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古文版: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韓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史記》【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古文版

史記

【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古文版

韓之先與周同姓,姓姬氏。

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曰韓武子。

武子後三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

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將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

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

韓厥止賈,賈不聽。

厥告趙朔令亡。

朔曰:「子必能不絕趙祀,死不恨矣。」

韓厥許之。

及賈誅趙氏,厥稱疾不出。

程嬰、公孫杵臼之藏趙孤趙武也,厥知之。

景公十一年,厥與郤克將兵八百乘伐齊,敗齊頃公於鞍,獲逢丑父。

於是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為獻子。

晉景公十七年,病,卜大業之不遂者為祟。

韓厥稱趙成季之功,今後無祀,以感景公。

景公問曰:「尚有世乎?」

厥於是言趙武,而復與故趙氏田邑,續趙氏祀。

晉悼公之七年,韓獻子老。

獻子卒,子宣子代。

宣字徙居州。

晉平公十四年,吳季札使晉,曰:「晉國之政卒歸於韓、魏、趙矣。」

晉頃公十二年,韓宣子與趙、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縣。

晉定公十五年,宣子與趙簡子侵伐范、中行氏。

宣子卒,子貞子代立。

貞子徙居平陽。

貞子卒,子簡子代。

簡子卒,子莊子代。

莊子卒,子康子代。

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於諸侯。

康子卒,子武子代。

武子二年,伐鄭,殺其君幽公。

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景侯虔元年,伐鄭,取雍丘。

二年,鄭敗我負黍。

六年,與趙、魏俱得列為諸侯。

九年,鄭圍我陽翟。

景侯卒,子列侯取立。

列侯三年,聶政殺韓相俠累。

九年,秦伐我宜陽,取六邑。

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

是歲魏文侯卒。

文侯二年,伐鄭,取陽城。

伐宋,到彭城,執宋君。

七年,伐齊,至桑丘。

鄭反晉。

九年,伐齊,至靈丘。

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哀侯元年,與趙、魏分晉國。

二年,滅鄭,因徙都鄭。

六年,韓嚴弒其君哀侯。

而子懿侯立。

懿侯二年,魏敗我馬陵。

五年,與魏惠王會宅陽。

九年,魏敗我澮。

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昭侯元年,秦敗我西山。

二年,宋取我黃池。

魏取硃。

六年,伐東周,取陵觀、邢丘。

八年,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十年,韓姬弒其君悼公。

十一年,昭侯如秦。

二十二年,申不害死。

二十四年,秦來拔我宜陽。

二十五年,旱,作高門。

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門。

何也?不時。

吾所謂時者,非時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時。

昭侯嘗利矣,不作高門。

往年秦拔宜陽,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謂『時絀舉贏』。」

二十六年,高門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門。

子宣惠王立。

宣惠王五年,張儀相秦。

八年,魏敗我將韓舉。

十一年,君號為王。

與趙會區鼠。

十四,秦伐敗我鄢。

十六年,秦敗我脩魚,虜得韓將宧、申差於濁澤。

韓氏急,公仲謂韓王曰:「與國非可恃也。

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張儀為和於秦,賂以一名都,具甲,與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

韓王曰:「善。」

乃警公仲之行,將西購於秦。

楚王聞之大恐,召陳軫告之。

陳軫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並兵而伐楚,此秦所禱祀而求也。

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王聽臣為之警四境之內,起師言救韓,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使信王之救己也。

縱韓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必不為雁行以來,是秦韓不和也,兵雖至,楚不大病也。

為能聽我絕和於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韓。

韓之南交楚,必輕秦;輕秦,其應秦必不敬:是因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

楚王曰:「善。」

乃警四境之內,興師言救韓。

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謂韓王曰:「不穀國雖小,已悉發之矣。

原大國遂肆志於秦,不穀將以楚殉韓。」

韓王聞之大說,乃止公仲之行。

公仲曰:「不可。

夫以實伐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

王恃楚之虛名,而輕絕彊秦之敵,王必為天下大笑。

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也。

已有伐形,因發兵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

且王已使人報於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

夫輕欺彊秦而信楚之謀臣,恐王必悔之。」

韓王不聽,遂絕於秦。

秦因大怒,益甲伐韓,大戰,楚救不至韓。

十九年,大破我岸門。

太子倉質於秦以和。

二十一年,與秦共攻楚,敗楚將屈丐,斬首八萬於丹陽。」

是歲,宣惠王卒,太子倉立,是為襄王。

襄王四年,與秦武王會臨晉。

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陽。

五年,秦拔我宜陽,斬首六萬。

秦武王卒。

六年,秦復與我武遂。

九年,秦復取我武遂。

十年,太子嬰朝秦而歸。

十一年,秦伐我,取穰。

與秦伐楚,敗楚將唐眛。

十二年,太子嬰死。

公子咎、公子蟣虱爭為太子。

時蟣虱質於楚。

蘇代謂韓咎曰:「蟣虱亡在楚,楚王欲內之甚。

今楚兵十餘萬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築萬室之都雍氏之旁,韓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將矣。

公因以韓楚之兵奉蟣虱而內之,其聽公必矣,必以楚韓封公也。」

韓咎從其計。

楚圍雍氏,韓求救於秦。

秦未為發,使公孫昧入韓。

公仲曰:「子以秦為且救韓乎?」

對曰:「秦王之言曰『請道南鄭、藍田,出兵於楚以待公』,殆不合矣。」

公仲曰:「子以為果乎?」

對曰:「秦王必祖張儀之故智。」

楚威王攻梁也,張儀謂秦王曰:『與楚攻魏,魏折而入於楚,韓固其與國也,是秦孤也。

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戰,秦取西河之外以歸。

』今其狀陽言與韓,其實陰善楚。

公待秦而到,必輕與楚戰。

楚陰得秦之不用也,必易與公相支也。

公戰而勝楚,遂與公乘楚,施三川而歸。

公戰不勝楚,楚塞三川守之,公不能救也。

竊為公患之。

司馬庚三反於郢,甘茂與昭魚遇於商於,其言收璽,實類有約也。」

公仲恐,曰:「然則柰何?」

曰:「公必先韓而後秦,先身而後張儀。

公不如亟以國合於齊楚,齊楚必委國於公。

公之所惡者張儀也,其實猶不無秦也。」

於是楚解雍氏圍。

蘇代又謂秦太后弟琇戎曰:「公叔伯嬰恐秦楚之內蟣虱也,公何不為韓求質子於楚?楚王聽入質子於韓,則公叔伯嬰知秦楚之不以蟣虱為事,必以韓合於秦楚。

秦楚挾韓以窘魏,魏氏不敢合於齊,是齊孤也。

公又為秦求質子於楚,楚不聽,怨結於韓。

韓挾齊魏以圍楚,楚必重公。

公挾秦楚之重以積德於韓,公叔伯嬰必以國待公。」

於是蟣虱竟不得歸韓。

韓立咎為太子。

齊、魏王來。

十四年,與齊、魏王共擊秦,至函谷而軍焉。

十六年,秦與我河外及武遂。

襄王卒,太子咎立,是為釐王。

釐王三年,使公孫喜率周、魏攻秦。

秦敗我二十四萬,虜喜伊闕。

五年,秦拔我宛。

六年,與秦武遂地二百里。

十年,秦敗我師於夏山。

十二年,與秦昭王會西周而佐秦攻齊。

齊敗,湣王出亡。

十四年,與秦會兩周間。

二十一年,使暴烝救魏,為秦所敗,烝走開封。

二十三年,趙、魏攻我華陽。

韓告急於秦,秦不救。

韓相國謂陳筮曰:「事急,原公雖病,為一宿之行。」

陳筮見穰侯。

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來。」

陳筮曰:「未急也。」

穰侯怒曰:「是可以為公之主使乎?夫冠蓋相望,告敝邑甚急,公來言未急,何也?」

陳筮曰:「彼韓急則將變而佗從,以未急,故復來耳。」

穰侯曰:「公無見王,請今發兵救韓。」

八日而至,敗趙、魏於華陽之下。

是歲,釐王卒,子桓惠王立。

桓惠王元年,伐燕。

九年,秦拔我陘,城汾旁。

十年,秦擊我於太行,我上一黨一郡守以上一黨一郡降趙。

十四年,秦拔趙上一黨一,殺馬服子卒四十餘萬於長平。

十七年,秦拔我陽城、負黍。

二十二年,秦昭王卒。

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滎陽。

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一黨一。

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

王安五年,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

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穎州郡。

韓遂亡。

太史公曰:韓厥之感晉景公,紹趙孤之子武,以成程嬰、公孫杵臼之義,此天下之陰德也。

韓氏之功,於晉未睹其大者也。

然與趙、魏終為諸侯十餘世,宜乎哉!

韓氏之先,實宗周武。

事微國小,春秋無語。

後裔事晉,韓原是處。

趙孤克立,智伯可取。

既徙平陽,又侵負黍。

景趙俱侯,惠又僭主。

秦敗脩魚,魏會區鼠。

韓非雖使,不禁狼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史記
史記書目【五帝本紀第一】《史記》文言文版【夏本紀第二】《史記》在線閱讀【殷本紀第三】《史記》電子書【周本紀第四】《史記》txt【秦本紀第五】《史記》古文版【秦始皇本紀第六】《史記》全文閱讀【項羽本紀第七】《史記》在線閱讀【高祖本紀第八】《史記》在線閱讀【呂太后本紀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孝文本紀第十】【孝景本紀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孝武本紀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三代世表第一】《史記》文言文版【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六國年表第三】《史記》電子書【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史記》txt【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史記》古文版【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史記》全文閱讀【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史記》在線閱讀【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禮書第一】《史記》文言文版【樂書第二】《史記》在線閱讀【律書第三】《史記》電子書【歷書第四】《史記》txt【歷書第四】《史記》txt【封禪書第六】《史記》全文閱讀【河渠書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吳太伯世家第一】《史記》文言文版【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在線閱讀【魯周公世家第三】《史記》電子書【燕召公世家第四】《史記》txt【管蔡世家第五】《史記》古文版【陳杞世家第六】《史記》全文閱讀【衛康叔世家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宋微子世家第八】《史記》在線閱讀【晉世家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楚世家第十】【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鄭世家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趙世家第十三】《史記》電子書【魏世家第十四】《史記》txt【韓世家第十五】《史記》古文版【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史記》全文閱讀【孔子世家第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陳涉世家第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外戚世家第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荊燕世家第二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史記》電子書【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史記》txt【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史記》古文版【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史記》全文閱讀【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史記》在線閱讀【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列傳第一】《史記》文言文版【管晏列傳第二】《史記》在線閱讀【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史記》電子書【司馬穰苴列傳第四】《史記》txt【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史記》古文版【伍子胥列傳第六】《史記》全文閱讀【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史記》在線閱讀【商君列傳第八】《史記》在線閱讀【蘇秦列傳第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張儀列傳第十】【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史記》文言文版【穰侯列傳第十二】《史記》在線閱讀【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史記》電子書【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史記》txt【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史記》古文版【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春申君列傳第十八】《史記》在線閱讀【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樂毅列傳第二十】【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史記》文言文版【田單列傳第二十二】《史記》在線閱讀【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史記》電子書【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史記》txt【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史記》古文版【刺客列傳第二十六】《史記》全文閱讀【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史記》在線閱讀【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史記》文言文版【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史記》在線閱讀【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史記》電子書【田儋列傳第三十四】《史記》txt【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史記》古文版【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史記》在線閱讀【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史記》在線閱讀【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史記》電子書【田叔列傳第四十四】《史記》txt【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史記》古文版【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史記》全文閱讀【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史記》在線閱讀【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匈奴列傳第五十】【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史記》文言文版【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南越列傳第五十三】《史記》電子書【東越列傳第五十四】《史記》txt【朝鮮列傳第五十五】《史記》古文版【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史記》全文閱讀【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史記》在線閱讀【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史記》在線閱讀【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汲鄭列傳第六十】【儒林列傳第六十一】《史記》文言文版【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史記》在線閱讀【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史記》電子書【遊俠列傳第六十四】《史記》txt【佞幸列傳第六十五】《史記》古文版【滑稽列傳第六十六】《史記》全文閱讀【日者列傳第六十七】《史記》在線閱讀【龜策列傳第六十八】《史記》在線閱讀【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史記》在線閱讀《史記》在線閱讀【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