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旨敘訣第一《參同契》云:諸術甚眾,條有萬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

雲笈七簽

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

◎丹論訣旨心照五篇 ──南一陽一張玄德撰

△旨敘訣第一

《參同契》云:諸術甚眾,條有萬餘。

即知大丹之妙,唯鉛汞二物為至藥也,非用四黃八石。

若大丹有石藥之氣入二物中。

即有大毒。

凡言死水銀固生人,即須一陰一陽一之氣,水火結成為大丹,服之即長生。

若用礬石、硫黃、?岡砂等,燠伏干為藥,服之有大毒,久久損人。

?岡砂有食鋼壞鐵之功,豈堪服食?礬石有殺虎之能,此可固為深誡。

大凡學者,傳得一小法,即言世人少雙,將丹與人服之,反有夭橫之斃,深可哀也!自後見者生嫌,皆言丹石發於瘡腫。

蓋此謬惑之徒,致謗金丹之功,不可。

凡石乳之類,能不食為妙,不可以徇情索,強而服之,致枉夭者,世有之矣。

宜審省解之藥,須宣瀉,吃防葵甘草湯漸出之,可服大藥也。

且大丹是天地玄元正真之氣,太皇眾仙之食,包四象以成形,依乾坤而自化,結成紅紫色,變為丹,名曰正一陽一、專一陽一、元一陽一;一名還丹。

豈凡夫容易而會?奉道君子,審而保之,傳付得人,道不廢矣。

天生造化,用合三才。

依《易》象而布封,順一陰一陽一之氣候,一年之火,終日月之度數,而成丹也,固可得之,古仙皆因此而成仙也。

長生久視,凡夫聞之,撫掌大笑,智者一聞,悟解大契真元。

余實不才,故引三聖真一人歌證之,金丹論明之,更不煩他說。

夫還丹者,被日月運成,還其本元,卻歸本丹砂玄色,名曰還丹。

丹有三等:一名正一陽一丹,上元也;二名專一陽一丹,中還也;次名元一陽一丹,三元也。

本一體而三品,並大還之宗也。

不知此妙,不可言修丹術事。

又單以滷水煮伏丹砂,獨伏水銀,並不可服。

何也?孤一陰一無一陽一也,久久損人,不是正一陽一之位。

又有用曾空煞水銀。

雄雌鹹亦不堪服食。

此互相傳受,非真聖之良藥。

何也?八石俱有毒。

《金碧經》云:損去五礬,不用八石。

訣云:不用藥,用五行。

理之要也。

△明辨章第二

夫硫黃三兩,能制水銀一斤,故知汞力不如硫黃。

汞一兩之力,如牛一頭,即知硫黃一兩制水銀五兩,水銀力不如硫黃也如此說功力,大丹不用硫黃用真鉛也。

真鉛五兩,能制水銀二斤,信水銀力不如鉛也。

故知一陰一能伏一陽一,非一陽一能伏一陰一,此之為反也。

夫至道求長生養志,不得大丹,終無得理。

忽遇此訣,皆多積福,方得知此秘文。

若傳非人,皆七祖受殃,及損子孫。

凡修大丹,不在藥味,事在五行,一精一究易象。

明辨節序之運移,知日月之度數,一陰一陽一相使,神仙之要,合道之宗。

輒不可信八石四黃,非長生妙藥。

夫鉛汞大丹之根,五行之本,八石之主。

金性冷,居其一陽一坎中一一陽一,汞即生於硃中是也。

石性熱,居其一陰一離中二一陰一,鉛中金,真鉛也。

故曰一陰一陽一相合。

所以一陽一即是君,一陰一即是臣,石浮金沉義之明矣。

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藥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

若不知君臣,不明本類,徒費千金,終無得理。

必知君臣合乾坤之要,大丹之術自明矣。

且以鉛為君,能引五藏,以汞為臣,能煞三賊,通於神明,光於四海。

故真一人訣云:用鉛不用鉛,五金生於鉛中;用鉛不用鉛,五金出自鉛中。

此至玄之言也,賢者審而知之,方知道可成也。

用鉛不用鉛,鉛者,五金之一精一髓,七寶之良媒。

夫大丹味與天地而齋畢。

五金切忌於鉛,將何物而制之?《五金歌》曰:以黃牙為根。

黃牙是何物?又欲用何鼎器?黃牙不是鉛,不離鉛中作。

狐剛子問曰:用何物而作?又曰:不用五金八石,用何物而生?魏生答:種禾當用粟,非類不可成也。

若以五金八石為之,即狐兔不乳馬,燕雀不生鳳,何異將膠補釜,醫病用野葛乎?異類不同種,安能合體居?點金須用金,化銀須用銀,黃牙鉛裡得,方知道此親。

鉛若得真,不失家神。

鉛若不真,其汞不親。

白虎是腦,黃牙為根,青要使者,赤血將軍。

此青汞中有丹砂也,非用曾青也。

若人得此術,可保重之,若洩之,當減壽,殃子孫。

《一陰一符》云:師者言,不同道者秘之,恐招有咎也。

夫慕道之人,至誠感神,曉會其義。

方知大道難求,世人罕會。

蓋是愚迷不見其義,雖積覽方書,一無成者。

何也?由其不遇至人明師,一一言之,乃措意罔象自為,多有此輩。

余曾於嵩山見司馬希夷修大丹,喜乃問訪之曰:火已五月。

余再請之,希夷又秘。

奈何欲明此道,恐此子虛為累日久見之不成也。

希夷又云:大道有三般,內用一人看。

遂於鉛汞中制伏雄黃也。

果非大藥之妙,只是罔象,尋文自為之爾!又見李尊師子虛於二味中入硫黃,亦言內用一人看。

此二子並非正解,傳處誤也,余愍而哀之。

二子根性不純熟,跡不及於真,終無得年。

且內用一人既看,戊已之鼎。

此子不了,虛而為之,徒經皓首,果不遇人,非余之過,皆道不合人。

《五金歌》曰:不慮藥不聖,恐藥而不正;不怕藥不神,恐藥而不真。

若智者曉會此義,是正真通靈真一人也。

何愁龍一虎大丹不成?可謂日月在手,造化由心,真實不虛之說耳。

《龍一虎真文》云:虎者真鉛也,龍者真汞也。

反鉛為黃牙,反水銀為真汞。

真鉛不枯,真汞不飛,即此非世間水銀也,已出一切塵俗耳。

《馬自然歌訣》云:汞生水銀死,鉛因靈牙是。

出世為還丹,迷人不能委。

汞與水銀別,迷人用之拙。

若了此真源,可以凡俗隔。

後之學者,固不遇真師傳矣。

訣曰:用鉛八兩,為一陽一、為乾、為虎;又水銀八兩,為一陰一、為坤、為龍,此二物能變化無窮。

鉛亦一陰一也,本黑,水一也,一一陰一也,又一爻一陽一也。

水銀木三也,硃砂為火,火數二,火中一陰一也。

故藥自有一陰一陽一,遞相制伏,為於至藥。

此二靈物是天地一陰一陽一之正像,豈有凡間八石四黃為丹乎?智者詳之。

此太古一切真仙人云真境真母也。

故言乾坤剛柔,配合龍一虎,八兩屬乾,八兩屬坤。

一兩有四分,一分有六銖,一分應一卦,一兩應四卦,八兩有三十二分。

以應三十二卦;坤有八,亦應三十二卦。

合六十四卦,道之本也。

二八共一斤,以應六十四卦。

銖有三百八十四,像一年三百六十日。

古仙觀《易》象,合乾坤,應於節候,一年火畢,合用天數,豈更有四黃八石,何以合之乾象乎?口訣云:黃牙一、水銀二、木三、火二、水一、金四,土五,法象天地在此中矣。

孤一陰一亦不可,孤一陽一亦不可。

訣云:白金為君,本黑金一精一也。

西方之位,太一陽一之一精一。

《金碧經》云:煉銀於鉛,神物自生,灰池炎鑠,鉛沉銀浮,潔白見寶,可造黃金牙。

又隱言名黃輕,又曰黃牙,又名秋石。

秋是西方之位,石是兌長之名,其性一陰一,一陰一中一陽一也,是長生之至藥。

牙是萬物之初也,故號牙,緣因白被火變色黃,故名黃牙。

淮南王號秋石,王一陽一得之名黃牙,太古真一人名還丹。

至訣言:二物至靈,而堪為大丹。

真一人曰:金於鉛中九煉,受水火氣呈,水銀於太一陽一中受氣呈,此二物各於一陰一陽一中受氣畢。

故聖人采之為大藥,相和入土器中,上下水火升降功畢,千變萬化。

物遇相類相從,此龍吟雲起,虎嘯風生,道之一交一 感,非類不可。

若以他石藥參雜,意希化寶,舉浩劫而無成。

此二物太古真一人之法,千金不可傳也,金丹之證矣。

△金丹論第三

夫丹砂,太一陰一之一精一,本受太一陽一之正氣,因火變白,居青帝之首,為汞之名,是木生於火,自合德而至靈。

鉛本黑一精一,化為西方庚辛正位,是以金生水,水生木,二物自相匹敵,若非至靈至聖,何以成丹乎?大凡愚人或言,豈有餌金丹而長生久視?余常敏心而傷之。

自古真一人、聖人皆煉藥致長生,蓋百千萬數,人皆知之,豈有不信乎?皆指秦皇漢武。

然大丹之靈,不救自形之禍。

昔劉玄穆事魏先生,看火一年,忘情有疑,遂不遇而早夭。

徐景休勤心積德,不怠昏旭,師授以藥,長生而仙,今在太白山,亦一千餘歲。

此二子,疑以不疑,咫尺萬里;得與不得,雲泥有殊。

今喻而言之,足可信矣!且一陽一春既發,令節已行,萬物承春之氣,花落子孕,感氣而實,堪人食之,此氣非目擊自然乎?且五穀而可濟人之命,豈目擊而不見之乎?況至藥靈丹服之,而不變骨為真一人矣。

自是世人迷忘所計,不信不修,不遇不為,乃虛度百生,沉累多劫,足傷乎!貪榮顯,求色慾,以名利所繫,形枯質朽,三官奪命,被一陰一司誅罰,又何以得長生乎?又狡計多非,損己敗正,奪人物而成自家業,又何遇至人傳受乎?修心靜念,攝心歸道,可遇;若謗毀先德,侵擾無辜,又何以聞之也!夫五穀尚能滋神養氣,是敗腐之物,猶延人益生,豈況神丹而無玄德之功,換凡肌,脫病質,駐顏益命,與子論之,目擊可知耳!不欲廣陳委細,事涉繁詞。

其餘妙旨清虛,盡著金簡。

徐君、魏先生、淳於公,此三人各通至術,並神仙之流。

近謝玄沖、蘇耽二子,亦羽化金丹之客,人皆知之,何言及矣!況名山廛市,往往有物外之人,混俗之間,自忘姓字,非志道同好,何以知之?請審非言,勿輕洩侮,令子得罪,將謗金丹與聖人,令子沉千劫之困矣!子不聞《參同契》云:金與砂為主,稟和於水銀。

即二物自靈矣。

又聞:不用藥,用五行,即具金木水火土也。

又不聞:白馬牙,好丹砂,酉二八,和兩家。

又淮南王煉秋石,黃帝美金華。

又:鉛不是凡鉛,真鉛真丹砂,二物相匹敵,伏煉成一家,巡火近九轉,自然成黃牙。

又火化白藥變花紅,流汞秋石自相同,流珠入體虎吞食,不知何處認金公?又:自古燒丹者,難窮鉛汞情,若人知此理,修制自通靈。

又:孤一陽一不獨化,單一陰一獨不成,本來同二物,自有變身明。

又:龍一虎相逢遇,何時不自顧?白液共相吞,相吞作夫婦。

隨化成黃牙,逐時依后土,若得紫河車,便是神仙顧。

又:修丹若得訣,神用便由人,生煞在我手,參詳定為真。

修丹不得術,終歲損心神,莫煉枯鉛汞,拋功似土塵。

又:天地日月中,丹藥號金公,金公爾是鉛,本向鉛裡蒙。

分明向君說,迷者又匆匆。

點汞安鉛裡,金花約略同。

此花不是藥,圖自枉拋功。

此者神仙術,何曾不大通?熟念《參同契》,仍依古類同。

但得真鉛理,修持必見終。

又:鉛汞合天地,修作大還丹,丹成牙自見,非此實為難。

太古真一人說,如今得見歡,方知神不誑,須道將即安。

中有五彩靈,變化伏其般,十月脫胎出,令人見可觀。

為報榮華子,百年凋與殘,如何空棄世,兀兀道將闌。

熟說君猶謗,詞虛理更漫,嗟見南山塵,積年為丘山。

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瀾,自古帝王居,至今何足看?又:白液爐中化,黃牙變漸成,憶初相見日,難看水銀形。

一陽一極生一陰一火,火衰一陽一氣並,自變紫河車,服食堪長生。

又:一個月,白液初凝恰如雪;兩個月,如酥漸漸相凝結;三個月,半含蕊綻垂珠劣;四個月,二物抱持如點血,五個月,飛騰戀母聲鳴咽;六個月,行到子宮一陰一氣絕,顏色似鵝兒,請君分明別;七個月,垂一陰一受氣手足厥,八個月,欲成臟腑含凝血;九個月,點點成珠長毛髮;十個月,母子分明欲相別,此時母困子體全,似見顏容上如雪鉛脫胞後,鉛上肉白如雪。

更向爐中一溫一 養之,名為食乳肌膚悅,出兒毒氣當依訣藥成,入赤色六十日出毒,服食。

此藥如兒在母胎,精神爽玄分肌鼻,勸君學者須一精一微,莫枉悠悠拋日月。

此中玄妙不能說,有次第,莫虧越,但能修得黃牙成,變轉之功不休歇。

食長生,換白髮,有白銀,救孤拙,仁者得之修不闕。

與道契,宿緣深,傳之得人正在心。

非道者,罪將沉,得亦為災禍害侵。

關造化,不容易,取次不得輕傳付。

君不聞,古人有秘詞,妄有傳之殃七祖。

君須信,不在疑,賢者通明必得之,今日囑君千萬意,歷歷結盟當記之。

一陽一初《復》十一月用下火也,一陰一起《始》十一月用至四月一陽一極,至五月一一陰一生,轉火候也,爐寄中央戊己土,鼎上下,互相湊,寶守固之勿令走。

消息不失看節候,有龍有虎相奔驟,嬰兒寂寂顏初幼,由母養之母肌瘦,子成母困長相救。

一陽一極《乾》,一陰一極《坤》,《乾》、《坤》四象《易》之門,六十四卦修中尊,龍一虎相嚙自相吞。

立生定位此中存,水火為媒掬我魂。

一陰一陽一養我明神昏,八節運移寒與一溫一 ,看看漸變黃牙根,日月相催母感恩。

因之結實立真門,千秋萬歲生子孫。

審藏秘慎勿須論,此道玄微未可言。

時人笑道濁昏渾,寧可深居市與村。

莫將妙藥示凡人,見之謗之言語諠。

君切記:秘而藏之貯金匱,長生之術付道人,自有天官錄名字。

△大還丹宗旨第四

夫言還丹者,即神仙服食也。

自古之天人留此術,降下人間,傳付於後。

自黃帝得之,白日鼎湖升仙。

若古往神仙,不一一具言也。

夫論還丹皆至藥而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靈異。

有仙自然還丹,生太一陽一背一陰一向一陽一之山。

丹砂皆生南方,不生北方地。

自然還丹,自流汞抱金公而孕也。

有丹砂處皆有鉛及銀,四千三百二十年丹成,左雄右雌,上有丹砂,下有曾青,抱持日月一陰一陽一氣四千三百二十四萬三千二百年,成上仙天人還丹。

下界神仙,修煉鉛汞一年成,取十一月一一陽一生下火,至來年十一月成丹象。

上界仙人天人聖人取食者還丹,此自然還丹,是仙人天人聖人取食之。

今修者象而成之,大千之數,服之亦長生羽化,與天同功。

問曰:何以一年象天生還丹之數?答曰:上界一日一夜 ,為人間五年。

且人間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一月三十日,又一日十二時,一月三百六十時,合一年四千三百二十時,像天生自然還丹。

此亦上界真仙流傳人間,有依法度,日月一精一氣,四時運移得成,服之皆延年上升。

上士修真契理,羽化上升,中士服之地仙,下士延年,長生不死。

服食之間,別有法矣!

△赤松子玄記第五

赤松子曰:丹砂之一精一,有白有硃,含火得白,是虎,號硃是火丹,丹中生汞,三者同一體也。

白虎金象,西方之艮,含五彩之瑞,包八石之異。

鉛是白虎,與汞為匹敵也。

二物為之君臣,為天地夫婦,為子母,神也妙之,與三黃同,不與八石類,迥然造化,而修制之為丹也。

余昔遇道人傳授,修之合符,已至羽化,敢歌訣之,歌曰:

神仙妙難測,鉛汞人不識。

鉛汞天地一精一,一陰一陽一天地力。

功歸於戊已?能生一切食,萬物用土功,土是母一之 極。

母養一切子,子亦因母殖。

三物自通靈,三氣玄元直。

功在城垣固,稀在堅柔識,必在於人成?由人所心憶,心靈藥自靈,心迷一藥 難測。

至道至心虛,玄中妙難悉。

智者得宗源,他年致雲翼。

----------------------------------------

◎梁朝四公訣

梁有四公子,界外神仙,週回八極,至於四週千界之上,上至於天,下入九幽。

四人云:聖人有歌曰:

鉛汞合神功,一交一 歸太玄旨,全在五行中,盡入三才智。

神仙留至門,服食令人異。

若得真鉛門,神仙自然矣。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