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樊東樓游西湖而歸,心中悵然,每念西冷橋,芳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

元代野史

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

第五十八回牡丹鈿玉奴擇婿

樊東樓游西湖而歸,心中悵然,每念西冷橋,芳卿不已。

日在隕一陽一,游鰲水、訪龍山、登爽籟亭、盼熙春樓,優遊山水、吟風弄月,不及西湖萬一。

東樓偶爾春遊,遇玩花台前,見四面桃花、楊柳、丹桂、英蓉,點綴得紅紅綠綠,心焉一愛一之。

踱過台左,見一宅第,綠槐修竹,清陰欲滴;池內點溪荷葉,鋪滿水面,池上春花開滿,馥馥郁郁,分外可人。

良久,忽聞有嬌一聲語曰:「美哉少年。」

東樓著驚,四顧,見池西綠陰中,小樓之上有三四嬌娥,傾國傾城,倚檻而窺,中一女子尤艷。

見東樓顧盼,一齊退入樓中。

東樓以瓜田李下,欲進不敢,只得逡巡而出。

步過花台,心懶意倦。

東樓以弱冠少年,刻意求凰,尚虛嘉偶。

自此,行坐寢食,俱有一樓上美人,時在意中,乃吟《最高樓》詞一闋:垂楊裡隱起最高樓,雕闌曲,綺窗幽。

碧霄乍看開金鏡,珠簾恰好上銀鉤。

倚樓人瞧著我一回眸,她初見人來微靠後;她又見依來凝望久。

思展步,已勾留。

應知心事遙難達,如傳眉語轉含羞。

倒教人,平白地,一天愁。

吟罷,投筆而臥。

伏枕後,不覺又入花台,徐步而進。

見池沼依然,花木宛在,樓上美人,悄無形影。

悵望良久。

在樓下踱來踱去,口不住吟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吟畢,歎曰:「人言秀色可餐,如芳卿者,亦可以療饑矣!」言未畢,樓上簾鉤響處,美人方露出半面。

東樓正喜,忽樓下突出二人,一碧眼紫髯,一偉岸風骨,齊聲喝曰:「何處風狂兒?擅窺人閨闥?」

大踏步欲來拿獲,東樓嚇得魂不附體,怞身便走,東西亂竄,無路可出,恨脅下無兩翼,插翅即飛。

奈舉足無力,回看追者已近,一時窘急,忽聽老僕樊鴻呼喚,驚覺,仍在枕上。

猶惴惴不已。

既又惱恨,非此二人阻隔,則美人已會合矣。

悶悶不語。

老僕樊鴻,已窺其意。

問之,東樓以實告,樊鴻曰:「此易事耳,吾家去花台不遠,何不令人訪問?如果佳麗,竟央蹇修納幣可也。」

東樓聞言,驚喜欲狂。

樊鴻令人訪問,始知即安陸京山縣鄭夢蘭之妹,避亂彭澤,賊平後,仍奉母與妹,轉遷房縣者也。

東樓翌日備禮投刺其家,升堂拜母,與夢蘭訂文字交。

東樓一見索通、馬陵二僕,暗驚曰:「此即夢中所見二人也。」

心猶鶻突。

夢蘭亦造其室,俱有饋送。

從此二人,往來甚密。

夢蘭知東樓未偶,遂有為玉奴擇婿之意。

母夫人亦屬意東樓。

與玉奴言及,玉奴堅拒不從。

母夫人未便強一逼一,遂托他故,婉言辭之。

東樓忽忽不樂,漸致染疾。

誰知玉奴,以花朝偕二嫂彎英、鳳英,登樓賞花,望見樓下少年,未免有情,日在心中。

故母與兄言樊生求親之事,一味堅拒,又不敢明言,懨懨在一床一,漸就疲憊。

鸞英、鳳英微將此意,達之夢蘭,夢蘭叱之,二嫂亦不敢多言。

母夫人惟命延醫調治,諸藥罔效。

玉奴病中,每念樓下書生而已,一日夢復登樓上,倚檻而立,時紅梅盛開,望見前日書生,仍從池畔,冉冉而來,直入樓下,各道相慕之意。

玉奴拔鬃邊牡丹花鈿,方欲擲下與之,忽索通、馬陵,嚷聲驚覺,得此一夢,病若少瘥。

而東樓臥病已久,一日夢蘭,往問其疾,則病已增劇,展轉一床一席,恍惚作囈語曰:「若得花鈿,雖死無恨。」

夢蘭聞之,不解所謂。

少頃,東樓開目視夢蘭曰:「弟死之後,望兄見憐,他無所托,乞與先考妣,邱墓附葬,得正首邱,於願足矣!」夢蘭泣答曰:「弟宜珍重,何出此不祥之語?」

東樓亦泣,夢蘭別去。

東樓滿腹抑鬱,無可排遣,纏一綿數月,醫者皆言不治,日就-羸,老僕樊鴻十分著急,更延一醫,此醫刀圭業已三世,自詡國手,預言謝儀,方為診脈。

診畢搖手曰:「此漸成癆瘵矣!凡人傷其一精一,則陰虛而火動;耗其血,則火亢而金虧。

相公六脈沉細,微滴而數。

元氣耗散,脾胃損傷;氣血虧損,臟腑虛弱,而相火上炎,熏克肺金。

肺為五臟華蓋,受火邪一克,所以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聲啞,蠱脹腫滿,此難治之症也。

當為養心血,扶元氣,健脾胃。」

以參、苓、芡、術等藥投之。

東樓服後,益加困憊,喘急不已。

樊鴻又更一醫,視曰:「此肺受邪故也。

肺主外感,有汗表虛,無汗表實。

故症有實喘,有虛喘,實喘喉必作聲,眉必抬起,症若重而實輕,以黃芩、烏藥等類,治之即愈。

相公此症,乃虛喘也。

腎氣太虛,脾氣又復將絕,故奔沖而上,欲絕未絕,此病殆死症也。

幸幾微之氣,流連於上下之間,若用涼藥,是速其死,即用桂附補之,亦速共亡,當用救絕止喘方,一劑輕,二劑止,全愈必服十劑。」

樊鴻從之。

誰知服後,病仍如故,樊鴻歎曰:「醫者,爭奇誇勝,無非捕風捉影,此疾何日廖也?」

暗暗垂淚不已,時東樓氣結,已不能言,奄奄待斃。

會其中表陰生者,來省其疾,陰生故一精一岐黃,隨為診視,乃啞然笑曰:「此鬱症也,心有所慕而不得,故郁氣蘊於中懷,憤懣留於脅下,而更以補劑溫之,則增劇矣。

引疾倘投其所好,如其所願,將不藥可愈。」

急命諸藥勿服。

樊鴻即懇陰生治之,陰生將逍遙散略變其法曰:「此藥開郁行氣,去濕利痰,於散之中,有補之法,得補益之利,受解散之功。」

命煎一帖投之。

東樓氣若少舒,而終不能言語。

陰生曰:「病在傷肝,傷肝而又伐肝,是助其郁也。

急多服救肝開郁湯。」

樊鴻曰:「前者醫士,莫不治肺,金木相剋,是猶躁刀殺人。

此藥妙處,亦可得而聞乎?」

陰生曰:「此方妙在用白芍多至三兩,則直入肝經,以益其匱乏之氣,自然血生火熄;又用白朮、當歸、健土以生血;柴胡以解郁,甘草以和中,白芥子以消膜膈之痰;又妙在多用獲苓,使郁氣與痰涎,盡入膀一胱之中,而消弭於無形。

一劑而聲出,再劑而神安,三劑而郁盡解矣。」

果然服此藥後,疾漸回春,樊鴻大喜,厚贈陰生,陰生不受而去。

一日,聞夢蘭在園中招飲,作紅梅宴,詩社諸友,無不折柬相邀。

東樓此時,疾已減去三分之二,亦欲抱病鞍會。

樊鴻多令僕從隨侍。

一至鄭園中,夢蘭迎入,喜出望外,眾友各申契闊,無不粲然。

東樓見勝友如雲,高朋滿座,又見滿園紅梅,含苞吐艷,灼灼照眼,如含宿雨,如帶新煙。

園以西竹林深處,即是前日所見小樓。

西顧爽然,疾更不知何往矣。

少頃,分席列坐,水陸雜陳,雖無絲竹管弦,而低斟淺酌,幽情暢敘,飲興方酣。

夢蘭即席請曰:「今日敝園,紅梅盛開,略設小飲,不可不題詠佐酒。

勿令梅花笑我。」

眾皆曰:「甚佳。

但引興必煩東道主,我等用以下里巴人,和一陽一春白雪耳。」

夢蘭謝曰:「座中皆名公鉅手,井蛙敢語海耶?拋磚引玉,恐不堪覆諸君酒甕耳。」

即以紅梅為題,書七律一首,詩曰:一自東風嫁海棠,全欺絳雪艷群芳。

火齊夜照疏鍾冷,錦瑟朝翻繡幕香。

素質豈堪留血淚,纖肌筆遣襯荷裳。

任誇艷冶牡丹貴,不藉花鈿賽曉妝。

眾賓交口稱羨,一時唱和甚多,獨樊東樓一見首韻,便有含蓄,尾聯有「牡丹花鈿」四字,默然有感,即題七絕六首,其詩曰:芙蓉不耐九秋霜,菡萏趨炎怯晚妝。

爭似芳菲冰雪體,牡丹豈復羨河一陽一。

玉盞酡顏興未央,染成殷膩暈檀郎。

多情錯認啼鵑淚,拾作花鈿有暗香。

灼灼含苞綴玉一房,為邀神女漱雲漿。

相逢月下驚嬌一艷,不是羅浮舊日妝。

燒鮑絳蠟-明光,午夜輕寒擁。

不向曉風貪結子,丹衣染就謝東皇——

玉骨映紅一牆,照眼橫斜水一方。

聞道石家舒步障,珊瑚滿樹引鴛鴦。

雨到春山點壽一陽一,瓊枝玉樹窗明。

金鈿釋手開歡靨,咫尺花台是七襄。

詩成,眾皆讚美。

特不知寓意之所在。

眾友人座又暢飲一會,方始別去。

原來此宴,乃玉奴所設。

玉奴一日病起,因至樓上,見園中紅梅盛開,觸一動情景,夢中樓下書生,宛在目前,因作紅梅詩一首。

詩雖詠紅梅,而以牡丹花鈿,藏在詩尾,即夢蘭所書一律,而詭為己作者也。

玉奴因母擇配,高低不就,心戀樓下書生,又慮有貌無才,遂心生一計,對天立誓,以紅梅招飲,各處名士畢集,以己詩,詭為兄作,務令屬和,就中若有喻得牡丹花鈿之意者,必樓下書生,即己之畫眉人也。

此意惟白母氏,夢蘭不知也。

玉奴遍觀眾人和韻,佳葉非不甚夥,而多粘定紅梅,惟此六絕深明其意,纍纍關合花鈿在內,心中暗喜曰:「此必樓下書生也。」

但眾人分紙題詠時,皆未署名,並不知此人為誰。

玉奴一時躊躇,暗想諸人倡和,吾兄必一一周知,但與明言,殊覺不雅。

又心生一計,將各詩盡用封緘,而以牡丹鈿,獨藏於此人詩囊中,餘者封潤筆銀五錢,令家人逐一送去。

吾兄發付時,當自有斟酌。

誰知夢蘭不解其意,以為賞花招飲,各贈潤筆,亦屬尋常。

隨接手中,呼馬陵至前,執筆微啟封緘。

視之曰:「此某人詩也,送某處」、「此某生詩也,送某處」,逐一送去,亦未細審詩囊所貯之物。

而東樓之詩,恰恰誤筆標為「竹溪王生開馴。

「王生開馴,轉誤為樊生東樓之詩。

獨有東樓此時,得詩稿送還。

見俱有潤筆,喜不自勝。

開緘視之,乃封銀五錢。

再看詩稿,卻非已原詩,為五言律二首。

心中大疑。

細審詩意,亦僅詠紅梅之色香而已。

一時躊躇暗思「此詩豈夢蘭之再韻耶?抑閨中之屬和耶?」

而家人口中,詩囊紙上,明明言原韻奉還,益發不解。

東樓滿望姻事克諧,在此次詩為之媒,詎知乖舛無常,望空捉雪。

已痊之病,漸欲復發」既而轉念曰:「樊東樓,何執迷乃爾?改日夢蘭兄至,問之自見分曉。」

遂日日專望夢蘭,探王昌之消息。

殊夢蘭有母舅梁崧,因亂移家棗一陽一。

目下宋師平定漢東,收復襄一陽一,招納賢浚梁崧已投宋出仕,授武經大夫,轉薦鄭夢蘭於宋帥岳招討。

梁崧書達房縣,夢蘭得知,即奉母命赴襄一陽一。

一以省舅,一以自圖進取,於賞花招飲後五日,即與馬陵同去。

東樓得此信息,心如冰冷,自念姻事坎坷,左右。

鄭氏量無復諧之理,樓前邂逅,特鏡花水月耳。

遂將此念擯棄不題。

一日,忽有數十壯士,馬上擁一軍官,款門問曰:「樊先生東樓,可在家否?」

樊鴻應之。

軍官自言:「大宋人也,奉扈、韓兩先鋒之令,特送薦書至此。」

東樓聞之,即出延人,叩其來意,始知平定夢澤巨寇者,即昔年涪陵祠相遇之扈德威、韓搏虎也。

扈、韓二人投宋,已為上將,身統重兵。

討平巨寇,漢東一帶,業已肅清;襄樊諸郡,無不納款。

軍官亦言:「不久又見太平氣象矣。

先生抱濟世之才,身遇明主,正好出仕,慎勿辜負兩先鋒之意。」

東樓謝之,置酒款待。

次日,東樓厚贈之,辭去。

東樓始觀其書曰:憶自涪陵祠前,藉接清暉。

別後遂身歸故宋,蒙宋以不次拔擢,用為列將,累積微功,目下已收復閩、廣、湘、漢諸郡,大宋帝業,不日可成。

先生既懷瑾握瑜,擇主而事,時不可失,定如尊翁之言,不負從龍之意。

此書到日,先生可至長沙,俟大兵凱旋,同見宋主,自當重用。

余不宣。

扈德威、韓搏虎,同拜。

東樓久欲仕宋,今得此書,正中其懷。

遂命樊鴻治裝,不日起行。

一日有鄭氏老僕索通至,東樓叩其家事,則梁夫人無恙,玉奴臥病未癒,蓋玉奴以花鈿贈詩,久無音耗,不覺鬱鬱成疾,母夫人深知其意,每問擇婿,究屬何人?玉奴曰:「得吾牡丹鈿者,即婿也。

奈花鈿既無下落,長兄又遠去襄一陽一,婿擇何所?」

母夫人因命索通,往招飲諸友,逐一探問花鈿消息,多疑在樊東樓處。

索通因以微言挑其意,東樓始言:「詩稿,不知誤送何所?」

畢竟索通會意,即討過詩稿,登時別去,遂竟往竹溪。

時王生開選,自鄭園招飲後,即有友約共游洞庭未歸。

詩稿現在家中未開,索通大喜。

即說明錯誤,更換詩囊。

索通細審內有貯者,即花鈿也。

如獲至寶,先攜歸家。

與玉奴看明不差,以愈其疾,始送與東樓。

東樓得見花鈿,封貯在己詩囊內,不禁狂喜,把一玩不置。

指定花鈿笑曰:「花鈿,花鈿,樓上美人,樓下書生,望汝作蹇修,乃播弄人如此耶?」

遂設酒款待索通。

因問夢蘭幾時回歸,索通曰:「公子行程,尚無定期。

但家中大小諸事,老奴力能相助。」

東樓即請作伐,索通笑曰:「有此花鈿,二家姻事,不諧自諧。」

回歸與夫人、玉奴說知,約定成婚。

一日,馬陵亦歸,索通迎門大罵,村夫無識,將詩稿誤送,幾誤大事。

馬陵曰:「此公子手書之誤也。」

夫人急問夢蘭之事,馬陵曰:「公子隨舅父,引見岳招討。

得蒙收錄,以文士宜隨大軍,過長沙,去見宋主。

自當重用。

命老奴回家報知,接家共往歸宋。」

且言:「小一姐姻事,宜在樊生。

夫人早為于歸,他無所囑。」

夫人一大喜,以夢蘭既不在家,命索通知會東樓人贅。

東樓命樊鴻預送聘金,權為花燭之費,一至佳期,夫人命張燈結綵,肆筵設席,笙簧迭奏,鼓吹喧闐,迎接樊東樓入贅。

金屋銀屏,共飲合巹。

花燭影裡,玉奴看東樓,明明樓下書生;東樓亦暗瞧玉奴,仍然樓上美人。

東樓即命侍婢,交還花鈿。

司馬才高,文君調絕。

非花鈿,無此幾番狼狽;非花鈿,亦無此一封鸞凰也。

玉樹琪花,允稱佳偶,比翼鳥,比目魚,有未足喻其夫婦相得之樂者。

旬日後,一同治裝,東樓遂請夫人、玉奴、鸞英、鳳英,——侍婢等隨行,自與索通、馬陵、樊鴻眾僕役挈家望長沙而去。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