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學案》卷六十三 附案:應典字天彝,號石門,永康人。正德甲戌進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儒學案》卷六十三 附案

明儒學案

卷六十三 附案

尚寶司丞應天彝先生典

應典字天彝,號石門,永康人。

正德甲戌進士。

由職方司主事,仕至尚寶司丞。

初謁章懋於蘭一江一 ,奮然有擔負斯道之志。

後介黃崇明見王守仁於稽山,授以致良知之學。

歸而講學五峰書院。

典之論學曰:「聖賢之學,在反求諸己,而無自欺。

人心本體,至虛至明,纖毫私意容受不得,如鼻之於臭,纔觸便覺,纔覺便速除去,更無一毫容忍。

古之聖賢,當生而死,當富貴而寧貧賤,以至處內外、遠近、常變、得失、毀譽之間,不肯稍有所徇者,以能自見其心之本體,而勿以自欺而已。

人心無聲無臭,渾然天理,不能不為物慾所蔽,而本體之明,終不可泯。

一念覺,若鬼神之一屍一其兆,上帝之宰其衷,此即是不可欺之本心,充而達之,即是盡心。

孟子曰:『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

』充其不欺之心,至於纖悉隱微,無所不盡,事之鉅細大小,俱以一心處之,而本然之體,原是不動。

此聖賢學問,緊關切要處。

學者知此,工夫方有落。

若徒務外,近名竊取,口耳聞見之似,以誇於人,又或知有身心之學,模擬想像,不實踐下手,自欺之罪,終恐不免。」

此其論學之大概也。

典為人誠愨和粹,孝友兼篤,謹言慎行,廉隅修游。

黃崇明稱其「篤實謙虛,刻苦好學,浙中罕儷」雲。

(附案)

周瑩字德純,號寶峰,永康人。

嘗學於應元忠,往見一陽一明子。

一陽一明子曰:「子從應子之所來乎?」

曰:「然。」

曰:「應子雲何?」

曰:「應子曰:『希聖希賢,毋溺流俗。

』且曰:『吾聞諸一陽一明子雲。

』瑩是以不遠千里而來謁。」

曰:「子之來,猶有未信乎?」

曰:「信。」

曰:「信而又來,何也?」

曰:「未得其方。」

一陽一明子曰:「子既得其方矣。」

對曰:「瑩惟不得其方,是以來見,願卒賜之教。」

一陽一明子曰:「子既得之矣。」

周德純先生瑩周子悚然起,茫然有間。

一陽一明子曰:「子之自永康來也,幾何程?」

曰:「數百里而遙。」

曰:「遠矣。」

曰:「從舟乎?」

曰:「舟而又登陸也。」

曰:「勞矣。

當茲六月暑乎?」

曰:「途之暑特甚。」

曰:「難矣。

具資糧,從童僕乎?曰:「攜一僕,中途而病,捨貸而行。」

曰:「茲益難矣。」

曰:「子之來既遠且勞,其難若此也,何不遂返乎?將毋有強子者乎?」

:「瑩至夫子之門,勞苦艱難誠樂也,寧以是而遂返,又奚俟人之強也?」

曰:「如是,則子固已得其方矣。

子之志,欲至於吾門,則至於吾門,無假於人。

子而志於聖賢之學,則亦即至於聖賢,而又假於人乎?子之捨舟從陸,捐僕貸糧,冒毒暑而來也,又安受其方也?」

周子躍然而拜,曰:「茲乃命之方也矣。

微先生言,瑩何以得之?」

一陽一明子曰:「子不見夫爇石以求灰乎?火力足也,乃得水而化。

子歸就應子,而足其火力焉。

吾將儲擔石之水以俟子之再見。」

瑩學於姚一江一 ,既有所得,乃講其學於五峰。

(附案)

盧德卿先生可久

慮可久字德卿,永康人。

從一陽一明子於越,三月,既得良知之學,辭歸。

處一鬆山房,端默靜坐,恍覺浮翳盡掃,皎月中天之象。

再見一陽一明,商證益密,同門王畿、錢德洪,皆相許可。

一陽一明子歿,歸而聚徒講學於五峰。

曰:「本體工夫,不落階級,不涉有無。

悟者超於凡俗,不悟即落迷途。」

又曰:「原無所存,更有何亡?原無所得,更有何失?默而識之,神而明之。」

又曰:「省愆改過,是真實下工夫處,見得己過日密,則用工益一精一。」

或問「學之實功。」

曰:「非禮勿視聽言動,充之而手舞足蹈,充之而動容周旋中禮。」

其論學如此。

可久負荷斯道,篤實一精一進,汲引提撕,至老不倦。

孝事二親,居喪盡禮。

室人早喪,鰥居四十年,守嚴一介,芥視千乘,襟懷灑落,略無攖滯。

享年七十有七,卒。

所著有《光余或問》、《望洋日錄》、《草巷語》、《文錄》等書。

(附案)杜子光先生惟熙

杜惟熙字子光,號見山,東一陽一人。

年十七,即北面一鬆之門。

凡四歲,恍若有得,一鬆曰:「為學須經事變,方可自信所得。」

復十年,家難遞作,乃悵憶一鬆之言,作《悔言錄》以自勵。

復至五峰,盡其道。

嘗言:「學者一息不寐,則萬古皆通,一刻自寬,即終身久缺。」

蓋得程子識仁之旨。

又詩曰:「古今方寸?,天地範圍中。

有事還無事,如空不落空。」

所造深矣。

惟熙之學,以復性為宗,克欲為實際。

審察克治,無間畫夜;持己接物,真率簡易,不修邊幅。

其教人迎機,片語即可證悟。

自奉粗糲淡泊,脫粟杯羹,與來學者共之。

分守張鳳梧建崇正書院,聘與徐用檢遞主教席。

海門周汝登見《悔言集》,以為非大悟後不能。

道由姚一江一 而直溯洙、泗。

年八十餘,小疾,語諸友曰:「明晨當來作別。」

及期焚香端坐,曰:「諸君看我如是而來,如是而去,可用得意見安排否?」

門人請益,曰:「極深研幾。」

遂瞑。

(附案)

頸使顏宇先生鯨

按五峰書院建自永康程養之先生粹。

先生弱冠為諸生,往姚一江一 受業一陽一明之門。

歸即建之。

有訟其建一婬一祠、倡偽學於御史台者,被黜,且毀院。

越數年,而邑紳士諸御史言狀,復之。

仍建祠祀文成,講學,年八十八。

其講學於茲者,應、周、慮、杜四先生而外,尚有禮部尚書程舜敷先生文德,大理寺李侯璧先生珙,陳仲新先生時芳性。

從王崇炳《金華徵獻錄》中得之。

又黃子親筆原本載有顏宇先生鯨傳,謹附見於後。

(附案)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儒學案
鄭性序黃千秋跋馮全垓跋於准序仇兆鰲序明儒學案序黃梨洲先生原序賈潤序賈樸跋賈念祖跋莫晉序《明儒學案》發凡師說卷一 崇仁學案一卷三 崇仁學案三卷四 崇仁學案四卷五 白沙學案上卷六 白沙學案下卷七 河東學案上卷八 河東學案下卷九 三原學案卷十 姚江學案卷十一 浙中王門學案一卷十二 浙中王門學案二卷十三 浙中王門學案三卷十四 浙中王門學案四卷十五 浙中王門學案五卷十六 江右王門學案一卷十七 江右王門學案二卷十八 江右王門學案三卷十九 江右王門學案四卷二十 江右王門學案五卷二十一 江右王門學案六卷二十二 江右王門學案七卷二十三 江右王門學案八卷二十四 江右王門學案九卷二十五 南中王門學案一卷二十六 南中王門學案二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案三卷二十八 楚中王門學案卷二十九 北方王門學案卷三十 粵閩王門學案卷三十一 止修學案卷三十二 泰州學案一卷三十三 泰州學案二卷三十四 泰州學案三卷三十五 泰州學案四卷三十六 泰州學案五卷三十七 甘泉學案一卷三十八 甘泉學案二卷三十九 甘泉學案三卷四十 甘泉學案四卷四十一 甘泉學案五卷四十二 甘泉學案六卷四十三 諸儒學案上一卷四十四 諸儒學案上二卷四十五 諸儒學案上三卷四十六 諸儒學案上四卷四十七 諸儒學案中一卷四十八 諸儒學案中二卷四十九 諸儒學案中三卷五十 諸儒學案中四卷五十一 諸儒學案中五卷五十二 諸儒學案中六卷五十三 諸儒學案下一卷五十四 諸儒學案下二卷五十五 諸儒學案下三卷五十六 諸儒學案下四卷五十七 諸儒學案下五卷五十八 東林學案一卷五十九 東林學案二卷六十 東林學案三卷六十一 東林學案四卷六十二 蕺山學案卷六十三 附案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