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白話文
韋世康傳
韋世康,京兆杜陵人,韋家世世代代都是關內的大姓。
祖父韋旭,魏國南幽州刺史。
父親韋..,隱居不仕,在北魏、北周兩代,十次征他出仕,他都不出山,世人稱之為「逍遙公」。
世康小時即沉穩敏捷,有器度。
十歲,州里任他為主簿。
在北魏,他二十歲左右,即在皇宮值班,封為漢安縣公,娶周文帝之女襄樂公主,授為儀同三司。
後仕北周,從任典祠下大夫,歷任沔州、硤州刺史。
隨周武帝平安北齊,授為司州總管長史。
那時東夏剛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來,韋世康安一撫他們,士民都很高興。
一年多後,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開府,轉任司會中大夫。
尉遲迥造反時,擔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擔憂,對韋世康說:「汾州、絳州過去是北周、北齊的分界線,那裡發生暴亂,恐怕動搖一柄一家。
現在我把那裡委託給你,請你好好給我守住。」
因此讓他當絳州刺史,憑他的威望鎮守,全境安寧。
韋世康生一性一恬靜好古,不因得失而動腦筋。
在絳州,曾慨然有退隱之志,他給子弟們寫信說:「我因生在世家大族,一向蒙受家族恩典,因此為官,到處奔走,到現在已經四、五十年了。
我總是急急忙忙為王命奔走,頻繁地鎮守地方,志在除掉三惑,心裡慎重地守著四知,以不貪為寶,身處肥缺而一無所取。
這些事情,頗為時人知曉。
現在我雖未老,但壯年已經過去,寒霜先打梧桐,北風早摧蒲柳。
我的眼睛更加昏花,已經看不到小字了;足疾更厲害,不能快走了。
爵祿怎能要多,為了防止滿盈應該退讓;年歲不必暮年,有病就辭職。
何況我的老母年事已高,我應該好好地侍奉她,早晚侍奉有缺,就是我的罪過。
現在,世穆、世文都已從軍,我和世沖又都在遠地作官,登高眺望故鄉,退隱回鄉之情更加迫切。
桓山之悲,比以前更深。
我想上達天子,請他按養親之禮,放我回家侍奉老母。
沒和你們商量,所以讓人送這封信。
我寫此信時,心在遙遠的故鄉,感歎悲慼之情,實在讓我無法承受。」
他的弟弟們以為,退休之事恐怕難以辦成,於是作罷。
他在任幾年,有仁政惠風,賦稅也連年交得最多,被提升為禮部尚書。
世康清心寡慾,不慕權貴,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
聽說人家有長處,就像自己有那樣高興,也不顯示人家的過失,以求取名譽。
不久晉爵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戶。
這年轉任吏部尚書,其他官職依舊。
開皇四年(584),因母喪離職。
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復職管事。
世康堅持請求皇上下制讓他退休,皇上不同意。
世康在吏部時,選人任官公平,請求、托人之事行不通。
開皇七年,將到江南任職,當時朝中議論,要重視方鎮,於是授他襄州刺史。
因牽連他事被免官。
不久,授他為安州總管,後又遷任信州總管。
開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為吏部尚書。
前後十幾年間,他多有獎掖後進之事,朝廷稱他廉潔、公平。
他曾在休閒時,對子弟們說:「我聽說,功成身退,這是古人的常道。
現在我年齡快到六十,我想辭去官職,回家閒居,你們認為怎樣?」
他兒子韋福嗣回答說:「大人修身養德,名立官成,防止盈一滿的告誡,這是先哲所重視的。
您想學習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辦吧。」
後來因侍奉皇上飲宴,韋世康又請求辭職,他說:「我無尺寸之功,但地位卻僅在宰相之下。
現在我已年老,對這個聖明的時代沒有什麼作用,恐怕先於朝露早早死去,無法對朝廷作交待。
我想請求退休,以讓賢士出頭。」
皇上說:「我一日思夜想,求賢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
你今天的請求,與我的本意完全不符。
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讓你睡著治理一方。」
於是讓他出京任荊州總管。
當時天下只設了四大總管,并州、揚州、益州三州,都是親王統帥,只有荊州交給韋世康,當時人們傳為美談。
世康為政清靜簡單,老百姓很喜歡,全境均無訴訟。
開皇十七年,在荊州去世,時年六十七歲。
皇上聽到消息,深感痛惜,贈送了很多財物。
追贈大將軍名號,謚號叫做「文」。
韋世康生一性一孝順友善。
當初因各位兄弟都很顯達,只有小一弟一弟韋世約仕途不通達,兄弟們都把父親留下的田地財產全部給小一弟一弟。
世人都誇獎他們仁義。
他的長子韋福子,官至司隸別駕。
次子韋福嗣,官至內史舍人,後來因犯罪被廢黜。
楊玄感造反時,率兵一逼一進東都洛一陽一,韋福嗣隨衛玄在城北作戰,官軍失敗,福嗣被楊玄感抓住。
玄感讓他作檄文,他的言辭很不像話。
繼而背叛楊玄感回到東都,皇帝記恨不已,把他車裂於高一陽一。
韋世康的小兒子韋福獎,任通事舍人。
在東都,福獎與玄感作戰陣亡。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