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卻說狄定國領兵退守饒平,次日其子狄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

元代野史

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

第九回北固亭范國昌望氣

卻說狄定國領兵退守饒平,次日其子狄勇亦至,言賊內外夾攻,我師已潰,藍關亦失。

定國即命狄勇速往肇慶府苗秀實處,乞師恢復潮州。

一面申明參政,命將出師來援。

狄勇去後,鍾明亮隨率大軍,攻打饒平。

定國出其不意,用一精一兵夜突其營,敗之。

明亮大怒,揮軍四面攻打,火炮石子、雲梯沖車一齊並用。

誰知定國長於守禦,隨方御之。

明亮智勇俱困,退二十里下寨。

時饒平縣知縣,姓白名映雪者,浙之秀水人也。

先世原歸德府,商丘人氏。

因父白璉,以宋度宗鹹淳進士,官秀水令,遂家焉。

映雪七歲而孤,母樊氏教之。

每夜以書燈就績。

樊氏有賢行,教子方嚴有法。

映雪秉母訓,素廉謹,學成,亦登進士。

遍交當世知名,往來從游。

如非其人,樊知必叱之跪而責之曰:「汝不親賢人君子,而狎比此類,吾不忍見爾有玷家聲也!」或泣杖之,或終日不與言。

必映雪再三叩首,謝罪改過,至絕其人而後已。

至是以家貧親老,作一毛一義捧檄,奉母任所,官居廉明,頗有循聲。

饒平時有一方翰林,掛冠而歸,家富無子,復納一妾。

後妾生一女,而妻亦於是日忽生一子,妻本樸而妾甚黠,暗將己女,換去其妻之子。

妻知之,問妾,妾故狡詐,又復便捷,與妻相爭。

方適自外歸,不能決。

妻兄大忿,因質於官。

映雪換二婦質訊,爭執如前,妾雲系己出。

某處有-,某處可驗。

妻雲惟己所生是子,妾者女也,烏得欺心暗換,-牾不已。

映雪令將其子暫存署中,交付侞母,來日復問。

次日至舟中,傳齊,先問方,方亦言妻妾俱同日產,無可證驗。

次問二婦,二婦你爭我辯,聒絮不休。

映雪大怒曰:「子嗣以承-祀,娶妻納妾,皆為子也。

二婦無良,究竟有子不如無子,命汝夫另娶,將其子棄擲水中。」

旁立一役,十分狼毒,果然叉手,就往侞母懷中奪來,拋下水去。

重重包一皮裹,乍沉乍浮,猶圉圉蠕一動,已無啼聲。

其妻見此光景,五內俱裂,不顧生死,望水中便跳,思往救援,其妾端然不動。

映雪速令救起其妻,撈上其包一皮,內裹一魚,見水自然動了。

復令人回衙,抱其真子至,大罵其妾:「既為爾子,如何不救?」

妾無言可答,用刑具一嚇,乃悉吐實。

又有兄弟三人,以分居涉訟者,兄宦為州-,兩弟俱農,家中經紀。

因兄宦游歸,令弟各爨。

外藏錦綾二笥,不與分。

閨闥噴有煩言,漸至詬誶,因以涉訟。

映雪於末後判云:何處西風夜卷霜,雁行中斷各淒涼。

吳綾越錦藏私篋,不及姜家布被香。

其兄見之,肉袒謝罪,兩弟側然感動。

映雪復曉之曰:「手足之一愛一,天一性一也!汝弟兄雖有三人,要皆父一精一母血所成,實父母一人也。

兄弟參商,其如父母何?」

三人抱頭大哭,誓不復分,叩首而去。

一時傳為美談,此類甚多,不必具述。

映雪此時,見四郊多壘,戎馬倥傯,生民塗炭,又慮城小難守,恐驚其母,晝夜焦思。

一日見定國獻策曰:「賊能用金人鐵浮圖之法,我兵獨不能用羌人鐵葉車之法乎?」

定國大悟曰:「甚妙!即請貴縣督造。

守禦之事,吾力任之,待造齊,援兵若至,用此車布壘陣法破之,可獲全勝。」

映雪遂連夜督工匠人等,造作戰車。

其車兼用靖康時李綱遺法,兩竿雙輪,上載弓一弩一,又設皮籬,以捍矢石,下用鐵葉,裹釘作裙,以衛人足。

長兵御人,短兵御馬,旁施鐵纖貫之,可陣可營。

每軍用兵二十五人,四人推竿以運車,一人登車以發矢,余執軍器,夾車兩旁。

每軍共二千五百人,以五之一為輜重及衛兵,余當車。

八十乘即布為方陣,則四面各二十乘,而輜重猶得處中。

鐵浮圖雖勇而銳,不能當矣!督造已畢,正值狄勇自肇慶而回,言苗秀實頗懷觀望,託言海近,盜發不測,不敢擅離。

定國怒忿,恰好參政梅殷,統兵五千,親臨潮一陽一來援,已在十里外下寨。

定國大喜,速往參見。

起居禮畢,梅殷問曰:「聞賊兵甚銳,攻城掠池,勢不可擋,吾已調有兩廣峒丁在此,憑統制分佈,作何計較?」

定國聞有峒丁,起謝參政曰:「吾計成矣!」遂告以鐵車之故,梅殷亦可其策。

定國辭歸。

次日五鼓,分派眾將,各授方略。

軍中蓄銳日久,間有鬥志,定國希望一鼓成功,振頓一精一神,決一大戰。

請參政梅殷、縣令白映雪留重兵守城策應。

兩軍對圓,賊陣有李-、章(王同)出馬,狄勇敵住,戰不數合,詐敗而走。

鍾明亮麾動大旗,鳴鼓進兵。

只見朱賁從東殺來,曹順從西殺來,童義、耿星星領鐵浮圖從中殺來,三路齊進,勢若長蛇,中軍衝突,兩翼救應,首尾相顧,進止不越步武。

定國暗中驚服,賊兵正仗鐵浮圖,奮勇攻殺,搶掠馬匹器械無數。

忽元兵散而復合,號炮一舉,定國放出鐵車,步步聯營,來如潮湧山奔,堅如銅碉鐵砦,銳不可當。

鐵浮圖雖勇,衝突不動,漸漸少退。

元兵鼓聲響處,更出生力軍馬,兩翼殺出,此兵便是兩廣峒丁,概用弓矢,箭無虛發。

定國命軍中大呼降者免死,賊將李-、章(王同)、曹順、童義等,已被眾軍剁為肉泥。

耿星星身中數矢,棄馬逃竄,鍾明亮血賤滿身,死戰回寨,方欲改換衣甲而走,奈鐵車層層圍裹上來,營已攻破,自知不免,先殺妻子,然後仗劍自刎。

一時賊兵一屍一積如山,血流成渠,降者稱是。

有朱賁、曹能口稱願降,眾軍縛定,一戰成功,大獲全勝。

其漏網逃去者,不過十分之二。

參政梅殷大喜,舉酒迎勞曰:「將軍一戰而捷,凡有大勝者,必有小敗,若非前此失利,以驕敵心,恐成功未必如此之速也!」定國遜謝曰:「此眾軍努力,白縣令獻策功也!」參政梅殷,即駐師饒平,命定國肅清余一黨一,兵至潮州,耿星星離陣,即望台州而走,張師旦孤掌難鳴,亦棄城而走,余一黨一隨剿隨撫,所陷州縣,一時恢復。

梅殷師回廣州,表奏元主。

擢梅殷樞密正使,入燕與完澤中書同參。

密勿也。

狄定國廣南參政兼招討使。

隨征將士,俱有升賞。

饒平知縣白映雪,除授廣南道監察御史,制誥方下,同官相慶。

映雪母氏樊徐謂之曰:「汝非宋人也,家貧而仕,已得微職,不無報效,急流勇退,在此時矣。」

映雪即日表還制浩,不俟命下,掛冠歸浙。

不久,其母臥病不起,疾革,渭之曰:「今後慎勿再仕蒙古,名義二字,不可不慎也!其他吾無慮矣。」

言畢遂卒。

雪號慟欲絕,葬祭如禮,墓廬守制,每潸潸作孺子泣曰:「終天遺恨,風木生悲,再不能奉慈母一之訓矣!」聞者悲之。

映雪仕饒平,年方弱冠,尚無配偶。

服闋後,聞有故人范國昌、司馬肅在京口,將往探之。

沿途盜賊縱橫,紆道始達鎮江,又聞國昌等已往丹一陽一,再至丹一陽一。

三人相晤,悲喜交集,各訴契闊。

映雪述母遺命,二人不勝感歎,范國昌曰:「當今南北,雖有數人,皆無大志,搶州奪郡,殺戮生靈,徒甘盜賊之名,反使元人借為口實。

我等身如轉蓬,未知瞻烏爰止,於誰之屋耳。」

三人再回丹一陽一,留連數日,買舟,放回京口。

映雪在舟中,略敘前事,極言狄定國頗有將略,廣南得人,可謂繩其祖武。

但定國有功於蒙古,將來事業恐亦徒為蒙古之用矣!

范國昌曰:「仕者自仕,用保民也;退者自退,以適志也;達者審所出處,以應世用而已,於蒙古何與子」司馬肅亦深然其言曰:「無名分者,固亦無傷,但恐後世笑越客之徒勞耳!」

三人舟次,遠遠望見南徐。

蒼蒼冥冥,如輕煙一抹,蜿蜒由黃鶴而來,真百越舟車之會,三吳襟帶之邦也!沿江波濤渺渺,如匹練飛去,一望無極。

將近丹徒,見前面金山、吳山色一色如畫。

范國昌喟然歎曰:「長江天塹,所以限南北也,江表三百年王氣盡矣!」時映雪遙指城北一山謂曰:「峭拔聳翠者,非北固山耶,我等曷登山一望。」

二人遂同上岸,直登北固。

此山三面臨江,高數十丈,江景盡在目中。

視鎮江府治,外蔽國畿,內連天塹,無惑乎金主亮,吟立馬吳山第一峰也。

映雪又望金山寺,在揚子江心,距城僅三五里許,歎曰:「韓世忠、張世傑當年大戰阿術,風景猶如昨也。」

三人徑至山頂,遙望金陵,佳氣鬱郁蔥蔥。

皆曰:「建康不出百年,當有應運而興者。」

至亭中坐定,良久,亭上有蘇子瞻飛白大書三字,曰「北固亭」。

亭下自晉唐以來,代有名題,南宋尤甚。

三人逐一賞玩不置,皆曰此亭經兩晉六朝後,爭地爭城,不知幾許?無情江水,淘盡迸今無數英雄。

想像劉夢得詩意,蕭蕭廬荻,悠然意遠,睹此名勝,亦宜分-記其事。

范國昌遂即景詠《京口晚渡》云:輕帆如葉下關頭,北國蒼蒼動客愁。

雲淨蕪城山過雨,江空瓜步岸橫秋。

鈴音幾處煙中寺,燈影誰家水上樓。

最是二分明月好,玉簫聲裡下揚州。

司馬肅曰:「我意不在京口,當詠金粉六朝。」

以懷古命意云:玉樹庭花唱已遙,金陵王氣又重消。

龍蟠不去懷雙闕,牛首空回望六朝。

故壘雲低天漠漠,荒林秋盡兩瀟瀟。

石頭城畔多情月,夜夜來看過上潮。

白映雪猶凝思未定,二人問屬意所在。

映雪曰:「適觀金山有感,未免語涉譏訕耳。」

詠曰:一戰金山敵已紓,偏安南渡竟何如?

雲開鳳嶺笙歌滿,夢冷龍城驛使疏。

海日忽驚宮漏盡,春潮猶笑將壇虛。

誰知立馬吳山客,不惜千金買諫書。

三人互相甲乙,評覽一會,忽江下一隻官船,呼哨而至。

泊近山下,內一差官上岸,逕入亭來。

映雪認定曰:「此廣南差官也。」

二人避去。

映雪上前施禮,差官遂言廣州狄參政聞大人服闋,上表薦舉,升授西台御史之職,因差某來秀水,預先知會,不日誥敕下了,請大人勿辭。

某從秀水物色而來,誰知相遇於此。

命僕從將禮物呈上。

映雪急止之曰:「九重丹詔,休教綵鳳銜來,一片閒心已被白雲鎖祝從此予將往南山之南,北山之北,與草木同朽矣!為我深謝狄參政,當圖後報耳。」

遂吟詩以見志云:青雲有路擢西曹,參政十分薦剡勞。

下乘難追千里馬,虛名恐誤九方皋。

嵇康自信趨時懶,少室誰雲索價高。

總使一陽一和動鄒律,心如流水去滔滔。

吟畢,拂袖而出。

差官一場沒趣,仍回廣州。

范國昌等遊興正濃,尚欲留戀北固,忽被差官唐突至此,聒絮一會,直待映雪話畢,始同登舟過江,游芙蓉樓而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