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元建寧路設總管府。世祖以武康侯赫連-素有重望,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

元代野史

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

第六十八回孝伯誤陷金鎖陣

元建寧路設總管府。

世祖以武康侯赫連-素有重望,鎮建寧十年。

一日翰林承旨留夢炎繼詔至,令舉兵伐宋。

赫連-望闕拜受命訖,設宴款使。

留夢炎就席前,叩以伐宋之策。

赫連-曰:「用兵之道,相機而行。

故兵有五機。」

留夢炎曰:「何謂五機?」

赫連-曰:「五機者:一地機,二事機,三勢機,四利機,五神機是也。

列營佈陣,先據要害,敵取逆,我取順,動息得勢,是謂地機;審探敵事,因而為之,以中敵情,使敵不知,為我所覺,得以欺敵,是謂事機;鼓十人之氣,為百人之用,鼓百人之氣,為千人之用,威名氣焰,動如雷霆,所當者破,是謂勢機;糧芻儲積,士馬嫻習,是謂利機;敵人料我於前,失之於後,料我於遠,失之於近,動靜出入,敵不能察,是謂神機。

用兵能以五機應敵,未有不坐躁勝算者。」

留夢炎深服其說,自言:「願居麾下,得參帷幄自效。」

赫連-待以賓禮。

赫連-傳檄各營將士,整傷戎行,赫連-重加簡閱。

以福建指揮桑仲遠為先鋒,率兵三千即日起行,直抵建寧縣下寨;副將蠻子呀班領兵三千為合後;自與留夢炎等統大隊居中。

哨馬報入杉關,韓太尉即升帥府,問:「眾將誰往應敵?」

有驃騎將軍宇文廣、楊孝伯皆言願往。

韓太尉甚喜。

即以兵五千,付二將退敵。

宇文廣、楊孝伯引兵出關。

議曰:「元兵之來,勿使入境。

我師可兼程而進。

一敵其前,一抄其後,元兵可敗也。

敗其前哨,則元人之銳氣折。」

二將急出界外五十里。

元將桑指揮前隊已至。

宇文廣列開旗門,出馬問曰:「元人無禮,直犯我界。

何故興此無名之師?」

桑仲遠笑曰:「汝宋人侵奪我州郡,幾半海內,何為無名?」

宇文廣曰:「汝主天下,從何得來?汝今臨陣,敢與某決戰否?」

桑仲遠怒曰:「不勞唇一舌,吾誓必擒汝。」

二將交馬十餘合,宋師便退,桑仲遠以為力怯,督軍衝殺,宇文廣且戰且走,約退數里,元兵後隊忽亂。

宇文廣指揮將士,勒馬殺回,橫當其前;楊孝伯一軍迅擊其後,首尾夾攻。

宋師銳不可當。

元兵拋戈棄甲而走。

桑仲遠被圍在垓心,死戰得免,奔五十里,宋師始駐。

赫連總管聞前哨敗績,速來赴援,則宋師已退。

大怒桑指揮深入重地,致挫軍威,黜退不用。

桑仲遠滿面羞慚而去。

赫連總管遂撤去前隊,而添左右兩翼,以總統葛-為左哨防禦使,以都監唐玲為右哨救應使,並與中軍,一路並進。

而宋將宇文廣、楊孝伯二人合成一隊當之。

二將一應敵,一守寨,連戰數日,互有勝敗。

赫連-暗驚宋將勇健善戰,引軍稍退。

二將立一逼一其營討戰,赫連-命左右兩翼輪流交戰,日日戰,日日敗,直退近浦城。

赫連-總管謂夢炎曰:「司馬來日可預備酒宴,待吾破敵後賀功。」

留夢炎問之,總管不語,當夜乃密喚葛-、唐玲二將謂曰:「此去離浦城不遠,有地名曰郎官原,四圍空闊,前後山勢俱有照應,可用諸葛武侯八卦圖,以破宋師。

八陣者:一方陣,二圓陣,三牡陣,四一牝一陣,五衝陣,六輪陣,七浮沮陣,八雁行陣。

此陣名八卦,亦名八門金鎖。

其法共六十四陣,而總曰八陣也。

蓋六十四陣者,天衡十六陣,居兩端;地軸十二陣,居中間;天前衝四陣,居右;後沖四陣,居左;地前衝六陣,居前;後沖六陣,居後;風八陣附天;雲八陣附地;合為-1-八陣。

天衡並前後沖二十四陣,合風八陣為三十二一陽一;地軸並前後沖二十四陣,合雲八陣為三十二陰。

遊兵二十四陣,在六十四陣後,凡行軍、結陣、合戰、設疑、補缺,全在遊兵。

天地之前衝為虎翼,風為蛇蟠。

兵家先陰,以右為前,又風從虎,虎與蛇皆陰類,同位西北也;天地之後沖為飛龍,雲為鳥翔,兵家後一陽一,以左為後,又雲從龍,龍與鳥皆一陽一類,同位東南也。

四一陽一為正,四陰為奇。

四一陽一者,天、地、風、雲也;四陰者,龍、虎、鳥、蛇也。

又天陣列西北,地陣列東南者,取天地之相對也。

每以二陣相從,一陣之中,又有兩陣,一戰一守,中外有輕重之權;陰一陽一有剛柔之節;彼此有虛實之地;主客有先後之數。

宋將若不諳方位,不明向背,必為吾所擒矣。」

二將得令,自往郎官原,如法佈置,而以遊兵二十四陣,純用弓矢,防宋將驍勇,衛衝突也。

唐都監遂伏郎官原,葛總統引戰。

且說宇文廣、楊孝伯二將近元兵,直抵浦城。

是夜,孝伯伏枕後,夢祖父再興,立於小商橋上,呼之甚急,醒來,深以為異。

次日,宇文廣忽欲停兵一日,孝伯問之,宇文廣曰:「今日干支,乃十惡大敗日,不宜出兵。」

孝伯笑曰:「十惡大敗者,我敗敵兵也。

湯武之乙卯甲子,其明征矣。

大將出師,焉計此類?」

宇文廣遂從之。

言未畢,又報元將葛-搦戰。

楊孝伯大怒,率兵躍馬出營,忽馬失前蹄,將孝伯跌翻,軍士慌來扶掖,孝伯一躍而起,換馬挺槍,直取元將。

葛-隨與交鋒,不數合,葛-力怯敗走,楊孝伯縱馬如飛,督兵追殺,將至郎官原,葛-勒馬復戰,楊孝伯怒不可止,奮勇一槍,已將葛-左肘連甲去了三分。

葛-幾乎墜馬,負痛落荒而走。

孝伯正欲生擒葛-,忽號炮震響,只見元將唐玲領八隊一精一兵,一齊殺來,列成一陣,一團一團一圍祝孝伯已知遇伏,忙定睛看時,乃八門金鎖陣也。

暗笑曰:「此陣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

或變六花,或變長蛇,只此而已。

吾今且從生門開門擊人,景門、休門殺出,其陣必亂。」

遂約定軍士,勿得妄動,急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方位已定,認著生門列在西北。

正待挺槍躍馬,衝突而入,忽有遊兵突至,愈殺愈廣。

二十四隊遊兵一齊圍定,亂箭齊發。

楊孝伯身受重傷,棄槍於地,與戰馬共死於亂箭之下。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