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
第八十八回劉-墓軒轅還金
宋昭宗隆熙七年夏四月,少保左丞相范國昌,樞密使保昌公狄定國相繼卒,乃以關普靈為樞密正使,岳鎮為樞密副使。
九月,廣右節度使大將軍高耀卿入朝奏「元主南坡有變,當乘其亂,攻取京西諸郡,元人必不暇顧,機會不可失也。」
帝恐礙於和議,耀卿奏曰:「宋與元和者,乃先帝一時體兵養民,權宜之計。
當此士馬一精一壯,陛下正宜發憤有為,以繼先帝恢復之志。」
右相司馬肅奏曰:「乘人之喪而伐人之國,仁者不為也。
陛下此時,未可妄動。
待來年詔集各鎮會議,方可興師。」
高耀卿曰:「宋與元仇敵也。
先帝日日臥薪嘗膽,恨不掃平燕雲,肅清海內,仍為大宋一統。
今既有機會,寧可因有喪而中止乎?」
帝從之,猶未下詔,忽報,岳州節度使新寧侯扈德威卒。
帝悲悼數日,伐元之詔遂寢,以種世虎兼開府儀同三司,為岳州節度使,即日赴鎮。
高耀卿歎曰:「天不欲宋復興大業矣。」
辭帝仍鎮廣右而去。
高節度一日巡至柳州,見城垣崩坍過半,責太守立即修理。
時柳州守戚臣,任法嚴峻,飭所屬州縣,派撥民夫,委官督工,日夜修理。
官吏承上意旨,催工既迫,催科尤急,以鞭-從事,而法愈嚴者,弊愈滋,凡司會計,管錢谷總出入者,無不枉法索賄。
民甚苦之。
係累於縲紲之中,而仍負擔土木之責。
甚有賣妻鬻子,破產傾家,而以償官緡者。
融縣西羅村,有一李櫃,產本中人,素一性一長厚,一子尚侞,一女名翠雲。
同裡中有汪生六一者,家甚富,一日窺見翠雲裝束雖甚樸素,而一種婀娜之態,流光顧影,自足動人。
汪六一久思染指,無隙可人。
正值郡守行扎修城,撥派民夫,以家業饒裕者,為城工局首,經紀銀錢。
按此局首,若黠者充當,便肥私囊;樸者承任,罔不蕩其家資。
汪六一聞之,即令人將李櫃之名,舉報縣中,可當局首,李櫃聞之大驚,急至縣中申辨。
縣令不允,責曰:「業經舉報,即日申祥,豈容推諉?若人人皆免此任,公事誰為經理?」
竟申入郡中去。
李櫃無可如何,隨眾局首,齊赴柳州。
汪六一遂日夜設計,欲騙翠雲入手。
李櫃妻崔氏,摒擋家政,井井有法,三姑六婆,概不入戶,燒香賽會,未嘗離門。
汪六一無法可施。
而李櫃在柳州,經管數月支給不敷,虧折無數,日積月累,逋歉益深。
官吏索賄,李櫃又不善應付。
未幾,遂身陷囹圄。
崔氏聞之,無計可為,惟有變房屋,市田產,計圖贖出囹圄。
誰知數仍不足。
李櫃在獄中,寄信崔氏,若更得五十金,則禍可免。
崔氏得書泣曰:「家業典賣盡矣,此金從何而出?」
其女翠雲亦泣不可止,乃謂母曰:「聞古有緹縈上書,願入宮為婢以贖父者,兒亦願賣身得金以贖父。」
崔氏聞言大慟,然至此已無可如何,遂從其策。
汪六一聞之,大喜,即令人與崔氏說知,願以五十金買去作妾,崔氏欲不允。
翠雲泣曰:「但得贖父出獄,兒雖作妾,亦所甘心。」
崔氏勉強許諾,汪六一以金付之,娶翠雲而去。
母女分手,淒絕自不待言,而崔氏急於贖夫,既得銀在手,即負幼子,自往郡中,愈行愈遠,益想益悲,又慮此銀一入,若更不能贖出,則夫妻惟一死而已。
行至馬平縣,經劉-墓前,疲勞已甚,遂將幼子放下,置-1-囊於地,哭訴於劉-大夫之墓。
嗚咽之一聲,字字酸楚,聞者無不下淚。
崔氏悲悼一會,見黑雲四起,知陰雨將至,遂起身倉皇負子而去。
至郡中,則城工業已告竣,而李櫃在獄中已年餘矣。
崔氏至獄視之,李櫃悲喜交集,急命取銀付吏,而崔氏一聞此言,如震驚霹靂,魂魄俱喪,不知此銀失落何地。
李櫃亦嗒然若喪,又聞乃系賣女之銀,惟呼天而泣。
崔氏此時,欲出城覓之,則已日暮閉城,不得已,至邸中寄宿。
是夜,雙睫淚盈,直盼天曉。
雞鳴,即披衣起,出城沿途物色俱不見,暗思必失於劉-墓前,仍至故處,亦毫無形影。
尋思無計,不覺捶胸大慟,坐於墓下,聲聲直喚:「參軍乃唐室直臣,寧長臥地下,死而無知耶?」
一面哭,一面訴,淚如湧一泉,淚盡繼之以血。
四顧無人,覺宿鳥為之悲鳴,林木為之淒側。
哭訴一會,正欲就墓前觸石而死,忽來一書生問曰:「一娘一子毋乃失金者乎?」
崔氏急應之曰:「然。」
書生曰:「汝金為我拾得,可隨我入城,行當還女。」
崔氏聞言,如身至鬼門死去復生,叩頭不已。
書生止之,徐步而去。
崔氏倉猝間,亦未叩其姓氏。
此人乃東蘭州軒轅生,名固,同一友華生,名國選者,應舉將入武都。
偶過劉-墓前,拾得一囊。
啟之,內有五十金。
華生喜出望外,謂軒轅生曰:「吾二人僕馬之費,盡有贏餘。」
軒轅生曰:「不可,此金安知為富貴人所失乎,為被難人所失乎,若富貴人所失,用之固為不義;若為被難之人所失,則一性一命死生,皆系之矣。」
華生大笑曰:「兄何其迂,非盜非奪,自我拾之,自我用之,亦復何尤?」
軒轅生不以為然,回至寓所,置金囊於枕畔,終夜不寐,暗思明日,必訪其人還之。
黎明即起,仍至劉-墓前候之,恰遇崔氏尋死,問明金數皆符,引至邸中還之。
誰知華生見軒轅生有還金之意,即移寓他所,不與共事,將金囊攜去,軒轅生大-1-驚,急至華生寓所,則金已耗去過半,正色責之,乃持歸邸中。
而崔氏已望眼將穿,一見軒轅生,喜不自勝,正欲稱謝,只見軒轅生愀然曰:「爾金已被吾友耗去過半,奈何?」
崔氏聞言,重複嗚咽而泣曰:「良人身陷囹圄,前此易業取贖,因不足數,又陷月餘,始賣女得金五十,若仍不足數,則良人終無出獄之期。」
言畢,泣下如雨,軒轅生惻然久之,既而曰:「吾橐中尚有十五金,並以贈女,合計尚少數金。」
軒轅生又至城中,問各處可有東蘭州朋友,一一訪之,代為挪移。
三日後,始全數與之,崔氏千恩萬謝而去。
軒轅生以試期尚早,與逆旅主人略貸資斧,仍回慶遠東蘭州,更備僕馬之費,始赴武都。
而李櫃悶坐獄中,以為此金已失,忽見崔氏持金而至,一一說知,感泣不已。
急以金付吏,越日,釋放。
夫婦攜幼子,同出柳州,口中時時感歎軒轅生。
謂異日當銜給圖報,一心望歸融縣。
至女家視之,誰知翠雲之事,更有不測。
汪六一既得翠雲,大暢心懷,詎料其妻陰氏悍而且醋,以六一娶妾即本村李櫃之女,又聞其美,大怒,俟翠雲入門,引至內房鎖之,不通半線。
汪六一讒口流涎,無可如何。
遣人與陰氏哀懇,陰氏益大起風波,一罵三朝,一詈四夜。
汪六一伏,不敢動彈,陰氏亦並不少假辭色,汪六一服,不敢動彈,陰氏亦並不少假辭色,汪六一飲恨而已。
一日,偶至內房門隙,私窺翠雲。
忽陰氏至前,汪六一見而反走。
陰氏躁杖逐之,六一不提防,足掛屏風,一跤仆地。
陰氏近前,以杖捶無算,家人僕婦等將陰氏勸解入內。
汪六一狼狽始起,恚甚,大言曰:「吾何以生為?」
語畢大慚,時邑中有臧生者,作懼內供狀嘲之,其狀云:伏維陰盛一陽一衰,巾幗之雄可畏。
女強男弱,鬚眉之婦堪憐。
稟坤而乃以乘乾,夫綱已墮,治內更兼夫正外。
妻道何隆,風-1-斯下矣。
豈世間多燕趙佳人,教且同焉?實宇內少昂藏男子。
慨往古而已然,歎近今之更甚。
某本儒生,家傳閥閱,自信美如城北,豈期配在河東,號閫內之大將軍。
自他有耀,怕老婆之都元帥,捨我其誰?非關南國人柔,倍見北方風勁,鳩盤茶踞白蓮台上,胭脂虎臥紅錦叢中。
一言觸惱,分明太歲當頭;片語加嗔,儼似小魈破膽,抱衾-猶存觳觫,侍飲食時切悚惶。
奉命承教,早等綸音諭旨之嚴。
言聽計從,恪遵婦倡夫隨之訓。
被罵總莫妙妝呆,動怒又何妨陪笑?出必告,似哀猿唳月;反必面,如餓馬奔槽。
可駭者,平時聲若洪鐘,到妻前而不聞其響;可憐者,縱爾勃然盛怒,入房一中而忽改其容,誠何心哉,良有以也。
兼之一娘一子每抱采薪之憂,卑人獨盡邦股之孝。
茶湯自進,不同保母一之頻呼?藥石親調,無此梅香之偷懶。
體心著意,痛癢相關,敲背搖肩,慇勤曲荊宜乎恩威並用,賞罰皆施,奈何慈悲心不捨半毫?冰霜面居然終日,縱使盈盈秋水,但常見金剛努目之時。
如何淡淡春山,不曾有菩薩低眉之日,燈影下誰教你屈體蛇行?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人面前可畏他大聲獅吼,庶幾改之。
予日望之,更可憚者,立法尤嚴,設刑備至:大門閂,使丈夫之驚魂墮地;小棒椎,乃一娘一子之扑作教刑;馬桶蓋制就圓枷,儼似中軍之帽;裹腳布權為長練,竟同綿殮之一屍一。
繡房一中一個罪囚,即夏禹泣之而奚益;黑夜中渾身疼痛,縱文王視之而徒傷。
欲討饒,既慮鑽隙相窺,將高喊又恐隔牆有耳。
無奈啞氣吞聲,學吞炭之豫讓,攢眉咬齒。
等刺股之蘇秦,古公何罪,竟罹無妄之災?一陽一貨激恩,常感不孥之德,瓠犀牙如此鋒-長頸邊時隱著一顆紫櫻麻姑爪這般利害,瘦臉上早現出幾縷紅斑。
以雲困頓,不亦甚乎?若謂風一流,未之有也。
將登山臨水,總是驚心吊魄之場,即宴客娛賓,尤多-後跋前之恐。
九於魔時時作伴,羅剎女刻刻相依,既難為孟-1-嘗君之秦地私逃,亦徒為齊景公之牛山隕涕。
頗情願削髮而念阿彌,或告之,吁,無所禱也,恨不能腐刑而為Yan寺。
彼將曰:「噫!於汝安乎?」
是以生死均難,進退維谷。
從未得吐氣揚眉之日,恆抱此囚首蹙額之容,此懼內之稟一性一良然,真怨慕之苦衷莫解,不得已而傳之管城子。
猶未盡我形容,無可奈而寄諸楮先生,庶得知予苦楚,聊以藏拙,不敢書名。
人各有妻,觀之莫笑,供狀是實。
汪六一久而不堪其苦,挾貲游京湖而去。
陰氏竟將翠雲出賣,有邵陵老商人,在融縣聞之買去,商人行至新田縣,疾卒。
翠雲遂淪落營一陽一。
李櫃夫婦回融縣西羅村時,則已賣去月餘矣。
李櫃夫婦自然不勝淒楚,幸得一姻家顧氏,時周恤之,僦居敗屋,稍延殘喘。
時當宋隆熙之十三年正月,福寧候開府儀同三司種世龍,武寧侯龍武大將軍關普靈,俱薨。
是年,禮部知貢舉者乃集賢大學士、工部左侍郎歐一陽一懋德,六鎮士子俱雲集於武都。
歐一陽一侍郎扃門後得一佳卷,擬作首選,耳邊似有人語云:「此人不可入眩」歐一陽一侍郎隨問之曰:「爾為誰?」
其人答云:「吾即唐元和中下第之劉-也。」
侍郎聞言,遽棄之。
隨取一卷,填為首選,放榜後,則巍然高列第一者,即東蘭州之軒轅固也。
一榜九十餘人,及第出身有差,軒轅生以首選,即銓道州刺使。
謁見時,侍郎問曰:「東蘭州有華生名國選者,賢契亦知之否?」
軒轅生曰:「此門生契友也!」侍郎曰:「華生之卷,業已取列第一,有人呼余,不可入選,因而擯之,究竟其人何如?」
軒轅生對以甚佳,侍郎再三問之,軒轅生始將拾金一事,始末告知。
待郎瞿然曰:「無惑乎呼餘者,自稱劉-,職此故耳。
諸生以一第為兒戲耶!一念之差,遂落孫山之外,以五十金而-1-棄一進士,至此悔無及矣!子勉之,前程未可量,當不負吾拔擢也。」
軒轅生再拜受命而退,赴任道州,令人至東蘭州,接其母至,其妻亦同至任所。
時軒轅生無子,其妻勸置側室,以延宗祀。
軒轅刺史應允。
因公至郡中,偶見一女子,在破屋中為人縫紉。
刺史悅之,遂納為妾。
叩其裡居姓氏,蓋即融縣西羅村賣身贖父之李翠雲也。
翠雲問明,亦知刺史為還金贖父恩人,兩情不勝驚訝,以事非偶然。
軒轅刺史轉私歎曰:「惜乎!此女賣身數次。
不然,即充次房可也。」
攜回署中,母與妻皆喜,為另置鸞鳳巢,誰知翠雲,仍然處子,刺史大喜,更令人至融縣訪李櫃夫婦至,即立為次妻。
李櫃夫婦再拜謝曰:「再造之恩,無可答報,願充媵妾,以酬高厚。」
刺史不許,年餘,舉一子,其妻一愛一若己出,爭撫養之。
未幾,連生二子,後刺史仕至贊善大夫,翠雲獲誥命焉。
而謀陷李櫃、計圖翠雲之汪六一者,竟以狎游一妓一館,病死於外,不獲歸。
妒婦陰氏絕嗣,家貲亦蕩然無存矣。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