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梁丘子註釋敘夫萬法以人為主,人則以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

雲笈七簽

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

◎上清黃庭內景經

△梁丘子註釋敘

夫萬法以人為主,人則以心為宗。

無主則法不生,無心則身不立。

心法多門,取用非一。

有無二體,隨事應機,故有凡聖、淺深、愚智、真假,莫匪心神辯識運用之所由也。

但天下之道,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

從粗入妙,權實則有二階;吻跡符真,是非同乎一見。

《黃庭內景經》者,東華之所秘也,誠學仙之要妙,羽化之根本。

余襞一習一 未週,而觀想粗得,裁靈萬品,模擬一形;義有四宗,會明七字;指事象諭,內外兩言。

絀聰隳體之餘,任噓從呬之暇,舐筆磨墨,輒貽原筮。

△務成子注敘

扶桑大帝君命暘谷神仙王傳魏夫人暘谷神王,當是大帝之臣。

授此經之時,與青童君俱來。

夫人初在修武縣中也。

《黃庭內景》者脾為黃庭命門。

明堂中部,老君居之,所以云「黃庭內人服錦衣也」。

自臍後三寸,皆號黃庭命門,故下一雲命門中有黃庭元王玄闕大君。

又雲坐當命門。

猶如頭中亦呼為泥丸洞房中也。

此《經》以虛無為主,故用黃庭標之耳。

其景者,神也。

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名字。

又別有《老君外景經》。

總真云:黃庭內外。

涓子云:《黃庭內經》、《外經》者,皆是也。

此神名與八景不同。

又遞述有無者,蓋所施用處異也。

名服既殊,源本亦別。

太極太微者,品號域也,一名《太上琴心文》琴,和也。

誦之可以和六腑、寧心神,使得神仙。

此十七字,本經所注也,一名《大帝金書》扶桑大帝君宮中晝誦此經。

以金簡刻書之,故曰金書。

此二十一字,本經所注也,一名《東華玉篇》東華者,方諸宮名也,東海青童君所居也。

其中玉女、仙人皆誦詠之。

刻玉書之為玉篇。

此三十三字,本經所注。

夫此二宮之神仙猶誦之者,非復以辟邪,正謂和神耳。

但誦萬遍畢,當得洞經。

不信此義,亦為一滯也。

當清齋九十日,誦之萬遍此謂先齋九十日,乃就誦之。

非九十日齋令誦得萬遍也。

誦日數無定限,若專此一法,日夜自可二十遍。

若兼以餘事者,乘閒正可四五遍耳。

計得十遍,亦可依法禮拜。

若遍限既畢,未能通感者,但更一精一心誦之,勿便止也。

使調和三魂,製煉七魄;除去三一屍一,安和六腑;五臟生華,色反孩童;百病不能傷,災禍不得干。

萬過既畢,自然洞觀鬼神,內視腸胃,得見五臟。

其時當有黃庭真一人中華玉女,教子神仙焉。

此不死之道也臨目外觀,則鬼神摽形,接手內視,則臟腑洞別,乃得表裡無隔,棲真降靈,然後稟受玄教,施行妙訣也。

既曰不死,則天地長存,復何索乎。

子有仙相,得吾此書吾者,應是暘谷神王自稱也。

此文羅列一形之神室,處胎神之所在耳於形中諸神,乃不都盡,而目其室宅,亦備窮委密矣。

胎神即明堂三老君,所謂胎靈大神也。

此最為黃庭之本。

恆誦詠之者,則神室明正,胎真安寧,靈液流通,百關朗清,血髓充溢,腸胃虛盈無復滓穢為虛,津液常滿為盈。

所謂六氣盈滿,神明靈也。

五臟結華,耳目聰明;朽齒白髮,還黑更生。

所以卻邪痾之紛若者,謂我已得魂一精一六緯之姓名也紛若者,猶亂雜也。

今五臟並膽,是為六緯,並神魂之一精一爽矣。

形充魂一精一而曰欲死,不可得也。

故曰內景黃庭為不死之道人之死也,常在形神相離。

今形既恆充,則神棲而逸;神既常寧,則形全無毀。

兩者相守,死何由萌?雖曰欲逝,其可得乎?此道乃未能控景登虛,高宴上清,而既無死患,形固神潔,內徹身靈,外降英聖,隱芝大洞,於是而至,端坐招真,不俟游涉,筌蹄之妙,豈得逾此。

受者齋九日,或七日,或三日,然後受之。

授者為師,受者奉焉此師及弟子俱應結齋。

齋日多少,隨其身事。

若履涉世塵,宜須積日自潔。

其山居清整者,三日便足也。

結盟立誓,期以勿洩。

古有盟用玄雲之錦九十尺,金簡鳳文之羅四十尺,金鈕九雙,以代割發歃血勿洩之約。

此物是神鄉之奇帛,非赤縣之所有也。

今錦可用白絹,羅可用青布,鈕可用金鈽,亦足以誓信九天,制告三官矣諸經中信用金龍、玉魚之例,多是寶貴,非寒棲能辦,故許聽以世中易得物比之。

今羅、錦異類,事絕人工,理宜准代。

猶應選極一精一潔者。

絹九丈,當使連織。

鈽小細於鈕,以上金九分作九雙,於豐儉為適。

皆奉有經之師,散之寒棲。

違盟負約,七祖受考於暘谷河源,身為下鬼,考於風刀暘谷神仙王口訣。

此七字本經中所注。

一人受書,得傳九人諸經多雲七百年傳三人,此非世上之格。

今此雖限人數,不制年期,當是止就一生之身為言也。

審視形氣,必慈仁忠信、耽玄注真、不毀真正、敬樂神仙者,乃可示耳。

自非其才,是為漏洩。

謹量可授,亦誠難也人雖不可常保,或始勤而末怠,初善而後惡。

但本性既能慈仁惠信,耽玄樂仙,應當無復為過咎矣。

此六德則未可全親,故後雲寧慎密之。

又當先求感應,推訊虛靈者乃佳也。

審可傳者,亦將得夢以告悟。

臨時之宜,亦玄解於心矣。

宣洩之科既重,傳之者良為嶮巇。

有《黃庭內經》之子,寧慎密之清虛真一人口訣,夫《內景黃庭經》者,扶桑太帝君之金書,煉真秘言矣。

二十六字本經所注。

案此二篇,是說傳授科格,非扶桑東華金書玉字本文,止是二匠授南真時口訣,故並題注言之也。

讀《黃庭內景經》者,常在別室燒香潔淨,乃執之也凡欲讀此經,皆當如此。

施高座東向、燒香、沐寓束帶,舒經於案格之上,微其音響,吟諷斫詠,無使輟誤。

輟誤之時,當依消摩法,重卻前三十字更讀也。

記其遍數十過,則應起拜。

諸有此經,能辟百邪。

若入山林空暗之地,心中震怖者,正心向北讀《內經》一過,即神靜意平,如與千人同旅而止邪卻則神安,故無復疑懼之患。

能讀之萬過,自見五臟腸胃,又見天下鬼神,役使在己內視既朗,則外鑒亦徹。

玉女尚來降授,鬼神何足役使也。

若困病者,心存讀之,垂死亦愈不能執書,故心存讀之。

若不堪首尾週遍,但取神名處誦之。

涓子雲,靈元是脾神,長四寸,坐脾上,如嬰兒,著黃衣,位為中部明堂老君。

若體中有疾,及饑飽不和適之時,但存中部老君之服色,便彷彿在脾。

三呼其名畢,咽液七過,萬病如願也。

此即經中所云「三呼我名,神自通」者也。

大都通忌食六畜及魚臊肉六畜,牛、馬、豬、羊、雞、犬也。

魚臊,當謂生臊耳,故為禁也。

忌五宰生蔥、蒜、薤、韭、一胡一 荽也淹洿之事世間所可為淹穢事者,皆宜避之,不復曲辯之也。

若脫履淹洿之者,沐浴盥漱,燒香於左,讀經一過,百痾除也其餘飲食所忌,學者本不待言。

若脫遇淹穢,則可以桃竹而解之,燒香於左,以一陽一消一陰一。

若不如此,則當致故氣,百痾難除矣。

按《經》後云「入室東向讀玉篇」,而《序》云「北向讀《內景經》一過」者,此謂卻邪折惡時,與和神召靈時異也。

今若依法恆讀,自可依前所注東向之事也。

又小君言山世遠受孟先生法,暮臥先讀《黃庭內景經》一遍乃眠,使人魂魄自制,但行此二十一年亦仙矣。

是為合萬過也。

夕得三四過乃佳。

北嶽蔣夫人云讀此經,亦使人無病,是不死之道也。

如此暮臨臥,每燒香東向,於寢床 而誦之,旦夕一過者,至二十七年,正得萬遍耳。

今雲二十一年,或是字誤。

若不爾,則夕不恆一過也。

故復雲夕三四過乃佳。

計此十遍畢,亦可禮。

所以雲萬過,亦是取其限義也。

讀不患數,患人不能勤耳。

----------------------------------------

◎釋題

黃庭內景黃者,中央之色也。

庭者,四方之中也。

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

故曰黃庭內者,心也。

景者,像也。

外象諭,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

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

----------------------------------------

◎誦黃庭經訣

入室誦《黃庭內景玉經》,當燒香,清齋,身冠法服,入戶北向四拜,長跪,叩齒二十四通,啟曰:上啟高上萬真玉晨太上大道君,臣今當入室,誦詠玉經,煉神保髒;乞胃宮榮華,身得乘虛,上拜帝庭。

畢,次東向揖四太帝,又叩齒十二通,啟曰:上啟扶桑太帝暘谷神王,臣某甲今入室披詠玉經,乞使靜室神芝自生,玉華寶輝,三光洞明,萬遍胎仙,得同帝靈。

咒畢,東向誦經十遍為一過,便還北向四拜,東向四揖,不須復啟。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上清者,三清名也。

虛皇者,紫清太素高虛洞曜三元道君內號也。

太上即高聖太真玉晨玄皇大道君也。

理在上清協晨觀蕊珠之房,紫霞煥落,瑞氣一交一 映也,閒居蕊珠作七言蕊珠,上清境宮闕名也。

述作此經,皆以七言為句也,散化五形變萬神散化形體,變通萬神,明此經秘妙矣,是為黃庭曰內篇真言歎美,又曰內篇也,琴心三疊舞胎仙琴,和也。

三疊,三丹田,謂與諸宮重疊也。

胎仙即胎靈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所謂三老君為黃庭之主,以其心和則神悅,故舞胎仙也,九氣映明出霄間九天之氣入於人鼻,週流腦宮,映明上達,故曰出霄間。

《九天生神經》曰:三元育養,九氣結形,神蓋童子生紫煙神蓋謂眉也。

童子,目神也。

紫煙即目光氣也,是曰《玉書》可一精一研,詠之萬過升三天此經亦曰玉書,謂一精一心研慮,誦滿萬遍即自升天矣。

三天者,太清、上清、玉清也,千災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亦以卻老年永延真經尊重,持誦蒙恩,災病自除,虎狼不犯,衰年轉少,壽命延長。

《道經》曰:攝生者,毒蟲猛獸不搏也。

此一章初說經之旨也。

此經蓋是太上弟子所撰記耳。

猶如《孝經》、《禮記》,稱孔子閒居也。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靈下關元魂,魂魄也。

靈,胎靈也。

魂在肝,魄在肺,胎靈在脾。

關元,臍也。

臍為受命之宮,則魂魄在上,關元居下,左為少一陽一右太一陰一少一陽一,左目也。

太一陰一,右目也,後有密戶前生門密戶,腎也。

腎為藏一精一宮,當密守之,使不躁洩。

生門,命門也,出日入月呼吸存謂常存日月於兩目,使光與身合,則通真矣。

《九真中經》曰:夜半生氣,或雞鳴時正坐閉氣,存左目出日,右目出月,兩耳之上為六一合 高窗,令日月使照一身,內徹泥丸,下照五臟腸胃之中,了了洞見。

內徹外合,一身與日月光共合。

良久,叩齒九通,咽液九過,微祝曰:太上玄一,九皇吐一精一,三五七變,洞觀窈冥。

日月垂光,下徹神庭,使照六一合 ,太一黃寧。

帝君命簡,金書不傾。

五老奉符,天地同誠。

使我不死,以致真靈,卻遏萬邪,禍害鹹平。

上朝天皇,還老返嬰,太帝有制,百神敬聽,四氣所合列宿分四氣,四時靈氣也。

列宿,三景也。

謂常存元氣合於身,兼思日月斗星分明煥照,久則通靈,紫煙上下三素雲三素者,紫素、白素、黃素也。

常存三元妙氣上下在身,則形神通感,灌溉五華植靈根五華者,五方之英華,即氣也。

靈根,舌本也。

謂漱咽津液,兼吸引五氣而服之,則靈根永存,神府清暢,七液洞流沖臚間臚間,兩眉間,謂額也。

七液者,謂四氣三元結成靈液,流潤髒府,氣沖腦盛也,回紫抱黃入丹田丹田,上丹田。

在兩眉間卻入三寸之宮,即上元真一所居也。

紫、黃者,三元靈氣也,幽室內明照一陽一門幽室,腎也。

一陽一門,命門也。

謂存念腎臟,令其內明;專氣保一精一,無使洩散;朗照內外,兼守命門也。

此一章先說黃庭宮府所在,氣液週流,上下相通,

△口為章第三

口為玉池太和官口中津液為玉液,一名醴泉,亦名玉漿。

貯水為池,百節調柔,五臟和適,皆以口為官主也。

一本有作「太和宮」,於文韻不便也。

《大洞經》云: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嬰兒形,無衣服,正立胃管,張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氣。

當即漱漏口中內外津液,滿口咽之,遣直入玄女口中,五過畢,叩齒三通,微咒曰:玉清高上九天九靈,化液在玄,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開神明,服食日一精一,金華充盈,漱咽靈液災不干靈液真氣,邪不干正,體生光華氣香蘭不食五穀,無穢滓也,卻滅百邪玉煉顏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審能修之登廣寒廣寒,北方仙宮之名,又雲山名,亦曰廣霞。

《洞真經》云:冬至之日,月伏於廣寒之宮,其時育養月魄於廣寒之池。

天人采青華之林條,以拂日月光也,晝夜不寐乃成真勤修靜定,則為真一人,雷鳴電激神泯泯泯泯,取平聲讀。

調神理氣,魂魄恬愉,雖遇震雷,而不驚懾。

又曰,雷鳴電激,為叩齒存思,乃是神用,不得言泯泯。

△黃庭章第四

黃庭內人服錦衣黃庭內人謂道母,黃庭真一人謂道父,人身備有之。

錦衣,具五色也。

即謂五臟之真氣也。

三庭之中備有之,紫華飛裙雲氣羅《十方經》云:高上玉皇衣文明飛雲之裙,即神仙之所服也,丹青綠條翠靈柯五色,雜氣共生。

枝條,仙衣之飾,七蕤玉龠閉兩扉外象諭也。

七竅開闔以諭關龠,用之以道,不妄開也。

蕤,龠之飾。

存神必閉目,故名曰閉兩扉也,重扇金關密樞機金,取堅剛也。

故《經》云: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

言養生者善守精神,不妄洩也,玄泉幽關高崔巍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漿。

兩眉間為闕庭,兩腎間為幽關。

如門之左右象魏,中間闕然為道。

腎在身中,故曰幽闕也。

據腎在諸髒之下,而雲高者,形狀存神即在丹田之上,故言高也,三田之中一精一氣微內指事也。

丹田之中神氣變化,感應從心,非有無不可為象也。

從粗入妙,必有其系,故以氣言之。

氣以心為主,因主立象,至一精一至微,不可數求也。

《道機經》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寶三丹田。

三丹田中,氣左青右黃,上白下黑也,嬌女窈窕翳霄暉《真誥》云:嬌女,耳神名。

言耳聰朗徹明,掩玄暉也,重堂煥煥明八威重堂,喉嚨名也,一曰重樓,亦曰重環。

本經云「絳宮重樓十二級」,絳宮,心也。

喉嚨在心上,故曰重堂。

喉嚨者,津液之路,流通上下,滋榮一體,煥明八方。

八卦之神曰八威也,天庭地關列斧斤兩眉間為天庭。

紫微夫人祝曰:開通天庭,使我長生。

列斧斤,言勇壯,靈台盤固永不衰心為靈台。

言有神靈君之,靜則守一,動則存神,體安不衰竭矣。

△中池章第五

中池內神服赤珠膽為中池。

舌下為華池。

小骯胞為玉池,亦三池之通名。

膽部曰「龍旂橫天擲火鈴」,赤珠者,火鈴之服,丹錦雲袍帶虎符丹錦雲袍,心肺之色。

在膽之上,故曰雲袍符命也。

《九真經》云:皇老君佩玄龍神虎符,帶流金之鈴。

並道君之服也,橫津三寸靈所居內指事也。

臍在胞上,故曰橫津。

臍下三寸為丹田,真一人赤子之所居也,隱芝翳郁自相扶謂男女之形體也。

隱翳一交一 合,自然之道。

按《內外神芝訣》云:五臟之液為內芝。

內芝則隱芝也。

又云:隱,奧者也。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一精一謹修天中之岳謂鼻也,一名天台。

《消魔經》云:鼻欲數按其左右,令人氣平,所謂溉灌中岳,名書帝錄,雲宅既清玉帝游面為雲宅,一名尺宅。

以眉、目、鼻、口之所居,故為宅也。

修之清通,則神仙矣。

《洞神經》曰:面為尺宅,字或作「赤澤」,通利道路無終休《太素丹景經》曰:一面之上,常欲兩手摩拭之,高下隨形,不休息,則通利耳目鼻口之氣脈,眉號華蓋覆明珠明珠,目也,九幽日月洞空無《五辰行事訣》云:眉上直入一寸為玉璫紫闕,左日右月。

又《玉歷經》云:太清上有五色華蓋九重,人身亦有之。

當存目童如日月之明也,宅中有真常衣丹真謂心神,即赤城童子也,亦名真一人,亦名赤子,亦名子丹。

心存見之,常在目前,與心相應。

衣丹,像心氣赤色也,審能見之無疾患元一陽一子曰:常存心神,則無病也,赤珠靈裙華茜粲玄膺之象也。

外諭也,舌下玄膺生死岸內指事也。

玄膺者,通津液之岸也。

本經云:「玄膺氣管受津府。」

,出青入玄二氣煥,子若遇之升天漢謂吐納一陰一陽一二氣,煥然著明也。

人能善遇吐納之理,則成天仙矣。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煩決存真專心則至,泥丸百節皆有神神者,妙萬物而為言。

因象立名,則如下說,發神蒼華字太元白與黑謂之蒼。

最居首上,故曰太元,腦神一精一根字泥丸丹田之宮,黃庭之捨;洞房之主,一陰一陽一之根。

泥丸,腦之象也,眼神明上字英玄目諭日月,在首之上,故曰明上。

英玄,童子之一精一色,內指事也,鼻神玉壟字靈堅一陰一壟之骨,像玉也。

神氣通天,出入不竭,故曰靈聖,耳神空閒字幽田空閒幽靜,聽物則審,神之所居,故曰田也,舌神通命字正倫咽液以舌,性命得通;正其五味,各有倫理,齒神崿鋒字羅千牙齒堅利如劍崿刀鋒,摧羅眾物而食之也,一面之神宗泥丸腦中丹田,百神之主,泥丸九真皆有房《大洞經》云:三元隱化,則成三宮;三三如九,故有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元為九宮,中有九真神。

三九二十七,神氣相合,人當存見之。

亦謂天皇九魄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居一洞房,方圓一寸處此中房有一寸,故腦有九宮,同服紫衣飛羅裳九真之服,皆象氣色。

飛,猶輕也,但思一部壽無窮存思九真不死之道也,非各別住俱腦中丹田之中,眾神所居,列位次坐向外方神繞丹田而外其面以扞不祥。

《八素經》云: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則當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東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東北向,天真東南向,靈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視而明,不聽而聰,不言而正,不行而從,所存在心自相當心存玄真,內外相應。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靈內象諭也。

心為髒府之元,南方火色。

棲神之宅,故言守靈也,肺神皓華字虛成肺為心之華蓋。

皓,白也,西方金之色。

肺色白,其質輕虛,故曰虛成也,肝神龍煙字含明肝位木行,東方青龍之色也。

於髒主目。

日出東方,木生火,故曰含明,翳郁導煙主濁清翳郁,木象也。

得火而煙生,得一陽一而氣生。

清則目明,濁即目暗。

有別本無此一句,腎神玄冥字育嬰腎屬水,故曰玄冥。

腎一精一為子,故曰育嬰也,脾神常在字魂停脾,中央土位也,故曰常在,即黃庭之宮也。

脾磨食消,神康力壯,故曰魂停,膽神龍曜字威明膽色青黃,故曰龍曜。

主於勇捍,故曰威明。

外取東方青龍,雷震之象也,六腑五臟神體一精一資系一身,廢一不可,故曰神體一精一。

心、肝、肺、腎、脾為五臟。

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腑。

所言府者,猶府邑之府,取中受物之義,故曰府也。

髒者,各是一質,共藏於身,謂之髒也。

言三焦者多矣,而未的言其所在。

蓋心、肝、肺三髒之上,系管之中為三焦。

《中黃經》云:肺首為三焦,當指其所也。

又據五方之色脾為黃,應為五臟之主,而今共以心為主者何也?答曰:心居藏中,其質虛受也。

夫虛無者,神識之體,運用之源,故遍方而得其主,動用而獲其神,不可以像數言,不可以物類取也,皆在心內運天經五臟六腑,各有所司,皆有法象,同天地,順一陰一陽一,自然感攝之道,故內運天經也,晝夜存之自長生依上五神服也,思存不捨,不死之道也。

《仙經》曰:存五臟之氣,變為五色雲,常在頂上,覆廕一身。

日居於前,月居於後,左青龍,右白虎,前硃雀,後玄武。

即去邪長生之道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宮似華蓋金宮也。

肺在五臟之上,四垂為宇也,下有童子坐玉闕童子名皓華。

肺形如蓋,故以下言之。

玉闕者,腎中白氣,上與肺連也,七元之子主調氣元一陽一子曰:七元之君負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氣七竅,主耳目聰明。

七元,七竅之元氣也,外應中岳鼻齊位中岳者,鼻也,又為臍也。

臍為崑崙之山,鼻為七氣之門,位猶主也,素錦衣裳黃雲帶素錦衣裳,肺膜之色也。

黃雲帶者,肺中之黃脈,蔓延羅絡,有象雲氣,喘息呼吸體不快有時而然,急存白元和六氣白元君主肺宮也。

《大洞經》云:白元君者,居洞房之右是也,神仙久視無災害邪不干正,用之不已形不滯常存此道,形氣華榮,至誠感神之所致也。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宮蓮含華火宮也。

心臟之質,像蓮花之未開也,下有童子丹元家心神丹元,字守靈,神在心內而雲下者,據華蓋而言,主適寒熱榮衛和寒熱,一陰一陽一靜躁之義也。

人當和適以榮衛其身。

老子《經》云:躁勝寒,靜勝熱。

清靜以為天下正,丹錦飛裳披玉羅象心臟之色也。

有肺之白氣象玉羅,金鈴硃帶坐婆娑金鈴,肉蕊之象。

硃帶,血脈之象。

坐婆娑者,言神之安靜也。

《九真經》云:黃老君帶流金之鈴,仙服也,調血理命身不枯心安體和,則無病矣,外應口舌吐五華心主口舌吐納五臟之液,辨識五行之味,故言外應,臨絕呼之亦登蘇人有病厄,當存丹元童子硃衣赤冠以救護之也,久久行之飛太霞常行此道,能獲飛仙。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裹木宮也。

肝色蒼翠,大小相重之象也,下有青童神公子肝,東方木位,主青,故曰青童。

左位為公子。

公子一名含明。

上有華蓋,故曰下,主諸關鏡聰明始於時主春,青一陽一之本始;於竅主目,五行之關鏡,故曰聰明之始,青錦披裳佩玉鈴青錦,肝之色。

玉鈴,白脈垂之象也。

《升玄經》云:三天玉帝,帶火玉之珮。

《素靈經》云:靈耀君衣青錦單裳。

皆神仙之服也,和制魂魄津液平內指事也。

東春和煦,萬物生成,外應眼目日月清肝位屬眼,像日月明,百痾所鍾存無英左為無英,肝神在左,故存之。

一本為無英。

無英者,物生之象也,同用七日自充盈五臟兼在,故言同用。

七日為一竟。

一竟,一復也。

故《週易》曰「七日來復」是也,垂絕念神死復生存念青衣童子,形如上說,攝魂還魄永無傾《太微靈書》云:每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三魂棄身游外,攝之者當仰眠,去枕,伸足,一交一 手心上,瞑目,閉氣三息,叩齒三通,存心中有赤如雞子,從內出於咽中。

赤氣轉大,覆身;變成火以燒身,使匝。

覺體中小熱,呼三魂名曰:夾靈、胎光、幽一精一。

即微咒曰:太微玄宮,中黃始青。

內煉三魂,胎光安寧。

神寶玉室,與我俱生。

不得妄動,鑒者太靈。

若欲飛行,唯詣上清。

若有飢渴,得飲玄水玉一精一。

又每月朔、望、晦日,七魄流蕩,一交一 通鬼魅。

制撿還魄之法,當此夕仰眠,伸足,掌心掩兩耳,令指相接於項上,閉息七遍,叩齒七通,心存鼻端白氣如小豆大,須臾漸大,冠身上下九重。

氣忽變成兩青龍,在兩目中;兩白虎在兩鼻孔中,皆向外;硃鳥在心,上向人口;蒼龜在左足下,靈蛇在右足下。

兩玉女著錦衣,手把火光,當兩耳門。

畢,咽液七過,呼七魄名曰:一屍一苟、伏矢、雀一陰一、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即微咒曰:素氣九回,制魄邪奸。

天獸守門,嬌女執關。

煉魄和柔,與我相安。

不得妄動,看察形源。

若有飢渴,聽飲月黃日丹。

△腎部章第十二

腎部之宮玄闕圓水宮也。

玄闕圓者,腎之形狀也。

玄,水色。

內象諭也,中有童子冥上玄腎為下玄,其神玄冥,字育嬰。

心為上玄。

上玄幽遠,氣與腎連,故言冥上玄,主諸六腑九液源五臟六腑,九液一交一 連,百脈通流,廢一不可。

六腑如上說。

九液,九竅之津液,外應兩耳百液津腎宮主耳,氣衰則聾。

一陰一陽一和合,血液流通,蒼錦雲衣舞龍幡蒼錦,腎色之象也。

雲衣,腎膜之象也。

龍幡,青脈之象也。

《九真經》云:道君服青錦衣、蒼華之裙也,上致明霞日月煙腎氣充足,耳目聰明,一陰一陽一不衰。

外象諭也,百病千災急當存元一陽一子曰:寒暑相生,男女相形。

腎中二神常衣青,左男戴日,右女戴月,存想見之,則充無災患者也。

兩部水王對生門腎臟雙對,故曰兩部。

腎宮水王,則化為赤子,故曰對生門,使人長生升九天赤子化為真一人而升九天者,謂九氣青天,其氣主生者也。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宮屬戊己土宮也。

戊己,中央之辰也,中有明童黃裳裡明童謂魂停。

黃裳,土之色,消谷散氣攝牙齒脾為五臟之樞。

脾磨食消,性氣乃全。

齒為羅千,故攝牙齒,是為太倉兩明童太倉,肚府。

此明童謂肚神,神名混康,坐在金台城九重注念存思,神狀當然,方圓一寸命門中即黃庭之中,丹田之所也,主調百谷五味香口中滋味,脾磨之所致也,辟卻虛羸無病傷內指事也。

食消故也,外應尺宅氣色芳尺宅,面也。

饑飽虛羸,形乎面色。

光華所生以表明亦知虛實,黃錦玉衣帶虎章脾主中黃,謂黃庭真一人服錦衣也。

《玉清隱書》云:太上道君佩神虎大章也,注念三老子輕翔三老謂元老、玄老、黃老之君也。

念脾中真一人自然變化。

子謂受黃庭之學,長生高仙遠死殃《莊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以此而談,其理均也。

故長生者不死,寂滅者不生。

不死不生,則真長生;不生不死,則真寂滅。

何死殃之所及也。

△膽部章第十四

膽部之宮六腑一精一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腑也。

《太平經》云:積清成一精一。

故膽為六腑之一精一也,中有童子曜威明又雲膽神龍曜,字威明。

勇捍之義也,雷電八振揚玉旌八方雷震,有威怒之象也。

玉旌,則氣之色也,龍旂橫天擲火鈴膽,青龍之色。

旌旗,威戰之具也。

火鈴者,膽邊肉珠之象也。

怒則奮張,故言擲也,主諸氣力攝虎兵膽力牙用,主於捍難,故攝虎兵,外應眼童鼻柱間內指事也。

心之喜怒,形於眉目之間,腦發相扶亦俱鮮人之震怒,發上衝冠,九色錦衣綠華裙青錦,東方九氣之色也。

綠華裙,膽膜之象,佩金帶玉龍一虎文膽神,威明之服飾也,能存威明乘慶雲內象諭也。

思存膽神不倦,則仙道可致也,役使萬神朝三元三元道君各處三清之上,諸天神仙並朝宗之故也。

△脾長章第十五

脾長一尺掩太倉太倉,胃也。

《中黃經》云:胃為太倉君。

元一陽一子曰:脾正橫在胃上也,中部老君治明堂脾,黃庭之宮也,黃老君之所治。

上應明堂,眉間入一寸是也,厥字靈元名混康脾磨食消,內外相應。

大腸為胃之子,混元而受納之,康,安也,治人百病消谷糧胃宮榮華則無病傷,黃衣紫帶龍一虎章脾居胃上,故曰黃衣也。

紫帶龍一虎章,胃絡之象,長一精一益命賴君王太倉混康,為君為王,三呼我名神自通存思胃府之神,則心虛洞鑒也,三老同坐各有朋上元老君居上黃庭宮,與泥丸君、蒼華君、青城君及明堂中君臣、洞房中父母、及天庭真一人等共為朋也。

又中玄老君居中黃庭宮,與赤城童子丹田君、皓華君、含明君、玄英君、丹元真一人等為朋也。

下黃老君居下黃庭宮,與太一君、魂停君、靈元君、太倉君、丹田真一人等為朋也。

常存三老和合,百神流通,部位營衛,無有差失也,或一精一或胎別執方《玉歷經》云:下丹田者,人命之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氣之元也。

在臍下三寸附著脊,號為赤子府。

男子以藏一精一,女人以藏胎。

主和合赤子一陰一陽一之門戶也。

其丹田中氣,左青右黃,上白下黑,桃孩合延生華芒桃孩,一陰一陽一神名,亦曰伯桃。

《仙經》曰:命門臍宮中有大君,名桃孩,字合延。

衣硃衣,巾紫芙蓉冠。

暮臥存之,六甲、六丁來侍人也。

生華芒,謂一陰一陽一之氣不衰也,男女佪九有桃康男女合會,必存三丹田之法。

桃康,下神名,主一陰一陽一之事。

佪三為九,故曰佪九。

《大洞真經》云:三元隱化,則成三宮。

三宮中有九神,謂上、中、下三元君,太一、公子、白元、無英、司命、桃康,各有宮室,故曰桃康,道父道母對相望一陰一陽一兩半成一,故曰相望,師父師母丹玄鄉道為宗師,一陰一陽一之主也。

丹玄鄉,謂存丹田法也,可用存思登虛空學仙之道,殊途一會歸要終合三以為一,散一以為三,道之要。

《玄妙內篇》云:兆欲長生,三一當明,閉塞三關握固停《經》云:「口為天關精神機,手為人關把盛衰,足為地關生命扉。

又臍下三寸為關元,亦曰三關,言固一精一護氣,不妄施洩,含漱金醴吞玉英金醴、玉英,口中之津液。

《大洞經》云:服玄根之法,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嬰兒形,無衣服,正立胃管,張口承注魂液,仰翕五氣。

當漱漏口中內外津液,滿口咽之,遣入玄女口中。

五過畢,叩齒三通,咽液九過也,遂至不饑三蟲亡《洞神訣》云:上蟲白而青,中蟲白而黃,下蟲白而黑。

人死則三蟲出為一屍一鬼,各化為物,與形為殃,擊之衝破也,其餘眾蟲,皆隨一屍一而亡。

故學仙者一精一謹備於五情之氣,服食藥物以去三蟲。

又云:上一屍一彭琚,使人好滋味,嗜欲癡滯;中一屍一彭質,使人貪財寶,好喜怒;下一屍一彭矯,使人愛衣服,耽一婬一女色。

亦名三毒,心意常和致欣昌道通無礙,五嶽之雲氣彭亨五臟之氣為五嶽之雲。

彭亨,流通無擁之稱也,保灌玉廬以自償玉廬,鼻廬也。

言三蟲既亡,真氣和洽,出入玄牝,綿綿不絕,故曰自償,五形完堅無災殃五體、五臟,自然相應故也。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連珠三元謂三光之元,日、月、星也。

非指上、中、下之三元也,落落明景照九隅三光在上而下燭九隅。

九隅,九方也。

言常存日月,洞照一身也,五靈夜燭煥八區五靈謂五星也,炳煥羅列一身。

常能存之,則與天地同休也,子存內皇與我游大道無心,有感則應,身披鳳衣銜虎符仙官之服御也,一至不久升虛無一者,無之稱也。

學道專一,與靈同體,神仙可致也。

《莊子》云:人能知一萬事畢,方寸之中念深藏方寸之中,下關元,在臍下三寸,方圓一寸,男子藏一精一之所。

言謹閉藏之,不方不圓閉牖窗方止圓動,不動不靜;但當杜塞,不妄洩也,三神還一精一老方壯還精神於三田,則久壽延年也,魂魄內守不爭競魂一陽一魄一陰一,各得其一,故《易》曰: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謂道,神生腹中銜玉璫腹心內明,口吐珠玉。

按《五辰行事訣》云:兩眉間直上一寸、入一寸為玉璫紫闕。

竊觀文意,未應是此也,靈注幽闕那得喪存神守一,無橫夭也,琳條萬尋可廕仗外象諭也。

琳條,玉樹。

萬尋,高遠象。

身形同真,則神明之所庇廕者也,三魂自寧帝書命真道既成,名書帝錄。

△靈台章第十七

靈台郁藹望黃野靈台,心也。

謂心專一存見黃庭,則黃野也,三寸異室有上下三丹田上、中、下三處各異,每室方圓一寸,故雲三寸。

今人猶謂心為方寸,即一所,間關營衛高玄受三田之間各有關,關營衛分部,至高至玄。

心當受以存念之也,洞房紫極靈門戶《大洞經》云:兩眉直上卻入三分為守寸雙田。

入骨際三分有台闕明堂。

正深七分,左為青房,右為紫戶。

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左有明童真君,右有明女真官,中有明鏡神君。

卻入二寸為洞房,左有無英君,右有白元君,中有黃老君。

卻入三寸為丹田宮,亦名泥丸宮,左有上元赤子,右有帝卿君。

卻入四寸為流珠宮,有流珠真一人居之。

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有玉清神母居之。

其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上清真女居之。

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宮,太極帝妃居之。

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中黃太一真君居之。

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太上真君居之。

故曰靈門戶也,是昔太上告我者我者,扶桑大帝君自謂也。

言我道成,昔承道君授以黃庭之術也。

言此道不遠,止在丹田,故卻言是昔也,左神公子發神語按《大洞經》云:左有無英。

此雲公子,亦牙言耳。

發神語者,用心專一,則教之以道,右有白元並立處右為學道者之侍者也,明堂金匱玉房間皆上元之宮。

釋如下說也,上清真一人當吾前上元部神,想在天庭之際,黃裳子丹氣頻煩謂中元童子處於赤城。

頻煩氣盛不衰竭,借問何在兩眉端明堂之前,內俠日月列宿陳《五辰行事訣》云:太上真一人招五辰於洞房,南極元君受傳。

每夜半坐臥,心存西方太白星在兩眉間,直上一寸,入一寸為玉璫紫闕,左日右月。

又次存北方辰星在帝鄉玄宮,在髮際下五分直入一寸也。

又次存東方歲星在洞闕硃台,洞闕硃台在目後一寸直入一寸是也。

又次存南方熒惑星在玉一門 華房,玉一門 華房在兩目眥際直入五分是也。

又次存中央鎮星在金匱黃室長谷,黃室長谷在人中直入二分是也。

存之綴懸於上。

畢,叩齒五通,咽液二十五過,微咒曰:高元紫闕,中有五神。

寶曜敷暉,放光衝門。

一精一氣積生,化為老人。

首巾素容,綠帔絳裙,右帶流鈴,左佩虎真,手把天剛,散絳飛晨,足躡華蓋,吐芒練身。

三景保守,令我得真。

養魂制魄,乘飆飛仙。

是其事也。

內象諭,七曜九元冠生門七曜,七星;配人之七竅。

九元,九辰;配人之九竅。

廢一不可,故曰生門。

△三關章第十八

三關之中一精一氣深,九微之內幽且一陰一謂關元之中,男子藏一精一之所也。

又據下文,口、手、足為三關。

又元一陽一子以明堂、洞房、丹田為三關。

並可以義取而存之,則成三宮,是名太清、太素、太和。

三三如九,故有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三元為九宮中一精一微,故曰九微,言九微幽玄而不可見也,口為心關精神機言發於情,猶樞機也,足為地關生命棐言運用己身而生也,棐成為扉,手為人關把盛衰縱捨由己。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宮存玄丹三丹田之宮,故曰三宮。

玄丹,丹元;謂心也。

存思在心,故偏指一所也,太一流珠安崑崙太一流珠謂目一精一。

《洞神經》云:頭為三台君,又為崑崙,指上丹田也。

又云:臍為太一君,亦為崑崙,指下丹田也。

言心存三丹田,諸神皎然在目前。

本經曰:「子欲不死修崑崙」。

崑崙,山名也。

,重中樓閣十二環謂喉嚨。

十二環相重,在心上。

心為絳宮,有象樓閣者也,自高自下皆真一人高下三田,十二樓閣,皆有真神。

文如上說,玉堂絳宇盡玄宮絳宮、明堂,上下,相應,皆宮室也,璇璣玉衡色蘭玕喉有環圓動轉之象也。

蘭玕,其色也,瞻望童子坐盤桓存見赤城童子丹皇真一人坐,言其神安靜,問誰家子在我身?言己有之,此人何去入泥丸與上元諸神上下相應,《洞神經》云:腦為泥丸宮,千千百百自相連神本出於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變化不離身心,一一十十似重山存見萬物,重疊安坐。

山象坐形,雲儀玉華俠耳門雲儀、玉華,鬢髮之號。

言耳居其間。

《經》曰:「發神名蒼華」。

凡言華者,上敷榮之義,猶草木之花,赤帝黃老與己魂赤帝者,南方之帝君也。

黃老者,中黃老也。

魂為一陽一神,魄為一陰一神,一陰一陽一相推,故言與我魂。

《太微靈書》云:人有三魂:一曰爽靈,二曰胎光,三曰幽一精一。

常呼念其名,則魂安人身也,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煥明是七元五斗,五星。

七元,北斗也。

又《靈寶經》有五方之鬥,亦為五斗。

《洞房訣》云:存九元、七元者,眠起初臥及食畢,微咒曰:五星開道,六一合 紫房,回元隱道,豁落七辰。

生魂者玄父,變一成神;生魄者玄母,化二生身。

攝吾筋骨者公子,為吾一精一氣者白元。

長生久視,飛仙十天,日月飛行六一合 間天地內為六一合 。

存念身中日月星辰,森羅萬象,一如天地戶間,了了然也,帝鄉天中地戶端眉上髮際五分直入一寸,亦為帝鄉。

又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天庭即天中也。

又鼻為上部之地戶。

心存日月星辰等諸神,皆當在其端。

端謂鼻之上,髮際之下也,面部魂神皆相存內外星神,自相應也。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氣以求仙探飛根,采玄暉,吞五牙,挹九霞,服食胎息之道,皆謂天地一陰一陽一、四時五行之氣,仙公公子已可前此洞房訣也。

洞房宮左為無英君,一名公子。

仙公,直指黃庭學者。

言學黃庭仙公,復行洞房之訣,而存見公子,故言在前,硃鳥吐縮白石源硃鳥,舌象。

白石,齒象。

吐縮,導引津液。

謂一陰一陽一之氣流通不絕,故曰源,結一精一育胞化生身本已之所從來也,留胎止一精一可長生《真誥》曰:上清真一人口訣,夫學仙之人,安心養神,服食治病,使腦宮填滿,玄一精一不傾。

然後可以存神服氣,呼吸三景。

若數行一交一 接,漏洩施寫者,則氣穢神亡,一精一靈枯竭。

雖復玄挺玉菉,金書太極者,將亦何解於非生乎?在昔先師常戒於斯事云:學生之人,一一交一 接則傾一年之藥勢,二一交一 接則傾二年之藥勢,過此以往,則不止之藥都傾於身。

是以真仙常慎於此,以為生生之大忌也,三氣右回九道明三氣謂三丹田之氣。

右回言週流順緒,調和一陰一陽一,則四關九竅,通流朗徹而無病也,正一含華乃充盈存正守一,神氣華榮,故能充滿六一合 ,乘物而變,遙望一心如羅星存見赤城童子居在城中,如星之映羅谷,金室之下可不傾謂心居肺下,肺主金,其色白,故曰金室。

常能存之,長生不死也,延我白首反孩嬰內指事也。

謂童顏不老也。

△瓊室章第二十一

瓊室之中八素集謂上元清真瓊室,體骨之象也,泥丸夫人當中立《經》云:洞房中有父母。

母即夫人也。

亦名道母。

泥丸、洞房,上已釋,長谷玄鄉繞郊邑長谷,鼻也。

玄鄉,腎也。

郊邑,謂五臟六腑也。

言鼻中之氣出入,下與腎連,週繞臟腑,心居赤城,存想內外。

郭外曰郊。

故為象諭也,六龍散飛難分別言六腑之氣,微妙潛通,難可分別,當審存之也,長生至慎房中急氣亡液漏,髓腦枯竭,雖益以畎澮,而洩以尾閭,不可不慎也,何為死作令神泣房中不慎,傷一精一失明,故神泣也,忽之禍鄉三靈歿禍鄉,死地。

三靈,三魂也。

謂爽靈、胎光、幽一精一歿亡者也,但當吸氣錄子一精一呼吸吐納,閉房止一精一,寸田尺宅可治生謂三丹田之宅,各方一寸,故曰寸田。

依存丹田之法以治生也。

《經》云:寸田尺宅,彼尺宅謂面也,若當決海百瀆傾謂房中一婬一洩,不知閉止也,葉去樹枯失青青像人死無生氣,氣亡液漏非己形《仙經》云:閉房練液,不多言,不遠唾。

反是矣,專閉御景乃長寧專閉情慾,存服日光。

《老子》曰: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

又《上清紫文靈書》有采飛根之法,常以日初出,東向叩齒九通,畢,一陰一咒日魂名、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照韜綠映回霞赤童玄炎飆象。

祝呼此十六字畢,瞑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來繞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名曰日華、飛根、玉胞、水母也。

向日吞霞四十五咽畢,又咽液九過也,保我泥丸三奇靈泥丸,上丹田也。

《大洞經》云:三元隱化,則成三宮。

一曰太清之中三君,二曰三丹田之神,三曰符籍之神,故曰三奇靈也,恬淡閉視內自明謂存思三丹田之法,一如上說,物物不干泰而平行道真正,邪物不幹,愨矣匪事老復丁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老者反壯,病者皆強。

愨矣必然,思詠玉書入上清一精一研《內景》,必獲仙道。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達三房謂明堂、明房、丹田之房也。

與流珠、玉帝、天庭、極真、玄丹、泥丸、太皇等諸宮,左右上下皆相通達,洞得視見無內外存思三丹田,三三如九,合九為一,明玄洞徹,無有內外也,存漱五牙不飢渴《靈寶》有服御五牙者,五行之生氣以配五臟。

《元一精一經》云:常以立春之日雞鳴時入室,東向禮九拜,平坐,叩齒九通,思存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九千萬人下降室內,鬱鬱如雲,以覆己形,從口中入,直下肝府。

祝曰:九氣青天元始上一精一皇老尊神,衣服羽青,役御天官,煥明歲星,散耀流芳,陶溉我形。

上食明霞,服引木一精一。

固養青牙,保鎮朽零,肝府充盈,玉芝自生,延年駐壽,色反童嬰。

五氣混合,天地長並。

畢,引青氣九咽止,便服東方赤書玉文十二字也,神華執巾六丁謁神華者,《玉歷經》云:太一陰一玄光玉女,道之母也。

衣五色硃衣,在脾府之上,黃雲華蓋之下。

六丁者,謂六丁一陰一神玉女也。

《老君六甲符圖》云:丁卯神司馬卿玉女足曰之,丁丑神趙子玉玉女順氣,丁亥神張文通玉女曹漂之,丁酉神臧文公玉女得喜,丁未神石叔通玉女寄防,丁巳神崔巨卿玉女開心之。

言服煉飛根,存漱五牙之道成,則役使六丁之神也,急守一精一室勿妄洩一精一室,謂三丹田。

上下資運而不絕,制之在心。

心即中丹田也,緩急之所由,真妄之根本也,閉而寶之可長活積一精一之所致也,起自形中初不闊調心使氣,微妙無形,三官近在易隱括謂三丹田真官近在人身,隱括一精一氣,常以心為君主者也,虛無寂寂空中素外指事也。

素,有二說,使形如是不當污使形輕淨,如懸縑素於空中也。

又雲身中虛空,使如器之練素,虛靜當然。

污謂有其事也,九室正虛神明捨九室謂頭中九宮之室及人之九竅。

使上宮榮華,九竅真正,則眾神之所止捨也。

《洞神經》云:天有九星,兩星隱,故稱九天。

地有九宮,故稱九地。

人有九竅,故稱九生,言人所由而生也,存思百念視節度存念身中百神呼吸上下,一如科法。

文云「千千百百似重山」,皆神像,六腑修治勿令故按《洞神經》云:六腑者,謂肺為玉堂宮尚書府,心為絳宮元一陽一府,肝為清泠宮蘭台府,膽為紫微宮無極府,腎為幽昌宮太和府,脾為中黃宮太素府。

異於常六腑也,行自翱翔入天路謂升仙羽化也。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