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封三十三歲,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

史記

【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

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

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

封三十三歲,百姓皆便一愛一之。

幽王以為司徒。

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河雒之間,人便思之。

為司徒一歲,幽王以褒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

於是桓公問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

太史伯對曰:「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

公曰:「何以?」

對曰:「地近虢、鄶,虢、鄶之君貪而好利,百姓不附。

今公為司徒,民皆一愛一公,公誠請居之,虢、鄶之君見公方用事,輕分公地。

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公之民也。」

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

對曰:「昔祝融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興者,楚其後也。

周衰,楚必興。

興,非鄭之利也。」

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

對曰:「其民貪而好利,難久居。」

公曰:「周衰,何國興者?」

對曰:「齊、秦、晉、楚乎?夫齊,姜姓,伯夷之後也,伯夷佐堯典禮。

秦,嬴姓,伯翳之後也,伯翳佐舜懷柔百物。

及楚之先,皆嘗有功於天下。

而周武王克紂後,成王封叔虞於唐,其地阻險,以此有德與周衰並,亦必興矣。」

桓公曰:「善。」

於是卒言王,東徙其民雒東,而虢、鄶果獻十邑,竟國之。

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

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

生太子寤生,生之難,及生,夫人弗一愛一。

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一愛一之。

二十七年,武公疾。

夫人請公,欲立段為太子,公弗聽。

是歲,武公卒,寤生立,是為莊公。

莊公元年,封弟段於京,號太叔。

祭仲曰:「京大於國,非所以封庶也。」

莊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奪也。」

段至京,繕治甲兵,與其母武姜謀襲鄭。

二十二年,段果襲鄭,武姜為內應。

莊公發兵伐段,段走。

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

鄢潰,段出奔共。

於是莊公遷其母武姜於城穎,誓言曰:「不至黃泉,毋相見也。」

居歲餘,已悔思母。

穎谷之考叔有獻於公,公賜食。

考叔曰:「臣有母,請君食賜臣母。」

莊公曰:「我甚思母,惡負盟,柰何?」

考叔曰:「穿地至黃泉,則相見矣。」

於是遂從之,見母。

二十四年,宋繆公卒,公子馮奔鄭。

鄭侵周地,取禾。

二十五年,衛州吁弒其君桓公自立,與宋伐鄭,以馮故也。

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

桓王怒其取禾,弗禮也。

二十九年,莊公怒周弗禮,與魯易祊、許田。

三十三年,宋殺孔父。

三十七年,莊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陳、蔡、虢、衛伐鄭。

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王師大敗。

祝聸射中王臂。

祝聸請從之,鄭伯止之,曰:「犯長且難之,況敢陵天子乎?」

乃止。

夜令祭仲問王疾。

三十八年,北戎伐齊,齊使求救,鄭遣太子忽將兵救齊。

齊釐公欲妻之,忽謝曰:「我小一柄一,非齊敵也。」

時祭仲與俱,勸使取之,曰:「君多內一寵一,太子無大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

所謂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四十三年,鄭莊公卒。

初,祭仲甚有一寵一於莊公,莊公使為卿;公使娶鄧女,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為昭公。

莊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厲公突。

雍氏有一寵一於宋。

宋莊公聞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誘召祭仲而執之,曰:「不立突,將死。」

亦執突以求賂焉。

祭仲許宋,與宋盟。

以突歸,立之。

昭公忽聞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丁亥,忽出奔衛。

己亥,突至鄭,立,是為厲公。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

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

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

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

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

厲公無柰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夏,厲公出居邊邑櫟。

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復入鄭,即位。

秋,鄭厲公突因櫟人殺其大夫單伯,遂居之。

諸侯聞厲公出奔,伐鄭,弗克而去。

宋頗予厲公兵,自守於櫟,鄭以故亦不伐櫟。

昭公二年,自昭公為太子時,父莊公欲以高渠彌為卿,太子忽惡之,莊公弗聽,卒用渠彌為卿。

及昭公即位,懼其殺己,冬十月辛卯,渠彌與昭公出獵,射殺昭公於野。

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為君,是為子亹也,無謚號。

子亹元年七月,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往會,高渠彌相,從,祭仲稱疾不行。

所以然者,子亹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鬥,相仇,及會諸侯,祭仲請子亹無行。

子亹曰:「齊彊,而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諸侯伐我,內厲公。

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

於是祭仲恐齊並殺之,故稱疾。

子亹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

高渠彌亡歸,歸與祭仲謀,召子亹弟公子嬰於陳而立之,是為鄭子。

是歲,齊襄公使彭生醉拉殺魯桓公。

鄭子八年,齊人管至父等作亂,弒其君襄公。

十二年,宋人長萬弒其君湣鮑。

鄭祭仲死。

十四年,故鄭亡厲公突在櫟者使人誘劫鄭大夫甫假,要以求入。

假曰:「捨我,我為君殺鄭子而入君。」

厲公與盟,乃捨之。

六月甲子,假殺鄭子及其二子而迎厲公突,突自櫟復入即位。

初,內蛇與外蛇斗於鄭南門中,內蛇死。

居六年,厲公果復入。

入而讓其伯父原曰:「我亡國外居,伯父無意入我,亦甚矣。」

原曰:「事君無二心,人臣之職也。

原知罪矣。」

遂自一殺。

厲公於是謂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

遂誅之。

假曰:「重德不報,誠然哉!」

厲公突後元年,齊桓公始霸。

五年,燕、衛與周惠王弟穨伐王,王出奔溫,立弟穨為王。

六年,惠王告急鄭,厲公發兵擊周王子穨,弗勝,於是與周惠王歸,王居於櫟。

七年春,鄭厲公與虢叔襲殺王子穨而入惠王於周。

秋,厲公卒,子文公踕立。

厲公初立四歲,亡居櫟,居櫟十七歲,復入,立七歲,與亡凡二十八年。

文公十七年,齊桓公以兵破蔡,遂伐楚,至召陵。

二十四年,文公之賤妾曰燕姞,夢天與之蘭,曰:「余為伯鯈。

余,爾祖也。

以是為而子,蘭有國香。」

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蘭為符。

遂生子,名曰蘭。

三十六年,晉公子重耳過,文公弗禮。

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賢,且又同姓,窮而過君,不可無禮。」

文公曰:「諸侯亡公子過者多矣,安能盡禮之!」詹曰:「君如弗禮,遂殺之;弗殺,使即反國,為鄭憂矣。」

文公弗聽。

三十七年春,晉公子重耳反國,立,是為文公。

秋,鄭入滑,滑聽命,已而反與衛,於是鄭伐滑。

周襄王使伯粿請滑。

鄭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櫟,而文公父厲公入之,而惠王不賜厲公爵祿,又怨襄王之與衛滑,故不聽襄王請而囚伯粿。

王怒,與翟人伐鄭,弗克。

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鄭,鄭文公居王於氾。

三十八年,晉文公入襄王成周。

四十一年,助楚擊晉。

自晉文公之過無禮,故背晉助楚。

四十三年,晉文公與秦穆公共圍鄭,討其助楚攻晉者,及文公過時之無禮也。

初,鄭文公有三夫人,一寵一子五人,皆以罪蚤死。

公怒,溉逐群公子。

子蘭奔晉,從晉文公圍鄭。

時蘭事晉文公甚謹,一愛一幸之,乃私於晉,以求入鄭為太子。

晉於是欲得叔詹為僇。

鄭文公恐,不敢謂叔詹言。

詹聞,言於鄭君曰:「臣謂君,君不聽臣,晉卒為患。

然晉所以圍鄭,以詹,詹死而赦鄭國,詹之原也。」

乃自一殺。

鄭人以詹一屍一與晉。

晉文公曰:「必欲一見鄭君,辱之而去。」

鄭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鄭益晉,非秦之利也。」

秦兵罷。

晉文公欲入蘭為太子,以告鄭。

鄭大夫石癸曰:「吾聞姞姓乃後稷之元妃,其後當有興者。

子蘭母,其後也。

且夫人子盡已死,餘庶子無如蘭賢。

今圍急,晉以為請,利孰大焉!」遂許晉,與盟,而卒立子蘭為太子,晉兵乃罷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蘭立,是為繆公。

繆公元年春,秦繆公使三將將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詐以十二牛勞軍,故秦兵不至而還,晉敗之於崤。

初,往年鄭文公之卒也,鄭司城繒賀以鄭情賣之,秦兵故來。

三年,鄭發兵從晉伐秦,敗秦兵於汪。

往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

二十一年,與宋華元伐鄭。

華元殺羊食士,不與其御羊斟,怒以馳鄭,鄭囚華元。

宋贖華元,元亦亡去。

晉使趙穿以兵伐鄭。

二十二年,鄭繆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

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

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

靈公召之,獨弗予羹。

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

公怒,欲殺子公。

子公與子家謀先。

夏,弒靈公。

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

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

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襄公立,將盡去繆氏。

繆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

去疾曰:「必去繆氏,我將去之。」

乃止。

皆以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伐鄭。

鄭背楚,與晉親。

五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

六年,子家卒,國人復逐其族,以其弒靈公也。

七年,鄭與晉盟鄢陵。

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

楚王入自皇門,鄭襄公肉袒掔羊以迎,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

敢不惟命是聽。

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

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其社稷,錫不一毛一之地,使復得改事君王,孤之原也,然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惟命是聽。」

莊王為卻三十里而後捨。

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

今得國捨之,何如?」

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

今已服,尚何求乎?」

卒去。

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

其來持兩端,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

晉將率或欲渡,或欲還,卒渡河。

莊王聞,還擊晉。

鄭反助楚,大破晉軍於河上。

十年,晉來伐鄭,以其反晉而親楚也。

十一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於晉。

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

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誆楚,令宋毋降。

過鄭,鄭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楚。

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許。

於是楚登解揚樓車,令呼宋。

遂負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殺之。

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

受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

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

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

將死,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於是赦解揚使歸。

晉爵之為上卿。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晞立。

悼公元年,鄦公惡鄭於楚,悼公使弟睔於楚自訟。

訟不直,楚囚睔。

於是鄭悼公來與晉平,遂親。

睔私於楚子反,子反言歸睔於鄭。

二年,楚伐鄭,晉兵來救。

是歲,悼公卒,立其弟睔,是為成公。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

成公私與盟。

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於楚」,執之。

使欒書伐鄭。

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為君。

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

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繻,迎成公。

晉兵去。

十年,背晉盟,盟於楚。

晉厲公怒,發兵伐鄭。

楚共王救鄭。

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俱罷而去。

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於洧上。

鄭城守,晉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惲立。

是為釐公。

釐公五年,鄭相子駟朝釐公,釐公不禮。

子駟怒,使廚人藥殺釐公,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

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駟,子駟覺之,反盡誅諸公子。

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

冬,又與楚盟。

子駟畏誅,故兩親晉、楚。

三年,相子駟欲自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駟而代之。

子孔又欲自立。

子產曰:「子駟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

於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

楚共王救鄭,敗晉兵。

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產為卿。

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產以六邑。

子產讓,受其三邑。

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政將及子。

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

子產厚遇季子。

二十三年,諸公子爭一寵一相殺,又欲殺子產。

公子或諫曰:「子產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產也,勿殺!」乃止。

二十五年,鄭使子產於晉,問平公疾。

平公曰:「卜而曰實沈、台駘為祟,史官莫知,敢問?」

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一操一干戈以相征伐。

後帝弗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

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一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

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

』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

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

故參為晉星。」

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

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

帝用嘉之,國之汾川。

沈、姒、蓐、黃實守其祀。

今晉主汾川而滅之。

由是觀之,則台駘,汾、洮神也。

然是二者不害君身。

山川之神,則水旱之菑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不時禜之;若君疾,飲食哀樂女色所生也。」

平公及叔鄉曰:「善,博物君子也!」厚為之禮於子產。

二十七年夏,鄭簡公朝晉。

冬,畏楚靈王之彊,又朝楚,子產從。

二十八年,鄭君病,使子產會諸侯,與楚靈王盟於申,誅齊慶封。

三十六年,簡公卒,子定公寧立。

秋,定公朝晉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而自立,為平王。

欲行德諸侯。

歸靈王所侵鄭地於鄭。

四年,晉昭公卒,其六卿彊,公室卑。

子產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鄭火,公欲禳之。

子產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來奔。

十年,太子建與晉謀襲鄭。

鄭殺建,建子勝奔吳。

十一年,定公如晉。

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於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蠆立。

獻公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

當是時,晉六卿彊,侵奪鄭,鄭遂弱。

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

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

為人仁一愛一人,事君忠厚。

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雲。

及聞子產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一愛一也!」

八年,晉范、中行氏反晉,告急於鄭,鄭救之。

晉伐鄭,敗鄭軍於鐵。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

二十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而常相於齊。

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

孔子卒。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易立。

哀公八年,鄭人弒哀公而立聲公弟丑,是為共公。

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

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

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

鄭人立幽公弟駘,是為繻公。

繻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

鄭城京。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於負黍。

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

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

二十七,子陽之一黨一共弒繻公駘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

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甫瑕是也。

甫瑕雖以劫殺鄭子內厲公,厲公終背而殺之,此與晉之裡克何異?守節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齊。

變所從來,亦多故矣!

厲王之子,得封於鄭。

代職司徒,緇衣在詠。

虢、鄶獻邑,祭祝專命。

莊既犯王,厲亦奔命。

居櫟克入,夢蘭毓慶。

伯服生囚,叔瞻一屍一聘。

釐、簡之後,公室不競。

負黍雖還,韓哀日盛。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
史記書目【五帝本紀第一】《史記》文言文版【夏本紀第二】《史記》在線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電子書【周本紀第四】《史記》txt【秦本紀第五】《史記》古文版【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全文閱讀【項羽本紀第七】《史記》在線閱讀【高祖本紀第八】《史記》在線閱讀【呂太后本紀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孝文本紀第十】【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三代世表第一】《史記》文言文版【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六國年表第三】《史記》電子書【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史記》txt【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史記》古文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史記》全文閱讀【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史記》在線閱讀【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禮書第一】《史記》文言文版【樂書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律書第三】《史記》電子書【歷書第四】《史記》txt【歷書第四】《史記》txt【封禪書第六】《史記》全文閱讀【河渠書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史記》文言文版【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在線閱讀【魯周公世家第三】《史記》電子書【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記》txt【管蔡世家第五】《史記》古文版【陳杞世家第六】《史記》全文閱讀【衛康叔世家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在線閱讀【晉世家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趙世家第十三】《史記》電子書【魏世家第十四】《史記》txt【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古文版【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史記》全文閱讀【孔子世家第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陳涉世家第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外戚世家第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史記》電子書【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史記》txt【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記》古文版【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史記》全文閱讀【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記》在線閱讀【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史記》文言文版【管晏列傳第二】《史記》在線閱讀【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史記》電子書【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史記》txt【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史記》古文版【伍子胥列傳第六】《史記》全文閱讀【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商君列傳第八】《史記》在線閱讀【蘇秦列傳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穰侯列傳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史記》電子書【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史記》txt【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史記》古文版【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春申君列傳第十八】《史記》在線閱讀【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史記》文言文版【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史記》在線閱讀【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史記》電子書【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史記》txt【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史記》古文版【刺客列傳第二十六】《史記》全文閱讀【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在線閱讀【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史記》文言文版【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史記》在線閱讀【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史記》電子書【田儋列傳第三十四】《史記》txt【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史記》古文版【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史記》在線閱讀【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史記》電子書【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史記》txt【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史記》古文版【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史記》在線閱讀【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史記》電子書【東越列傳第五十四】《史記》txt【朝鮮列傳第五十五】《史記》古文版【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史記》全文閱讀【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史記》電子書【遊俠列傳第六十四】《史記》txt【佞幸列傳第六十五】《史記》古文版【滑稽列傳第六十六】《史記》全文閱讀【日者列傳第六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龜策列傳第六十八】《史記》在線閱讀【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