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笈七簽》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雲笈七簽》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

雲笈七簽

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

◎靈寶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經一名《三寶大有金書》

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

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氣也。

丈人是混洞太無元高上玉皇之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氣,後至龍漢元年化生天寶君。

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

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

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氣也。

丈人是赤混太無元無上玉虛之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氣,後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

經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

神寶君者,即洞神之尊神。

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氣也。

丈人是冥寂玄通元無上玉虛之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氣,後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

經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

此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氣而治三寶,皆三氣之尊神,號生三氣,三號合生九氣。

九氣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無光無像,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

導運御世,開闢玄通。

三色混沌,乍存乍亡。

運推數極,三氣開光。

氣清高澄,積一陽一成天。

氣結凝滓,積滯成地。

九氣列正,日月星宿,一陰一陽一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

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氣所導,莫能生也。

三氣為萬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

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氣結形,故九月神布氣滿,能聲。

聲尚神具,九天稱慶。

太一執符,帝君品命,主菉勒籍,司命定?弄,五帝監生,聖母衛房,天神地祇,三界備守。

九天司馬在庭東向讀《九天生神寶章》九過。

男則萬神唱恭,女則萬神唱奉;男則司命敬諾,女則司命敬順。

於是而生。

九天司馬不下命章,萬神不唱恭諾,終不生也。

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一陽一,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

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

所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氣,固其根,終不死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清,是與三氣合德,九氣齊並也。

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氣,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耳。

《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飛玄之氣,三合成音,結成靈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生氣結形自然之章。

天寶誦之以開天地之光,靈寶誦之以開九幽長夜之魂,神寶誦之以制萬靈,太一誦之以具身神,帝君誦之以結形,九天誦之以生人,學士誦之以升天,鬼靈聞之以陞遷,凡夫聞之以長存,幽魂聞之以開度,枯朽聞之以發煙,嬰孩聞之以能言,死骸聞之以還人。

三寶神奧,萬品生根,故非鬼神所知,凡夫所聞也。

夫學上道,希慕神仙,及得一屍一解,滅度轉輪,終歸仙道。

形與神同,不相遠離,俱入道真,而無此文,則胞胎結滯,死氣固根;真景不守,生氣無津;九戶閡塞,體不生神,徒受一形。

若寄氣而行;學得此法,可坐致自然。

三寶尊重,九天至真,秘之大有九,重金格紫一陽一玉台,自非天地一開,其文不出。

元始禁書,非鬼神所聞。

竊之者風刀萬劫,魂死無生。

依科奉法,形神同仙。

三元宮中宿有金名紫字,刻書來生應為三清神仙之人,當得此文。

有其緣會,當繼金寶,奉師效心,依科盟受。

閉心奉行,慎勿輕洩,風刀考身。

修行之法,千日長齋,不關人事,諸塵漏盡,夷心默念,清心執戒。

入室東向叩齒九通,調聲正氣,誦詠寶章。

誦之一過,聲聞九天;誦之二過,天地設恭;誦之三過,三界禮房;誦之四過,天王降仙;誦之五過,五帝朝真;誦之六過,魔王束身;誦之七過,星宿停關;誦之八過,幽夜光明;誦之九過,諸天下臨,一切神靈莫不衛軒。

一過徹天,胞原宣通;二過響地,胎結解根;三過神禮,魂門練仙;四過天王降仙,魄戶閉關;五過五帝朝真,藏府清涼;六過魔王伏諾,胃管生津;七過星宿朗明,孔竅開聰;八過幽夜顯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九過諸天下臨,三關、五臟六腑、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蠙,三萬六千關節,根原本始一時生神。

九遍為一過。

一過週竟,三界舉名五帝友,別稱為真一人。

十過通氣,制御萬靈,魔王保舉,列上諸天。

百過通神,坐致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

千過通靈,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

萬過道備,馳騁龍駕,白日登晨。

元始天尊時靜處閒居,偃息雲宮黃房之內,七寶幃中。

熙夷養素,空碧煉真;耽咀洞惠,俯研《生神》;理微太混,嘯朗九天。

是時飛天大聖無極神王,玉輔上宰四協侍晨,清齋建節,侍在側焉。

恁瓊顏而妙感,仰靈眸而開衿,竊神章而踴躍,餐天音而蒙生,敢乘機而悟會,冒靈盼而披心。

於是飛天大聖無機神王前進作禮,稽首而言,上白天尊:

「賤臣幸會,得仰侍靈軒,不以短狹,叨濯冥津。

重悟凝玄,位登神王。

總御生死,領括天仙。

賞監七覺,遠覽遐方。

雍觀上宰,對司侍晨。

方當乘機應會,履九太一陽一,洞理一陰一符,撫掌兆民。

大運將期,數終甲申。

洪流蕩穢,凶災彌天。

三官鼓筆,料別種人。

考?弄功過,善惡當分。

自赤明以來至上皇元年,依元一陽一玉匱,受度者應二十四萬人。

開皇以後數至甲申,諸天選敘,仙曹空廢,官僚不充,游散職司,皆應選人。

依元一陽一玉歷,當於三代更料有心積善建功、為三界所舉、五帝所保、名在上天者,取十萬人以充其任。

又當別舉一十二萬人以充儲官。

如此之例:或以宿名玄圖;或骨像合仙;或以滅度,因緣轉輪;或以篤好三寶,善功徹天;或供養師寶,為三官所稱;或修齋奉戒,功德積感;或施散財寶,建立道堂;或救恤窮乏,載度天人;或為三師建功充足,天官有名。

考?弄簿錄,三官相應,皆逆注種名,上下有別,毫分無遺。

又九幽之府被東華青宮九龍符命,使拔九幽玉匱男女死魂,宿名有善、功德滿足、應受開度者,取三十二萬人以充。

甲申驅除之後,開大有之民。

當此之時,生死一交一 會,善惡分判,得過者真為樂哉!然三官相切,文墨紛紜,龍門受會,鳥母督仙,萬聖顯駕,晝夜無閒。

功過平等,使生死無偏,此之昏鬧,亦臣之憂矣。

大期既切,觸事闕替,恆恐一旦受罹公門。

伏聞天尊造大慈之化,垂憐蒼生;開九天之奧以濟兆民。

明科有禁戒,非賤臣所可參聞。

然大數有期,甲申垂終,運度促急,大法宜行。

使有心者得於考?弄之中聞於法音,開示於視聽,勸化於未悟者也。

緣茲上陳,懼觸天顏,願見哀愍,賜所未聞。」

於是天尊撫機高亢,凝神遐想。

仰誦洞章,嘯詠琳琅。

良久,忽然歎曰:「上范虛漠,理微大幽,道達重玄,氣冠神霄,至極難言,妙亦難超。

子既司帝位,受任神王。

飛天翼於瓊闕,四宰輔於明輪。

遐盼極覽,領綜無窮,雍和萬化,撫料蒼生。

今大運啟期,三五告辰,百六應機,一陽一九激揚,洪泉鼓波,萬災厲天。

四宮選舉,以充種民。

三代昏亂,善惡宜分,子當勞心兆庶,疲於三官興廢之際,事須開能,今以相委,其勉之焉!寶書妙重,九天靈音,施於上聖,非鬼神所聞。

明真有格,四萬劫一行。

今冒禁相付,子秘之矣,慎勿輕傳1登命九天司馬侍仙玉朗,開紫一陽一玉笈雲錦之囊,出《九天生神玉章》。

四輔別位,五老監真,太一命辰,玉帝唱盟,一依俯仰。

明真具典,南向長跪以付飛天無極神王。

法事既畢,諸天復位。

天尊重告飛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飛玄之氣,三會成音結成真文。

混合百神,隱韻內名。

故太一試觀,攝生十方,領會洞虛,啟誓丹青。

自無億劫,因緣宿名帝圖,不得參見。

得眄篇目,九祖同仙。

當采擇其人應為仙者,七百年中,清齋千日,繼金繒誓心,依盟以傳。

慎之則享祚,漏之則禍臻。

享祚則福延九祖,德重山海;招禍則考流億劫,痛於毒湯,風刀相刑。

可不慎之焉1

△郁單無量天生神章

帝真胞命元,元一黃演之氣。

混合空洞氣,飛爽浮幽寥。

延康無期劫,眇眇離本條。

苦魂沉九夜,乘晨希一陽一翹。

大有通玄戶,郁單降晨霄。

黃雲凝靈府,一陰一陽一氣像一交一 。

胞元結長命,惡根應化消。

桃康合一精一延,二帝秀玉飄。

灌溉胞命門,一精一練神不凋。

九天命靈章,生神神自超。

元君遏死路,司馬誦洞謠。

一唱萬真和,九遍諸天朝。

稽首恭劫年,慶此榮舊苗。

△上上禪善無量壽天生神章

帝真胎命元,洞冥紫戶之氣。

無量結紫戶,氣尊天中王。

開度飛玄爽,凝化輪空洞。

故根離昔愛,緣本思舊宗。

幽夜淪遐劫,對盡大運通。

帝真始明一精一,號曰字元一陽一。

嬰兒史伯華,結胎守黃房。

斬根斷死戶,熙頤養嬰童。

禪善導靈氣,玄哺飛天芳。

華景秀玉質,一精一練自成容。

務玄育尚生,羅列備明堂。

太虛感靈會,命我《生神章》。

一唱動九玄,二誦天地通。

混合自相和,九遍成一人 功。

大聖慶元吉,散華禮太空。

諸天並歡悅,一切稽首恭。

△梵監須延天生神章

帝真魂命元,長靈明仙之氣。

須延總三雲,玄元始氣分。

落落大范布,華京翠玉尊。

明梵飛玄景,開度長夜魂。

游爽赴期歸,氣氣反故根。

太帝號一陽一堂,字曰八靈君。

九關回祿道,胎氣生上元。

陵梵度命籍,太一輔一精一延。

泥丸敷帝席,三部八景分。

魂生攝游氣,九轉自成仙。

琅琅九天音,《玉章》生萬神。

三遍列正位,氣參八辰門。

玄關遏死戶,靈鎮津液源。

應會感靈數,明道潛回輪。

慶此嬰兒蛻,稽首贊洞文。

△寂然兜術天生神章

帝真魄命元,碭一屍一冥演由之氣。

寂然無色宗,兜術抗大羅。

靈化四景分,萬條翠硃霞。

游魄不顧反,一逝洞群魔。

神公攝游氣,飄飄練素華。

榮秀椿劫期,乘運應靈圖。

空洞生神章,瓊音逸九霞。

一唱萬真會,騫爽合成家。

九轉景靈備,鬱鬱曜玉葩。

兜術開大有,一慶享祚多。

上聖回帝駕,嬰兒欻以歌。

不勝良晨會,一切稽首和。

△波羅尼密不驕樂天生神章

帝真藏府命元,五仙中靈之氣。

翻翻五帝駕,飄飄玄上門。

游步黃華野,回靈驕樂端。

採集飛空景,舊爽多不存。

太微回黃旗,無英命靈幡。

攝召長夜府,開度受生魂。

公子輔黃寧,總錄具形神。

玉章洞幽靈,五轉天地分。

氣煉元藏府,紫戶自生仙。

數週眾真會,啟一陽一應感繁。

玉女灌五香,聖母慶萬年。

三界並歡樂,稽首禮天尊。

△洞元化應聲天生神章

帝真靈府命元,高真沖融之氣。

應聲無色界,霄映冠十方。

回化輪無影,冥期趣道常靈駕不待轡,朗然生神章。

空洞諒無崖,玄爽亦為強。

練胎反本初,長乘飛玄梁。

蘄畜喪天真,散思候履常。

斬伐胞樹滯,心游超上京。

願會既玄玄,悟我理兼忘。

界福九天端,一交一 禮地辰良。

混化歸元一,高結元始玉。

稽道儔靈運,長謝囂塵張。

△靈化梵輔大生神章

帝真元府命元,高仙洞笈之氣。

玄會統無崖,混氣歸梵輔。

務猷運靈化,潛推無寒暑。

乘數構真條,振袂拂輕羽。

瓊房有妙韻,泛登高神所。

圓輪無停映,真仙森列序。

上上霄衢邈,洞元深萬巨。

秀葉翳翠霞,停廕清泠渚。

遨玩怡五神,繁想嘯明侶。

五難緣理去,沖心自怡處。

爽魂隨本根,亹亹空中處。

七誦重關開,豁滯非神武。

運通由中發,高唱稽首舉。

△高虛清明天生神章

帝真華府命元,真靈化凝之氣。

清明重霄上,合期慶雲際。

玉章散沖心,孤景要靈會。

煥落景霞布,神矜靡不邁。

玉條流逸響,從容虛妙話。

靈音振空洞,九玄離幽裔。

感爽無凝滯,去留如解帶。

明識生神章,高游無終敗。

玄景曜雲衢,跡超神方外。

應感無方圓,聊以運四大。

研心稽首誦,眾聖共稱快。

△無想無結無愛天生神章

帝真神府命元,自然玄照之氣。

無結固無情,玄玄虛中澄。

輪化無方序,數來亦叵乘。

誰雲無色平,峨峨多丘陵。

冥心縱一往,高期清神徵。

良遇非年歲,劫數安可稱?浮爽緣故條,反胎自有恆。

靈感洞太虛,飛步霄上冰。

津趣鼓萬流,潛凝真神登。

無愛固無憂,高觀稽首升。

----------------------------------------

◎太極真一人頌二首

大道雖無心,可以有情求。

佇駕空洞中,回盼翳滄流。

淨明三界外,蕭蕭玉京游。

自無玄挺運,誰能悟冥陬?落落天漢澄,俯仰即虛柔。

七玄散幽夜,反胎順沉福冥期苟潛凝,一陽一九無虞憂。

親此去來會,時復為淹留。

外身而身存,真仙會良儔。

亹亹玄中趣,湛湛清褵波。

代謝若旋環,椿水不改柯。

靜心念至真,隨運順離羅。

感應理常通,神適逮自徂。

淡游初無際,繁想洞九霞。

飛根散玄葉,理反非有它。

常能誦玉章,玄音徹霄霞。

甲申洪災至,控翮王母家。

永享無終紀,豈知年劫多?

分類:道教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雲笈七簽
卷一 道德部卷二 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卷三 道教本始部卷四 道教經法傳授部卷五 經教相承部卷六 三洞經教部卷七 三洞經教部本文卷八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九 三洞經教部經釋卷十 三洞經教部經卷十一 三洞經教部經二卷十二 三洞經教部經三卷十三 三洞經教部經四卷十四 三洞經教部經五卷十五 三洞經教部經六卷十六 三洞經教部經七卷十七 三洞經教部經八卷十八 三洞經教部經九卷十九 三洞經教部經十卷二十 三洞經教部經十一卷二十一 天地部一卷二十二 天地部二卷二十三 日月星辰部一卷二十四 日月星辰部二卷二十五 日月星辰部三卷二十六 十洲三島部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卷二十八 二十八治部卷二十九 稟生受命部一卷三十 稟生受命部二卷三十一 稟生受命部三卷三十二 雜修攝部一卷三十三 雜修攝部二卷三十四 雜修攝部三卷三十五 雜修攝部四卷三十六 雜修攝部五卷三十七 齋戒部卷三十八 說戒部一卷三十九 說戒部二卷四十 說戒部三卷四十一 雜法部卷四十二 存思部一卷四十三 存思部二卷四十四 存思部三卷四十五 秘要訣法部一卷四十六 秘要訣法部二卷四十七 秘要訣法部三卷四十八 秘要訣法部四卷四十九 秘要訣法部五卷五十 秘要訣法部六卷五十一 秘要訣法部七卷五十二 雜要圖訣法部卷五十三 雜秘要訣法部卷五十四 魂神部一卷五十五 魂神部二卷五十六 諸家氣法部一卷五十七 諸家氣法部二卷五十八 諸家氣法部三卷五十九 諸家氣法部四卷六十 諸家氣法部五卷六十一 諸家氣法部六卷六十二 諸家氣法部七卷六十三 金丹部一卷六十四 金丹部二卷六十五 金丹部三卷六十六 金丹部四卷六十七 金丹部五卷六十八 金丹部六卷六十九 金丹部七卷七十 金丹部八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卷七十二 金丹部十卷七十三 金丹部十一卷七十四 方藥部一卷七十五 方藥部二卷七十六 方藥部三卷七十七 方藥部四卷七十八 方藥部五卷七十九 符圖部一卷八十 符圖部二卷八十一 庚申部一卷八十二 庚申部二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卷八十四 屍解部一卷八十五 屍解部二卷八十七 諸真要略部卷八十八 仙籍旨訣部卷八十九 諸真語論部卷九十 七部語要部卷九十一 七部名數要記部卷九十二 仙籍語論要記部一卷九十三 仙籍語論要記部二卷九十四 仙籍語論要記部三卷九十五 仙籍語論要記部四卷九十六 讚頌部讚頌歌卷九十七 讚頌部歌詩卷九十八 讚頌部詩讚辭卷九十九 讚頌部贊詩詞卷一百 紀傳部紀一卷一百一 紀傳部紀二卷一百二 紀傳部紀三卷一百三 紀傳部傳一卷一百四 紀傳部傳二卷一百五 紀傳部傳三卷一百六 紀傳部傳四卷一百七 紀傳部傳五卷一百八 紀傳部傳六卷一百九 紀傳部傳七卷一百一十 紀傳部傳八卷一百一十一 紀傳部傳九卷一百一十二 紀傳部傳十卷一百一十三 紀傳部傳十一卷一百一十四 經傳部傳十三卷一百一十五 紀傳部傳十四卷一百一十六 紀傳部傳十五卷一百一十七 靈驗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靈驗部二卷一百一十九 靈驗部三卷一百二十 靈驗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靈驗部五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