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本草經玉石部》云:雲母,味甘平,無毒。主身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

雲笈七簽

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

◎神仙煉服雲母秘訣序

《本草經·玉石部》云:雲母,味甘平,無毒。

主身皮死肌,中寒熱。

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臟,益精明目,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利。

久服,輕身延年,悅澤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一名雲珠,色多赤;一名雲華,五色具;一名雲英,色多青;一名雲液,色多白;一名雲沙,色青黃;一名磷石,色正白,生太山山谷、齊雲山及琅琊北定山石間。

二月采澤瀉為之使,畏魚甲反流水。

案《仙經》,雲母乃有八種:向日視之,色黃白多青者為雲英,色青黃多赤名雲珠,如冰露乍黃乍白名雲沙,黃白晶晶名雲液,皎然純白明徹者名磷石,色青白多黑名雲母,此六種並好,服而各有時月。

其白晶晶、色暗暗,純黑若有黑文,斑斑如鐵者名雲膽,色雜黑而強肌者名地碌,此二種並不可服。

煉之有法,唯宜一精一細,不爾入腸大害,人令虛勞,為丸散用之,並正爾搗篩,殊為末。

出琅琊,在彭城東北,青州亦有,今一江一 東唯有廬山者為勝。

以沙土養之,歲月生長。

今煉之用礬石,則柔爛如粉極細。

畏百草上露,乃勝東流水,亦用五月茅屋水制之也。

《本草經》云:雲母,上品藥,味甘,無毒。

生太白山谷、齊雲山及琅琊北定山石間,二月采。

澤瀉為之使,有八種,各有名。

向日視,乃別之。

色黃白而多青者名雲英,宜春服之,令人身輕,入水不寒,增壽四千年。

色青黃煌煌而多赤者,名雲珠,宜以夏服之,令人身輕,耐寒暑,增壽三千年。

色如承雲,乍白乍黃,名雲沙,季夏服之,身輕生光,耐風寒,增壽二千年。

色黃白晶晶,名雲液,宜秋服之,堅筋骨,通經脈,增壽一千年。

色青白多黑,名雲母,宜以冬服之,身輕,入火不灼,增壽五千年。

色皎然白而明徹者,名磷石,四時皆服,堅筋骨,通經脈,增壽五千年。

色暗暗純黑,若有黑文斑斑如鐵者,名雲膽,不可服,令人患淋發瘡。

色雜黑而厚強肌者,是銅鐵間雜,名地碌,不可服,伐人命。

又赤色厚重,名一陽一起石,是五雲之根,別將入藥用,不可服。

凡五雲之根,厚一寸,有一千八百年,重以土沙埋新盆,蓋,著一陰一地,歲月既久,便自生長。

又雲母五名:第一一精一者名雲光,第二名雲英,第三名雲珠,第四名雲母,第五名磷石。

----------------------------------------

◎煉雲母法凡十方

煉之法,先薄擘去沙土,亦可先以東流水漬數日,乃槌破而擘之。

訖,又以水淘沐百許過,極令清,乃隨遲速用之。

遲用者,當以五月久茅屋漏水,於白瓷器中漬之,百日漉出。

若有水垢不潔,更以東流水浴之數過,漉令燥,其浮濁細者,亦別器盛之。

八月中,以新布兩人各持一端,亦可系竹竿頭,於山野淨草上拂取朝露絞汁,隨復拂汁,足淹雲母乃止,不必一朝取足。

又以漬雲母,六十日巳外,便可取用。

著一溫一 暖處,勿令寒凍。

欲為粉者,便漉取令燥作熟,皮囊盛,急系口,手挼捺之。

從旦至中,碎靡靡出,以絹篩過,余滓更挼捺,取盡止。

若猶不細,以指捻看,尚見炅炅星文者,更於大木盆中,以少水溲如泥,研之良久,以水淘沐,細絹濾漉取余滓,更研淘取盡,清澄之;亦可挼竟旦,以紗葛粗篩之,乃於白瓷燥盆中研之,絹漉如法,亦善;亦可先研,以粗絹澄,令燥,乃用皮囊挼,細絹篩之;亦可露水漬,百日出,令燥,搗,以絹囊於水中漉汁,澄干治之。

凡如此,皆成粉,唯令極細如面,指捻無復光明,乃佳。

若猶嫌不一精一,可以露水煮粉散沸,出,口懸燥,乃更臼搗,重絹篩之。

速用者,取洮竟薄擘,絹囊盛,內湯中,出,浮寒水中又內湯,又浮水中,如此十過易水,令冷,候視軟,出曝干,革囊,槌便成粉。

又法:取礬石三斤,皮囊盛,沒湯中,令消釋,乃以雲母漬汁中一宿,則軟如紙。

更水洮去沫,研挼,所宜,急成粉。

礬石有微毒,特須洮去。

又法:礬石四斤,以東流水四斗漬之,取汁,以黃瓷器盛。

雲母十斤,燒令赤,內汁中,又出更燒,使三過止。

加鹽如雞子大,內汁中燒,投令汁盡乃止。

水洮去沫,漬澄自碎成粉。

若不甚細,更?挼篩之。

用硝石亦佳。

又法:雲母十斤,蔥白五斤,鹽三升,水淹煮之。

蔥出,以水洮去鹽味,研挼隨意,則成粉,務其一精一至也。

又法:搗麻母葉汁,以漬五雲母,則糜如泥,研成粉。

麻母生山谷,其樹如梓樣,純白色,葉似樗而細,折之有白汁,山人蒸食之。

又法:露水八升作湯,分半洮洗雲母二十斤,如此再過。

又取二升作湯,內芒硝十斤,以雲母漬中,二十日出,絹囊盛,懸屋頭,使見風日,令燥,以水漬漉,皮囊槌之,從旦至中,乃細絹篩,滓復槌,令得上好粉五升。

又法:薄擘雲母十斤、硝石二斤,絹囊盛,置銅器中,酒一升、水二升半,合炭上煮之沸,出囊,投寒水中,用酒復煮。

如此十上十下,靡靡然,於水中槌汁出,清澄成粉。

此出《玉清法》。

又法:取成汰雲母,以地榆灰汁漬一月,細濾,治碎令熟,又以沸湯濯之,去灰氣,十餘過,凝干。

取十斤煮,以桂五斤,細槌研,以水二升半煮之,令桂無味乃止。

去滓取汁,以解雲母如糜。

此《崔文子法》。

又法:苦酒漬雲母,四十五日,出,治之水漬,攪去酸味,凝之,單絹袋盛,水中挼,令汁出,澄之。

此《越師法》。

又法:以茅屋水三升,銅器煮沸,同礬石三兩,掏滓,內雲母一斤,煎五六沸,出,干治,洮為粉。

凡煉治五雲,惟宜一精一熟,不爾傷藏致疾,或於腸中生長,不可復治,故方家慇勤備說治之以火不如湯,多服不常,不如少服而長久也。

----------------------------------------

◎眾仙服雲母法二十六方

△中山叔卿柏桂下玉匱素書雲母方

取雲母五色具者一斤細擘之,以茅屋溜水,惹秋,百草上露以漬之百日,內革囊槌之,絹篩,著竹筒中,塞口懸甑下,白沙一石填其上,蒸之一日,氣達,去之;更內黍稻米一石,蒸一日,氣達,又去;更內稷稻米一石、蒸一日,氣達,去之。

乃以白蜜一升和合於銅器中,湯上煎令可丸,丸如麻子。

以星宿出時,一服三丸,日再。

三十日加如梧子大三丸,常以雞鳴服一九。

三十日身輕目明,五十日腹中癢,七十日三蟲去,八十日皮膚光,九十日入水不溺,面白、易骨,三百日走及奔馬,一年為真一人。

又云:年七十已上,四百五十日已後,乃得仙此是用一斤法,多合者益之。

一雲用二升。

△堯師方回自服雲母方

取雲母粉三斤、雲滋五升,煎之且竭,內松脂三升洋,又內崖蜜三升合蒸之。

從旦至暮下,寒暑自凝。

如餌服,如彈丸,日三服,可飲水而食棗七枚。

久服騰山越海,神仙長生,寒暑不侵也。

△又韓眾服雲母方

雲母粉一升,大麥屑二升,合煮令熟,去滓。

服其汁,身光長生,亦能度世也。

△赤松子服雲母方凡二方

雲母三斤,硝石一斤,以醇醞酒漬雲母三日,細破,內生竹筒中;以硝石俱內。

復以升半醇醞酒內中,火上煎干,攪勿住,須臾如膏。

出置板上半日,當細成粉。

平旦,以井華水服寸七,日一服,百日三一屍一下,正黑如泥,盛以筒,葬之於塚。

次百日許惆悵不樂,過此乃佳。

二百日還少如童子,藥盡包合。

又方:蔥白蒸搗,絞取汁二升,桂屑、雲粉各一斤,合內生竹筒中,安一石米下,蒸之成水,曝凝干,服之,還老如少童。

雲母、澤瀉為之使。

又方:雲母一斤 澤瀉二兩末 天門冬八兩末 茯苓八兩末。

右四味和為散,每日清旦服方寸七,漸至三七日,酒下佳。

九仙君曰:以白露水和,露粉服一方寸七,日三服,一百日光生,二百日三蟲伏一屍一下,其惡血從鼻出。

夫人稟性不同,受氣亦異,或虛或實,有熱有寒。

初服時皆有覺觸,以意消息:如覺體中熱,脣口乾燥,即須加三兩味冷藥,和粉服之;若覺冷,即加熱藥,候氣宣通,臟腑調適,然可單服,服時乍少,常令不絕。

初服粉,苣勝一升蒸,曝干,研碎,水淘取汁,以粳米和汁作粥,稀稠得所。

如人腹內暖,用粉一七和服。

緣粉膩。

苣勝粥,得滑利,流向下。

凡人皆上熱下冷,然久可依方服之。

《九仙經》云:雲母者,千二百種之一精一,七十二氣雲之英,體一精一而光,不為水毀,不為火焦,天地相終,日月同耀。

采雲母,取山一陽一面者為佳也。

△炅先生服雲母方凡二方

薄削生竹筒,盛白鹽半升,木盆蓋,漆之,埋井傍濕地,深五尺,十餘日為水;又內硝石一升,化為水;乃內雲母粉二斤,復漆固口,埋之十日出,與白蜜分等,鐵器中蒸之凝。

如餌服或丸如梧子,日三服,身光耐寒暑。

△玉清服雲母法

取前方所捶成粉者一斤,麥門冬屑半斤,白蜜半斤,合和,內生竹筒,蜜蓋之,蒸三斗粳米下,半日許出,當如餳狀。

常服彈丸大,日三服,長生不死,惟志服之。

△崔文子服雲母方

取前地榆灰所漬成粉者,用青竹筒各長尺五削去皮,盛之,令不滿五寸,以縑掩口,悉住甑中,細沙壅之,竹口出沙上五寸,蒸之一日。

可復悉取置新瓷瓶中,縑塞口,漆週密之,以春分日內井底,秋分日出之。

先取白蜜一升,煉牛脂二升,蠟半斤於銅器中,微火煎,和合,乃內雲母。

又煎,可丸止。

吞如梧子大三丸,日三服之,三年則不飢渴,耐寒暑,不畏風濕,五年白髮卻黑,形體輕強,長服神仙。

△越法師服雲母方

取前苦酒漬成粉者,以生竹汁微火煮之,三日三夜已。

更以清水煉之,干,三十日後,以蔥涕和如糜,於瓦器中蒸之半日已。

出干之,和以白蜜,服如梧子大三丸,日三服,神仙度世。

△越女元明服雲母方凡九方

雲母粉十斤,先取竹汁一斤內器中,肉桂半斤勿屑之,合盛蒸之五日五夜,當水盡為度。

出,內銅器中,真丹二斤、白蜜三斤,攪令相得,復蒸一日,當如餳狀。

盛以竹筒,丸之如酸棗大。

每日服一丸,一月服之還年,滿一歲成童子。

又法:搗蔥白華,絞取汁二升,肉桂屑、雲母各一斤,合內生竹筒中,蒸之一石米下,成水,曝凝干治。

服一刀圭,日三服,二十日還年十歲,有童子色;四十日似嬰兒,百日入火不熱,入水不寒。

又方:先以桂屑一升蒸成水,乃內蜜、雲母於中,又蒸之成膏。

服,美酒下之,一月覺效。

又方:桂十斤,削取心,得三斤,搗篩,蔥白花四十斤,熟搗,絞取汁,和桂屑,內生竹筒中,蓋實,密口,懸蒸黍米五斗,熟即化為水。

又內雲母粉一斤,一日復為化水。

日服一橡斗,日三服,二十日貌如童子。

又方:蔥涕和桂屑,漬之三日,絞去滓,以和雲母粉,內於薄竹筒中,密固口,內醇苦酒中,二十日成水。

服之一橡斗,日三服,壽數無極。

又方:蔥涕三升、桂屑二斤、雲母屑五斤,合搗,和內生竹筒中,埋一陰一地,入土三尺,百二十日盡化為水。

服一橡斗,日三服,服之長生。

又方:蔥涕五升、桂屑半斤,合和,銅器蒸之,又內雲母一斤溲,埋地中與地平,密蓋三日,盡為水。

服一勺,日三服,長生不老。

又方:雲母粉一斤、白蜜三升,內銅器中,漆固口,埋北垣下,三十日出之,器中已化成漿水。

飲之多少自在,服二十日身生光,三十日風濕不傷,百日成童子。

又方:雲母五色具者,細擘,於硝石湯煮沸,即投寒水中,如是九度止。

乃以日干之,盛鐵器中,燒之與火同色,即出,注白蜜中攪之,相得如糜,乃以絹絞去滓,取汁,寒凝如膏。

先食,服如彈丸,日三服,神仙長生。

△老君餌雲母方凡六方

雲母粉一斤、硝石白者一斤,搗篩,白蜜三升,都合,攪如粥,內生竹筒中,漆固口,埋北牆下,三十日出之,盛銅器中,稍稍似水若酒中。

服二十日身生光,三十日露不著身,五十日入山辟虎狼、水火不能害,百日出窈入冥,縱橫反覆,便成仙人。

又方:雲母粉一斤,蝦蟆脂如彈丸,白硝石、寒水石各如彈丸,春內竹筒中,牢密封口,埋濕地,深四尺。

九日出,以塗手,執火不熱;如熱,更埋七日乃成。

可服之。

服藥一升,日再服,百病除,身面潤澤,二百日與天通達。

消玉石法:取美玉一斤,細末之,內雲母水中,十日乃消,可服半斤。

諸石屑內中皆消,不但是玉。

此方秘妙,勿傳。

又方:雲母粉二斤、硝石一斤,合搗如泥,內■中,漆固口,濕地埋深三尺,亦可懸井中,去水三尺,十日化為水。

服一橡斗,日三服,稍加之,卻老還少,身形光澤。

又方:雲母粉一斤,薄削生竹筒盛之,朴硝二兩,置上。

密封其口,內蠶屎中,七日化為水。

出凝,蒸之,填以黃土,三夜或至四五日入消。

更以黃帛三重密固,置一陰一花池中,七日又為水。

出曝屋上三日,下內五六丈井,勿至底,十日成餌潤澤,名雲液。

服一刀圭,日三服,洞視千里,百日長生。

又方:雲母粉、天門冬屑、茯苓屑各三斤,合治白蜜,丸如梧子大,服三七丸,稍增至三十丸。

十日後,日再服,二十日後,日一服。

欲服雲母,先須作此法服,然後可單服餌。

凡服雲母,禁房室,履淹穢,及食五辛血腥之氣。

△仙人煉食雲母方

此方所以不依古方,是東海女子賣鹽與蒙山隱居,遂求隱居得之。

方云:凡服雲母粉,須煮一碗粳米粥,稀稠得所。

著一匙雲母粉,熟攪和,服之。

《仙經》云:此藥多能,述之難荊凡欲合藥,先須祭灶。

辦以種種香華、五果、酒漿、酥蜜油等,大須潔淨。

藥成之後,百無所忌。

凡合藥必須擇神臨日。

案經,用成、除、收、開、建、滿日,神必來臨,藥何不有神驗?不得用執、破、閉之日,合藥不好,服無驗不效。

又欲得春夏合佳,或初秋七月亦得,八月半已後不得,承冷,雖成不佳。

又不用近火,亦不用湯漬,藥大忌。

其藥欲得,瓷器盛服之佳。

又云:欲玉碗鎚研藥益人,漬雲滋最佳。

已前並神仙秘法,傳者勿傳非人,藏之金匱。

臣法藏言:「臣少長寒微,早嬰疾瘵,遂投山谷,尋訪良醫,因之服餌,綿歷年載,云云。

△真一人常服雲母方

搗蔥白莖汁二升,桂心半斤,以蔥汁和雲母一斤、蜜半斤,總內生竹筒中,蒸一石米飯中,藥成為丸,服三十丸,日再服之,獲神仙雲母上藥為君。

主治萬病,略之如前。

唯禁血、葫荽、生鯉、魚膾,迎三送七,已後任食。

凡服雲母粉,老人服之三七日,骨髓填滿,舌聲清亮,丈夫彌健,是藥之驗也;少年服之,二七日有驗。

已前雖明服法,未明冷熱。

大便秘澀,和飲服之,如冷,大便滑,和酒服之,良。

△劉煉師服雲母方

採得雲母,禮先以木槌側打,令葉葉開,去沙石,訖。

以布袋盛甕中,取東流水浸之,每五日一易水。

浸二十日已來,便漉出,於大木盆中淘洗,以淨為度。

然即卻入布袋盛之,內釜中,依前法煮一二十日,候水減即添之,每五日一易釜中舊水。

第一度易水即除卻,第二度易水即須澄。

取雲母粉,卻入袋中,煮,但候釜中雲母捻如面即止。

還入木盆中淘洗曝干,以木杵臼搗為粉。

其搗時須紙帳中,勿令風塵入搗。

了即依前法,入絹袋,擺入甕盛。

欲煮雲母時,先須煮五茄、地榆,取濃汁,以大甕盛之,用此水旋旋添入釜中,依前法煮之。

如無消石亦得,校難爛。

每斤五茄,即取二斤地榆,觸類而長。

凡擇雲母,須去黑硬及瑕翳者,但向日看光明透徹,青白者為上。

△化雲母為水法凡三方

取蔥涕,如無涕,取蔥熟研代之。

挼取別心搗為末,消石研之,以二味拌雲母粉,埋向牆一陰一地,一月日並化為水。

李夫人云:但取蔥汁,和蜜,拌雲母,化為水,尤勝硝石。

云:硝石損骨。

如上二法,皆應以青皮竹筒中盛之,密固其口也。

又方:雲母粉二斤、硝石一斤,合搗如泥,內■中,漆固口,埋地深三尺,二七日外,取,懸井中,七日化為水。

又方:雲母一斤,白蜜三斤,合和於銅器中,微火煮之令沸,以一器覆上,漆固之,埋北壁下,入地三尺,四十日化為水,名曰雲母漿。

服法:粳米飲下。

△李大夫化雲母粉法

取雲母側敲,重重劈開為葉,便入銅器中,煮十數沸,令暖氣徹。

即以滋布縫作夾袋,以前件雲母入袋中盛之。

又於盆中瀉暖水相和,熟挼,若得白汁,旋旋傾入別盆中。

又用暖水和挼之,候得濃汁,即瀉入別盆中。

以雲母汁盡為度。

即取諸盆中,合入一盆,又重入夾布袋中重夾過,還依前法瀉入通油盆中,以雲母汁盡為度。

又取前件雲母,重入夾絹袋中過,依前法挼之,候雲母汁盡為度。

如此兩遍,入夾絹袋中挼盡汁過,其粉始一精一細。

都向夾絹袋盛之,懸於空處,瀝水盡,即以瓷缽收之。

△道者煉雲母法白雲明徹者為上

雲母不得用鐵器修,砂盆中煮煉為上。

雲母一斤,白礬石四兩,以研碎,百沸湯化為漿。

初但礬汁拌雲母,袋盛,蒸七日後,更入礬汁,漬之,一月日並為粉,訖。

以三重絹囊濾之,水飛,澄停為粉,訖。

即以黃溪砂中蒸之七日,亦以礬漿拌之。

成粉雲母一斤,用白蜜二升煉蜜澄濾,訖。

入竹筒,以漆固口,埋入地三尺,一月化為漿。

如未成漿,濁在,更埋半月日時,寒即一月,成也。

服法:每日空腹,以井花水二合,調雲母漿一合服,飲少酒無妨,忌羊血。

△煮雲母法凡二方

雲母五十斤,硝石半斤,取雲母側打,擘成葉訖,便入粗布袋中,於清水中擺洗,去穢令荊然始入釜中,和硝石煮六七日,當爛成粉。

又取五茄皮及蔥涕煮雲母,但得一復時,便爛成粉。

其成粉雲母即入絹袋中,選餅尤妙。

△真一人服水雲母法凡三方

蔥莖取汁,桂一斤治下篩,雲母一斤粉之,合盛竹筒中,蒸之一石米,頃減火使凝,令干。

服方寸七,日三服,三十日顏如玉,服百日入水不溺,入火不燒。

雲母有五種色,今時人多不能別。

法當向日看其色,詳瞻視之,乃可用耳,正一陰一視之不見,其雜色並見。

如多青者,名雲英,春宜服之;五色並見。

如多白者,名雲液,宜秋服之;五色並見多黑者,名雲母,宜冬服之;但有異色多者,名雲沙,宜季月服之;其色晶晶純白多者,名磷石,宜四時服之;色如黃而堅者,名雲一精一,春秋冬夏常服餌之。

五雲母一之 法,或以桂、蔥、玉和之為水;或於鐵器中以玄水漬之為水;或以硝石合內竹筒中,埋之為水;或以蜜酪為水;或以秋露漬之百日,以韋囊盛之為粉;或以無心草汁合餌。

服之一年則病癒;三年,老翁化為童子;五年,役使鬼神,入火不燒,入水不溺,枳棘不傷,與仙人相見。

又他物埋之則腐,火之則焦,雲母內火中,至時不然,埋之不腐,故能令人長生。

又云:服之十年,雲母氣常覆之,純黑起者,不可服,令人淋、發瘡。

唯當以餌之,皆當以茅屋雨水,東流水,若露水漬之,百日沙汰去土石,乃可用耳。

又方:搗蔥莖絞取汁二升,桂一斤搗下篩,雲母一斤粉之,三物都合,成竹筒中蒸之,炊一石米頃,一日化為水。

出凝之,曝干治,服一方寸七,五十日作童子,百日入水不溺,履冰不寒。

△神仙服雲母方

取雲母五色具者十斤,細擘去黑者,取一精一光明淨者。

八月露時,以露粉成,務令細熟,向日看無芒,乃可用也。

取成粉二升,內生竹筒中,密塞其口,甑中蒸之,又以白沙覆上。

蒸之一日一夜 ,去沙,更裝一斛黍米,復蒸一日一夜 。

去黍米,覆裝稻米,復蒸一日一夜 ,乃出雲母,內銅器中,加雲母一升合和之,浮於鑊湯上,煎之半日,雲母消盡,令可丸,丸如小豆大。

以星宿出時服三丸,日三服,至十五日後體輕;雞鳴時服三丸,復十五日後,增四丸,日三服,十五日後體輕,目明;五十日後腸化為筋;七十日三蟲伏一屍一盡下;八十日身光潤;九十日入水不溺,入火不燒;百日後皮膚更生;二百日更易筋骨毛髮;三百日後行如飛龍,走過奔馬;一歲仙道成矣。

二十至四十,服三百日得仙;五十至七十,服之三百六十日得仙;八十已上,服之四百日得神仙矣。

雲母者,五石之一精一,天之一精一氣,日月之光,神仙之藥,非賢勿傳。

△真一人食雲母方凡四方

雲母五斤、松脂十二斤、茯苓十斤、附子四十五枚、蜜蠍十斤,凡五物合搗三萬杵,細末,曝干,作三斗淳苦酒,內中封令清,使得一斗五升。

不津器盛著,眾手攪令相和,埋著地中,滿千日乃出,藥自成無疑。

藥成時,其香三里聞之。

服之一斤,身中三蟲伏一屍一盡下,百病皆除;服之五斤,身中空虛,顏色甚好十五時;服之六斤,身飛行,手摩日月;服之七斤,無所不能,出沒自在,在處隨形入道,教化群生,密過人間,諸有厄難者,皆能救脫之。

領立諸仙,興顯大法,隨所教化。

此藥神秘,非賢勿傳。

又方:蔥涕和桂屑漬三月,絞去滓,取水和粉,內竹筒中。

筒須削卻皮令薄,密內浮醯中為釀酒甕,二十日成水。

服之當神,不復衰老矣。

又:雲母粉一鬥,大麥二升,合煮熟,去滓。

服其汁,身即生光,長年不老。

又方:桂一十斤,削取肉,以得三斤,搗篩。

蔥白四十斤熟搗,布絞取汁。

桂屑內竹筒中,覆蓋上,密封口,懸蒸五斗黍米下,熟為水。

內雲母粉一斤,一日復化為水。

日服一盞,四十日,狀貌如童子。

△雲漿法凡二方

雲母粉一斤,硝石四兩、朴硝二兩、白蜜五升,右蜜煎令相得,和雲母粉如煎餅面,以竹筒盛之,用蓋蓋之,以泥四邊,勿令氣洩,埋地中一二尺許,一百五十日熟。

服之,光澤肌膚,顏如童子。

又方:雲母粉一大斤,澤瀉四兩,蜜五升煎去二升,取三升,朴硝四兩,硝石四兩,桂心三兩,右件雲母粉,等和如煎餅面,以竹筒盛之。

其竹筒去青皮,漆,固濟其口。

待漆干,即埋於井北,去井三尺五寸,深七八尺,用手下土實之。

埋一百五十日乃出。

其色凝碧,洞徹清明,可服之,百病立愈,久即長生。

赤松子見授雲母神散方

吾見上仙真一人學道,遊山下,戲大海之濱,見一丈夫沐浴,光白鮮明異常,而問之,云:吾服神散,而得身光白鮮,如是也。

因見遺方,云:日取雲母粉,清旦,以井華水服之方寸七,即身先光澤。

△蒸雲母法

法須東南作灶,釜上燒桑柴,蒸之九日九夜。

凡煮雲母一鬥,用鹽花二升和之。

終南衛叔卿柏桂下玉匱中素書服雲母粉方

右以雲粉一斤、白蜜一升,合於銅器中,重湯上煎令可丸,丸如麻子。

以明星出時服三丸,雞鳴服七丸,三十日身輕目明,五兩腹堅,七兩三蟲下,八兩皮膚光澤,九十日入水不濡、入火不灼,百日易骨,二百日走及奔馬,一年飛行自在,便可升仙。

△雲母長生斷谷丸方

雲粉三斤、白蜜二升,銅器盛,湯上煎,以淡竹瀝三升漸添令盡,用篦左右攪之,勿令停手,以竹瀝盡為度。

合時,須護淨,勿令雞犬婦人見。

服時先吃一頓好飲食,任意食之,盡飽。

明旦,空腹,即取藥一丸如雞子大,向生氣方服。

渴任飲,食淡麵餅、枸杞、蔓菁、苜蓿、龍葵等。

服兩劑,萬病出,齒落勿怪,不經月必更生平復。

凡欲食麵時,皆著三兩匙雲粉,相和作食,不覺有別異。

△雲漿法

雲母粉一斤,白蜜三斤,右和合銅器中,火上令沸。

停冷,以內新瓷器中密封,以板覆上,乃埋北壁下,入地三尺,四十日化為水,名雲漿。

先齋戒三十日,以王相日平旦,取井花水一升、雲漿一合,和飲之,日三服,身出光澤,臨雲不著,降玉女,感神仙。

----------------------------------------

◎服雲母畏忌法

芹菜、葫荽、豬肉、鱔魚、大麻子、魚、諸陳臭等味,不畏觸藥,但恐損粉力。

黃衣米醋亦不可吃,制粉力難行,糠醋稍通吃。

若但擬求治病補益,延年增壽,亦不假須斷葷茹血肉。

若修仙道,須特慎之為佳。

----------------------------------------

◎韓藏法師療病法

療人五勞七傷、,虛損發汗出,以粉粉身,手摩之,雲粉入肉不見乃止。

加食即汗出,並是虛也,數數粉摩之。

欲除肌膚中風,能多塗身,令人骨膩。

療人疳濕癬瘡,以粉和粳米粥,服之,差即止。

療人金瘡,以少許內瘡中,粉和粳米粥,兩服當差,如差,永除痕跡。

下部病五十年不差者,日服粉二度,二十服永差。

十餘日斷五辛、葫荽、豬肉、生冷。

療時行疫毒、壯熱頭痛、心腹脹滿及患黃,以粉三兩和粥半碗,稀稠得所,冷暖如人一體 ,日三度,服之立斷。

療金石發動、頭痛身體壯熱,以粉一七,和冷水二合服之,日三度即止。

療患偏風、半身不遂、口?面捩、精神悶亂。

每日以兩七和飲服之,以差為度。

兼以粉摩身,極佳也。

療七種風氣冷熱氣、心腹脹滿、連胸徹背、痛無常處、胸中逆氣,以粉一七和酒三合及粥等,日三服,以差為度,神驗。

療骨蒸虛熱,脣口乾燥、四肢羸瘦、不能飲食,依前方服粉,不過三斤,悉皆除愈。

療十二種心痛飛一屍一,但依前服之,亦愈。

療白痢多年不差者,用三七粉和粳米粥服之,二七立效,忌血食。

治帶下不止,服諸藥不差者,以粉內下部,兼依前法服,立愈,驗。

療刺風如行針刺,如前服,並以粉摩身,特忌房室、五辛等。

療蟲毒下血不止,及三蟲痔漏,如前服,驗。

療服中冷,食不消,將粉摩身,並以方寸七,好酒冷合和服,無不差。

療冷及痃癖、症瘕者,但准前,以清酒服之,不過三斤,永除。

曾有人被蛇咬踝上,通身腫,苦痛甚,不得屈伸,即以針刺歇其毒氣,以粉和酒,服三兩匕,兼將粉少許塗所咬處,少許時毒汁出,即當消歇。

比見有人因醉亂,以刀刺著三處,皆深,腹漏,諸藥不能救。

遂將凝粉三七為兩服,服之,凝血內散,經一食久,即下部血出並鮮血片,便無痛苦,渙如冰釋,因知破血有驗。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