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白話文
鄭譯傳
鄭譯字正義,滎一陽一開封人。
祖父鄭瓊,魏國的太常。
父親鄭道邕,北周的司空。
鄭譯很有學問,又通曉音樂,善於騎射。
鄭譯的堂祖父、開府鄭文寬,娶魏國的平一陽一公主。
平一陽一公主就是北周太祖元皇后的妹妹。
平一陽一公主沒有兒子,周太祖就讓鄭譯過繼給她家。
因此,鄭譯小時就被周太祖親近,總讓他與太祖諸子玩耍。
十幾歲時,鄭譯曾到相府司錄李長宗處,長宗當眾與鄭譯嬉戲。
鄭譯老著臉對長宗說:「明公您的地位、聲望都不輕了,人們都看著您,您卻這樣玩耍嬉戲,這不是喪德嗎?」
長宗很奇異。
鄭文寬後來生了兩個兒子,鄭譯又回到了自己家裡。
北周武帝時,鄭譯開始當給事中士,後任銀青光祿大夫,轉任左侍上士。
他與儀同劉日方總在皇上身邊。
鄭譯那時死了妻子,周武帝令鄭譯娶梁國的安固公主。
武帝親總萬機後,以鄭譯為御正下大夫,繼而轉任太子一宮尹。
當時太子大多失德,內史中大夫烏丸軌常勸武帝廢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裡總是不安。
此後武帝下詔,讓太子西征吐谷渾,太子於是私下裡對鄭譯說:「秦王是皇上的一愛一子,烏丸軌是皇上的一寵一臣。
我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蘇被廢、被殺的事呢?」
鄭譯說:「願殿下弘揚仁孝,不失為子之道而已,不要為別的事擔心。」
太子以為然。
破賊以後,鄭譯因功勞最大,賜開國子爵,食邑三百戶。
後來因他與皇太子過於親近,武帝大怒,削職為民。
太子又召他去,鄭譯仍像過去那樣與太子親近。
他因此對太子說:「殿下何時可得天下?」
太子高興,而更加親近他。
武帝去世後,太子繼位,這就是周宣帝。
宣帝越級提拔鄭譯當開府、內史下大夫,封他為歸昌縣公,食邑一千戶,委他以朝政。
不久他升任內史上大夫,晉爵為沛國公,食邑五千戶,又封他兒子鄭善願為歸昌公,鄭元琮為永安縣男,又讓他監修國史。
鄭譯很專權。
當時宣帝巡幸東京,鄭譯擅自將官府的建材據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
因此他又被削職為民。
劉日方多次對宣帝說,勸重新起用他。
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
下詔讓他兼管內史事。
起初,高祖楊堅與鄭譯有同學之誼,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與他傾心交好。
到這時,高祖被宣帝忌恨,心裡不安,曾在深巷子裡私下對鄭譯說:「我早想出京去輔佐藩王,這是你很清楚的。
我冒昧地把這托付給你,請稍稍給我留點意。」
鄭譯說:「憑著你的功德、威望,天下歸心。
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記?有機會我會馬上說的。」
當時,將要派鄭譯南征,鄭譯請派元帥。
宣帝說:「你的意思怎樣?」
鄭譯回答說:「若定江南,不是貴戚大臣不能鎮住。
可讓隋公楊堅去,暫且讓他當壽一陽一總管,以監督軍事。」
宣帝聽從了他的話。
於是下詔以高祖為揚州總管,鄭譯發兵,與楊堅相會於壽一陽一,以討伐陳國。
他們走了一些日子了,宣帝病了,於是與御正下大夫劉日方商議,帶隋公回京受托。
繼而鄭譯宣詔:文武百官都受高祖節度。
當時,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官商議,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
宇文仲已到宣帝寶座跟前,鄭譯知道了,馬上率領開府楊惠及劉日方、皇甫績、柳裘一起入宮。
宇文仲與顏之儀見了鄭譯等人,很驚愕,猶豫一會,想出宮去,高祖因便抓了他們。
於是假傳聖旨,又以鄭譯為內史上大夫。
次日,高祖為丞相,授鄭譯為柱國、相府長史、治內史上大夫事。
高祖為大塚宰後,總理萬機,以鄭譯兼任天官都府司會,總管六府諸事。
鄭譯出入於高祖臥室之內,高祖對鄭譯,言無不從,賞賜的玉帛不計其數。
鄭譯每次出入,都帶著甲士。
授鄭譯之子鄭元王壽為儀同。
當時,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造反作亂,高祖對鄭譯更加親近、禮遇。
繼而升他為上柱國,恕他十次死罪。
鄭譯生一性一淺薄,不管政務,但貪贓求貨。
高祖悄悄地疏遠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廢掉他、放逐他。
於是悄悄地告訴他的下級不要把什麼事告訴鄭譯。
鄭譯還坐在大廳上聽事,卻沒什麼事要他處理。
鄭譯害怕了,叩頭請求免職,高祖寬解他,以禮待他。
高祖受禪後,鄭譯以上柱國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高祖給他的賞賜很多。
又把他的兒子鄭元王壽的爵位升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戶;鄭元王旬為永安男爵。
又追贈鄭譯的父親和亡兄兩個人都當刺史。
鄭譯因被疏遠,悄悄地叫來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幫助。
他的奴婢上告鄭譯搞旁門左道。
皇上對鄭譯說:「我沒有對不起你,你這麼做,是什麼意思?」
鄭譯無話回答。
鄭譯又與他的母親分居,被司法部門彈劾,因此被削職為民。
皇上下詔書說:「鄭譯的好計謀,我再也聽不到了。
他買獄賣官,沸沸揚揚,灌滿了我的耳朵。
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殺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
殺他、留他都不好,應該賜他一本《孝經》,讓他熟讀。」
讓他與他母親一起居住。
不久,有詔書讓鄭譯參加撰寫法律,又授他開府、隆州刺史。
他請求回京治病,有詔書調他回京,皇上在禮泉宮見他。
皇上賜宴,與他一起喝酒,很高興,因此對鄭譯說:「貶退你已很久了,我心裡很掛念、憐憫你。」
於是恢復他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
皇上對侍臣們說:「鄭譯與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難的時候,他幫我說話。
想到這些,我哪天忘記過?」
鄭譯因此持酒敬皇上。
皇上命內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詔書,高赹開玩笑對鄭譯說:「筆干了。」
鄭譯回答說:「我出為刺史,拄著枴杖回來,沒得到一個錢,用什麼給你潤筆?」
皇上大笑。
不久,有詔讓鄭譯參加討論音樂之事。
鄭譯以為,北周七聲廢缺,從大隋受命以來,應該用新的禮樂,另外修定七始,名叫《樂府聲調》,總共八篇。
上奏皇上,皇上讚揚了他。
不久鄭譯升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詔回京到太常制定音樂。
他前後所論音樂之事,都記在《音律志》裡。
皇上慰勞鄭譯說:「律令是你定的,音樂又是你校正的。
禮、樂、律、令,你定了三種,的確值得讚美呀!」於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開皇十一年(591),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時年五十二歲。
皇上派使者去弔唁他。
謚號叫「達」。
他兒子鄭元王壽繼承爵位。
煬帝剛即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廢除。
但因鄭譯是佐命開國的元勳,有詔追改封鄭譯為莘公,讓元王壽襲爵。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