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野史
第六十一回 炎宋興復設方鎮
第六十一回炎宋興復設方鎮
宋主遣朝議郎耿進誠,在邵武建宮立署,以城西之熙春山,列名為萬壽山。
城東之千松嶺,更名為千歲嶺。
宮殿皆靠定城北蓮花九峰而南向。
築城周圍四十五里三分,計八千一百一十六丈。
敵樓四,堆房三十六。
門九:東泰安,西懷遠,南鼎新,北永定,中神武,東北曰靖海,東南曰安瀾,西北曰揚威,西南曰耀德。
入門常開不閉,惟永定一門,常閉不開。
引樵溪綏江之水,環以為池。
城內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工已告竣。
始表請涪王。
由翔龍府發駕臨幸,定鼎建極。
涪王乃加張懷亮為留守司都統制,鎮翔龍府,而以老將王方副之。
擇吉於是年庚子二月朔,率後宮文武起行,沿途百姓父老,嵩呼華祝。
無不擊壤而歌;酌兕而獻。
涪王皆安慰之。
不日抵邵武,有耿進誠、高耀卿、韓靖夏等,率同城文武官吏、父老,逾界相迎。
邵武百姓,扶老攜幼,瞻視威儀。
涪王入城,見宮殿朝署,安布皆井井有法,不華不陋,深嘉進誠不置。
妃嬪入宮,各有內院;文武各官,俱已安下。
一日涪王設朝,文武進見,請上尊號。
涪王猶欲遜謝。
范國昌、司馬肅皆曰:「崖山而後,中國無統者,三十餘年矣。
臣等忍恥蒙垢,直至今日。
此時諸事已定,中外一心,殿下雖欲辭之,不可得矣。」
涪王始命資政大夫劉知幾南郊築壇,又命參政司馬肅、學士白映雪等,酌定儀注,文武各官俱有職事,分別辦理。
以本年庚子夏四月朔旦丙午,祭告天地正位。
文武甚喜,拜謝而出。
數日後,內外大小文武,畢集於邵武、漳州府,漳浦縣奏醴泉至,長沙府、寧鄉縣奏一麥九穗,撫州進芝草,廉州合浦還珠,文武皆曰:「此天意也。」
劉知幾奉命南郊築壇。
按周天之數,壇高三丈六尺五寸。
凡三層:上層圓以象天;中層方以象地;下層正以像人。
上列兩曜、五星、八卦、九宮、二十四氣,以及周圍旗幟,亦各象蒼龍、白虎、朱雀、元武。
壇上又奉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社稷山川之神。
以及三皇五帝、三代聖君,並宋初太祖以後,一十八代之靈,不日壇成。
又有司馬肅、白映雪等,將壇中一應禮儀制度,陳設俱備。
內外文武,罔不恪遵。
君臣先期三日,齋戒沐裕
是時正元成宗大德四年,夏四月丙午朔。
文武保護,駕至南郊,簇擁登台,始受袞冕,改元重康,是為顯宗皇帝。
壇下鼓樂交奏,帝始行八拜禮。
學士白映雪,朗聲讀祝文曰:維大宋重康元年,歲次庚子,夏四月,丙午朔,臣涪陵王趙晟,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社稷山川,歷代聖君,及我大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恭宗、端宗,帝-之靈曰:「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以故周武一戎衣,膺-而著得魚之瑞;漢高三尺劍,受圖而開逐鹿之基。
雖遭遇異時,建極不同,其揆一也。
自我太祖皇帝,混一土宇,肅清中夏,諸侯以禮為歸,此之謂矣。
皇天惟德是輔,豈其謬哉?爰及列聖,莫不抱一垂型,函三受福,皆所稱允文允武,克長克君者也。
胡元蒙古,奪我神州;竊我名一器。
而乃滅天毀聖,妄據四海九州,敗俗亂常,竟致土崩瓦解,-亂蜂起。
鳥思靜于飛塵,蝗國瘡民,魚豈安於沸水?臣本海島餘生。
涪陵嫡脈,仗虎賁三千,倡義而揮戈江右,作龍飛九五,正位而卷席閩中,爰至湘廣,一靡一不率從,為眾所推攝君之位,重恢藝祖版圖,無思不服。
用踐章憲遺詔,鹹與維新。
今改元重康,統繼兩宋,托天之威,尚期興復久淪之境土。
仗神之力,更求翼贊大統之乾坤,祈天邁相,永克丕承,是享。
白映雪讀罷,禮畢,文武扶帝下壇。
范國昌、岳燕超等眾文武及都城父老,無不歡呼萬歲。
鑾儀司遂請帝升輦。
龍旗鳳羽,侍衛警蹕,帝始偕文武。
奉歷代神主,送入太廟。
追秦王為德祖睿皇帝,王妃為睿太皇后,皇考為孝康裕皇帝,皇妣為孝慈裕皇后。
推而上之,皇祖考妣,皇曾祖考妣,俱追尊帝后之號。
而小宗大宗,左昭右穆,俱各如位。
帝始由太廟,升輦入朝。
城中軍民歡聲若雷,無不家懸燈,戶結綵。
歡者填街塞巷,有喜至泣下者。
帝乃升殿,受文武揚塵舞蹈拜賀畢。
詔以此殿為奉天殿,邵武為京畿,更名武都。
冊立孟氏為皇后,陳氏為宸妃,劉氏為淑妃。
世子璁為太子,次子瑩為廣王,三子璉為湘王。
官設二相、六官、九卿、左右丞。
左諫議、右贊善、台諫文學,俱依舊制。
武職設正副樞密使,與宰相並,大將軍幕府,大都督軍府。
其餘都部署,總領衛,兵馬使,一團一練屯田等使,俱如舊制。
帝於次日,大集文武,崇德報功。
以范國昌為左相,兼少師;種世龍為右相,兼少傅;司馬肅為中書令,兼少保;韓昭、李穆、皇甫-、葛天民,侯長孺、耿進誠,為六部尚書;白映雪、劉知幾為左右丞;蘇伏威為諫議大夫;馮道南為贊善大夫;宗夢弼、長孫軌、苗秀實、韋蔚文、陳鵬、陳華、陸宣、文佐、黃仲通、李一精一誠等,俱為部郎;上官誠、鄭夢蘭,寇竹生等為學士;樊東樓、令狐韜為太子洗馬;上官樸為資政大夫;王用槐為太常卿;方連茹為議郎;岳燕超為樞密正使,晉爵上柱國、永安公;狄定國為樞密副使,晉爵保昌侯;高耀卿為威武大將軍;韓靖夏為威武副將軍;關普靈為龍武大將軍,武陵侯;寇復雷、扈德威、韓搏虎、張懷亮、馬遇樂、劉瑛六人俱封列侯,授大都督之職;種世虎、狄勇、史進、拓跋琳、岳鎮、岳坤、庹靖、陳同八人,戰功尤著,為總領衛大將軍,都部署;楊孝伯、宇文廣、劉-、史霸、任天鵬、夏侯傑、斛律亢宗、馬遇一陽一、屈突申、廖雲、焦芳、牛-、張燕、傅突、吳廣、吳康、王麟、王方、王彥、馬晉臣、李繼業、查士珩、洪時錦等,俱驃騎將軍;龐英、張昌、石雄、曲遜、史良壁、王遼、朱昶,朱升等,兵馬正使;而新降將佐若邵綸,赤盯銚藩、劉(王責)、呼延廷-等,亦授都一團一練之職;孟來-以椒房,雖無戰功,亦進爵為子,授武德將軍;至慕容長、藍天蔚、劉遇隆三降將,以平定湖湘等處,戰功頗多。
劉遇隆為執金吾,授懷遠將軍;藍天蔚為左護衛使、龍驤將軍;慕容長為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其餘內外大小文武、新舊將佐,俱各拜官進秩有差。
各官一齊當殿拜舞,山呼謝恩畢。
又念羅浮起義,終成大業,加少傅;種世龍為福寧侯,食邑五百戶。
而昔年海島播越,深得二馬之力,乃患難中人。
馬遇樂已爵通候,食邑三百戶。
遇一陽一亦進爵為始興伯,食邑二百戶。
劉瑛、劉-、張懷亮、皇甫-,皆仗義舉事之人,各賜黃金綵緞等項;劉-、皇甫-,俱賜子男之爵;又前後各處陣亡將士,如王建忠、李君貴、虞凱、杜樸、霍商、徐建勳等,俱有追封,入廟奉祀。
士卒陣亡者,亦有蔭恤。
又大出帑藏,賞犒三軍。
州縣頻年用兵,及水旱不時者,皆蠲免其賦稅。
又敕各處州郡長吏守宰,問老恤貧,及鰥寡孤獨,皆宜賑恤。
拔幽出滯,興賢育才,尤為首務。
所詔各款,次第舉行。
人心鼓舞大悅。
帝與群臣大宴三日。
各官外任者,俱各去訖。
帝一日與宰臣各部酌議,下詔分為四鎮建閫,設節度使以統御之。
時閩中已控邵武、漳州、汀州、福寧,又續入延平一府。
廣南此時並高、廉、瓊、雷盡入版圖,已全省控制。
江右則建昌、撫州、贛州、南安、吉安,已轄五府。
湖廣則長沙,武陵、營一陽一、建州、衡州、郴、靖、辰、沅、杜一陽一、岳州,並跨江而襄一陽一。
安陸、漢一陽一、德安,無不統轄。
閩中建閫於延平;江右建閫於建昌;廣南建閫於肇慶;湖廣建閫於長沙。
而以寇復雷為長沙節度使,韓搏虎為建昌節度使,馬遇樂為肇慶節度使,劉瑛為延平節度使。
應敵禦侮,檄調兵將,皆得便宜行一事。
惟襄一陽一太遠,與元接境,則仍以扈德威為襄一陽一節度使,獨鎮漢沔四郡,至武都為京畿。
密邇福州,以杉關為重,設行軍元帥府,用重兵控守。
仍加威武副將軍韓靖夏為太尉鎮之,步步連營,棋布星羅。
翔龍府仍設留守司都統制,張懷亮鎮守如故。
潮州府海寇不時竊發,加史霸為靖海大都督鎮之。
桂嶺三關,仍立營寨,用三將防守。
治國之要,一依右相種世龍、中書令司馬肅,二人條陳各款,如法頒行,自是而炎宋之業再興矣!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