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白話文
長孫晟傳
長孫晟,字季晟,生一性一通敏,略涉書史,善於騎射,矯捷過人。
當時周朝崇尚武藝,貴族子弟都因有武藝而覺得了不起,每每與他騎馬射箭,那些人都在他之下。
十八歲,任司衛上士,初不出名,人們還不認識他。
只有隋高祖一見他,就嗟歎不已,於是攜起他的手而對人們說:「長孫郎武藝超群,剛與他交談,他又有很多奇策。
以後的名將,難道不是他嗎?」
北周宣帝時,突厥的攝圖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朝廷以趙王宇文招之女嫁給他為妻。
但北周與攝圖各相誇耀實力,都選拔驍勇之士以作使者,北周因派長孫晟為汝南公宇文神的副使,送千金公主到攝圖的牙旗之下。
前後使者數十人,攝圖多不禮遇,獨對長孫晟特別喜一愛一,每每與他一起遊獵,留他在突厥到年底。
曾有二雕飛著爭肉吃,攝圖給長孫晟兩支箭,說:「請射取它們。」
長孫晟於是彎弓奔去,遇雕相奪,於是一發而射穿兩雕。
攝圖歡喜,讓各位子弟貴人都與他親近,以學習彈射。
攝圖的弟弟處羅侯名叫突利設,尤得眾心,但被攝圖忌恨,因此密派心腹,偷偷與長孫晟結盟。
長孫晟和他一起遊獵,因便考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全都知道了。
當時隋高祖為北周丞相,長孫晟把情況告訴高祖。
高祖大喜,升他當奉車都尉。
到開皇元年(581),攝圖說:「我是周家的親戚,現在隋公自立為帝,我不能制一服他,又有什麼面目見人呢?」
因此與高寶寧攻陷臨渝鎮,與各部落相約,一起南侵。
高祖剛剛登基,因此很害怕,就修築長城,發兵屯駐北境,命令一陰一壽鎮守幽州,虞慶則鎮守并州,屯兵幾萬人以為防備。
長孫晟早就知道攝圖、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都號可汗,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好。
對他們難以力征,容易離間。
因此上書高祖說:「我聽說,喪亂到極點,必然招致昇平。
因此上天啟其機運,聖人成其要務。
皇帝陛下正在百王之末,遇千載之期,中原雖然安定,但戎敵尚為梗阻。
這時發兵討敵,還不是時候;放著他們不管,又會遭到侵擾。
所以應該秘密策劃,漸漸攘除他們。
計策失當則百姓不寧,計策合適則是萬代之福。
吉凶所繫,誠請詳思。
我在北週末年,曾經忝列外使,匈奴實情,我都知道。
玷厥與攝圖相比,兵強但位下,表面上屬攝圖管,內地裡矛盾已很突出。
如鼓動他的不平之情,他們必將打內戰。
另外,處羅侯是攝圖的弟弟,一奸一詐多謀而勢力弱小,他曲己迎眾,國人喜歡他,因此被攝圖忌恨,他的心裡很不安定,跡像已顯示出矛盾,他心裡實際上很是疑懼。
又,阿波是個首鼠兩端的人,他在幾個人中間,很怕攝圖,受到他的牽制,誰強大他就跟誰,沒有一個定心。
現在應該遠交近攻,離間強者,而聯合他們中的弱者,派使者到玷厥那裡去,與阿波聯合,那麼,攝圖就會回兵,自防其右邊的地盤。
另引導處羅侯,讓他連結奚人、靅人,那麼攝圖就會又分兵馬,去防備他左邊的地盤。
攝圖首尾猜疑,心腹離心,十幾年後,我國再乘機討伐,必可一舉殲敵了。」
皇上看表大喜,因此召長孫晟來和他說話。
長孫晟又口述形勢,手畫山川,寫出突厥的虛實,都瞭如指掌。
皇上歎賞不已,全部採納他的計謀。
朝廷因此派太僕元暉出伊吾道,讓他拜訪玷厥,賜給他狼頭纛,假裝對他很欽敬,對他很禮貌。
玷厥的使者來朝,讓他處在攝圖的使者之上。
反間之計既已推行,突厥果然互相猜忌。
朝廷任長孫晟為車騎將軍,出黃龍道,送一些錢給奚人、靅人、契丹人,讓他們當嚮導,得以到處羅侯的住處,與他深深交好,引一誘他,讓他內附朝廷。
開皇二年(582),攝圖的四十萬騎兵從蘭州入侵,到了周盤,打敗達奚長孺的部隊,還想南侵。
玷厥不同意,帶兵而去。
當時長孫晟,又遊說染干,讓他假告攝圖說:「鐵勒等謀反,想襲擊你的牙地。」
攝圖於是很害怕,帶兵出塞去了。
幾個月後,突厥人一大舉入侵。
朝廷派八道元帥分兵拒敵。
阿波到了涼州,與竇榮定交戰,賊帥屢屢敗北。
當時長孫晟是偏將,竇榮定派他對阿波說:「攝圖每次來打仗,都獲得很大的勝利。
阿波才到內地,就被打敗了。
這是突厥人的恥辱,難道你心裡不慚愧嗎?而且攝圖與阿波,兵力本來差不多。
現在攝圖天天取勝,被眾人推崇,阿波出師不利,為國家帶來恥辱。
攝圖肯定會把罪過歸結到阿波頭上,成就他早有的計謀,消滅你這一支北牙。
請你好好想一想,你能對付攝圖嗎?」
阿波的使者來了,長孫晟又對他說:「現在,達頭已與我隋國聯合,但攝圖卻拿他沒辦法。
可汗何不依附隋國天子,連結達頭,互相聯合,成為強者,這是萬全之計。
何必喪失兵馬,自遭罪過,歸去在攝圖手下,受他的凌一辱和殺戮呢?」
阿波採納了這個建議,因而留兵塞上,派人隨長孫晟入朝。
攝圖與衛王的軍隊相遇,在白道一帶作戰,敗走到磧。
他聽說阿波心懷二意,於是掩襲北牙,全部俘虜了阿波的部眾,殺了阿波的母親。
阿波無法回家,往西跑到玷厥那裡,借了十幾萬人馬,向東襲擊攝圖,又得到了北牙失地,收到了散兵幾萬,與攝圖作戰。
阿波屢屢得勝,其勢力更大。
攝圖又派使者到隋朝來上貢,北周公主也請求改姓楊,乞求當高祖的女兒,皇上同意了。
開皇四年(584),派長孫晟當虞慶則的副使,出使到攝圖處,賜北周公主姓楊,改封她為大義公主。
攝圖奉詔,卻不肯下拜。
長孫晟上前說:「突厥與隋,都是大國天子,可汗不起身下拜,怎敢違逆你的意願?但你的夫人是隋帝之女,那麼你就是大隋的女婿,你為什麼無禮,不孝敬你岳父呢?」
攝圖於是笑著對他的達官們說:「應該下拜岳父,我聽就是了。」
於是才下拜授受詔書。
長孫晟出使突厥,能按聖旨辦事,因此被授為儀同三司、左勳衛車騎將軍。
開皇七年(587),攝圖死去。
朝廷派長孫晟持節授他的弟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讓他的兒子雍閭為葉護可汗。
處羅侯請長孫晟上奏朝廷說:「阿波被老天爺所滅,只與五、六千騎兵在山谷間,願聽聖旨,當取他獻給朝廷。」
高祖於是召文武百官商議這事。
樂安公元諧說:「請讓他到阿波處,砍下阿波的頭,以懲罰他的罪惡。」
武一陽一公李充說:「請把他活捉入朝,當眾殺他。」
皇上對長孫晟說:「你以為如何?」
長孫晟回答說:「若論突厥人背叛,那應該都予以施刑。
現在,他們兄弟互相消滅。
阿波有罪,但不是對國家。
如在他窮困時捉來殺他,恐怕不是招致遠人的辦法。
不如讓阿波與處羅侯兩存之。」
皇上說:「好!」開皇八年,處羅侯死了,朝廷派長孫晟前往吊口言,並把陳國所獻的寶物送給雍閭。
開皇十三年(593),內地流放者楊欽逃到突厥,詐言彭公劉昶和宇文氏女謀劃反隋,說是他們派他來突厥,秘密地告訴公主的。
雍閭信了這話,就不向朝廷上貢了。
朝廷又派長孫晟出使突厥,觀察情況。
公主見了長孫晟,出言不遜,又派她的相好的安遂迦與楊欽謀議,煽動迷惑雍閭。
長孫晟回到京師,把情況全部報告朝廷。
朝廷又派長孫晟去突厥要索楊欽。
雍閭想不給,假裝說:「查了客人,沒有這個人。」
長孫晟於是賄賂他的達官,知道楊欽所在之處,夜裡掩襲,抓住了他,給雍閭看,就便還揭發了公主偷一漢子的事,突厥人感到很恥辱。
雍閭抓住安遂迦等人,都交給長孫晟。
皇上大喜,加授長孫晟開府,仍派他到突厥,親自督殺大義公主。
雍閭又上表請求和親通婚,朝廷將許可。
長孫晟又上奏說:「我看雍閭,反覆無常,沒有信義,只因與玷厥有矛盾,所以才依附我們國家。
即使與他聯姻,最終肯定會反叛。
現在,他若得以娶公主為妻,承借國家威力,玷厥、染干肯定又會受他制約。
他強大以後再反叛,以後恐怕難以對付。
而且那染干是處羅侯的兒子,他家一向忠誠,到現在有兩代了。
我此前與染干相見,也求與朝廷通婚,不如答應他,讓他南遷,他兵少力弱,容易馴服,讓他對付雍閭,以作邊境的保衛。」
皇上說:「好!」又派長孫晟告訴染干,同意他娶公主。
開皇十七年(597),染干派五百騎兵隨長孫晟來朝廷迎接公主。
皇上以宗室之女封為安義公主,嫁給他。
長孫晟勸染干率眾南遷,住在度斤舊鎮。
雍閭很恨朝廷,動不動就來搶掠。
染幹得知動靜,馬上派人上奏朝廷,因此賊人南下,朝廷總是先有防備。
開皇十九年(599),染干請長孫晟上奏,雍閭正在作攻城的器一具,想攻打大同。
下詔發六總管兵,都由漢王節度,分路出塞討伐。
雍閭十分恐懼,又與達頭結盟,合力襲擊染干,大戰於長城之下。
染干失敗,雍閭殺了他兄弟子侄,部落都逃散了。
染干與長孫晟只與五個騎兵連夜往南跑,天亮時,走了一百多里,收得幾百騎兵,於是謀劃道:「現在兵敗入朝,只是一個降人罷了,大隋天子怎麼會禮遇我?玷厥雖來襲擊我,我們之間本無仇怨,如去投奔他,他必定會幫我。」
長孫晟知道他心懷二志,於是秘密派隨從到伏遠鎮,讓他們快舉烽火。
染干見四個烽火都舉起來了,問長孫晟說:「城上為何燃一燒烽火呢?」
長孫晟騙他說:「那裡城池很高,必定是遠遠地看見賊人來了。
我大隋國的辦法是,如賊人少就舉二烽,多了舉三烽,很多舉四烽。
讓人知道賊人又多又一逼一近罷了。」
染干很害怕,對部眾說:「追兵已經一逼一迫,我們暫且進城去罷。」
進鎮後,長孫晟留下染干的達官執室率領部眾,自帶染干由驛道回朝廷。
皇上大喜,升長孫晟為左勳衛驃騎將軍,讓他持節保護染干。
長孫晟讓投降的突厥人偵察雍閭,知道雍閭的牙內屢有災變,夜見赤虹,光照幾百里,天狗星隕落,下了三天血雨,流星墜一落在雍閭的營內,聲音像打雷。
突厥每天夜裡都自相驚擾,說隋軍將到了。
長孫晟派人把這些都報告朝廷,仍請出兵討伐突厥。
都速等人歸附染干,前後來的男一女人口一萬多。
長孫晟安置好他們。
由此突厥人很高興內附朝廷。
不久,朝廷讓染干當意利珍豆啟人可汗,賞他在武安殿上行射禮。
選拔善射的十二個人,分為兩隊。
啟人可汗說:「我因長孫大使得以朝見天子,今天賜我射箭,我願加入他那一隊。」
皇上同意。
給長孫晟箭矢六侯,都射進了鹿,啟人所在的這一隊取勝了。
當時有鴉在天上成群地飛,皇上說:「你善射箭,為我射取它們。」
長孫晟十發俱中,鳥都隨彈丸落下。
這天百官得賞,長孫晟最多。
不久派他率領五萬人馬,在朔州修築大利城,以讓染干居住。
安義公主死了,長孫晟又持節送義城公主嫁給染干。
長孫晟又上奏說:「染干的部落回來的多了,雖然住在長城之內,仍被雍閭抄略,跑來跑去很辛苦,不得安寧,請讓他遷居五原,以黃河為險固,在夏州、勝州之間,從東往西到黃河,從南往北四百里,挖出大溝來,讓他住在裡頭,隨意放牧,免得被抄略,他的人馬必定會安定下來。」
皇上都聽從了。
開皇二十年(600),都藍部落大亂,可汗被部下殺死。
長孫晟因此上奏說:「現在王師面臨突厥境地作戰,屢有功勳,賊人內部離心,主子被殺。
乘機招降,必然都來投降。
請派染干的部下,分頭去招降。」
皇上同意,果然都來降附。
達頭恐怖,又大集兵馬。
下詔讓長孫晟率領投降過來的突厥人,任秦川行軍總管,歸晉王楊廣指揮,出兵討敵。
達頭與晉王楊廣相抗。
長孫晟獻計說:「突厥人飲水時,可以下毒。」
因此在水上流下毒,達頭的人畜飲水大多死去,於是大驚說:「老天爺下這種毒水,這是要滅亡我吧?」
因此連夜逃走。
長孫晟追趕敵人,斬首一千多級,活捉一百多人,得到幾千頭牲畜。
晉王大喜,帶長孫晟到內帳,一起飲酒,極其歡樂。
有突厥達官來投降,當時也在座,說:「突厥境內,很怕長孫總管,聽到他的弓聲,說是霹靂;見他跑馬,說是閃電。」
晉王笑著說:「將軍發怒,威風震動域外,於是以雷霆為比,這是多麼了不起啊!」官軍班師,授長孫晟上開府儀同三司,又派人到大利城,安一撫那些新近歸附的突厥人。
仁壽元年(601),長孫晟奉表上奏說:「我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一百多里,都像雨足下垂於地一樣,按驗兵書,這叫下血雨,它下面的國家必將破亡。
想滅匈奴,應在今日。」
下詔楊素任行軍元帥,長孫晟為受降使者,送染干北伐。
仁壽二年,官軍到北河,適逢賊帥思力俟斤等人領兵抗拒。
長孫晟和大將軍梁默打跑他們,轉戰六十多里,賊人一大多投降。
長孫晟又叫染干分頭派遣使者,往北方的鐵勒等部落招降。
仁壽三年,有鐵勒、思結、伏利具、渾、斛薩、阿拔、僕骨等十幾個部落,都背叛達頭,請求投降內附。
達頭的部眾都潰散了,他往西投奔吐谷渾。
長孫晟送染干,把他安置在磧口。
事情完畢後,長孫晟入朝,遇上高祖去世,朝廷匿喪不發。
煬帝把長孫晟帶到高祖的靈柩前,委託他當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即日拜授左領軍將軍。
遇上楊諒造反,煬帝令長孫晟以本官身份兼任相州刺史,調發華山以東的兵馬,與李雄等人一起共同經略相州。
長孫晟推辭說:「我有個叫行布的兒子,現在在逆一黨一所在的地方,我忽然承受這一重任,心裡感到很不安。」
煬帝說:「你的忠誠和勤勉,我很清楚。
現在這相州地方,本是齊國故都,人情很薄,容易一騷一動。
如發生動亂,賊人的勢力就大了,我想能鎮守那裡的,只有你了。
你對國家有深情,不會因兒子而害忠君大義,所以委託你去,你別推辭了。」
於是派他任相州刺史。
楊諒被打敗後,讓長孫晟還京,轉任武衛將軍。
大業三年(607),煬帝巡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過突厥,到達涿郡。
擔心染干驚恐,先派長孫晟往染干處說明此行用意,表達煬帝的意思。
染干聽了,召來所轄各國,奚、靅、室韋等部落幾十個酋長都來集合。
長孫晟因考慮到牙中草多而髒,想讓染干親自除草,給各部落看,以顯示煬帝的威望,於是指著軍帳前的草說:「這草根很香。」
染干馬上去聞,說:「一點都不香。」
長孫晟說:「天子巡幸這裡,諸侯應該親自灑水掃地,清除御路,以表示至敬之心。
如今這牙中蕪穢,所以我說是留的香草罷了。」
染干於是領悟說:「這是我這個奴才的罪過!我的骨肉,都是天子賜的,得以出點力氣,豈敢推辭?只因邊鄙之人不知法度罷了。
幸有將軍施恩,教導我,將軍的恩惠,是奴才我的大幸啊!」於是拔一出所佩帶的刀,親自砍除雜草,那些貴人和各部落的酋長,爭著倣傚。
於是調發榆林北部的百姓,一直到其牙地,又東到薊地,長三千里,寬百步,全國百姓都來割草開御道。
煬帝聽了長孫晟的計策,於是更加讚賞他。
後授他為淮一陽一太守,沒有赴任,又改任右驍衛將軍。
大業五年(609),長孫晟去世,時年五十八歲。
煬帝十分痛惜,贈予很多東西。
後來突厥人圍困雁門,煬帝感歎說:「假使長孫晟在,不會讓匈奴人猖狂到如此地步!」長孫晟一愛一出奇計,務求功名。
生一性一孝順,居喪時身一體毀壞,為朝廷人士稱讚。
唐貞觀中(627~649),追贈他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謚號叫「獻」。
小兒子長孫無忌繼承爵位。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