島,乃大琉球國所屬,島中方廣二千餘里,慣出白豹,故以名之。

白豹之骨最強直,中實少髓,其齒尤堅,其皮可以悴濕,其腹內有鐵,可以鑄劍,切玉如泥,凡南荒海島山澤中,皆圖其形,所以祛邪,此獸有許多妙處。

壯士若肯同舟航海,則三生有幸矣。」

二馬問:「將何往?」

答云:「赴真臘。」

時涪陵已可稍進飲食,遂安心與眾商議,同赴真臘國去訖。

且說安豐路國鳳一陽一府壽春知縣,姓史名獻(白壽),原系史彌遠裔孫,與刺史賈智深二人表裡為一奸一,敲擊萬民之饑膚,咀嚼百姓之膏髓,蒞任三載,恨不得壽一陽一一片地皮並刮人宦囊去,安一撫廉得其實,欲奏免二人,二人情知上官惱怒,下民咒詛,思出一先發制人之計,史獻(白壽)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也當遺臭萬年。

恆大司馬且為之,而況爾我乎!」賈智深曰:「智者觀時,達者審勢,奈無機會可乘耳。」

史獻(白壽)曰:「此處有紫金山,即漢淮南王宴賓客之八公山也,晉謝安以敗苻秦,周世宗大破南唐,皆在此處,累為得勝之地,先據此山,與壽一陽一相為犄角,直窺鳳一陽一,則安豐路皆在掌握中矣!」賈智深曰:「吾有契人秦錫帛,久蓄異志,未敢妄動,吾今以書招之,來時直獻壽春若何?」

史獻(白壽)鼓掌大喜。

賈智深遂暗遣心腹送書,直達江寧。

秦錫帛自杭州逃歸,江寧府上下督捕甚急,錫帛已山窮水盡,當日得書,正合機會,令眾扮作大商富賈,載以巨艦,器械盡置艨艟底下,偷渡淮清河。

以邢土龍、藍天蔚二人作前隊,出石樑;其兄秦開岐作後隊,出巢湖;自作中隊,直抵壽一陽一。

守將梁果大怒,率兵拒戰,至二十里外迎住,邢、藍二人遂與交鋒,不數合,大敗奔回,登城固守。

自以壽一陽一城堅可恃,多備矢石,以防攻打。

誰知賈史二人,已暗開城門,賊兵長一驅一直一入。

粱果大驚,棄城而走,往鳳一陽一投其兄粱毅而去了。

秦錫帛不費寸尺之力,遂得壽一陽一,城中倉廩積儲,最為饒裕,分兵以邢、藍二將,並子秦楠、史獻(白壽)等屯紫金山。

自與兄開岐、賈智深等緊守壽一陽一。

不日又得褚點、龐奮、汪維彥諸將來歸。

錫帛分佈攻取就近臨淮、盱眙、天長等縣,皆有捷音,秦淮大震,——乎遂有立馬吳山之志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