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白話文
段文振傳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
祖父段壽,西魏滄州刺史。
父親段威,北周洮州、河州、甘州、渭州四州刺史。
段文振小時就有膂力,膽量過人,生一性一正直,通曉時務。
剛為宇文護親信時,宇文護知他有才幹,提拔他當中外府兵曹。
後來,北周武帝在晉州進攻北齊的海昌王尉相貴,尉相貴的亞將侯子欽、崔景嵩為內應。
段文振以槊為杖,與崔仲方等幾十人率先登上晉州城。
段文振隨崔景嵩到尉相貴的住處,拔一出佩刀迫他投降,尉相貴不敢動彈,晉州城於是被攻下。
北周武帝十分高興,賜他布帛上千段。
進而攻佔文侯、華谷、高壁三城,他都有功勞。
到攻并州時,他攻陷城東門而進去,北齊安德王高延宗懼怕而出來投降。
朝廷錄他前後的功勳,將授他高官,因有人上讒言而被譴責,因此只授他上儀同,賜他襄國縣公的爵位,食邑一千戶。
進而他又平定鄴都,又賜他羅綺二千匹。
後來他隨滕王宇文荄攻擊稽胡,打破敵軍。
歷任相州別駕、揚州總管長史。
入京任天官都上士,隨韋孝寬經略淮南。
不久尉遲迥作亂,當時段文振的老母親和妻子兒女都在鄴城,尉遲迥派人引一誘他,文振不顧,歸隨隋高祖。
高祖任他為丞相掾,兼任宿衛驃騎。
司馬消難投奔陳國後,高祖讓段文振安一撫淮南。
回京後,授他衛尉少卿,兼任內史侍郎。
不久以行軍長史身份隨達奚震討伐背叛的南蠻,平定了他們,被加授上開府。
過了一年多,升任鴻臚卿。
衛王楊爽北征突厥,讓段文振任長史,因功勞簿不實而被免官。
後作石州、河州二州刺史,很有威名和恩惠。
遷任蘭州總管,改封龍崗縣公。
突厥人進犯邊塞,他以行軍總管的身份率部破敵,一直追擊到居延塞才回還。
開皇九年(589),隋國大舉伐陳,以段文振為元帥秦王的司馬,另兼行軍總管。
平定江南後,授他為揚州總管司馬。
不久他又轉任并州總管司馬,因母喪離職。
不久,令他復職管事,他堅持推辭,但朝廷不許可。
幾年後,授他雲州總管,不久任太僕卿。
開皇十九年,突厥人進犯邊塞,段文振以行軍總管的身份抵敵,在沃野遭遇達頭可汗,大破敵軍。
段文振早先與王世積有舊交,起初,文振北征,王世積送給他駱駝、馬匹。
文振回京後,王世積因罪被殺,段文振因與他交好,功勳於是不被錄取。
次年,率部出靈州道以防備胡人,無敵而還。
越間蠻反叛,段文振討平了他們,朝廷賜他奴婢二百人。
仁壽初年,嘉州獠造反,段文振以行軍總管身份討伐他們。
他領兵出山谷間,被賊人襲擊,前後阻於險,不得相互救援,官軍於是大敗。
段文振又收集散兵,出其不意而攻擊他們,最後打敗賊人。
段文振生一性一剛正,不肯在人之下。
當初,官軍在益州駐紮,他拜見蜀王楊秀,樣子對蜀王不大恭敬,楊秀很忌恨他。
到現在,楊秀告段文振軍白白地敗績送死。
右僕射蘇威,與段文振有矛盾,因此上讒言害他。
他因此被除名。
到楊秀被廢王后,段文振上表申冤,高祖安慰他,授他大將軍。
不久授他靈州總管。
煬帝即位後,調他任兵部尚書,待遇很深。
隨軍征討吐谷渾,段文振督兵駐紮在雪山,連營三百多里,東接楊義臣,西連張壽,把吐谷渾國主圍困在覆袁川。
他因戰功升任右光祿大夫。
煬帝巡幸江都,讓段文振兼管江都郡事。
段文振見高祖那時容納突厥的啟民可汗於塞內,又嫁給他公主,不斷地賞賜他,到了大業初,對他的賞賜更多。
段文振考慮到,突厥可汗,狼子野心,恐為國家禍害。
於是他上表說:「我聽說古時候遠方人不亂近處人,夷人不亂華夏。
周宣王外攘戎狄,秦始皇築城萬里,這是遠謀良計,不能忘記。
我看國家容納啟民可汗,給他士兵吃的,借給他地利。
如按我的糊塗想法,以為這種作法欠妥當。
為什麼呢?胡人的生一性一,不親近人,很貪婪,他弱小時就投靠你,強大了就反要吃掉你,這是他們的本一性一。
我學問不淵博,不能有遠見,只聽說過晉朝的劉曜、梁代的侯景的事。
近代這些事情的應驗,眾所周知,依我看來,啟民可汗必為國家大害。
依我的計策,按時打發他走,讓他們到塞外去。
然後設上烽火,沿著邊境防守,一定要嚴密,這是千秋萬代的長遠謀略。」
當時,兵曹郎斛斯政專掌兵權。
段文振知道他是個凶險無德的傢伙,不可把機密大權交給他,所以屢次對煬帝說這事,煬帝都不採納。
遼東戰爭爆發,煬帝授段文振左侯衛大將軍,率部出南蘇道。
在路上,他病得很重,上表煬帝說:「我以凡庸、微賤之身,幸逢盛世,承受獎勵提拔,我的榮譽超過了同輩人。
但是,我的智能無所可取,得到的又太多,因此我常念叨國家的大恩,廢寢忘食,我常想效犬馬之勞,以報答國家大恩於萬一。
但我養身無方,疾病於是很重。
抱著如此深的愧疚,就要永遠地埋在地下,我承受不了巨大遺憾,於是略略陳述一點我的管見。
我看這遼東小丑,不服嚴刑,我國遠降六軍,皇上御駕親征。
但是,夷狄多行其詐,皇上要多多防備。
他們往往口裡說投降,心裡卻想背叛,可謂詭計多端,請不要隨意接受他們投降。
眼下水位正好下降,我軍不可遲疑,但願皇上嚴令各路人馬,星夜奔馳,水陸俱進,出其不意,那麼平壤這座孤城,就可攻下來了。
如果打下了平壤,就挖了他們的根,其餘城邑自可平定。
如不按時平定,假如遇上綿綿秋雨,深為阻隔,兵糧又盡,強兵在前頭,革末革曷人在後頭,遲疑不決,這不是上策。」
幾天後,段文振在軍中去世。
煬帝看了他的表章,悲歎很久,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北平侯,謚號為「襄」。
賜他家縑帛一千段,糧食二千石,在儀仗隊的鼓吹下,送他到墓地。
段文振有十個兒子。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