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秘史
97回 彈內監盛世發危言 建御園聖朝彰孝治
話說韓事結束,日本依然優勝,袁公憤甚,就在吳、續兩星使前,請了個假,乘坐超勇兵輪,回到北洋。
謁見李伯爺,痛陳治韓妙策,宜趁此機會,請旨責問韓王政治不修,迭生變亂之罪。
選派監國,代執其一柄一。
李伯爺不置可否,只說將來再瞧罷了。
袁公又上書痛切陳言,請仿漢封建設相事,否則韓終非我有。
今之論者,曰省事,曰省費;夫失今不治,待至事發,必傾中國全力而後可圖。
今日多事,即異日省事;今日多費,即異日省費。
李伯爺老成持重,終不肯輕舉妄動。
到了光緒十一年一春一季裡,日本特遣宮內大臣伊籐博文、農務大臣西鄉從道,到天津來議訂朝鮮條約,朝命伯爵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吳大澄為副大臣,跟日使開議。
偏李伯爺會搭架子,直隸總督衙門裡,自轅門到大堂,滿滿都是兵隊,銅叉、馬刀、長錨、大旗、刀牌、洋槍,密密層層,齊齊整整,好不威武。
架子搭足,才請伊籐、西鄉兩使進見。
兩日使也真厲害,李伯爺雖是威嚴,開議約款,倒並不肯退讓。
一總議定三款:第一,兩國屯在朝鮮的兵,都各撤還;第二,朝鮮練兵,兩國都可派員為教練官;第三,將來兩國如派兵至朝鮮,須互先行文知照。
李伯爺是中興名將,曠世英雄,無奈於國際法學,不很明白。
訂立了這共同保護條約,還向人家說朝鮮是我屬國呢。
此時越南,朝鮮兩大交涉,都已結束。
朝廷銳意奮發,訓飭封疆大吏,如有仍蹈舊習,瞻顧因循,一經查出,輕則立予罷斥,重則分別治罪。
又劃台另為一省,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駐紮台灣。
原有福建巡撫事,改由閩浙總督兼管。
籌辦海防,創設海軍衙門,命醇親王奕譞總理海軍事務,沿海水師,悉歸節制調遣;並命奕劻、李鴻章會同辦理,善慶、曾紀澤幫同辦理。
先從北洋一精一練水師一支,此外沿海省份,分年次第興辦。
君臥寢室之薪,臣鼓中流之揖;君臣一德,上下一心。
不防英吉利國,趁這當兒,因利乘便,竟由印度派兵進據緬甸,一鼓就滅掉了。
駐英大臣曾紀澤奉著朝旨,跟英外部交涉,說到個唇焦舌敝,究竟不能立君存祀,不過爭到個所有貢例由英國駐緬大員,按期遣使貢獻而已。
慈禧太后素一性一心高氣傲,要把中國做成天下第一個強國。
垂簾以來,頻遭多難,迭喪屏藩,把那爭強好勝之心,漸漸消磨了個盡。
緬甸交涉結局後,就下諭自本年冬至大祀圜丘為始,皇帝親詣行禮,並於明年正月內,舉行親政典禮。
醇親王奕譞、禮親王世鐸等一見此旨,先後上疏,懇請皇帝親政後,太后再行訓政數年。
慈禧後鑒其心誠,恩諭允從。
這一年,北洋海軍成立,李伯爺奏請巡閱,降旨派醇親王到天津巡閱,總管太監李蓮英隨往伺候。
李伯爺札委幹員辦差,當面吩咐:「行轅裡頭,要總管房間,須要比眾講究,草飾了我可不依的。」
委員應著,自去小心辦理。
糊裱牆壁,裝飾字畫,佈置几椅,一應事情,無不親自提調,辦理得千妥萬貼,才敢稟覆李伯爺。
李伯爺走來一瞧,搖頭道:「這種地方,如何好住李總管,如何好住李總管。」
隨喊委員問道:「我為你是老公事,才把這件事交給你辦,竟辦得這個樣子。
你自己瞧瞧像什麼?我當初怎麼吩咐你來?」
李伯爺說一句,委員應一句,候伯爺說完之後,才慢慢辯道:「這一間房間,比了王一爺的,只差得一級,卑職已算格外講究的了。」
李伯爺怒道:「王一爺的差一點半點,倒不要緊,李總管的,如何差得?還不替一我快換了。」
委員諾諾連聲,於是趕忙的調換。
原來這李蓮英,是太后身旁第一個得一寵一太監。
清制太監勿得越六品,宣宗酷好男色,有一寵一的內監懇求加銜,宣宗特製一種白玉頂戴賞給他。
獨這李蓮英因為服勤,太后特恩賞給他二品頂戴。
蓮英人很機智,每能先意承旨,太后的湯藥、喂餌、器玩、服飾一切物件,不消你開得口,早替你早早安排下了。
蓮英要是請了假,承值的內監,總不能如意,總要受著鞭撻。
闔宮大小太監,雖然妒忌他,本領上,能耐上,沒一個及得上,只好涕泣著求他銷假。
有一日,太后到恭親王府去,路過蓮英家,見門首貼著瑪瑙漆門條,大書「總管李寓」四個字,觸目驚心,不禁盯了他兩眼。
到了王府,蓮英乘機請了幾個鐘頭的暫假。
一會子,回邸銷假,面奏道:「奴才在內廷當差,家裡頭事情,不很留意。
不料小內監無知妄作,竟貼起總管字樣來,奴才恨得什麼相似,才把他們痛笞了個半死。
懇求天恩,把這起沒王法奴才,飭交內務府嚴辦。」
太后笑道:「你已經辦了,就算了何必再交內務府呢。」
蓮英得一寵一太后,即此可見一斑。
所以李伯爺這麼巴結呢。
當下委員受了排喧,只得忍了氣從新佈置。
到了這日,醇王、李監同時抵津。
李伯爺兢兢業業的接待,到校閱時候,不過醇王安坐在前,李監隨侍在後,其餘禮節,毫不分主僕上下。
事畢回京,恰遇著荒災,御史朱一新上了一折,奏的是遇災修省,預防宦寺流弊,內有李蓮英隨奕譞巡閱,恐蹈唐代監軍覆轍。
太后大怒,諭令明白回奏,旋命以主事降補。
這時光,四海艾安,八方無事,醇親王是懿親重臣,與國家體戚相關的,不免想出點子事業來點綴昇平,歌舞盛世。
好在海軍經費,很是寬裕,撥調三千萬金,就清猗園舊址,大加擴充,改名叫頤和園。
一轉移間,化無用為有用。
到光楮十四年二月,園工告竣。
慈禧太后率同德宗,臨幸駐蹕。
瓊樓玉宇,復道琳宮,說不盡的繁華,描不盡的富麗。
時人楊小歐,有賦為證,其辭道:
大清國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福麗天地,壽齊山河。
皇上至孝,薄海謳歌,以為文王之囿。
擇地西山之坡,山曰萬壽,園名頤和,是蓋聖天子之所以養其親,億萬年之所以樂其壽。
鳩工庀材,經營結構,殿宇輝煌,山水碧秀,泉石擁翠,林木郁茂,百物效靈,天工俯就。
以媚於天子,以娛待皇太后者也。
園之中,開仁壽殿。
閣啟文昌,亭知一春一色,樓倚夕一陽一,霞絢之室,玉瀾之棠,館宜芸碧,榭沁藕香,藻繪呈端,恩風記扇長。
明目達聰,昂間古樂,縱之皦如,以成始作。
園曰德和,殿號頤樂,上下三層,整齊錯落,景福高閣,樂壽華堂,亭含新意,岫挹芝蒼,水木自清,仁風斯揚,養雲軒外,含綠隨香,意遲雲在,川泳雲翔,半山之坡了無盡意,瞰碧園朗憑臨俯視,尋雲寫秋別饒風致。
千峰擁翠,佛殿排雲,眾香宗樹,智慧海濱,堂稱介壽,閣聳寶雲,雲松巢密,湖山意真,鸝黃清聽,畦綠成茵,窩中邵老,畫裡遊人,蓋至此,而仰太虛清無點塵者矣。
尤復樓可借秋,門工邀月,秋水依衡,寄瀾壯闊,舫對鷗盟,藻深魚悅,以石為船,因貝成闕,是蓋山色湖光共一樓,鬼斧神工皆叫絕者矣。
若乃半水之座,寄瀾之堂,莕橋虹拱,堂殿風涼,雲岸煙嶼,蔚翠霏香,可以泛桂掉,流瓊觴,風一流水面,荷淨納涼。
其他玉帶之橋禪宗之窟,莊嚴華麗,結構縝密,極天下之大觀,非淺人所能窺萬一。
但見三伏無暑,四時皆一春一;閣巒若劍,草淺成茵;水湖鏡清,山光媚人;魚鳥馴伏,花木一精一神;金碧鏡繡,縱橫雜陳。
光怪陸離,其殿堂也;深邃廣敞,其闔閶也環繞曲折,其垣牆也;文石鉛砌,其康莊也;層樓疊閣,其戲場也;輪轉波接,其舟船也;寶塔佛殿,如眾香也;石恫尋丈,如周行也;湖光山色,渾相當也;玉泉香山,其可望也。
於以避炎熱、得清涼、覲外使、朝侯王、是乃化工大造。
弦穹彼落,策河巔,辟上方,為之頤養聖德,萬壽無疆者也。
是用卑太極,陋未央,駕九成,傲建章,軼漢晉,薄齊梁,湘宮無宋,驪宮無唐,而何誇乎迷樓,遑足諭乎阿房哉!
慈禧後見園居壯麗,心下自是歡喜,從此大小政務,便都在園中裁奪施行。
十月癸未,特降懿旨,副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立為皇后,侍郎長敘之十五歲女他他拉氏,封為瑾嬪,十三歲女他他拉氏,封為珍嬪。
明年二月,德宗大婚,慈禧後舉行歸政典禮,雍容肅穆,那個排場,那個熱鬧,說出來人也嚇得煞。
歸政後,第一樁要政,就是恭上皇太后徽號。
欲知德宗親政而後,有何舉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