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他如舊蒼頭劉桃枝,及內外幸臣,均授高爵。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

南北史演義

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

卻說齊主緯一婬一昏日甚,委政群小,不但穆提婆母子,及韓長鸞、高阿那肱諸人,得握政權,就是宦官鄧長顒、陳德信等,並參預機要。

他如舊蒼頭劉桃枝,及內外幸臣,均授高爵。

封王百餘人,開府千餘人,儀同三司,不可勝數;就是優伶巫覡,亦沐榮封,甚至狗馬及鷹,統有儀同郡君名號,並得食祿。

官由財進,獄以賄成,一戲給賞,動輒巨萬。

既而府庫告匱,令郡縣賣官取值,充作賞賜,民不聊生,國多乞人。

齊主緯也在華林園旁,設立貧兒村,自著襤褸敝服,向人行乞,作為笑樂。

南面王原不如乞人之樂。

這消息傳入周廷,周主邕乃謀伐齊,親臨射宮,閱軍講武,且進封齊公憲,衛公直以下諸兄弟,並皆為王。

正擬會議出師,忽太后叱奴氏得病,醫治罔效,旋即去世。

周主邕居廬守制,朝夕歠粥,只進一溢米,命太子贇總理庶政。

群臣表請節哀,累旬才命進膳。

及太后奉葬山陵,周主跣行至陵旁,慟哭盡哀,詔行三年喪禮,惟百僚以下,遇葬除服。

衛王直入譖齊王憲,說他飲酒食肉,無異平時。

周主愀然道:「我與齊王同父異母,俱非正嫡,彼因我入纂正統,所以喪服從同,汝是太后親子,與我為同母弟,但當自勉,何論他人!」直碰了一鼻子灰,怏怏趨出。

周主邕崇尚儒學,嘗在太學中養老乞言,遵守古禮。

嗣又禁佛道二教,悉毀經像,飭僧道還俗。

所有祀典未載諸一婬一祠,俱改作廨捨,且許諸王亦得徙居。

衛王直獨擇一僻字,作為居第。

齊王憲語直道:「弟已兒女成行,居室需求寬敞,奈何擇此宅舍?」

直悵然道:「一身尚不能容,還管甚麼兒女?」

憲知他有怨憤意,隱有戒心。

會周主邕幸雲一陽一宮,留右宮正尉遲運等,輔太子贇居守,衛王直托疾不從。

及車駕遠去,卻糾合私一黨一,逕襲肅章門;門吏多倉皇遁走,戶尚未扃。

運在殿中聞變,忙自往閉門,正值悍一黨一殺來,將進未進,運手指被斫,不暇顧痛,得將宮門闔住。

直一黨一不得趨入,縱火燒門,門幾被毀。

運索一性一取爆中材木,及所有木器,助張火勢,門外似火山一般,不能通道。

那留守兵已相率來援,直自知不能成功,引眾退去,運遂督同留守兵出擊,大破直眾。

直出都南遁,又由運派兵追躡,把直擒回,周主邕亦聞報還都,尚因同氣相關,未忍加誅,但免直為庶人,幽錮別宮。

升任尉遲運為大將軍,凡直田宅、一妓一樂、金帛、車馬等,悉數賞運。

直在囚室中,尚有異圖,乃下詔誅直,並及直子十人。

直有應誅之罪,惟繩以罪人不孥之例,周主亦未免太甚。

內亂已平,乃復議伐齊,柱國於翼進諫道:「兩國相爭,互有勝負,徒損兵儲,無益大計,不如解嚴繼好,使彼怠弛無備,然後乘間進兵,一舉便可平敵了。」

周主邕猶豫未決,更敕內外諸大臣,議決行止,勳州刺史韋孝寬,獨上陳三策,大致略云:

臣在邊積年,頗見間隙,不因際會,難以成功。

是以往歲出軍,徒有勞費,功績不立,由失機會。

何者?長淮之南,舊為沃土,陳氏以破亡餘燼,猶能一舉平之,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返,內離外叛,計盡力窮,傳不雲乎?臂有釁焉,不可失也。

今大軍若出軹關,方軌而進,兼與陳氏互為犄角,並令廣州義旅,出自三鴉,又募山南驍銳,沿河而下,復遣北上稽胡,絕其並晉之路。

凡此諸軍,仍令各募關河之外,勁勇之士,厚其爵賞,使為前驅,岳動川移,雷駭電激,百道俱進,並趨虜廷,必當望風奔潰,所向摧殄,一戎大定,實在此機,此一策也。

若國家更為後圖,未即大舉,宜與陳人分其兵勢。

三鴉以北,萬春以南,廣事屯田,預為儲積。

募其驍悍,立為部伍。

彼既東南有敵,戎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場;彼若興師赴援,我則堅壁清野,待其去遠,還復出師,常以邊外之軍,引其腹心之眾。

我無宿舂之費,彼有奔命之勞,一二年中,必自離叛。

且齊氏昏暴,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一婬一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敝,以此而觀,覆亡可待。

然後乘間電掃,事等摧枯,此二策也。

我周土宇,跨據關河,蓄席捲之威,持建瓴之勢,南清江漢,西戡巴蜀,塞表無虞,河右底定。

唯彼趙魏,獨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東略,遂使漳滏遊魂,更存余晷。

昔勾踐亡吳,尚期十載,武王取亂,猶煩再舉。

今若更存遵養,且復相時,臣謂宜還從鄰好,申其盟約,安人和眾,通商惠工,蓄銳養威,觀爨而動,斯則長駕遠馭,坐待兼併,亦未始非良策也。

何去何從?孰先孰後?惟陛下擇之。

周主覽到此書,乃召入開府儀同三司伊婁謙,從容問道:「朕欲用兵,當先何國?」

謙答道:「齊氏沉溺倡優,耽戀趜櫱,良將斛律明月已被讒人譖死,上下離心,道路側目,這卻最是易取哩。」

周主笑道:「朕早有此意,煩卿以聘問為名,借覘虛實。」

謙受命而出,周主再遣小司寇元衛,偕謙同行。

謙至齊廷,照常納幣。

齊主緯昏昏憒憒,也不知謙懷別意,惟權貴等略聞周事,密為盤詰。

謙當然守著秘密,惟參軍高遵,稍稍吐實。

齊遂留住謙等,不肯遣回。

何不亟使備御,乃徒留使挑釁,安得不亡!周主邕待謙不歸,乃下詔伐齊。

命柱國陳王純,滎一陽一公司馬消難,即齊相司馬一子如子,高洋時,懼罪奔周。

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盛,趙王招,俱周主弟。

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三軍,總管齊王憲,率眾二萬,趨黎一陽一,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率舟師三萬,自渭入河。

梁公侯莫陳芮,率眾守太行道,申公李穆,率眾三萬守河一陽一道,常山公於翼,率眾二萬出陳汝。

周主邕親率六軍,有眾六萬,出發長安。

將至河一陽一,內史上士宇文?,古文弼字。

謂不如出師汾曲,民部中大夫趙恚?翥健S治接Υ雍穎鼻魈???觳?麓蠓蛘院輳?*請進兵汾潞,直掩晉一陽一。

彼此各執一詞,周主一概不依,竟從河一陽一趨河一陰一。

前汾州刺史楊敷子素,願率乃父舊部為先驅。

敷死已見七十五回,素從軍以此為始。

周主稱為壯士,許令前行。

既入齊境,即下令軍中,禁止伐樹踐禾,違令即斬。

進至一陰一城下,由周主親自督攻,數日即下。

齊王憲也攻入武濟,進圍洛口,拔東、西二城,縱火船焚燬河橋。

齊永橋大都督傅伏,夜馳入中潬城,竭力保守,周軍攻至二旬,尚未能拔。

周主邕又親攻金墉,守將獨孤永業,亦防禦甚嚴,無懈可擊。

周主連攻經旬,不覺過勞,竟至生疾,乃按兵罷攻。

時齊廷宿將,多半喪亡,連司空趙彥深,都已逝世,只好推那高阿那肱,前去拒敵。

高阿那肱已為右丞相,因朝中無人督師,沒奈何引兵出晉一陽一,進援河一陽一。

周主聞齊軍將至,自己又患不豫,不如從孝寬言,暫且退兵,再圖後舉,因乘夜下令班師。

齊都督傅伏,語行台乞伏貴和道:「周師疲敝,願得一精一騎二千追擊,定可得功!」也恐未必。

貴和不從,一任周軍退去。

周齊王憲、於翼、李穆等,連下齊三十餘城,聞周主旋師,亦皆棄城西歸。

齊右丞相高阿那肱,當然東還,還道是周軍畏憚,所以退去,越覺趾高氣揚,睥睨一切了。

周主邕還至長安,更命太子贇巡撫西土,順道伐吐谷渾。

見前。

吐谷渾素為魏屬,受魏封冊,得膺王爵。

至魏分東西,不暇西顧,吐谷渾王誇呂,始自稱可汗,居伏俟城,據青海西,有地長三千里,闊千餘里,所置官屬,也仿魏制,有王公僕射尚書及郎中將軍等名號。

風俗與突厥相同,以畜牧為生計。

嘗至魏境抄掠,魏涼州刺史史寧,與突厥木桿可汗,襲擊誇呂。

誇呂遁去,妻子為史寧所虜,所貯珍物雜畜,亦被兩軍掠散。

誇呂乃遣使謝罪。

及宇文氏篡魏稱周,誇呂復寇周境,攻涼、鄯、河三州,涼州刺史是雲寶戰歿。

周遣賀蘭祥宇文貴往討,擊退誇呂,乘勝拔洮一陽一、洪和二城,改置洮州,方纔還師。

誇呂叛服無常,周主乃命太子西略,令大將軍王軌、宮正宇文孝伯從行。

太子頠未諳兵略,但好戲狎,宮尹鄭譯、王端等,又恃太子一寵一幸,不服軍法。

好容易到了伏俟城,誇呂堅壁清野,毫無動靜。

王軌因敵情難測,不如全軍早歸,老成知幾。

乃請諸太子從速還軍。

太子贇樂得依議,便即東返。

此役未見一敵,亦無從侵掠,免不得受周主詰責。

王軌詳述軍情,面劾鄭譯、王端,周主怒起,杖太子贇數十下,除譯等名。

及周主再行東伐,太子贇復召入譯等,一寵一任如初。

看官聽著!周主初次伐齊,是在周建德四年秋間,至二次伐齊,乃在建德五年冬季,便是齊主緯武平七年。

特書年月,以志齊亡。

周主邕重議伐齊,召諭群臣道:「朕去歲行軍,適有疹疾,因不得蕩平逋寇。

惟前入齊境,具見敵情,看彼行兵,幾同兒戲,又聞他朝政益紊,群小益橫,百姓嗷嗷,朝不保夕,天與不取,反貽後悔。

若復如往年出軍河外,徒足拊背,未足扼喉,晉州本高氏根本地,常為重鎮,我若往攻,彼必來援,我嚴軍以待,定足勝敵,乘勢殺入,直搗巢一穴一,滅齊不難了。」

諸將尚多有難色,周主邕勃然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有阻撓我軍,朕當以軍法從事!」英武之主亦賴獨斷。

乃命越王盛杞公亮、宇文泰從孫。

隨公楊堅,分率右三軍,譙王儉、周主邕異母弟。

大將軍寶泰、廣化公邱崇,分率左三軍,齊王憲、陳王純為前軍,依次出發。

周主邕留太子居守,自督各軍趨晉州,或守或攻,部署停當。

因自汾曲至晉州城下,圍攻數日,城中窘急。

齊行台左丞侯子欽及晉州刺史崔景嵩,均暗地通款,乞降周軍。

周大將軍王軌,率同偏將段文振等,乘夜登城,城中已有內應,頓時嘩潰。

周軍一擁而入,遂克晉州,擒住齊大行台尉相貴及甲士八千人。

別遣內史王誼監領諸軍,攻克平一陽一城。

齊主緯方挈馮淑妃,出獵天池,晉州及平一陽一警報,自辰至午,已到三次,右丞高阿那肱道:「大家正遊獵為樂,邊鄙稍有戰爭,乃是常事,何必急急奏聞?」

可笑。

延至日暮,平一陽一報稱失守,齊主緯也未免吃驚,便欲還集將卒。

偏馮淑妃興尚未盡,固請更殺一圍,緯不得不從,又獵了好多時,獲得幾頭野獸,方纔還宮。

越日大集各軍,出拒周師,使高阿那肱率前軍先進,自挈馮淑妃後行。

不可一日無此妃。

周主命開府大將軍梁士彥統兵萬人,鎮守晉州,自至平一陽一督師。

途次接著軍報,謂齊軍大舉來援,周主因欲西還長安,暫避敵鋒。

開府大將軍宇文忻進諫道:「如陛下聖武,乘敵人荒縱,似湯沃雪,何患不克?若使齊得令主,君臣協力,就使湯武復生,亦未易蕩平了。」

忻系宇文貴子,與周同姓不宗。

軍正王韶亦進言道:「齊失紀綱,已歷數世,天獎周室,一戰得扼住敵喉。

取亂侮亡,正在今日,乃捨此遽退,臣實未解!」周主道:「卿等言非不是,但朕也自有主張。」

無非用韋孝寬第二策。

說畢,竟麾軍西還,留齊王憲為後拒。

齊主聞周已退師,亟遣驍將賀蘭豹子等,追擊周軍。

憲與宇文忻各率百騎,輪流交戰,且戰且行。

賀蘭豹子窮追勿捨,被憲等誘入絕地,麾騎四蹙,得將賀蘭豹子擊死,然後徐徐引歸。

齊主緯遂圍平一陽一,晝夜猛撲,毀堞摧牆,勢焰甚盛。

周晉州刺史梁士彥入城守禦,令軍士血薄捍城,且慷慨語將士道:「死在今日,我為爾先!」於是勇烈齊奮,呼聲動地,無不以一當百。

齊兵少卻,士彥令軍士修城,軍士不足,取諸人民,人民不足,濟以婦女,甚至士彥妻妾,亦夾入婦女隊中,搬土運石,補葺城堞,三日告成。

齊人更掘通地道,轟陷城垣十餘丈,將士乘勢欲入,偏被齊主緯暫入,敕令暫停。

看官道為何因?相傳晉州城西石上,有聖人跡,緯欲召馮淑妃同觀,淑妃畫眉刷鬢,抹粉搽脂,好多時方才召到。

那城牆缺處,已由守兵用木為柵,堵塞堅固。

齊兵失了時機,無從衝入,個個怨氣吞聲,暗罵馮妃。

齊主緯又恐城中一弩一矢,射及一愛一妾,特一抽一出攻城木具,築造遠橋,俾馮妃得登橋遙視。

哪知橋腳未堅,禁不起馬足往來,恐由軍士懷恨,故意築此危橋。

砉然一聲,坍壞數尺。

還幸齊主及馮妃,尚立在危牆上面,不致失足,總算免做了水底鴛鴦。

還是此時溺死,或可保全齊宗。

周主先令齊王憲出屯涑川,遙為平一陽一聲援。

旋由平一陽一告急,日緊一日,乃敕憲率領部曲,先向平一陽一進發,再集諸軍八萬人,親自統帶,直指平一陽一。

齊人也恐周師猝至,先在城南穿塹,依塹自守。

及聞周主到來,便在塹北列陳,張皇兵勢。

周主命齊王憲往覘齊陣,憲覆命道:「齊兵雖多,均無鬥志,我軍盡足破敵,今日可滅此朝食了!」周主喜道:「果如汝言,我無憂了。」

遂命進一逼一齊軍。

塹闊數丈,無人敢逾,只在塹南鼓噪。

自旦至申,南北兩軍,相持未決,齊主問高阿那肱道:「今日可戰否?」

高阿那肱道:「我兵雖眾,能戰不滿十萬人,不如勿戰為是,且退守高梁橋,以逸待勞。」

言未已,忽閃出一員猛將道:「一撮許賊人,馬上刺取,擲入汾水中,便可了事。」

一怯一驕,俱足敗事。

齊主緯瞧著,乃是武衛安吐根,正在徬徨未決,諸內參又齊聲道:「彼亦天子,我亦天子,彼尚能遠來,我如何守塹示弱呢!」緯點首道:「說得甚是!」即令軍士填塹爭鋒。

周主大喜,麾動各軍,向前進擊。

兩軍方合,兵刃初交,齊主緯與馮淑妃並騎觀戰。

但見周軍來得兇猛,齊左軍似難招架,向後倒退。

馮淑妃遽變色道:「敗了!敗了!」一娘一子軍只耐肉戰,不耐兵戰。

穆提婆忙接入道:「大家快走!」齊主緯也不及辨明,竟挈馮淑妃奔高梁橋。

開府奚長諫阻道:「半進半退,用兵常事,今兵眾未曾傷損,陛下驟然返駕,恐馬足一動,人情散亂,那才是真敗了!願速西向,鎮定各軍!」齊主緯不禁沈吟,俄而武衛張常山亦自追至,忙報齊主道:「軍已收訖,完整如故,圍城兵仍然不動,至尊即宜回至軍前,如若不信,乞命內參往視。」

齊主聞言,勒馬欲回,穆提婆引動齊主右肘道:「此言未可輕信。」

馮淑妃又在旁作態,柳眉鎖翠,杏靨斂紅,一雙翦水秋瞳,幾乎要垂下淚來。

前日曾請殺一圍,此時何膽怯乃爾?弄得齊主倉皇失措,不由的揚鞭再走。

齊軍失去主子,當然心亂,再經周軍奮勇殺來,頓時大潰,死亡至萬餘人,軍資器械,委棄如山,惟安德王延宗全軍引還,齊主緯奔至洪洞,才得稍息,馮淑妃出鏡照面,重勻脂粉,突聞後面又報寇至,緯即掖馮妃上馬,再行北遁。

先是齊主因平一陽一將下,欲歸功馮淑妃,立她為左皇后,曾遣內侍至晉一陽一,取得皇后服御。

登途覆命,可巧遇著齊主,呈上褘翟等衣,齊主即代馮妃按轡,令將後服穿上,然後奔回晉一陽一。

時平一陽一城下,齊兵統已潰去,不留一人,周主邕安穩入城。

梁士彥出迎周主,持須涕泣道:「臣幾不得見陛下!」周主亦為之流涕。

因見士卒疲敝,又欲還師,士彥道:「齊兵已潰,眾心盡離,乘勝滅齊,正在此舉!」周主執士彥手道:「朕得此城,為平齊初基,若不固守,便難成事。

朕既紓前憂,復滋後患,卿宜為朕守著,朕決計再進平齊。」

乃復督動諸將,追擊齊軍。

齊主緯聞周軍進一逼一,慌得不知所為,急向群臣問計。

群臣並獻議道:「為今日計,急宜省俺息役,安慰民心,一面收集潰兵,背城一戰,以安社稷。」

齊主乃下詔大赦。

旋復有急報到來,周軍入汾水關,開府賀拔伏恩等降齊,高阿那肱留守高壁,又被周軍擊走,周軍將長驅到來了。

齊主緯乃令安德王延宗,廣寧王孝珩,募兵守晉一陽一,自擬奔避北朔州,若晉一陽一失守,再奔突厥。

延宗得此消息,一再諫阻。

齊主不從,密遣心腹數人,送胡太后及太子恆往北朔州,自與馮淑妃整頓行裝,亦欲乘夜出奔。

諸將俱相率諫諍,不使北去。

過了數日,城外鼓聲大震,周軍已殺到晉一陽一,齊主大驚,再下赦書,改元隆化,授安德王延宗為相國,領并州刺史,且召入與語道:「并州由兄自取,兒今去了!」語無倫次。

延宗泣諫道:「陛下為社稷勿動,臣為陛下效死力戰,決可破敵!」穆提婆在旁道:「至尊已經決計,王不必再行阻撓。」

延宗含淚趨退,齊主緯帶領馮淑妃,夜開五龍門出走。

意欲奔向突厥,從官多半散去。

領軍梅勝郎叩馬固諫,乃轉趨鄴都。

途中相隨,只有高阿那肱及廣寧王孝珩、襄城王彥道等數十人。

穆提婆初尚從行,約經數里,竟杳如黃鶴,不知所之。

小子有詩歎道:

城狐社鼠最堪憂,攪碎河山便遠投;

假使當年能倖免,人生何苦不忮求!

究竟穆提婆如何下落,待至下回再詳。

韋孝寬所陳三策,原足制齊人之死命,周之伐齊,再駕而定山東,卒如孝寬所言。

惟齊緯之覆國,實誤於馮淑妃一人。

夫婦人在軍,士氣不揚;就使齊主暱一愛一淑妃,亦不應挈入戰場,使罹鋒鏑。

況平一陽一已可攻入,乃偏欲使觀聖跡,勒兵勿進。

及兩軍大戰,成敗勝負,懸諸呼吸,乃東偏少卻,遽因一寵一妃之一呼,倉猝北遁。

兵可敗,國可亡,而一寵一妃不可捨,試思兵已敗矣,國已亡矣,一寵一妃尚能獨存乎?昏愚至此,不死何為?即鄰國無韋孝寬,但能稍知兵法,要未有不能滅齊者;矧又有穆提婆輩之益促其亡耶!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