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會稽獅山-湖間,有一老人,躁舟往來江上,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

元代野史

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

第三回冬青樹記換君王骨

會稽獅山-湖間,有一老人,躁舟往來江上,自言朱姓,江上人皆呼之曰:「朱叟」,與村中父老極為相得。

花朝月夕,往往刺舟而來,酌酒與父老共飲,傾觴談心,整日不倦。

一日正飲間,朱叟忽掩面大哭,眾皆愕然。

朱叟曰:「吾悲宋室耳。」

眾解之曰:「宋室雖可悲憫,然事往矣!翁毋自苦。」

朱叟收淚,從容謂眾曰:「老夫世居淮西,服疇食德,代沐國恩,自夏貴以淮右降元,舉家逃竄十年,並無確耗。

老夫一浪一跡兩浙,蜉蝣江上家國茫茫,乃故宋之遺民也!惡得不悲!」言訖,涕泗橫流,眾皆感泣。

朱叟淚滿杯中,舉酒酬江,吟曰:煙凝楚岫愁千點,雨灑吳江淚萬行。

牢落京湖數十載,不堪獨坐細思量。

朱叟曰:「老夫略識塗鴉,摭拾唾余,博父老一噱耳。

但老夫在淮時,亦喜與裡中父老,烹鮮-羔,敦崇信義,惟期積厚作子孫計,若緩急有無施與,皆我等分內事也。」

時座中有陶翁、徐翁者,頗讀書明大義,皆感歎曰:「乃翁素履所蔭,未可量也,我等俱宜效之。」

眾皆肅然起敬,自此逐日登秦望,游天姥,訪芋蘿,玩若耶,聚飲江干,散步古剎。

會稽乃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區,朱叟一面玩景,一面探訪家音。

一日過余姚之墟,見沙浦坐一少年,面如死灰,欷-欲絕,朱叟憐而問之,則曰:「韓其姓,懷珠其名,滁州全椒人。

宋末,父為縣尉,薄宦余姚,卒於任所。

今始間關來越,尋親骸鼻,未知何處,是以慟耳。」

朱叟曰:「滁州千里迢迢,女雛年弱質,烏能達此?」

少年曰:「懷珠年近弱冠,但念有父不得生還,豈骸鼻亦不能歸里,中心慘但,五內俱裂。

辭母離滁,至中途已資斧告罄,幸遇同裡朱阿哥來浙,憐我幼弱,隨行始達。」

朱叟聞一朱字,急問朱姓者何名,來此何故?少年曰:「名方義,本淮西人,宋滅元興,家室離散,伊尋父來越。」

並狀貌年齒,歷歷述之,朱叟不覺泣下,曰:「是吾子也,暌違數十載,今日始得音耗。」

眾父老皆大喜稱慶,少年叩首泣謝曰:「老翁不日骨肉重逢。

小於親骸,何日得歸?」

朱叟此時,悲喜交集,喜者,父子相逢有日;悲者,煢茲韶年孺子,間關跋涉,尋親骸鼻,若不代為借箸,奚以慰其孝思?眾父老皆慰藉少年曰:「爾父臨沒年月葬記,女得聞否?」

少年答以未聞,眾父老皆有難色。

朱叟停會,私問其父宦途行徑,宦囊充實否?

少年捧腹泣曰:「前日貧無卓錐,近來連錐也無,但父沒亦有因。

縣令史公,本以夤緣賈平章館客廖瑩中,堂吏翁應龍二人得選,日日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作犬馬,與父有隙,父解組乞歸,因以詩諷之曰:拷打追來只為金,轉增冤孽罪何深。

莫將棘枳-鸞鳳,願得掛冠游竹林。

縣令懷恨在心,乞休不允,因事構陷,遂卒任所。

縣令尋亦被逮,此母氏在家言之。」

朱叟慨然曰:「女父素行若此,骸鼻決然可尋。」

同至城近,凡蕭寺、廢院停棺處,物色殆遍,皆有主者。

眾訝曰:「豈一縣尉一屍一骸,競委溝壑耶!」少年號泣而行。

朱叟與眾,探墳問-,白楊箱望處,搜剔備至。

一日少年泣謂朱叟曰:「夜來夢身臥雪地,雪月交輝,忽又行走河畔,宿草蔓延,芊芊綿綿不絕,耳中若聞人語,有云:官告終養,身無寸絲,人欲請賓,口不能言,似乎親骸不可得也。」

眾人疑辨一會,有謂吉者,有謂不吉者。

內有羅翁名銑者,恍然曰:「是矣!終無絲,冬字也;請不言,青字也,合冬青二字,意者乃父一屍一骸,其在冬青樹下乎!」朱叟亦悟雪月雪地,冬也;河畔草,青青也。

羅翁所測無疑,眾人一齊行至西山幽絕處,果有冬青數株,樹下桐棺纍纍,逐一看去,惟最下一棺,業已敗朽,並無封志槽。

上垢泥鋪蘚,白骨多露於外;少年一見心酸,即欲刺臂瀝血,忽見骨旁有玉塊一枚,泣曰:「此我父故物也。」

眾問何知?曰:「與家中母氏所存無異。

常言雙塊一存父身,一藏母所,非其驗乎!」眾皆奇之,少年帶淚刺血,真沁入骨,滴滴不溢,遂撫骨大慟。

甲乙檢集包一皮好,叩首眾人,方俗拜謝朱叟,忽其子方義,踉蹌而至,眾皆大悅,朱叟父子,喜出望外,方義又見懷珠已得父骨,深幸死親生父,各遂所願。

懷珠十分感激,深謝朱叟父子,德比二天,異日誓圖死報,倘不於本身,必於其子孫見之。

朱叟遜謝。

今按韓懷珠,即義死鄱一陽一之韓成祖也。

當時眾父老,已知朱叟將離會稽,又嘉方義、懷珠二人,仁孝可風,爭相挽留至家,欲以觴之。

方過姚墟,忽道塗紛紛傳言,世祖遣官伐陵,取鼻收寶,使臣奉旨,將至臨安,會合平章,不日即臨會稽。

眾父老驚訝不已,暗想:自有天地以來,豈有伐陵天子,恐系訛言。

回至山陰,人人傳說,果有是事。

皆訝曰:「奪其國而更伐其墓,太屬不情!」朱叟憤惋泣下曰:「巍巍至尊,沒後朽骨不能保全,何宋帝之不幸至此耶!」時同行有少年,姓唐名玨,字玉潛者,獨倡言曰:「我等逐日游戀獅山-湖間,目極宮殯,尚懷水土之恩,今遭大變,理宜瓣香杯酒,陵前瀝奠,略表小民寸心。」

眾父老皆言甚善,獨朱叟沉吟未決。

陶翁讓之曰:「翁平日忠義自許,此時何氣餒不勝?」

朱叟搖首曰:「徒往一奠,此事殊未了。」

眾皆拱手聽命,朱叟曰:「陵中之寶可取,陵中之骨不可去也,須設法藏之。」

眾謂藏之亦未盡善,元主特為取鼻,若不得骨,決然征問左右居民,無噍類矣。

一時擬議未定,又聞使臣已蒞浙省,總統江南浮屠楊璉、真珈,亦赴杭城。

會稽蕭山知縣,明日皆來巡視,禁上遊人。

朱叟謂懷珠曰:「事急矣!請以令先君骨易之。」

懷珠泣而不答。

眾父老曰:「此計甚善,韓縣尉以臣代君,朽骨猶存,忠義!女以千里尋親,不得乃父之骨,而得君王之骨,相易以葬,亦仁人孝子之用心也。」

懷珠方允,眾父老甚喜。

行過水-,忽江干有一丐者,背負竹籮,手持竹夾,一路長歌而來。

歌曰:滄桑感慨兮,陵谷遷移。

珠宮-土兮,衰草迷一離。

高孝兩朝兮,惠澤佈施。

遺骸不保兮,令我心悲。

眾聞其歌異之,丐者見眾父老,正色曰:「公等殯宮比鄰,忍坐視乎?」

朱叟示以意,丐者大喜,自言姓林,名景曦,字霽山,在宋為太學生。

公等好義,願與共事。

眾父老甚喜同心,各去備器械。

黃昏時候,首先至理宗皇帝陵所,惟見墓木虛拱,翁仲空立,駝馬尚猶睜嶸,丹青亦未剝落,但寒食青草,夜月棠梨,麥飯一盂也無。

諸人暗暗奠訖,獨有羅翁名銑者,原本故宋中宦,深知陵中廣狹曲折佈置之法,袕出隧道,逕達靈寢,用鐵管撬開寢門,白玉棺即見,眾人用力透其樞紐,舉而啟之,惟更換其骨,其餘珠襦玉匣,分毫不動。

負骨而出,掩其關,塞其隧,土色石痕如故。

朱叟一得此骨,隨交與懷珠曰:「以理宗皇帝龍骨,作爾父骨,當不辱沒女矣。」

懷珠泣謝。

時林景曦亦至,高孝二帝陵前,一時一性一起,欲遍易之。

父老皆慮無骨更換,而同事者眾,即奔各處無主墓中,隨取無數人骨,不拘或貴或賤,或長或短,七腳八手,盡將南宋諸帝陵中,如法更換其骨。

朱叟乃斫文木為匱,復黃絹為囊,各署其表曰:某陵某陵,葬之蘭亭山下。

韓懷珠曰:「帝王之骨,小子何敢竟葬為父?不如一齊瘞此,異日或有還陵之期,父骨既已代君,僭居陵寢,小子以玉塊一枚,歸復母命,於心慰矣。」

眾皆大喜,無不以忠孝獎之。

又將理宗之骨,深深瘞訖。

朱叟乃市羊豕,具牲醴,少年唐玨,作文以告。

林景曦亦作詩吊之。

陶翁謂朱叟曰:「瘞處若不立記,將來此骨,還陵無期矣!」朱叟曰:「不必他物,每瘞一處,即種冬青於其上,他日有繼我等志者,冬青樹即宋君之墓誌也。」

少年唐玨,爭先種之,井口占一絕曰:一杯自築珠宮土,雙匣親傳竺國經。

只有春風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

眾父老亦各於所函土堆上,逐一種之,朱叟候眾人種畢,乃舉酒酹曰:炎宋無辜,蒙古伐陵。

罪列穹蒼,虐及杳冥。

慘矣列聖,鑒我椒馨。

瘞玉何所,視此冬青。

再拜奠別,共秘其事,外人無復知者。

時至元戊寅歲十二月初八日也。

次日,朱叟父子及韓懷珠,辭別父老,遂回滁州。

今按南宋宮殯,在會稽者甚多,而-湖之濱,獅山之側,塋址可識者,約有二十四處,俗呼為二十四堆是也。

後人觀此有感,詠以詩曰:-湖湖水明如鏡,照出興亡事可哀。

二十四堆春草綠,錢塘風雨翠華來。

當時浙省平章哈馬黎,乃樞密正使和禮霍孫之弟,撫恤人民,頗有干略,聞御史台採訪人才,亦屢下士禮賢,輯睦同寅,錢塘江下,每多盜賊盤踞津隘,商旅難通,嚴檄武弁巡緝,稍稍斂手。

時有江寧巨盜秦錫帛、邢土龍、藍天蔚等,由潤州楊子橋趨過南徐,私窺臨安。

聞哈平章威望素重,亦遂引去。

在杭州又有京西華州寇復雷,其人偉岸風骨,目瞬如電;河東關普靈,面如重棗,聲若洪鐘;棗一陽一焦芳、歙縣宇文廣、聊城斛律亢宗等,無不智勇足備,出人意表,遨遊錢塘,憑弔臨安,有飲馬長江之志。

正遇侍郎廬世榮,宦者咬住,奉旨伐陵來浙,哈馬黎同楊璉、真珈等接旨已畢,飛馬報往紹興。

此風一出,人人吒異。

數日備齊車輦,董率卒役直往會稽。

有紹興知府劉含芬,暗暗飲泣,承接不遑。

會稽山陰蕭山諸縣令,只候陵所。

廬世榮、咬住等,於是月十二日,同至理宗陵寢近處,略略巡視,下令人役,金寶不得損傷,亦不許隱匿,違者定按軍法。

軍役得令一聲吶喊,只見雲愁霧慘,日黯風悲,天地無色,草木飲泣。

縱斧處鳥雀爭飛,揮鋤時狐兔逃竄,龍螭豐碑,一齊粉碎,鸞鳳文石,並無瓦全,層層撅開,將珠玉金寶盡行輦出。

侍郎盧世榮,逐件查明註冊。

更往內掘,石門緊閉,用鐵錘擊碎石管,一聲響亮,寢門洞一開,已見靈柩左右,石欄盤白玉神,路燦黃金,殿寢陳設,十分華麗。

咬住命盡行折毀,珍玩一一運出,然後破棺抉首,軍士以利斧斫破石-,直截其首而出,棺內所有,罄行取之。

咬住一見首骨,訝曰:「此陵不上三十年,骨已朽至此乎?想應宋室數盡矣。」

一時伐遍諸陵,搜掠一靡一遺,壞棺破袕,殘年斷骼,委棄滿地。

甚而近處有公卿大夫之墓,士庶富貴之塋,驕兵悍卒,見塚即掘,棺既毀-,棄骨草莽間,微或阻之,拔刀相向,擄掠一奸一瀅,無所不至。

有司知而不問,會稽遭此慘酷,人人切齒,處處痛心,行道之人,無不飲恨吞聲,掩面而過,此即大元世祖皇帝澤及枯骨之第一善政也。

會稽隨即大旱三載,赤地千里,江陰水決,衢州地震,無非人民怨氣所致。

喜得山陰唐玉潛、林霽山,既同朱叟等換骨,倡為義舉,朱叟別後,二人遂訂莫逆之交,往往作詩,互相贈答。

及見諸陵伐掘後,二人憤極,偵元使去後,凡各處斷殘肢一體,盡收而葬之,其有不獲者,行一賄西僧,買歸以葬,葬畢遠循,懼獲罪也。

且說哈馬黎督率軍役,伐掘已畢,回至臨安,將理宗首骨,用匣庋置,輦上金寶,廬世榮、咬住離了浙省即回燕京。

寇復雷等在餘杭縣,初聞此信,人人怒髮衝冠,大罵虐及枯骨,羯賊有為君天下者乎!眾人商議,發掘後,離杭回京。

我等先在北新關三十里,羅剎江岸等候劫殺廬世榮、並宦者咬住,奪回君王骨,仍置陵中,方洩吾憤。

眾皆磨拳擦掌,準備劫殺。

比及寇復雷等知之,則廬世榮去杭已三日矣,諸人歎息而罷。

世祖一日得理宗首骨,並許多珍異,喜至手舞足蹈,命一精一巧工匠,將骨用珠玉嵌就,鑲成琳瓏八寶龍骨飲器,酌以酪漿,嘗其旨否,十分滿志。

重賞廬世榮、咬住二人,官爵有差,而加西僧嗣古妙高為太傅。

自以為得此飲器,宏開景運,國祚綿永,設宴大慶,西僧等合口頌揚,群臣皆呼萬歲,而不知上天震怒,人心叛離,國運自此斬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