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白話文》李德林傳:祖父李壽,曾任湖州的戶曹從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隋書白話文》李德林傳

隋書白話文

李德林傳

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人。

祖父李壽,曾任湖州的戶曹從事。

父親李敬族,歷任太學博士、鎮遠將軍。

魏孝靜帝年間(534~550),令當時知識淵博的人審定文獻典籍,讓李敬族校書,隸屬於直閣省。

李德林年幼時,天資聰慧,只有幾歲時,讀左思的《蜀都賦》,十多天就爛熟於心了。

高隆之見了,非常驚歎,把這事告訴了朝中人士,說道:「如果給他時日,將來一定會成為天下傑出的人才。」

鄴京許多有名望的人士,都來到他家探視,一個多月間,每天來訪的車馬不斷。

十五歲時,就開始閱讀五經及古今的文集,每天閱讀幾千字。

不久對於古代典籍、天文地理、一陰陽一之學,無不通曉。

他還擅長寫作,文辭懇切且思路通暢,魏收曾經當著高隆之的面,對他的父親說:「您這個孩子的文章,終究將承繼溫子升。」

高隆之聽後,大笑著說:「魏常侍您未免太嫉妒賢才了,為什麼不近比老、彭,卻遠拿溫子升來比!」李德林十六歲時,父親去世,他親自駕著靈車,回故鄉安葬。

當時正是嚴冬季節,他只穿著單薄的孝服,並赤著腳,州里的人因此更加敬慕他。

博陵豪族中有個叫崔諶的,是當朝僕射的哥哥,因為休假而還家,車馬裝飾十分豪華。

他準備從自己家裡前往李德林家弔喪,兩家相距十幾里,跟隨的人有幾十人,他縮減跟隨的人員。

等到了李德林家門,跟隨的只五個人,說這樣不會使李德林責怪我太炫耀。

李德林家境貧寒,經歷坎坷,而且他的母親多病,就在家潛心研讀典籍,再沒有做官的心思。

後來,他母親的病略微好了點,就一逼一迫他去做官。

任城王高皆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

他們倆早晚相隨,幾乎成了師生和朋友,不拘於君民間的禮儀。

高皆曾經對李德林說:「我私下裡聽說埋沒人才就應受戮。

讓你長時呆在我身邊,得不到官職,而只讓我自身受益,縱然朝廷不怪罪於我,也害怕受到神靈的譴責。」

於是李德林被舉薦為秀才,送入鄴京,當時是天保八年(558)。

任城王給尚書令楊遵彥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燕趙本來多奇才,這話確實不錯。

今年所選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學識,自不必多說,只看他的風度神采,就知他終究會成為棟樑之材。

至於說到他治理國家的本領,可與賈誼、晁錯同列;作文賦詩的能力,可與相如、子雲相比。

即使堯舜臨世,賢才豪傑滿朝,然而建造大廈的人,怎麼會嫌棟樑太多呢。

我曾見孔文舉的《薦禰衡表》中說道:『洪水氾濫,帝思賢佐。

』拿正平來比大禹,常覺比得不倫不類。

現在拿李德林來說,便會覺得這句話並不過分。」

楊遵彥隨即令李德林起草《讓尚書令表》,他拿起筆,頃刻間寫成,不做絲毫更改。

楊遵彥因此十分欣賞他的才能,便把表給吏部郎中陸..看。

陸..看後說:「可以明顯地看出他的文章風格,浩浩蕩蕩如長河東流。

以前所見後生寫的文章,與李德林的文章相比,只不過是涓一涓細流而已。」

於是陸..讓他的兒子陸..早晚與李德林相隨,並告誡他的兒子道:「你做每件事,都應師法這個人,把他作為你的楷模。」

當時楊遵彥主管選拔人才的事務,他非常謹慎地選拔,舉行秀才考試,很少有甲等成績的。

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試題,都為上等,被授為殿中將軍。

這官職是西省的一個閒職,不是他所期望的,又加上當時處於天保末世,於是稱病還鄉,閉門謝客,以保持自己的品節。

乾明元年(560),楊遵彥奏請皇上,讓李德林入朝商議國事。

皇建初年,皇上降詔在各地搜羅人才,他再次被迫到晉一陽一,寫了一篇《春思賦》,世人稱其典雅華麗。

這時,長廣王做了丞相,駐守在鄴下。

李德林奉旨回到京城,與散騎常侍高元海等,共同掌管軍國大事。

長廣王召見了他,並授他為丞相府行參軍。

不久,長廣王繼帝位,李德林被授為奉朝請,在舍人省值夜班。

河清年間(562~565),被授為員外散騎侍郎,掌管齊帥的事務,在機密省值班。

天統初年,李德林被授為給事中,在中書省值班,掌管詔誥文書,不久任中書舍人。

武平初年,升為通直散騎侍郎,又奉命與中書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趙彥深一起掌管軍國機密。

不久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五天顆米不進、滴水不沾。

因此發一熱病,渾身生瘡,還是哀哭不絕。

許多為官的好友,像陸騫、宋士素,名醫張子彥等,親自替他調製湯藥。

但李德林不願喝,渾身紅腫,幾天過去,竟出人意料病癒了,身一體很快恢復。

大家都說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動天地所致。

太上博士巴叔仁奏述了他的事跡,受到了朝廷的嘉獎。

守孝剛滿一百天,不許他再守孝,讓他復出。

李德林因為自己久病,身一體羸弱,急忙奏請辭官歸鄉。

當時中書侍郎杜台卿奏《世祖武成皇帝頌》,齊主認為沒能盡善盡美,令和士開把文章給李德林看。

並降旨道:「杜台卿的這篇文章,不中朕意。

因你有才華,一定要多記述皇恩盛德,應速速作成,馬上送來。」

李德林於是進獻頌書十六章並加上序,文獻多不做記載。

武成帝看了文章,點頭稱好,賜給李德林名馬一匹。

武成三年(561),祖孝徵入朝做了侍中,尚書左僕射趙彥深出京做了兗州刺史。

朝中有原來被祖孝徵所厚待的官員,離間李德林與他的關係,說他是趙彥深的一黨一羽,不能再讓他掌管軍國機密。

祖孝徵卻說:「李德林滯留於絳衣微職已很久,我常常抱怨趙彥深厚待賢才不夠。

內省文書,正好可以委託給他。

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很好地處理事務,不可毫無根據地亂說。」

不久,李德林升任為中書侍郎,仍奉旨修訂國史。

齊主留心天下的好文章,召他進入文林館。

又令他與黃門侍郎顏之推二人共同管理文林館的事務。

武成五年(563),詔令他與黃門侍郎李孝貞、中書侍郎李若共同管理署敕宣旨的事務。

不久又升任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侍郎。

隆化年間,被授為假儀同三司。

承光年間,被授為儀同三司。

等到周武帝攻克北齊,進入鄴下的那天,詔令小司馬唐道和來到李德林家,宣讀聖旨曉諭撫一慰,說道:「攻打北齊的好處,只在於得到你,朕本來害怕你跟隨齊王往東退卻,現聽說你尚在,大可安慰我的心懷,應該立即入朝相見。」

唐道和引他進入朝廷,派內史宇文昂查問齊朝的風俗教化、人物品一性一,當即留他在內省,三天後才讓他回家。

不久仍讓他隨駕到長安,封他為內史上士。

從此以後,詔誥文書,以及任用山東的人,一律委託給他。

武帝曾經在雲一陽一宮用鮮卑話對群臣說:「我常常只聽說李德林的名字,等看到他給齊朝寫的詔書檄文,我還說他是天上仙人。

哪知今天得到他為我效力,又為我做了文書,非同一般。」

神武公紇豆陳顏回答道:「臣聽說賢明的君主,得到麒麟鳳凰是吉祥的徵兆,是聖德所致,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做到的。

瑞物即使得到,也不堪使用,如果李德林來為您效勞,也是陛下您的聖德所致,有大才可用,無所不能,遠遠地勝過得到麒麟鳳凰。」

武帝大笑著說:「確實如您所言。」

宣政末年(578),被授為御正下大夫。

大象初年,賜成安縣男爵。

周宣帝病勢加劇,囑托隋高祖受顧命輔佐少主。

邗國公楊惠對李德林說:「朝廷賜令您總管文武方面的大事,治理國家任務重大,如無群才輔佐,難以完成大業。

現在想與您共同管理國家大事,請一定不要推辭。」

李德林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回答道:「德林雖平庸怯懦,但也還有一片赤誠。

如果您曲意提升獎賞我,一定願以死來報答。」

高祖聽後十分高興,當即召見他一起說話。

起初劉日方、鄭譯偽造詔書,召高祖為顧命大臣,以輔佐少主,而統管內外兵馬事務。

各位將領已奉旨,全歸高祖管轄。

鄭譯、劉日方商議,想授高祖為塚宰,鄭譯自己做大司馬,劉日方也想做小塚宰。

高祖悄悄地問李德林:「我該怎麼處理這事呢?」

李德林回答說:「您最好做大丞相,假黃鉞,統轄內外各種軍務。

不這樣,無以制一服眾人心。」

等到給周宣帝發喪之時,就按李德林所說的辦了。

以鄭譯為相府長史,加上內史上大夫,劉日方只做了丞相府司馬。

鄭譯、劉日方因此心中不平。

以李德林為丞相府屬,兼儀同大將軍。

不久,有三方挑一起戰亂,進退的韜略,高祖都與李德林一起仔細考慮。

各種軍事文書,早晚填寫不斷。

一天之中,動不動超過上百件。

有時戰機緊急,幾件事要同時處理,李德林就口授給幾個人,意思各自不同,但從不加以修改,而準確無誤。

鄖公韋孝寬為東道元帥,統率軍隊駐紮在永橋,被沁水氾濫所阻,兵馬不能渡。

長史李詢寫來密信說:「大將梁士彥、宇文忻、崔弘度都接收了尉遲迥的餉金,軍中議論紛紛,人心一騷一動不安。」

高祖看到李詢的密信後,十分憂慮,與鄭譯商量,想派人去取代三位將領。

李德林卻獻計道:「您與各位將領,都是國家的貴臣,現在還不能使他們俯首受制,現在只是假借皇帝的威信,得到統帥各位將領的權力。

怎麼知道後來派遣的將領,一定能盡忠,而以前所派遣的將領,卻有違背之意呢?加上受金之事,虛實不明,即令更換,他們三人將懼罪,恐怕會逃去,就須把他們禁閉起來,那麼鄖公以下的將士,一定有驚疑之心。

況且大敵當前更換將領,是自古以來人們就感到難辦的事,也是樂毅辭燕的原因,趙括也因這樣使趙國招致失敗。

依我的拙見,只須派您的一個心腹,機智而有韜略,為各位將領原先所信服的人,立即到軍隊駐紮地,讓他暗查此事的真假。

縱令他們三人有異志,也一定不敢輕舉妄動。」

丞相頓時大悟,說道:「如果不是您闡明這些道理,險些壞了大事。」

當即派高赹騎馬飛奔,前往軍隊駐紮地,作為各位將領的統率,最後立了大功。

凡李德林策劃的謀略,大多都是這類。

進而被授為丞相府從事內郎。

高祖繼位之際,相國總統百揆、九錫大禮及詔策箋表各種表章詔書,都是李德林起草的。

高祖登基那天,授李德林為內史令。

起初,準備接受禪讓,虞慶則勸高祖先全部消滅宇文氏,高赹、楊惠也違背自己的本意贊同此議。

只有李德林固執爭辯,認為不能這樣做。

高祖變了臉色怒道:「你是讀書人,不可以參與這件事。」

於是就全部消滅了宇文氏。

自此官品不升,降到高赹、虞慶則的下面,只按分賜的慣例授了上儀同,晉陞為子爵。

開皇元年(581),詔令李德林與太尉任國公於翼、高赹等共同制定律令。

完成後奏知皇上,賜贈九環金帶一副,駿馬一匹,賞賜他對舊律令的增刪之功。

律令頒布之後,蘇威每每想更改其中的條例。

李德林認為律令已經頒布,按理必須統一,縱使有些小的錯誤或紕漏,不到損政害民的地步,就不能頻繁的更改。

蘇威又奏請五百家設置一個鄉正,讓他們管理民間訴訟。

李德林認為本來就應該廢黜鄉官判事,因為他們在鄉里有內外親屬,剖析評斷不公平,現在卻設鄉正專門管理五百家民事糾紛,恐怕為害更深。

況且現在的吏部,總管人才的選拔,而天下不過幾百個縣,在六七百萬戶中,一精一心選拔一出來的幾百個縣令,有些還不可能稱職,而想在一鄉之內,選拔一個能管理五百家糾紛的人,恐怕一定難以找到。

又加上有些偏僻小縣,根本不足五百戶人家,又不能讓兩縣共同管理一鄉。

於是,皇上詔令內外群官,到東宮共同商議,從皇太子以下的官員,大都贊同李德林的意見。

蘇威又說可以廢除郡制,李德林對他道:「制定律令時,你為何不提出廢除郡制好呢?現在律令剛頒布出來,難道可以隨便更改嗎?」

而高赹贊同蘇威的意見,妄說李德林凶狠暴戾,固執己見。

因此高祖全部採納了蘇威的建議。

開皇五年(585),皇上詔令李德林寫篇文章,記述他做宰相時的國家大事,完成後,編為五卷,命名為《霸朝雜集》。

高祖讀完後,第二天早晨對李德林說:「自古以來,無論哪個帝王的興盛,一定都有奇才賢士輔佐。

我昨天讀了您的《霸朝雜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動天地降賢人於世的道理。

昨晚嫌夜太長,使我不能早早地見到您的面。

我一定要讓您處於尊貴的地位,與國家相始終。」

於是追封李德林的父親為恆州刺史。

不久,皇上又說道:「我本來想使他更加顯貴。」

又追贈他的父親為定州刺史、安平縣公,謚號為孝。

讓李德林承襲。

李德林本來少年就有才名,現在又身居顯貴,所寫的文章,廣泛流傳於世。

有些不知道他的人,還以為他是古人呢。

李德林因為梁士彥和元諧之流,經常表露出叛逆朝廷的意向,想在大江以南,與國家抗衡,於是寫了《天命論》呈給皇上。

李德林自隋擁有天下,經常進獻攻打陳國的計謀。

開皇八年(588),皇輦幸臨同州,李德林因病不能隨駕。

皇上下了一道詔書召他,信後親筆寫著:「攻打陳的事宜,最好你能親自來。」

正趕上高赹有使命要回京,皇上對高赹說:「李德林如果因病不能來,最好你去他家聽取飽打陳的方略。」

高祖把李德林獻的計謀交給了晉王楊廣。

後來隨他輦駕歸京城,在途中,高祖用馬鞭指著南邊說:「等到攻取陳之後,應當用七寶服來裝扮你,使你在太行以東,沒有人趕得上你。」

等到攻佔了陳,封李德林為柱國、郡公,分封食邑八百戶,賞布帛三千段。

晉王楊廣宣讀聖旨已畢,有人對高赹說:「皇上出謀劃策,晉王及各位將領,齊心合力攻佔了陳,現在卻歸功於李德林,各位將領一定會憤恨,並且後世的人,也會歎息您白白地攻佔了陳國。」

高赹入宮把這些言論告訴了皇上,高祖就罷除了前令。

起初,高祖在大象末年,把逆賊王謙原來的住宅賜給了李德林,文書已下,到了住宅所在地,忽然皇上又改賜給崔謙。

皇上告訴李德林,說:「那個人想要王謙的住宅,準備給他的舅弟。

對您沒有什麼絲毫影響,不必與他爭,您可以另選擇一套好的住宅。

如果都不稱意,就別為您營建,並可尋找莊店作替換。」

於是李德林上奏,拿逆賊高阿那肱在衛國縣八十個市店,替換王謙的住宅。

開皇九年(589),皇上到晉一陽一,店裡的人上書訴說道:「土地本是百姓的財產,高氏強奪了去,並在上面建築房屋。」

皇上命令有司估價,付錢給百姓。

正趕上蘇威奉旨從長安來,向皇上奏道:「高阿那肱是亂世宰相,因諂媚而得一寵一,強佔民地,建築市店出租。

李德林虛構事實欺騙人,虛妄奏請搬入。」

李圓通、馮世基等人又進言道:「這些市店,收利如同食邑千戶,請計算時日追回這些贓款。」

皇上因此責怪李德林,李德林請他們查看高氏的文簿記載,並說明原來打算換宅的心意,皇上不聽,就追回了全部市店給當地的居民。

從此更加討厭他。

開皇十年(590),虞慶則等人從函谷關以東巡察而回,都上奏道:「五百戶設立一個鄉正,專管民事糾紛,對人民沒有好處。

他們憑自己的一愛一憎徇私枉法,公開接受賄賂。」

皇上就下令廢除。

李德林又進諫道:「這件事,我本來認為不可這樣做。

既然已經設置了,又突然廢除,政令不統一,早晨頒布,晚上就要撤銷,全然不是帝王立法的常理。

我希望陛下對於這類總想隨意更改法令的人,立即以軍法處置。

不這樣,人們就會議論不已。」

高祖於是發怒大罵道:「你想讓我做王莽那樣的暴君嗎?」

當初,李德林說他的父親是太尉諮議,以此獲取贈官,李元一操一與陳茂等人暗地裡上奏道:「李德林的父親,去世時為校書,而他自己妄稱諮議。」

皇上更加恨他。

到這時,李德林又在朝廷上忤逆了皇上的旨意,皇上因而歷數他道:「你作為內史,掌管我的機密大事,就不應頻頻地干預政事,讓人覺得你心地不寬闊。

難道你沒有自知之明嗎?我正用孝來治理天下,害怕它廢缺,所以立五教來弘揚它。

而你卻說孝出於人的天一性一,何必人為教化。

這樣看來,孔子就不該著《孝經》了。

你又撒謊獲取市店,妄加自己父親的官職,我確實心懷忿恨,一直沒有說出來。

現在應把你遣到一個州中去任職。」

因此貶他為湖州刺史。

李德林叩拜謝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內史令了,只請給我一個閒散的官職。

等陛下登封告成之時,好讓我一觀那時的盛況,然後回我故土,死而無憾。」

皇上沒有答允,他轉任懷州刺史。

在懷州,逢大旱,李德林責成一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廢勞力,竟然無絲毫裨益,被考司所貶。

過了一年多,李德林去世,時年六十一歲。

追贈為大將軍、廉州刺史,謚號文。

等到將要安葬時,皇上詔令羽林一百人,並派了一班鼓吹手,以供喪事之用。

賜布帛三百段、粟米一千石,以牛、羊、豕三牲作太牢來祭奠他。

李德林儀表堂堂,善於談吐,齊朝天統年間(565~56一9),兼任中書侍郎,在賓館裡接受陳國的國書,當時,陳國使者江總看到他後,稱讚他道:「他是河朔的英才啊。」

李德林涵養極深,當時沒有人能測量得出來。

只有任城王高皆、趙彥深、魏收、陸..等人十分欽重他,對他的讚譽之詞,無所不至。

李德林年少時就成了孤兒,沒有字,魏收對他說:「你有天才般的學識,一定可以官至公輔,我就用這兩個字送給你作字。」

進入仕途之後,他就掌管軍國機密。

他一性一情穩重,辦事謹嚴。

他曾說古人不言溫和敦厚地做人,又何足稱道呢。

他年少之時就以有才學被世人所知,等到地位、名望漸高,就有傷於太自負,一些爭名之流,更以讒言譭謗他,所以他雖輔佐帝王創業,卻十多年間,竟然不見升職。

他一生所著的文章,編纂為八十卷,遇上動亂,現在只有五十卷流傳於世。

他奉旨撰寫《齊史》,未完成就去世了。

史臣說:李德林年幼時,就有高尚的思想品質和志趣,博學多才,在鄴中很有名望,聲名遠揚到函谷關以西。

隋朝霸業初創之時,積極佐助獻謀,各種緊急戰書、帝王詔書,繁複交錯,他都準確地發出,各類文誥的言辭之美,當時沒有第二個人。

君臣和睦相處,自然會平步青雲。

不擔心沒有誰知道自己,難道是一句空話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隋書白話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