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在線閱讀

史記

【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在線閱讀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

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

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

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一奸一周西伯。

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於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

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

紂無道,去之。

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

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

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

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

三人者為西伯求美一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

西伯得以出,反國。

言呂尚所以事周雖異,然要之為文武師。

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周西伯政平,及斷虞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

伐崇、密須、犬夷,大作豐邑。

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

九年,欲修文王業,東伐以觀諸侯集否。

師行,師尚父左杖黃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蒼兕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後至者斬!」遂至盟津。

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諸侯。

諸侯皆曰:「紂可伐也。」

武王曰:「未可。」

還師,與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

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

群公盡懼,唯太公彊之勸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於牧野,伐商紂。

紂師敗績。

紂反走,登鹿台,遂追斬紂。

明日,武王立於社,群公奉明水,衛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紂之罪。

散鹿台之錢,發鉅橋之粟,以振貧民。

封比干墓,釋箕子囚。

遷九鼎,脩周政,與天下更始。

師尚父謀居多。

於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

東就國,道宿行遲。

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

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

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

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

營丘邊萊。

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

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

都營丘。

蓋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鮑呂伋立。

丁鮑卒,子乙公得立。

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

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時,紀侯譖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靜,是為胡公。

胡公徙都薄泵,而當周夷王之時。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與其一黨一率營丘人襲攻殺胡公而自立,是為獻公。

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泵都,治臨菑。

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

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

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

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

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

胡公子亦戰死。

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

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

秦始列為諸侯。

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莊公卒,子釐公祿甫立。

釐公九年,魯隱公初立。

十九年,魯桓公弒其兄隱公而自立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齊。

鄭使太子忽來救齊,齊欲妻之。

忽曰:「鄭小齊大,非我敵。」

遂辭之。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

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一愛一之,令其秩服奉養比太子。

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襄公元年,始為太子時,嘗與無知鬥,及立,絀無知秩服,無知怨。

四年,魯桓公與夫人如齊。

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

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為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復通焉。

魯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齊襄公。

齊襄公與魯君飲,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魯君車,因拉殺魯桓公,桓公下車則死矣。

魯人以為讓,而齊襄公殺彭生以謝魯。

八年,伐紀,紀遷去其邑。

十二年,初,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及瓜而代。

往戍一歲,卒瓜時而公弗為發代。

或為請代,公弗許。

故此二人怒,因公孫無知謀作亂。

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一寵一,使之間襄公,曰「事成以女為無知夫人」。

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棼,遂獵沛丘。

見彘,從者曰「彭生」。

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

公懼,墜車傷足,失屨。

反而鞭主屨者茀三百。

茀出宮。

而無知、連稱、管至父等聞公傷,乃遂率其眾襲宮。

逢主屨茀,茀曰:「且無入驚宮,驚宮未易入也。」

無知弗信,茀示之創,乃信之。

待宮外,令茀先入。

茀先入,即匿襄公戶間。

良久,無知等恐,遂入宮。

茀反與宮中及公之幸臣攻無知等,不勝,皆死。

無知入宮,求公不得。

或見人足於戶間,發視,乃襄公,遂弒之,而無知自立為齊君。

桓公元年春,齊君無知游於雍林。

雍林人嘗有怨無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襲殺無知,告齊大夫曰:「無知弒襄公自立,臣謹行誅。

唯大夫更立公子之當立者,唯命是聽。」

初,襄公之醉殺魯桓公,通其夫人,殺誅數不當,一婬一於婦人,數欺大臣,群弟恐禍及,故次弟糾奔魯。

其母魯女也。

管仲、召忽傅之。

次弟小白奔莒,鮑叔傅之。

小白母,衛女也,有一寵一於釐公。

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

及雍林人殺無知,議立君,高、國先陰召小白於莒。

魯聞無知死,亦發兵送公子糾,而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

小白詳死,管仲使人馳報魯。

魯送糾者行益遲,六日至齊,則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為桓公。

桓公之中鉤,詳死以誤管仲,已而載溫車中馳行,亦有高、國內應,故得先入立,發兵距魯。

秋,與魯戰於乾時,魯兵敗走,齊兵掩絕魯歸道。

齊遺魯書曰:「子糾兄弟,弗忍誅,請魯自一殺之。

召忽、管仲讎也,請得而甘心醢之。

不然,將圍魯。」

魯人患之,遂殺子糾於笙瀆。

召忽自一殺,管仲請囚。

桓公之立,發兵攻魯,心欲殺管仲。

鮑叔牙曰:「臣幸得從君,君竟以立。

君之尊,臣無以增君。

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

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

於是桓公從之。

乃詳為召管仲欲甘心,實欲用之。

管仲知之,故請往。

鮑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脫桎梏,齋祓而見桓公。

桓公厚禮以為大夫,任政。

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伸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二年,伐滅郯,郯子奔莒。

初,桓公亡時,過郯,郯無禮,故伐之。

五年,伐魯,魯將師敗。

魯莊公請獻遂邑以平,桓公許,與魯會柯而盟。

魯將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於壇上,曰:「反魯之侵地!」桓公許之。

已而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

桓公後悔,欲無與魯地而殺曹沬。

管仲曰:「夫劫許之而倍信殺之,愈一小快耳,而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

於是遂與曹沬三敗所亡地於魯。

諸侯聞之,皆信齊而欲附焉。

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十四年,陳厲公子完,號敬仲,來奔齊。

齊桓公欲以為卿,讓;於是以為工正。

田成子常之祖也。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

齊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於孤竹而還。

燕莊公遂送桓公入齊境。

桓公曰:「非天子,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無禮於燕。」

於是分溝割燕君所至與燕,命燕君復修召公之政,納貢於周,如成康之時。

諸侯聞之,皆從齊。

二十七年,魯湣鮑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

哀姜一婬一於魯公子慶父,慶父弒湣鮑,哀姜欲立慶父,魯人更立釐公。

桓公召哀姜,殺之。

二十八年,衛文公有狄亂,告急於齊。

齊率諸侯城楚丘而立衛君。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

蔡姬習水,蕩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

蔡亦怒,嫁其女。

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

遂伐楚。

楚成王興師問曰:「何故涉吾地?」

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賜我先君履,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

楚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來責。

昭王南征不復,是以來問。」

楚王曰:「貢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復,君其問之水濱。」

齊師進次於陘。

夏,楚王使屈完將兵扞齊,齊師退次召陵。

桓公矜屈完以其眾。

屈完曰:「君以道則可;若不,則楚方城以為城,江、漢以為溝,君安能進乎?」

乃與屈完盟而去。

過陳,陳袁濤塗詐齊,令出東方,覺。

秋,齊伐陳。

是歲,晉殺太子申生。

三十五年夏,會諸侯於葵丘。

周襄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

桓公欲許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賜。

秋,復會諸侯於葵丘,益有驕色。

周使宰孔會。

諸侯頗有叛者。

晉侯病,後,遇宰孔。

宰孔曰:「齊侯驕矣,弟無行。」

從之。

是歲,晉獻公卒,裡克殺奚齊、卓子,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為晉君。

桓公於是討晉亂,至高梁,使隰朋立晉君,還。

是時周室微,唯齊、楚、秦、晉為彊。

晉初與會,獻公死,國內亂。

秦穆公辟遠,不與中國會盟。

楚成王初收荊蠻有之,夷狄自置。

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

於是桓公稱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登太行,至卑耳山而還。

諸侯莫違寡人。

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吾欲封泰山,禪梁父。」

管仲固諫,不聽;乃說桓公以遠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帶與戎、翟合謀伐周,齊使管仲平戎於周。

周欲以上卿禮管仲,管仲頓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讓,乃受下卿禮以見。

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帶來奔齊。

齊使仲孫請王,為帶謝。

襄王怒,弗聽。

四十一年,秦穆公虜晉惠公,復歸之。

是歲,管仲、隰朋皆卒。

管仲病,桓公問曰:「群臣誰可相者?」

管仲曰:「知臣莫如君。」

公曰:「易牙如何?」

對曰:「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

公曰:「開方如何?」

對曰:「倍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

公曰:「豎刀如何?」

對曰:「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

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專權。

四十二年,戎伐周,周告急於齊,齊令諸侯各發卒戍周。

是歲,晉公子重耳來,桓公妻之。

四十三年。

初,齊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無子。

桓公好內,多內一寵一,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無詭;少衛姬,生惠公元;鄭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

桓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為太子。

雍巫有一寵一於衛共姬,因宦者豎刀以厚獻於桓公,亦有一寵一,桓公許之立無詭。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

易牙入,與豎刀因內一寵一殺群吏,而立公子無詭為君。

太子昭奔宋。

桓公病,五公子各樹一黨一爭立。

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宮中空,莫敢棺。

桓公一屍一在一床一上六十七日,一屍一蟲出於戶。

十二月乙亥,無詭立,乃棺赴。

辛巳夜,斂殯。

桓公十有餘子,要其後立者五人:無詭立三月死,無謚;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

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諸侯兵送齊太子昭而伐齊。

齊人恐,殺其君無詭。

齊人將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與齊人四公子戰。

五月,宋敗齊四公子師而立太子昭,是為齊孝公。

宋以桓公與管仲屬之太子,故來征之。

以亂故,八月乃葬齊桓公。

六年春,齊伐宋,以其不同盟於齊也。

夏,宋襄公卒。

七年,晉文公立。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衛公子開方殺孝公子而立潘,是為昭公。

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昭公元年,晉文公敗楚於城濮,而會諸侯踐土,朝周,天子使晉稱伯。

六年,翟侵齊。

晉文公卒。

秦兵敗於殽。

十二年,秦穆公卒。

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捨立為齊君。

捨之母無一寵一於昭公,國人莫畏。

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爭立而不得,陰交賢士,附一愛一百姓,百姓說。

及昭公卒,子捨立,孤弱,即與眾十月即墓上弒齊君捨,而商人自立,是為懿公。

懿公,桓公子也,其母曰密姬。

懿公四年春,初,懿公為公子時,與丙戎之父獵,爭獲不勝,及即位,斷丙戎父足,而使丙戎僕。

庸職之妻好,公內之宮,使庸職驂乘。

五月,懿公游於申池,二人浴,戲。

職曰:「斷足子!」戎曰:「奪妻者!」二人俱病此言,乃怨。

謀與公游竹中,二人弒懿公車上,棄竹中而亡去。

懿公之立,驕,民不附。

齊人廢其子而迎公子元於衛,立之,是為惠公。

惠公,桓公子也。

其母衛女,曰少衛姬,避齊亂,故在衛。

惠公二年,長翟來,王子城父攻殺之,埋之於北門。

晉趙穿弒其君靈公。

十年,惠公卒,子頃公無野立。

初,崔杼有一寵一於惠公,惠公卒,高、國畏其偪也,逐之,崔杼奔衛。

頃公元年,楚莊王彊,伐陳;二年,圍鄭,鄭伯降,已復國鄭伯。

六年春,晉使郤克於齊,齊使夫人帷中而觀之。

郤克上,夫人笑之。

郤克曰:「不是報,不復涉河!」歸,請伐齊,晉侯弗許。

齊使至晉,郤克執齊使者四人河內,殺之。

八年。

晉伐齊,齊以公子彊質晉,晉兵去。

十年春,齊伐魯、衛。

魯、衛大夫如晉請師,皆因郤克。

晉使郤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伐齊。

六月壬申,與齊侯兵合一靡一笄下。

癸酉,陳於鞍。

逄丑父為齊頃公右。

頃公曰:「馳之,破晉軍會食。」

射傷郤克,流血至履。

克欲還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傷,不敢言疾,恐懼士卒,原子忍之。」

遂復戰。

戰,齊急,丑父恐齊侯得,乃易處,頃公為右,車絓於木而止。

晉小將韓厥伏齊侯車前,曰「寡君使臣救魯、衛」,戲之。

丑父使頃公下取飲,因得亡,脫一去,入其軍。

晉郤克欲殺丑父。

丑父曰:「代君死而見僇,後人臣無忠其君者矣。」

克捨之,丑父遂得亡歸齊。

於是晉軍追齊至馬陵。

齊侯請以寶器謝,不聽;必得笑克者蕭桐叔子,令齊東畝。

對曰:「叔子,齊君母。

齊君母亦猶晉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義伐而以暴為後,其可乎?」

於是乃許,令反魯、衛之侵地。

十一年,晉初置六卿,賞鞍之功。

齊頃公朝晉,欲尊王晉景公,晉景公不敢受,乃歸。

歸而頃公弛苑囿,薄俺斂,振孤問疾,虛積聚以救民,民亦大說。

厚禮諸侯。

竟頃公卒,百姓附,諸侯不犯。

十七年,頃公卒,子靈公環立。

靈公九年,晉欒書弒其君厲公。

十年,晉悼公伐齊,齊令公子光質晉。

十九年,立子光為太子,高厚傅之,令會諸侯盟於鍾離。

二十七年,晉使中行獻子伐齊。

齊師敗,靈公走入臨菑。

晏嬰止靈公,靈公弗從。

曰:「君亦無勇矣!」晉兵遂圍臨菑,臨菑城守不敢出,晉焚郭中而去。

二十八年,初,靈公取魯女,生子光,以為太子。

仲姬,戎姬。

戎姬嬖,仲姬生子牙,屬之戎姬。

戎姬請以為太子,公許之。

仲姬曰:「不可。

光之立,列於諸侯矣,今無故廢之,君必悔之。」

公曰:「在我耳。」

遂東太子光,使高厚傅牙為太子。

靈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為莊公。

莊公殺戎姬。

五月壬辰,靈公卒,莊公即位,執太子牙於句竇之丘,殺之。

八月,崔杼殺高厚。

晉聞齊亂,伐齊,至高唐。

莊公三年,晉大夫欒盈奔齊,莊公厚客待之。

晏嬰、田文子諫,公弗聽。

四年,齊莊公使欒盈間入晉曲沃為內應,以兵隨之,上太行,入孟門。

欒盈敗,齊兵還,取朝歌。

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

莊公通之,數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賜人。

待者曰:「不可。」

崔杼怒,因其伐晉,欲與晉合謀襲齊而不得間。

莊公嘗笞宦者賈舉,賈舉復侍,為崔杼間公以報怨。

五月,莒子朝齊,齊以甲戌饗之。

崔杼稱病不視事。

乙亥,公問崔杼病,遂從崔杼妻。

崔杼妻入室,與崔杼自閉戶不出,公擁柱而歌。

宦者賈舉遮公從官而入,閉門,崔杼之徒持兵從中起。

公登台而請解,不許;請盟,不許;請自一殺於廟,不許。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

近於公宮。

陪臣爭趣有一婬一者,不知二命。」

公逾牆,射中公股,公反墜,遂弒之。

晏嬰立崔杼門外,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

若為己死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門開而入,枕公一屍一而哭,三踴而出。

人謂崔杼:「必殺之。」

崔杼曰:「民之望也,捨之得民。」

丁丑,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是為景公。

景公母,魯叔孫宣伯女也。

景公立,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

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從!」不肯盟。

慶封欲殺晏子,崔杼曰:「忠臣也,捨之。」

齊太史書曰「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之。

其弟復書,崔杼復殺之。

少弟復書,崔杼乃捨之。

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彊,其母死,取東郭女,生明。

東郭女使其前夫子無咎與其弟偃相崔氏。

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為太子。

成請老於崔,崔杼許之,二相弗聽,曰:「崔,宗邑,不可。」

成、彊怒,告慶封。

慶封與崔杼有郤,欲其敗也。

成、彊殺無咎、偃於崔杼家,家皆奔亡。

崔杼怒,無人,使一宦者御,見慶封。

慶封曰:「請為子誅之。」

使崔杼仇盧蒲嫳攻崔氏,殺成、彊,盡滅崔氏,崔杼婦自一殺。

崔杼毋歸,亦自一殺。

慶封為相國,專權。

三年十月,慶封出獵。

初,慶封已殺崔杼,益驕,嗜酒好獵,不聽政令。

慶捨用政,已有內郤。

田文子謂桓子曰:「亂將作。」

田、鮑、高、欒氏相與謀慶氏。

慶捨發甲圍慶封宮,四家徒共擊破之。

慶封還,不得入,奔魯。

齊人讓魯,封奔吳。

吳與之硃方,聚其族而居之,富於在齊。

其秋,齊人徙葬莊公,僇崔杼一屍一於市以說眾。

九年,景公使晏嬰之晉,與叔向私語曰:「齊政卒歸田氏。

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一愛一之。」

十二年,景公如晉,見平公,欲與伐燕。

十八年,公復如晉,見昭公。

二十六年,獵魯郊,因入魯,與晏嬰俱問魯禮。

三十一年,魯昭公辟季氏難,奔齊。

齊欲以千社封之,子家止昭公,昭公乃請齊伐魯,取鄆以居昭公。

三十二年,彗星見。

景公坐柏寢,歎曰:「堂堂!誰有此乎?」

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

晏子曰:「臣笑群臣諛甚。」

景公曰:「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

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

公曰:「可禳否?」

晏子曰:「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

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

是時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

四十二年,吳王闔閭伐楚,入郢。

四十七年,魯陽虎攻其君,不勝,奔齊,請齊伐魯。

鮑子諫景公,乃囚陽虎。

陽虎得亡,奔晉。

四十八年,與魯定公好會夾谷。

犁鉏曰:「孔丘知禮而怯,請令萊人為樂,因執魯君,可得志。」

景公害孔丘相魯,懼其霸,故從犁鉏之計。

方會,進萊樂,孔子歷階上,使有司執萊人斬之,以禮讓景公。

景公慚,乃歸魯侵地以謝,而罷去。

是歲,晏嬰卒。

五十五年,范、中行反其君於晉,晉攻之急,來請粟。

田乞欲為亂,樹一黨一於逆臣,說景公曰:「范、中行數有德於齊,不可不救。」

及使乞救而輸之粟。

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適子死。

景公一寵一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賤,無行,諸大夫恐其為嗣,乃言原擇諸子長賢者為太子。

景公老,惡言嗣事,又一愛一荼母,欲立之,憚發之口,乃謂諸大夫曰:「為樂耳,國何患無君乎?」

秋,景公病,命國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為太子,逐群公子,遷之萊。

景公卒,太子荼立,是為晏孺子。

冬,未葬,而群公子畏誅,皆出亡。

荼諸異母兄公子壽、駒、黔奔衛,公子駔、陽生奔魯。

萊人歌之曰:「景公死乎弗與埋,三軍事乎弗與謀,師乎師乎,胡一黨一之乎?」

晏孺子元年春,田乞偽事高、國者,每朝,乞驂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謀作亂。」

又謂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發,先之。」

大夫從之。

六月,田乞、鮑牧乃與大夫以兵入公宮,攻高昭子。

昭子聞之,與國惠子救公。

公師敗,田乞之徒追之,國惠子奔莒,遂反殺高昭子。

晏圉奔魯。

八月,齊秉意茲。

田乞敗二相,乃使人之魯召公子陽生。

陽生至齊,私匿田乞家。

十月戊子,田乞請諸大夫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幸來會飲。」

會飲,田乞盛陽生橐中,置坐中央,發橐出陽生,曰:「此乃齊君矣!」大夫皆伏謁。

將與大夫盟而立之,鮑牧醉,乞誣大夫曰:「吾與鮑牧謀共立陽生。」

鮑牧怒曰:「子忘景公之命乎?」

諸大夫相視欲悔,陽生前,頓首曰:「可則立之,否則已。」

鮑牧恐禍起,乃復曰:「皆景公子也,何為不可!」乃與盟,立陽生,是為悼公。

悼公入宮,使人遷晏孺子於駘,殺之幕下,而逐孺子母芮子。

芮子故賤而孺子少,故無權,國人輕之。

悼公元年,齊伐魯,取讙、闡。

初,陽生亡在魯,季康子以其妹妻之。

及歸即位,使迎之。

季姬與季魴侯通,言其情,魯弗敢與,故齊伐魯,竟迎季姬。

季姬嬖,齊復歸魯侵地。

鮑子與悼公有郤,不善。

四年,吳、魯伐齊南方。

鮑子弒悼公,赴於吳。

吳王夫差哭於軍門外三日,將從海入討齊。

齊人敗之,吳師乃去。

晉趙鞅伐齊,至賴而去。

齊人共立悼公子壬,是為簡公。

簡公四年春,初,簡公與父陽生俱在魯也,監止有一寵一焉。

及即位,使為政。

田成子憚之,驟顧於朝。

御鞅言簡公曰:「田、監不可並也,君其擇焉。」

弗聽。

子我夕,田逆殺人,逢之,遂捕以入。

田氏方睦,使囚病而遺守囚者酒,醉而殺守者,得亡。

子我盟諸田於陳宗。

初,田豹欲為子我臣,使公孫言豹,豹有喪而止。

後卒以為臣,幸於子我。

子我謂曰:「吾盡逐田氏而立女,可乎?」

對曰:「我遠田氏矣。

且其違者不過數人,何盡逐焉!」遂告田氏。

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禍子。」

子行捨於公宮。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

子我在幄,出迎之,遂入,閉門。

宦者御之,子行殺宦者。

公與婦人飲酒於檀台,成子遷諸寢。

公執戈將擊之,太史子餘曰:「非不利也,將除害也。」

成子出捨於庫,聞公猶怒,將出,曰:「何所無君!」子行拔劍曰:「需,事之賊也。

誰非田宗?所不殺子者有如田宗。」

乃止。

子我歸,屬徒攻闈與大門,皆弗勝,乃出。

田氏追之。

豐丘人執子我以告,殺之郭關。

成子將殺大一陸子方,田逆請而免之。

以公命取車於道,出雍門。

田豹與之車,弗受,曰:「逆為余請,豹與余車,余有私焉。

事子我而有私於其讎,何以見魯、衛之士?」

庚辰,田常執簡公於袪州。

公曰:「余蚤從御鞅言,不及此。」

甲午,田常弒簡公於袪州。

田常乃立簡公弟驁,是為平公。

平公即位,田常相之,專齊之政,割齊安平以東為田氏封邑。

平公八年,越滅吳。

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積立。

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貸立。

田會反廩丘。

康公二年,韓、魏、趙始列為諸侯。

十九年,田常曾孫田和始為諸侯,遷康公海濱。

二十六年,康公卒,呂氏遂絕其祀。

田氏卒有齊國,為齊威王,彊於天下。

太史公曰:吾適齊,自泰山屬之琅邪,北被於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闊達多匿知,其天一性一也。

以太公之聖,建國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為諸侯會盟,稱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國之風也!

太公佐周,實秉陰謀。

既表東海,乃居營丘。

小白致霸,九合諸侯。

及溺內一寵一,釁鐘蟲流。

莊公失德,崔杼作仇。

陳氏專一政,厚貨輕收。

悼、簡遘禍,田、闞非儔。

渢渢餘烈,一變何由?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
史記書目【五帝本紀第一】《史記》文言文版【夏本紀第二】《史記》在線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電子書【周本紀第四】《史記》txt【秦本紀第五】《史記》古文版【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全文閱讀【項羽本紀第七】《史記》在線閱讀【高祖本紀第八】《史記》在線閱讀【呂太后本紀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孝文本紀第十】【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三代世表第一】《史記》文言文版【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六國年表第三】《史記》電子書【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史記》txt【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史記》古文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史記》全文閱讀【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史記》在線閱讀【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禮書第一】《史記》文言文版【樂書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律書第三】《史記》電子書【歷書第四】《史記》txt【歷書第四】《史記》txt【封禪書第六】《史記》全文閱讀【河渠書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史記》文言文版【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在線閱讀【魯周公世家第三】《史記》電子書【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記》txt【管蔡世家第五】《史記》古文版【陳杞世家第六】《史記》全文閱讀【衛康叔世家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在線閱讀【晉世家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趙世家第十三】《史記》電子書【魏世家第十四】《史記》txt【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古文版【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史記》全文閱讀【孔子世家第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陳涉世家第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外戚世家第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史記》電子書【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史記》txt【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記》古文版【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史記》全文閱讀【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記》在線閱讀【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史記》文言文版【管晏列傳第二】《史記》在線閱讀【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史記》電子書【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史記》txt【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史記》古文版【伍子胥列傳第六】《史記》全文閱讀【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商君列傳第八】《史記》在線閱讀【蘇秦列傳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穰侯列傳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史記》電子書【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史記》txt【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史記》古文版【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春申君列傳第十八】《史記》在線閱讀【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史記》文言文版【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史記》在線閱讀【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史記》電子書【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史記》txt【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史記》古文版【刺客列傳第二十六】《史記》全文閱讀【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在線閱讀【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史記》文言文版【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史記》在線閱讀【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史記》電子書【田儋列傳第三十四】《史記》txt【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史記》古文版【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史記》在線閱讀【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史記》電子書【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史記》txt【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史記》古文版【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史記》在線閱讀【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史記》電子書【東越列傳第五十四】《史記》txt【朝鮮列傳第五十五】《史記》古文版【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史記》全文閱讀【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史記》電子書【遊俠列傳第六十四】《史記》txt【佞幸列傳第六十五】《史記》古文版【滑稽列傳第六十六】《史記》全文閱讀【日者列傳第六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龜策列傳第六十八】《史記》在線閱讀【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