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宋主遣朝議郎耿進誠,在邵武建宮立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代野史》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

元代野史

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

第六十一回炎宋興復設方鎮

宋主遣朝議郎耿進誠,在邵武建宮立署,以城西之熙春山,列名為萬壽山。

城東之千松嶺,更名為千歲嶺。

宮殿皆靠定城北蓮花九峰而南向。

築城周圍四十五里三分,計八千一百一十六丈。

敵樓四,堆房三十六。

門九:東泰安,西懷遠,南鼎新,北永定,中神武,東北曰靖海,東南曰安瀾,西北曰揚威,西南曰耀德。

入門常開不閉,惟永定一門,常閉不開。

引樵溪綏江之水,環以為池。

城內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工已告竣。

始表請涪王。

由翔龍府發駕臨幸,定鼎建極。

涪王乃加張懷亮為留守司都統制,鎮翔龍府,而以老將王方副之。

擇吉於是年庚子二月朔,率後宮文武起行,沿途百姓父老,嵩呼華祝。

無不擊壤而歌;酌兕而獻。

涪王皆安慰之。

不日抵邵武,有耿進誠、高耀卿、韓靖夏等,率同城文武官吏、父老,逾界相迎。

邵武百姓,扶老攜幼,瞻視威儀。

涪王入城,見宮殿朝署,安布皆井井有法,不華不陋,深嘉進誠不置。

妃嬪入宮,各有內院;文武各官,俱已安下。

一日涪王設朝,文武進見,請上尊號。

涪王猶欲遜謝。

范國昌、司馬肅皆曰:「崖山而後,中國無統者,三十餘年矣。

臣等忍恥蒙垢,直至今日。

此時諸事已定,中外一心,殿下雖欲辭之,不可得矣。」

涪王始命資政大夫劉知幾南郊築壇,又命參政司馬肅、學士白映雪等,酌定儀注,文武各官俱有職事,分別辦理。

以本年庚子夏四月朔旦丙午,祭告天地正位。

文武甚喜,拜謝而出。

數日後,內外大小文武,畢集於邵武、漳州府,漳浦縣奏醴泉至,長沙府、寧鄉縣奏一麥九穗,撫州進芝草,廉州合浦還珠,文武皆曰:「此天意也。」

劉知幾奉命南郊築壇。

按周天之數,壇高三丈六尺五寸。

凡三層:上層圓以象天;中層方以象地;下層正以像人。

上列兩曜、五星、八卦、九宮、二十四氣,以及周圍旗幟,亦各象蒼龍、白虎、朱雀、元武。

壇上又奉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社稷山川之神。

以及三皇五帝、三代聖君,並宋初太祖以後,一十八代之靈,不日壇成。

又有司馬肅、白映雪等,將壇中一應禮儀制度,陳設俱備。

內外文武,罔不恪遵。

君臣先期三日,齋戒沐裕

是時正元成宗大德四年,夏四月丙午朔。

文武保護,駕至南郊,簇擁登台,始受袞冕,改元重康,是為顯宗皇帝。

壇下鼓樂交奏,帝始行八拜禮。

學士白映雪,朗聲讀祝文曰:維大宋重康元年,歲次庚子,夏四月,丙午朔,臣涪陵王趙晟,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社稷山川,歷代聖君,及我大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恭宗、端宗,帝-之靈曰:「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以故周武一戎衣,膺-而著得魚之瑞;漢高三尺劍,受圖而開逐鹿之基。

雖遭遇異時,建極不同,其揆一也。

自我太祖皇帝,混一土宇,肅清中夏,諸侯以禮為歸,此之謂矣。

皇天惟德是輔,豈其謬哉?爰及列聖,莫不抱一垂型,函三受福,皆所稱允文允武,克長克君者也。

胡元蒙古,奪我神州;竊我名一器。

而乃滅天毀聖,妄據四海九州,敗俗亂常,竟致土崩瓦解,-亂蜂起。

鳥思靜于飛塵,蝗國瘡民,魚豈安於沸水?臣本海島餘生。

涪陵嫡脈,仗虎賁三千,倡義而揮戈江右,作龍飛九五,正位而卷席閩中,爰至湘廣,一靡一不率從,為眾所推攝君之位,重恢藝祖版圖,無思不服。

用踐章憲遺詔,鹹與維新。

今改元重康,統繼兩宋,托天之威,尚期興復久淪之境土。

仗神之力,更求翼贊大統之乾坤,祈天邁相,永克丕承,是享。

白映雪讀罷,禮畢,文武扶帝下壇。

范國昌、岳燕超等眾文武及都城父老,無不歡呼萬歲。

鑾儀司遂請帝升輦。

龍旗鳳羽,侍衛警蹕,帝始偕文武。

奉歷代神主,送入太廟。

追秦王為德祖睿皇帝,王妃為睿太皇后,皇考為孝康裕皇帝,皇妣為孝慈裕皇后。

推而上之,皇祖考妣,皇曾祖考妣,俱追尊帝后之號。

而小宗大宗,左昭右穆,俱各如位。

帝始由太廟,升輦入朝。

城中軍民歡聲若雷,無不家懸燈,戶結綵。

歡者填街塞巷,有喜至泣下者。

帝乃升殿,受文武揚塵舞蹈拜賀畢。

詔以此殿為奉天殿,邵武為京畿,更名武都。

冊立孟氏為皇后,陳氏為宸妃,劉氏為淑妃。

世子璁為太子,次子瑩為廣王,三子璉為湘王。

官設二相、六官、九卿、左右丞。

左諫議、右贊善、台諫文學,俱依舊制。

武職設正副樞密使,與宰相並,大將軍幕府,大都督軍府。

其餘都部署,總領衛,兵馬使,一團一練屯田等使,俱如舊制。

帝於次日,大集文武,崇德報功。

以范國昌為左相,兼少師;種世龍為右相,兼少傅;司馬肅為中書令,兼少保;韓昭、李穆、皇甫-、葛天民,侯長孺、耿進誠,為六部尚書;白映雪、劉知幾為左右丞;蘇伏威為諫議大夫;馮道南為贊善大夫;宗夢弼、長孫軌、苗秀實、韋蔚文、陳鵬、陳華、陸宣、文佐、黃仲通、李一精一誠等,俱為部郎;上官誠、鄭夢蘭,寇竹生等為學士;樊東樓、令狐韜為太子洗馬;上官樸為資政大夫;王用槐為太常卿;方連茹為議郎;岳燕超為樞密正使,晉爵上柱國、永安公;狄定國為樞密副使,晉爵保昌侯;高耀卿為威武大將軍;韓靖夏為威武副將軍;關普靈為龍武大將軍,武陵侯;寇復雷、扈德威、韓搏虎、張懷亮、馬遇樂、劉瑛六人俱封列侯,授大都督之職;種世虎、狄勇、史進、拓跋琳、岳鎮、岳坤、庹靖、陳同八人,戰功尤著,為總領衛大將軍,都部署;楊孝伯、宇文廣、劉-、史霸、任天鵬、夏侯傑、斛律亢宗、馬遇一陽一、屈突申、廖雲、焦芳、牛-、張燕、傅突、吳廣、吳康、王麟、王方、王彥、馬晉臣、李繼業、查士珩、洪時錦等,俱驃騎將軍;龐英、張昌、石雄、曲遜、史良壁、王遼、朱昶,朱升等,兵馬正使;而新降將佐若邵綸,赤盯銚藩、劉(王責)、呼延廷-等,亦授都一團一練之職;孟來-以椒房,雖無戰功,亦進爵為子,授武德將軍;至慕容長、藍天蔚、劉遇隆三降將,以平定湖湘等處,戰功頗多。

劉遇隆為執金吾,授懷遠將軍;藍天蔚為左護衛使、龍驤將軍;慕容長為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其餘內外大小文武、新舊將佐,俱各拜官進秩有差。

各官一齊當殿拜舞,山呼謝恩畢。

又念羅浮起義,終成大業,加少傅;種世龍為福寧侯,食邑五百戶。

而昔年海島播越,深得二馬之力,乃患難中人。

馬遇樂已爵通候,食邑三百戶。

遇一陽一亦進爵為始興伯,食邑二百戶。

劉瑛、劉-、張懷亮、皇甫-,皆仗義舉事之人,各賜黃金綵緞等項;劉-、皇甫-,俱賜子男之爵;又前後各處陣亡將士,如王建忠、李君貴、虞凱、杜樸、霍商、徐建勳等,俱有追封,入廟奉祀。

士卒陣亡者,亦有蔭恤。

又大出帑藏,賞犒三軍。

州縣頻年用兵,及水旱不時者,皆蠲免其賦稅。

又敕各處州郡長吏守宰,問老恤貧,及鰥寡孤獨,皆宜賑恤。

拔幽出滯,興賢育才,尤為首務。

所詔各款,次第舉行。

人心鼓舞大悅。

帝與群臣大宴三日。

各官外任者,俱各去訖。

帝一日與宰臣各部酌議,下詔分為四鎮建閫,設節度使以統御之。

時閩中已控邵武、漳州、汀州、福寧,又續入延平一府。

廣南此時並高、廉、瓊、雷盡入版圖,已全省控制。

江右則建昌、撫州、贛州、南安、吉安,已轄五府。

湖廣則長沙,武陵、營一陽一、建州、衡州、郴、靖、辰、沅、杜一陽一、岳州,並跨江而襄一陽一。

安陸、漢一陽一、德安,無不統轄。

閩中建閫於延平;江右建閫於建昌;廣南建閫於肇慶;湖廣建閫於長沙。

而以寇復雷為長沙節度使,韓搏虎為建昌節度使,馬遇樂為肇慶節度使,劉瑛為延平節度使。

應敵禦侮,檄調兵將,皆得便宜行一事。

惟襄一陽一太遠,與元接境,則仍以扈德威為襄一陽一節度使,獨鎮漢沔四郡,至武都為京畿。

密邇福州,以杉關為重,設行軍元帥府,用重兵控守。

仍加威武副將軍韓靖夏為太尉鎮之,步步連營,棋布星羅。

翔龍府仍設留守司都統制,張懷亮鎮守如故。

潮州府海寇不時竊發,加史霸為靖海大都督鎮之。

桂嶺三關,仍立營寨,用三將防守。

治國之要,一依右相種世龍、中書令司馬肅,二人條陳各款,如法頒行,自是而炎宋之業再興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代野史
第一回 元世祖貶聖伐陵第二回 程廉訪招賢納士第三回 冬青樹記換君王骨第四回 靈隱寺激怒英雄心第五回 寇復雷大鬧臨安郡第六回 秦錦帛起義紫金山第七回 楊鎮龍兵犯牛渚第八回 鍾明亮入寇藍關第九回 北固亭范國昌望氣第十回 棲霞嶺皇甫惇題詩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喪師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國第十三回 智深獻策掠廣陵第十四回 萬俟蠣棄家走壽春第十五回 種世龍傳檄達荊楚第十六回 楊孝伯擊楫過洞庭第十七回 壽陽城錫帛僭號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第十九回 狄招討一征羅浮第二十回 韓搏虎七敗賈翀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辭參政第二十二回 狄招討二征羅浮第二十三回 襄陽城賈羽辛授首第二十四回 鐵幢浦秦楠敗兵第二十五回 跖跋將計取南安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進邵武第二十七回 范國昌入夢承簡命第二十八回 劉先鋒修書取漳州第二十九回 趙涪陵聘賢龍首第三十回 狄招討三征羅浮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緣有幸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慘遇無辜第三十三回 翔龍府風雲會合第三十四回 南雄鎮雷雨交兵第三十五回 德報德上官樸免禍第三十六回 冤構冤萬俟蠣殺身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興屯田第三十八回 淳於丹論史匡君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練兵演陣第四十回 藍天蔚棄暗投明第四十一回 謝侍郎燕京死節第四十二回 梅參政淮南召兵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盜寶第四十四回 周處台馬陵伏妖第四十五回 梅參政昭關戰死第四十六回 賈平章壽陽篡位第四十七回 鳳凰台大開武選第四十八回 鴛鴦絹巧判良緣第四十九回 岳招討計賺長沙第五十回 慕容長鏖兵武陵第五十一回 西冷橋樊生遇艷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譚禪第五十三回 扈先鋒收復岳陽郡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駕游五台山第五十五回 兩先鋒分剿雲夢第五十六回 岳招討怒打襄陽第五十七回 廣陵散竹生得譜第五十八回 牡丹鈿玉奴擇婿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敗海門島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蕭九嶷山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第六十二回 眾夷國入貢武都第六十三回 蘇公堤朝雲集句第六十四回 七星巖焦芳殉節第六十五回 雲貞女萬里傳書第六十六回 鍾情人一心合墓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第六十八回 孝伯誤陷金鎖陣第六十九回 韓太尉罵死留夢第七十回 關將軍招降呂大成第七十一回 寶林寺韓昭毀佛第七十二回 摩天嶺三將隕命第七十三回 蘇縣令巧決疑訟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詞慰幽魂第七十五回 寇節度力戰青龍嶺第七十六回 狄樞密智破崑崙第七十七回 范僕射登台觀星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夢崇聖第七十九回 黃金河大破元兵第八十回 太乙陣生擒索虎第八十一回 趙孟釗胨魏捅第八十二回 令狐韜當殿論璽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掃墓第八十四回 楊妃井太真洗心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詔求直諫宋第八十六回 吳草廬不序藏經第八十七回 三清樓公孫醉酒第八十八回 劉蕡墓軒轅還金第八十九回 烏蒙僧巧設騙局第九十回 許廉訪請頒葬制第九十一回 趙完普焚香告天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歸國第九十三回 還珠亭冤鬼洩憤第九十四回 清風嶺廉夫祈嗣第九十五回 張士誠販鹽起泰州第九十六回 劉伯溫望氣游西湖第九十七回 脫脫決議開黃河第九十八回 哈麻獻策造龍舟第九十九回 韓節度誤釋友諒第一百回 明太祖應運和陽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