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正一真一人居鶴鳴山洞,告趙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

雲笈七簽

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

◎說魂魄

正一真一人居鶴鳴山洞,告趙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一陽一和之氣也;一名爽靈,一陰一氣之變也;一名幽一精一,一陰一氣之雜也。

若一陰一氣制一陽一,則人心不清淨;一陰一雜之氣,則人心昏暗,神氣闕少,腎氣不續,脾胃五脈不通,四大疾病系體,大期至焉。

旦夕常為,一屍一臥之形將奄忽而謝,得不傷哉?夫人常欲得清一陽一氣,不為三魂所制,則神氣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縈,長生可學。

趙升稽首、再拜、叩頭,伏問:何以制御得一陰一雜之氣,使清和之氣降矣?升欲謹敬行之,導接生靈牢固,朽敗之徒,免幽魂所侵逼矣。

真一人曰:復坐告汝。

夫人身最貴天地,委形三元真氣之所戴,若合三氣百神,而不至於死。

夫三魂者。

第一魂胎光,屬之於天,常欲得人清淨,欲與生人,延益壽算,絕穢亂之想,久居人身中,則生道備矣;第二魂爽靈,屬之於五行,常欲人機謀萬物,搖役百神,多生禍福災衰刑害之事;第三魂幽一精一,屬之於地,常欲人好色、嗜欲、穢亂昏暗、耽著睡眠。

爽靈慾人生機,生機則心勞,心勞則役百神,役百神則氣散,氣散則太清一氣不居,人將喪矣;幽一精一欲人合雜,合雜則厚於色慾,厚於色慾則一精一華竭,一精一華竭則名生黑簿鬼錄,罪著,死將至矣。

夫人重色慾,必昏邪穢亂,不避三光、四明、雷霆、神察,為四司所錄,五帝所責,延累九玄七祖、父母長居幽途,榮祿長生不可睹矣。

趙升驚起,請始其源狀,則得一屍一敗之徒見乎全生之道。

正一真一人曰:胎光本生始青元君聖母一之 宮,每降正月七日;爽靈本生於太一之宮,降於七月七日;幽一精一生於太極一陰一宮,降於十月五日。

皆以本降之日,上詣本宮受事,送人善惡,謂之三魂會日。

此日,是本會之日,亦更小攢會三日。

胎光以甲子日上,爽靈以庚申日上,幽一精一以本命日上,言人善惡災難非禍。

若三魂不相制御,歸本宮,各言人清淨不生惡狀,則魂常不離人左右,神氣雄壯,百神隨從,所為無不從其善願,幽藹絕對,四司莫能書其罪狀,災害、一陰一邪、疾病不敢輒近其形體,吾為汝備述,謹而行之,真道立見。

正一真一人曰:夫修道攝生,常以清旦日未出時,叩齒,三呼三魂三遍,夜欲臥,亦三呼,咒曰:

胎光延生,爽靈益祿,幽一精一絕死,急急如律令。

每日如此,魂不離人左右,飛災橫禍、惡鬼凶神不能為害,游夢變怪杜絕房寢。

每於此前上三日、下三日,隔宿潔淨恭肅,清齋三日,沐浴拜章,言功謝罪著善,即爽靈幽一精一不能強制真一元氣,道可易求。

正一真一人告約趙升曰:行之勿得不常,存之勿得不一精一,常一精一者,道人之志也。

正一真一人告趙升曰:夫人身有三魂,謂之三命。

一主命,一主財祿,一主災衰;一常居本屬宮宿,一居地府五嶽中,一居水府。

以本命之日,一魂歸降,人身唯七魄常居不散。

若至本命日,一魂歸降,檢行生人,與魄合察衰敗壯劍若三魂循環不絕,則生人安穩無玻其日可清淨身心,不酒,不色,著新衣,焚香一習一 善。

至本命日,若欲睡則睡少時,魂與魄合即去。

若其日一婬一醉昏亂,魂歸,去身三步取合不得,穢氣沖射,魂遂去而不歸。

如三度魂歸不合,魄即去身,神拏矣。

魄者一陰一也,常欲得魂不歸;魂若不歸,魄即與鬼通連。

魂欲人生,魄欲人死。

魂悲魄笑,曰:歸無我捨,五鬼侵室。

三魂絕而不歸,即魄與五鬼為徒,令人游夢怪惡,謂之遊魂;身無主矣,令人行事昏亂,耽睡好眠,災患折磨,求添續不可得也。

一年六旬,魂六度歸身中,制御一陰一魄,令不與一陰一邪通好,百神一交一 會,形體災難不侵;若六旬不返,魄得其便,與一陰一鬼謀,人將亡矣。

每本命日,一魂從本宿降下,二魂雖非巡次、其日亦隨從母魂,有本司官吏四人,都十二人。

其日本生父母亦與魂降。

當須以錢財酒脯一十二分,取本命時,祭之。

後,本司不與魄為留難,及時降下,福莫能荊常為之,長生之門。

王真一人曰:吾聞先師真一人之言,夫混沌元始,本一氣化散,三萬六千神氣者皆流約為其數。

夫天地神氣,新舊一交一 續,豈有數而限之?百川因氣而不絕,天地因氣而長久,維鬥得之而不窮,綿綿接續而生焉。

聖人指一氣為歸,一交一 接降約,令人不死;而凡約者不知,苟取其死。

天地晝夜一週三萬六千氣候,一交一 接不愆,則日月貞明,風雲不昧,澤及四時,萬物資生;若氣候愆時,不相接續,數有闕少,上下不應,即雷霆震怒,日月失道,星宿失位,愆一陽一水澇,萬物失生。

人身法天象地,每日一週時,腎氣上至脾胃,晝夜三萬六千喘息不絕,上下相應,通流經絡,傳溉五臟,滋澤榮衛,即人輕艦精明、強記、無病,學道易成。

若三氣、五氣、十氣不續,即人病傳於經絡,令人壯熱,飲食不下,魂魄驚怖,神氣錯亂,一藏容受,即病得其土地分野,療之不及,則人困矣。

是以修真之人,采新安故,添續不絕,即神氣常堅,一精一華不散,則人不衰不老,病疾不侵,鬼神畏懼,五靈鎮守,一精一氣充塞,外制百邪一陰一毒之氣。

氣既一精一銳,禁無不伏,言其神氣壯銳,摧伏五兵,如猛大將軍,故以神氣為將軍也。

----------------------------------------

◎拘三魂法

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是此時也,三魂不定,爽靈浮游,胎光放形,幽一精一擾喚。

其爽靈、胎光、幽一精一三君,是三魂之神名也。

其夕,皆棄身游遨,飆逝本室。

或為他魂外鬼所見留制,或為魅物所得收錄,或不得還返,離形放質,或犯於外魂、二氣共戰,皆躁競赤子,使為他念,去來無形,心悲意悶,道士皆當拘而制之,使無游逸矣。

拘留之法:當安眠向上,下枕,伸足一交一 手,仰上,冥目,閉氣三息,叩齒三通,存身中赤氣如雞子,從內仰上出於目中,出外赤氣轉火燒身,使匝一身,令其內外洞徹,有如燃炭之狀。

都畢矣,其時當覺身中小熱,乃叩齒三通。

畢,即存三魂名字,胎光、爽靈、幽一精一三神急住,因微祝曰:

太微玄宮,幽黃始青,內煉三魂,胎光安寧,神寶玉室,與我俱生,不得妄動,鑒者太靈。

若欲飛行,唯得詣太極上清;若欲飢渴,唯得飲徊水玉一精一。

----------------------------------------

◎制七魄法

月朔、月望、月晦之夕,是此時也,七魄流蕩,遊走穢濁,或一交一 通血食,往鬼來魅,或與死一屍一相關入,或一婬一惑赤子、聚奸伐宅,或言人之罪、請三官河伯,或變為魍魎,使人魘魅,或將鬼入、呼邪殺質、諸殘病生人,皆魄之罪;樂人之死,皆魄之性;欲人之敗,皆魄之玻道士當制而厲之,陳而變之,御而正之,攝而威之。

其第一魄名一屍一狗,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一陰一,其第四魄名吞賊,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穢,其第七魄名臭肺。

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濁鬼也。

制檢之法:當正臥、去枕、伸足,兩手搓掌心,次掩兩耳,指端相接,一交一 於頂中,閉息七通。

存鼻端有白氣如小豆,須臾漸大以冠身九重,下至兩足,上至頭上。

既畢,於是白氣忽又變成天獸,使兩青龍在兩目中,兩白虎在兩鼻孔中,皆向外,在心上向人口;蒼龜在左足下,靈蛇在右足下;兩耳中有玉女著玄錦衣,當耳門,兩手各把火光,良久,都畢。

又咽液七過,叩齒七通,呼七魄名,畢,乃祝曰:

素氣九回,制魄邪奸,天獸守門,嬌女執關,七魄和柔,與我相安,不得妄動,看察形源。

若汝飢渴,聽飲月黃日丹。

於是七魄內閉,相守受制。

若常行之,則魄濁下消,返善合形,上和三宮,與元合景一。

人身有三元宮神,命門有玄關大君,及三魂之神,合有七神,皆在形中,欲令人長生,仁慈大吉之君也。

此七魄亦受生於一身,而與身為攻伐之賊,故當制之。

道士徒知求仙之方,而不知制魄之道,亦不免於徒勞也。

其三元宮所在,其上元宮,泥丸中也,其神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其中元宮,絳房中,心是也,其神真一人,字子丹,一名光堅;其下元,丹田宮,臍下三寸是也,其神嬰兒,字元一陽一子,一名谷玄。

此三一之神矣。

欲拘制魂魄之時,皆先一陰一呼其名,存三神皆玉色金光,存嬰兒之貌,中上二元皆赤衣,下元衣黃,頭如嬰兒始生之狀也。

----------------------------------------

◎對日存三魂法

太虛真一人曰:先師教以五達之日,日出三四丈許,正立,以心對日,存三魂神與日光俱入心中。

良久,閉氣三息,咽液三過,祝曰:

太一陽一散暉,垂光紫青。

來入我魂,照我五形。

卻鬼試心,使心平正,內徹九氣,外通胎命,飛仙上清,玉菉以定。

咒畢,以手拭目二七,叩齒二七,都畢。

此法使人三魂凝明,丹心方正,萬邪藏術,心試不行,真要道也。

常當行之者,以五建日向日,輒令嚏,若不得嚏,以軟物向日引導鼻中,亦可嚏也。

嚏,即祝曰:

天光來進,六胎上通。

三魂守神,七魄不亡,承日鳴嚏,與日神同,飛仙上清,位為真公。

祝畢,拭目二七。

是內一精一上一交一 日光,三魂發明於內,使人心開神解,百一精一流轉於內府也。

若非五建日,可不須爾也。

以五建之日北向,五再拜,心呼上真皇君夫人名字三過,畢,叩齒五通。

畢,解巾,長跪,謹啟:

五星日月上皇高皇道君夫人,玉清太上上清上皇上帝,大道聖君,幾前因自陳七祖父母以下及一身千罪萬過,上世以來,乞願得解脫三官,告下天帝,使罪名離釋,削除黑籍,乞願得與五星之真俱奔華晨,上登上清,一交一 行玉一門 。

----------------------------------------

◎朝禮九天魂魄求仙上法

常以月三日、九日、十六日,平旦向日,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頭叩齒二十四通,祝曰:

天魂九纏,上帝尊神,太一陽一日一精一,金門變仙,小兆某甲敢奏微言,今日上吉,八願開陳,請施禮願,仰希玄恩,蒼龍硃鳳,策轡紫軒,五雲一交一 廕,六氣扇塵,高上曲眄,三光降真,二景纏絡。

我道欣欣,心朗耳聰,目明色鮮,體輕骨升,面發華顏,羽服生形,飛造帝晨。

祝畢,仰天引日一精一四十五咽止。

行此三年,目明徹視,洞睹無窮,面有金容,體生玉津;九年,能行身外無影,飛空玄靈也。

若天一陰一無日,於密室心存心行,亦感於自然也。

又以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此三日皆人定向月,九拜九揖,亦可心拜,仰向月叩齒十六通,祝曰:

魂一精一魄靈,九天同生,石景水母,太一陰一朗明,徘徊月宮,冶煉金庭,二景合原,上吉時清,八會一交一 帶,我願克成,願光願容,願鮮願榮,願神願仙,飛行上清。

祝畢,仰引月一精一四十五咽止。

----------------------------------------

◎魂一精一法

魂一精一帝君,即九天司命,部九天之魂,下統後學算命也,帝君鎮在日門金庭之內。

魄靈帝君,即九天丞相,九天之魄靈下統後學之錄籍也,鎮在月宮琳琅之都。

凡修上道,旦夕坐起臥息,堂當存念日在頭上、月在口中、魂一精一帝君在泥丸、魄靈帝君在明堂,心存目想,常使彷彿然。

行之逾年,真形見矣,青白分也;九年能乘空飛行,上登晨燈之館,游宴虹映之山也。

----------------------------------------

◎上清飛步七星魂魄法

太素真一人口訣曰:北斗第一星天樞魂神,第二星天璇魂神,第三星天機魂一精一,第四星天權魄一精一,第五星玉衡魄靈,第六星闓一陽一魄一精一,第七星瑤光大明。

右七星,魂魄之名,號曰七元之靈明,步星魂魄行星之上,皆心存之,此名曰飛仙,飛仙步鬥,魂魄三匝。

畢,於是向一陽一明星上,又閉氣,而心祝曰:

一陽一明大魁,祝畢。

第一左足躡一陽一明星,第二又進右足躡一陰一精一星;祝畢,第三次左足躡玄冥星;祝畢,第四次右躡丹元星;祝畢,第五次左足躡北極星;祝畢,第六次右足並躡闓一陽一星;祝畢,次左足並躡瑤光星。

乃通息,大祝曰:金木水火土,五行相推,七星煥煥,天綱最威,輔星鎮盛,弼星扶衰。

九真太上、太極、太微三府,玉帝三尊辟非,天動地轉,魂魄相隨,使我飛仙,真光徘徊,名入金房,玉一門 乃開,乘龍陟空,日月同輝,遊行太清,鳴鈴翠衣,左躡流電,右御奔星,地上萬邪伏死,敢追噁心視我,使爾斬摧。

帝命玉女勞侍以歸,魂真魄神合形升飛,畢。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