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余姚王生,名勉,字器之,卓犖有大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

元代野史

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

第八十三回廿四堆宋主掃墓

余姚王生,名勉,字器之,卓犖有大志,而蹇於遇,年三十,猶蕭然四壁,落魄不偶。

欲圖青雲,而元人適罷科舉,欲營什一以博升斗,則撫掌揶揄者適笑於其旁,乃改業,習小兒醫,一月而殺三孺子,皆豪貴家嬰兒,幾罹不測,急取其書毀之,久而貧無卓錐。

乃投身典肆中,傭作會計主管。

典肆翁以其有文名,遂收之,且厚其餼。

繼而典肆虧折,肆翁急謝遣之,王生大窘,焦急欲死,過府城五雲門,見一鬼跋雷門上,腳垂至地,王生曰:「此防風鬼也,聞琴聲則舞。」

急取琴鼓之。

鬼端坐不動,兩手掩耳,示不欲聞。

王生歎曰:「時衰鬼弄,此之謂矣!」棄琴而去,竄至錢江,忿極,方欲踴身一躍,偶見江干一廟,又轉念曰:「且到廟中自縊,免致身葬魚腹。」

王生覓得一索,直入寺中,仰視,則伍大夫廟也。

泣拜於地曰:「將軍乞食吹一蕭,終有霸吳之日,王勉沿門托缽,即是絕命之時,何懵懵者?天生人之不偶若是也。」

哭訴一會,取繩正欲自縊,忽見神座下臥一物,黑色蒙茸,目閃爍有光,一狐正在睡熟。

急收繩縛之。

狐自夢中驚醒,作人語曰:「某狐仙也,昨赴天台,醉歸,經此少憩,不意為君所縛,君如釋某,彼此有益。」

王生戲問:「何以相謝?」

狐曰:「使君巨富可乎?」

王生貧寒如洗,正中心病,再問曰:「汝言戲否?殆欲曳尾遁耳。」

狐曰:「是人孤陋寡聞,將為勤學死矣。

一富且不能致,狐何以仙稱也?」

生即釋之,狐方起身,少刻,化一老翁,鶴髮童顏,唐巾儒服,藹然可親,重與王生敘禮。

二人邀入酒樓,把盞傾心,老翁談吐甚廣,王生自謂不及。

因問致富之策,老翁曰:「越人信鬼,惟鬼道足以惑之。

會稽郡各處富民,率多刻薄起家,倚富壓貧,我今擇其尤,逕入其家,拋磚引石,打雞弄犬,橫生怪異之玻彼必請法師求符篆,百俱不效。

君然後言能驅邪,但書花押,向空焚之。

我出此戶,又入彼家。

不三月,君之巨富成矣。」

王生大喜稱謝。

又轉念曰:「此財似出非義,翁何不更出一策?」

老翁大笑曰:「此財雖不義,而詭於義者也。

君猶欲守義,將為溝壑死矣,吾固言君獨學寡聞也。」

王生亦笑許之,老翁遂去。

未幾而會稽郡各處,疫癘大作,俱有鬼狐作祟,遍請法師不能驅遣,獨王生之符篆一至,立即平安。

不閱月,致數千金。

生乃市田產,修房舍,置奴僕,而病者益眾,求者愈廣,一一應之,儼成巨富。

暗思「此儻來之物,何必苦聚,貽笑錢癖。」

遂力行濟人利物之事,不論鉅細,不限遠近,無不被其恩,沾其惠。

隨得隨用,任意揮霍。

自此,會稽各處,王勉之名大噪。

一夕,老翁忽至,王生再三致謝曰:「翁再造,全某之命,此德當銘之五內,沒世不忘。」

老翁笑曰:「君今富矣,復欲貴否?」

王生笑曰:「人苦不自足,既得隴,復望蜀耶?人亦孰不欲富貴?但如翁者,固欲富而即富矣,豈欲貴而亦即貴乎?」

老翁曰:「子非富中人,乃貴中人耳。」

生曰:「翁何以知之?」

老翁曰:「子以不義之財,作仗義之舉,此念已超出尋常萬萬,本處有現成之貴,非子而誰?」

王生驚曰:「目下之貴,非採訪即選舉,如此仕途,容及王某也耶?抑翁別有術致之耶?」

老翁曰:「子靜待之,不出旬日,大貴至矣!」王生疑信參半。

老翁居其家未半月,忽報宋主率同文武,由——閩中武都起駕,越江右,至會稽,為南宋諸帝灑掃陵寢,時宋元已和,浙省平章脫脫,早臨會稽,預修地主之儀。

且說宋帝,詔種世龍、岳燕超等輔太子監國,自率范國昌、司馬肅、關普靈、寇復雷大小文武十餘人,幸會稽郡,元平章脫脫率同浙省大小文武,接入城。

越日,駐蹕獅山之側,-湖之濱,南宋諸帝陵寢,帝一一謁拜,俱各封護,修理完好。

脫脫只候宋主,禮意亦極慇勤,而帝終以伐掘為恨。

脫脫奏曰:「此先帝所為,外臣雖愚,何敢直彰其惡?」

帝怒曰:「平章以朕不能討平江浙耶?」

一時關昔靈、寇復雷等辭色甚厲,二人昔日大鬧臨安,此時正揚眉吐氣,共誚讓之。

脫脫神色不撓,徐對曰:「宋元既聯兄弟之好,今一旦敗盟,則曲直所在,知者自能辨之。

即如陛下所云:『上國有問罪之師,寡君亦有禦敵之賦。

』彼此反覆辨難,絕不少屈。」

獨范國昌折之曰:「寡君為謁陵而來,陵中虛實,不獲周知,寡君之羞也。

平章既作東道主,陵骨一事,不問平章,寧入上都,問上都乎?果爾,則宋元又兵連禍結。

啟釁之由,恐平章責有難辭。」

脫脫惶恐謝曰:「相國見諭,責固難辭,但君父之惡,臣子何忍顯暴?」

范國昌正色責之曰:「世祖所作諸惡,薄海內外,誰不知之?

寧待平章今日,始顯著耶?如不欲顯著,則北朝皇帝,不應三次遣使入宋議和矣。

為人臣者,於君父有失,能使之修德行仁,痛改前愆,方為忠孝。

若一味彌縫掩飾,則愈掩愈彰矣。」

脫脫拜伏曰:「非相國之言,脫脫幾陷於罪矣。」

帝謂之曰:「伐陵一事,自於平章無與。

朕只欲得陵中詳細,其他不過求也。」

脫脫又奏曰:「伐陵乃至正二十二年間事,迄今二十餘年。

陛下請駐蹕會稽,容外臣訪之。」

數日,始回奏曰:「外臣當為陛下表賀稱幸。」

帝問之,脫脫奏曰:「聞當時伐陵,此間好義之民,潛取諸帝陵骨,用別骨換之。

當時世祖所伐去者,——皆尋常骨也。

但不知諸帝陵骨,義民等藏於何處耳?」

帝聞之一悲一喜曰:「即求平章,訪查陵骨下落。」

脫脫不得已應命,再至山陰會稽諸縣,物色訪問,並無人知。

蓋當時朱叟與村中諸父老,已多年物故,盜骨一事,乃逆旨所為,皆秘不敢言。

故至今無可訪尋。

脫脫甚悶,三日後,有餘姚王勉赴轅,自言能識陵骨藏處。

脫脫大喜,引見宋主。

帝問:「現在何處?」

王勉俯伏奏曰:「小民有俚語獻上。」

即日:炎宋無辜,元帝伐陵瘞玉何所?視此冬青帝急問曰:「何謂冬青?」

王勉復奏曰:「會稽蘭亭山原,處處有冬青樹者,其下皆陵骨所在也。」

帝聞之,立拜王勉為工部郎中,作山陵使者,命為前導。

帝與文武,及元平章脫脫等,即至冬青樹所,一一掘之。

果然瘞骨其下。

帝見之大慟。

關普靈、寇復雷目光如炬,怒髮衝冠,脫脫亦失聲歎曰:「先帝不仁,至此極矣!」急令工人等,重啟其陵。

開其隧,脫脫親負一具。

宋臣文武,亦皆負一具,送入陵中,安放妥貼,復封其陵。

帝始陳設方物,薦其鼎俎,刑牲藉茅,大展祭告。

帝悲悼不勝,諸陵一封畢。

帝深德會稽昔年藏骨義民,冬青所種處,令封其樹,勿使剪伐,惜不知其人,無可酬賞,乃命會稽一郡,免賦十載,大宋代為完納,其銀皆由武都。

輦至浙省,交與平章,務令民沾實惠,勿使不肖官吏,別生枝節。

帝又重賞脫脫,不日發駕起行,直回武都,脫脫送出浙省界口始回,道經會稽,聞百姓頌德不已,皆稱宋主為有道天子。

脫脫歎曰:「如此方是君人一大體,不圖先帝當日,乃狂悖至此也。」

王勉隨駕入朝,遂仕於宋。

果中老翁之言而大貴,而王勉每食必祝曰:「狐仙翁!」蓋其富也,狐所致,即其知陵骨在冬青下,亦狐所指授也。

狐去時,自言隱於天台,後遂不復至。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