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偏泰遲延未發,仍然照常辦事。是曹阿瞞第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

南北史演義

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

卻說宇文泰既鴆死帝后,改立新主,朝野上下,統料他有心篡逆,不肯再守臣節。

偏泰遲延未發,仍然照常辦事。

是曹阿瞞第二。

一面窺伺東南,特遣侍中宇文仁恕,借聘問為名,覘梁虛實。

仁恕至江陵,湊巧齊使亦至,梁主繹禮待仁恕,不及齊使。

仁恕遍國語泰,泰笑道:「吳兒必有所求,所以待卿有禮呢。」

既而梁果遣使報聘,請據舊日版圖,重定疆界。

泰問梁使道:「汝主尚思拓土麼?但教保得住江陵,已算萬幸了。」

梁使亦抗詞對答,語多不遜,被泰叱使南歸,且顧語左右道:「古人有言:天之所廢,誰能興之?難道蕭繹違天不成!」嗣是圖梁益急。

再加降王蕭察,按時貢獻,屢請師期,好一個虎倀。

乃特召荊州刺史長孫儉入朝,商議攻取方法。

儉振振有詞,與泰意隱相符合,乃復令還鎮,使他預備芻糧,為進兵計。

魏將馬伯符,舊為梁臣,陷入關中,至此頗眷懷故國,密遣人繼書至梁,報知泰謀。

梁主繹尚多疑少信,置諸不提。

會廣州刺史蕭勃,啟求入朝,梁主繹特徙勃為晉州刺史,另調湘州刺史王琳代任。

琳部曲強盛,又得眾心,所以梁主繹一陰一懷猜忌,特將琳遠徙嶺南,琳亦知上微意,私語江陵主書李膺道:「琳一小人,蒙官家拔擢至此,豈不知感?今天下未定,遷琳嶺南,倘有不測,琳怎得遠道奔援?竊想官家微旨,無非疑琳生變,琳毫無奢望,何至與官家爭帝?為官家計,不若令琳為雍州刺史,鎮守武寧,琳自放兵屯田,為國禦侮,君臣一德,內外無憂,豈不是今日良策麼?」

膺深服琳言,但一時不敢啟聞。

琳乃陛辭而去。

敘入此事,為後文許多伏案。

散騎郎庾季才頗識天文,特上書預諫道:「今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申,赤氣犯北斗,心為天主,丙主楚分,臣恐一建子月,江陵必有寇患,陛下宜留重臣鎮江陵,整旆還都,遠避禍患;就使魏虜侵蹙,止失荊湘,尚不至傾危社稷,願陛下勿疑!」梁主繹亦略知天象,喟然歎道:「禍福在天,何從趨避?」

遂不從庾言。

到了暮秋,西魏果遣柱國常山公於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等,出發長安,南下圖梁,將士共五萬人。

長孫儉迎入戍所,向謹啟問道:「大軍前往江陵,未知蕭繹將出何計?」

謹答道:「耀兵漢淝,席捲渡江,直據丹一陽一,乃為上策;移郭內居民,退保子城,深溝高壘,靜待援軍,尚是中策;若不先移動,但守外郭,便成為下策了。」

儉又道:「如公高見,究竟繹用何策?」

謹微哂道:「我料蕭繹必出下策!」老成料事,如在目中。

儉問何因?謹說道:「繹庸懦無謀,多疑少斷,愚民又難與慮始,皆戀邑居,上下偷安,我所以料定蕭繹,必出下策哩。」

儉聞言拜服,且預賀成功。

謹等遂統兵南下。

梁武寧太守宗均,忙向梁廷告警。

梁主繹與群臣會議,領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道:「兩國通好,未生嫌隙,當不至興兵入寇。」

侍中王琛亦插一入道:「日前臣奉使西魏,宇文嘗溫顏相待,何致忽然生變!」彼且不知有君,遑問汝國!繹乃復令琛北行,探問確音,琛奉命而去。

是時梁主繹迷信道教,方在龍光殿中,召集群臣,演講老子道德經。

忽有邊騎入報,謂西魏兵已至襄鄧,叛王察,亦率兵往會,指日前來,不可不防。

梁主繹乃輟講戒嚴。

已而復由黃羅漢呈上一書,乃是王琛寄至,內雲我至石梵,境上帖然,邊報多是戲言,未足為憑。

繹將信將疑,再至龍光殿講論老子,百官戎服以聽。

父好佛,子信老,非此父不生此子。

越宿又得邊警,尚疑為未確。

及警耗迭至,乃使主書李膺赴建康,征王僧辯為大都督,兼荊州刺史,命陳霸先徙鎮揚州。

僧辯、霸先兩人,正與齊冀州刺史段韶,交兵境上,失利還師。

一聞江陵被寇,僧辯亟遣豫州刺史侯瑱,兗州刺史杜僧明,分領程靈洗、吳明徹諸將,先後進兵。

郢州刺史陸法和,亦自郢州入漢口,將詣江陵,梁主繹獨遣使諭止法和,略雲都兵已足御賊,卿但鎮郢州,不煩前來。

法和不得已退還,塗堊城門,自著衰絰,兀坐葦席,終日乃脫一去。

無非幻術欺人。

那西魏軍已渡漢水,由於謹派令宇文護、楊忠兩將,率一精一騎先據江津,堵截東路,建康各軍,不得入援;護復攻克武寧,把太守宗均擄去。

梁主聞報,夜率妃嬪等登鳳凰閣,仰觀天文,皺眉太息道:「客星入翼軫,恐難免敗亡了!」妃嬪等並皆泣下,繹相對郗歔,夜半乃還宮就寢。

翌晨,出津一陽一門閱兵,適值朔風暴雨,當面吹撲,冷不可當,沒奈何輕輦折回。

又過數日,已是十一月了,繹復乘馬出城,督軍築柵,周圍六十餘里,命領軍將軍胡僧祐,都督城東諸軍事,尚書右僕射張綰為副,左僕射王褒,都督城西諸軍事,四廂領直元景亮為副,他如王公以下,各派職守,部署已畢,始還入城中。

未幾已聞敵兵至黃華,距江陵僅四十里,繹亟命太子元良巡閱城樓,令居民助運木石。

是夕即有敵騎進一逼一柵下。

武昌太守朱買臣,衡一陽一太守謝答仁等,詰旦出戰,互有殺傷,未得勝仗,仍然退還。

西魏統帥於謹,令部眾縱火焚柵,烈焰燎原,不可向邇,柵內居民數千家,及城樓二十五座,俱成灰燼,遂四築長圍,斷絕江陵出入。

繹屢次巡城,俯矚敵軍強盛,惟四顧歎息,莫展一籌。

或且口占詩詞,命群臣屬和,算是消愁的方法。

愚不可及。

嗣復裂帛為書,遣人催促王僧辯,書云:我忍死待公,何不速至!這書傳將出去,終被西魏軍截住,無從得達。

王褒、胡僧祐、朱買臣、謝答仁等,再開門出戰,又皆敗還。

繹復令王琳為湘州刺史,征使還援。

琳忙督軍北上,先遣長史裴政,從間道入報江陵,行至百里州,為蕭察部下所獲,察與語道:「我乃武皇帝孫,難道不可為爾主麼?若從我計,貴及子孫,否則立殺勿貸!」政詭言唯命。

察鎖政至城下,囑令傳語,謂王僧辯已自稱帝,琳軍孤弱,不能入援。

政一面允諾,一面呼語守兵道:「援軍大至,各思自勉,我奉王將軍命,前來通報,不幸被擒,當碎身報國!」察聞言大怒,即命斬首。

西中郎參軍蔡大業諫阻道:「這是民望,若一殺死,江陵便不能下了。」

乃釋縛縱還。

斐政孤忠,足以風世。

西魏軍百道攻城,城中守兵,負戶蒙楯,由胡僧祐日夕指揮,親當矢石,明賞罰,嚴軍律,眾皆致死,故尚得相持數日。

不料僧祐中箭身亡,內外大駭,朱買臣按劍進言道:「今日惟斬宗懍、黃羅漢,尚可謝天下!」梁主繹歎道:「前日不願移都,實出我意,宗黃何罪?」

這語一傳,眾情益貳,及西魏軍併力攻城,竟有人偷開西門,納入敵兵。

繹忙與太子元良,及王褒、朱買臣等,退保子城。

諸將苦戰終日,漸不能支,相繼散去。

繹入東閤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去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欲自投火中,為左右所阻,乃用寶劍擊柱,且擊且歎道:「文武大道,今夜毀盡了!」死且不悟,可歎可恨!

當下使御史中丞王孝祀,草就降文,謝答仁、朱買臣進諫道:「城中兵士尚多,乘夜突圍,寇必驚退;如得脫身,便可渡江求救。」

繹素不便走馬,搖首語道:「難成!難成!」答仁道:「陛下如不便馳騁,臣願從旁扶掖陛下。」

王褒聞言厲聲道:「答仁系侯景余一黨一,怎得相信!與其倚賊,不若出降。」

答仁氣憤填膺,復申請道:「臣蒙陛下厚恩,所以自願效死,陛下如不願夜出,內城將士,尚不下五千人,臣請背城一戰,死亦甘心!」繹頗為感動,面授答仁為大都督,許配公主,即令出外部署。

偏王褒固言答仁難信,且五千人怎能退敵,繹乃收回成命。

及答仁再請入見,被門吏所阻,氣得肝火暴升,狂噴鮮血,倒地而亡。

賊中非無義士!

繹遣人出遞降書,於謹征太子為質,由王褒奉繹命令,送太子元良入西魏營,謹聞褒善書,經與紙筆,褒執筆為書道:「柱國常山公家奴王褒。」

偷生怕死,一至於此。

謹令褒召繹出迎,繹服素衣,乘白馬馳出東門,一抽一劍擊扉,自呼表字道:「蕭世誠,奈何至此!」西魏兵見繹出城,即逾塹牽住繹馬,脅入營中。

既見於謹,強令下拜,蕭察復在旁斥辱,繹亦無可奈何,但忍氣吞聲,由他發落。

何不早死?察將繹囚住烏幔下,於謹復一逼一使為書,傳召王僧辯。

繹不肯照寫,魏使道:「王今豈尚得自一由?」

繹答道:「我既不自一由,僧辯亦不由我!」或問繹何故焚書?繹淒然道:「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我所以盡焚了。」

讀與不讀無異,想是一目已眇,只能看得偏旁。

於謹擬處置蕭繹,尚未定議,蕭察獨堅請殺繹,並遣尚書傅准監刑,遂用土囊將繹壓死。

察弒叔父,罪不容誅,但繹亦好戕骨肉,故亦遭死報。

察令用布纏一屍一,外用蒲席為殮,稿葬津一陽一門外。

並殺太子元良,及始安王方略,桂一陽一王大成等人。

大成系簡文帝子。

總計梁主繹在位三年,享年四十七歲,生平好學能文,著述詞章,多半傳世,惟秉一性一殘忍,不知仁恕,兄弟子侄,視同陌路,稍挾私忿,必盡殺乃快。

至魏兵圍城,獄中死囚,多至數千人,有司請一律釋放,充作戰士,繹尚不允,概令處死,未及施刑,城已被陷,後來弄到這般結果。

江陵人士,未嘗歎惜,這可見眾叛親離,終歸絕滅呢!喚醒塵夢。

察將尹德毅,向察進言道:「魏虜貪殘,任情殺掠,江東人民,塗炭至此,統說由殿下主使,怨氣交乘,殿下既殺人父兄,孤人子弟,人盡仇敵,誰與相助?今為殿下計,莫若佯為設宴,會請於謹等入席,暗中設伏武士,起殺虜帥,再分派諸將,掩襲虜營,大殲群丑,使無遺類,然後收撫江陵百姓,禮召王僧辯、陳霸先諸將,朝服渡江,入踐皇位,不出旬日,功成業就。

古人有言: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願殿下恢廓遠略,勿徇小諒!」此計太毒,即使有成,恐天道亦不相容。

察半晌才道:「卿策未嘗不善,但魏人待我甚厚,不宜背德;若驟從卿計,恐人將不食吾余了!」德毅歎息而退。

魏立察為梁主,但將荊州給察,延袤止三百里。

雍州被圈領了去,又置防兵居西城,托名助察,實加監製。

命前儀同三司王悅,留鎮江陵。

於謹收取一愛一庫珍寶,及宋渾天儀,梁銅晷表,及南朝遺傳法物,盡俘王公以下,及百姓男一女數萬口,編充奴婢,分賞三軍,驅歸長安。

老弱殘疾,一併殺死,僅留存三百餘家。

察送歸魏軍,還城四顧,已是寂寞荒涼,目不忍睹,不由的長歎道:「悔不用尹德毅言!」不悔為虜作倀,反悔不聽德毅,始終謬誤。

越年正月,察始稱帝,改元大定。

追尊昭明太子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太子妃蔡氏為昭德皇后,生母龔氏為皇太后,立妻王氏為皇后,子巋為太子,刑賞制度,多從舊制。

惟上表西魏,仍然稱臣。

用參軍蔡大寶為侍中,王一操一為五兵尚書。

大寶足智多謀,曉明政事,察目為諸葛孔明,推心委任。

一操一亦大寶流亞,竭誠輔察,察始得稍具規模,成一個荊州小朝廷,史家稱為後梁,這且慢表。

且說齊主高洋,聞魏兵進圍江陵,曾遣清河王岳,攻魏安陸,遙救蕭梁。

岳至義一陽一,探悉江陵被陷,乃進軍臨江。

郢州刺史陸法和,舉州降齊。

有幻術者,亦不過爾爾。

齊因立貞一陽一侯蕭淵明為梁王,令上一黨一王高渙率兵護送,使向建康進發。

淵明被虜見五十八回。

時蕭繹第九子晉安王方智,已由江州刺史任內,東歸建康,王僧辯與陳霸先定議,奉方智為梁主,即皇帝位,年才一十三歲。

命僧辯守官太尉,錄尚書事,領中書監,兼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陳霸先守官司空,加征西大將軍職銜,追尊皇考繹為孝元皇帝,廟號世祖。

正在興絕繼廢的時候,忽由北齊尚書邢子才,馳驛到來,繼書與王僧辯。

當由僧辯接閱來書,但見書中寫著:

貴國喪君有君,見卿忠義;但聞嗣主湝藐,未堪負荷。

貞一陽一侯系梁武猶子,長沙之胤,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故置為梁主,送納貴國,卿宜部分舟艦,迎接今主,並心一力,善建良圖。

僧辯瞧著,不勝驚疑,那邢子才又取出一書,交與僧辯,書由蕭淵明署名,求僧辯派兵出迎。

僧辯躊躇多時,乃向邢子才道:「主位已定,不應再易,煩君復報,以口代書。」

子才復加勸導,僧辯不從,但另寫一書,答覆淵明,托子才帶回。

書云:

嗣主體自宸極,受於文祖,明公倘能入朝,同獎王室,伊呂之任,僉曰仰歸;若意在主盟,不敢聞命!

子才持書自去,還報齊主。

齊主高洋怎肯罷休?仍飭高渙等進行。

渙與淵明行至東關,更遣人致書僧辯。

僧辯亟遣散騎裴之橫等,率兵往阻。

之橫到了東關,與齊兵交鋒,不幸敗歿,只剩得潰卒數百人,走報僧辯。

僧辯大懼,出屯姑熟,乃擬迎納淵明。

陳霸先方留鎮京口,忙遣使勸阻僧辯,毋納淵明。

僧辯不敢拒齊,只好與霸先異議,奉啟淵明,定君臣禮,且請許晉安王為太子,淵明准如所請,遂由採石渡江,直指建康。

僧辯備齊龍舟法駕,往迎江濱,齊高渙駐兵江北,但遣侍中裴英起,護衛淵明,趨至建康郊外,與僧辯相會。

僧辯見過英起,即禮謁淵明。

淵明涕泣慰諭,由朱雀門入都,越宿即位,改元天成,降晉安王方智為皇太子,命僧辯為大司馬,霸先為侍中。

齊師聞淵明得立,當然北歸。

淵明再表請齊廷,乞還郢州。

郢州自陸法和降齊,齊遣儀同三司慕容儼鎮守,僧辯亦嘗令江州刺史侯瑱往攻。

儼堅守數月,城中食盡,至煮草木根葉及靴皮帶角為食,守卒尚無異心。

及齊得淵明乞請,乃召儼歸國,舉州還梁,且因梁已稱藩,所有前時虜歸的梁民,一律放還。

淵明復申表陳謝,哪知歷時未幾,京口發難,僥倖竊位的蕭淵明,坐不住這鳳閣鸞台,於是新舊交替,又要那沖年天子,入纂皇基。

這事起自陳霸先,待小子說明情由。

霸先與僧辯共滅侯景,情好甚篤,僧辯又為子頠聘霸先女,正要成婚;適值僧辯喪母,乃將婚禮展期。

頠兄顗屢在父前,極言霸先難信,僧辯不以為然。

及僧辯迎納淵明,霸先力爭不得,因與僧辯生嫌。

霸先嘗歎道:「武帝子孫甚多,惟孝元能復仇雪恥,嗣子何罪,乃遭廢黜?況我與王公同處托孤地位,王公獨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失次,究不知是何意?我為大義計,也顧不得私情了。」

語雖近是,意未盡然。

乃謀進擊建康。

可巧僧辯記室江旰,前來京口,說是齊將入寇,應該預防。

霸先趁勢定謀,留旰不遣,竟發兵往襲僧辯,留從子著作郎曇朗,居守京口,自督馬步軍啟行。

使部將徐度、侯安都,率水軍趨石頭城。

石頭城北接岡阜,不甚危峻,安都捨舟登岸,潛至城下,被厚甲,帶長刀,令軍士以肩承足,迭接而上,自己作為首導,逾城直入,眾亦隨進,擊死南門守卒,開城納霸先軍。

僧辯方升廳視事,有人報稱兵至,忙自廳內馳出,與子頠同至門外,隨從約數十人。

侯安都已到門前,持刀四劈,僧辯亦上前迎戰,不到數合,安都部眾,一擁而進,霸先亦率眾接應,眼見是孤寡難支,當下奪路奔竄,走登南門樓。

霸先麾眾圍攻,急得僧辯倉皇失措,只好拜請求哀。

霸先毫不憐惜,反令部眾搬集薪芻,勢將縱火,僧辯無法,挈子下樓,為眾所執。

霸先問僧辯道:「我有何罪,公乃欲引齊兵討我?且何為無備至此?」

僧辯道:「委公北門,何謂無備?」

霸先不答,竟命將僧辯父子牽繫,絞死獄中。

怕死者,反至速死。

前青州刺史程靈洗,率部曲救僧辯,與霸先軍鏖戰多時,靈洗敗退。

霸先遣使招諭,許為蘭陵太守,靈洗乃降。

霸先遂傳檄中外,具列僧辯罪狀,且雲罪止僧辯父子兄弟,余皆不問。

蕭淵明聞僧辯被殺,自知帝位難居,便遜國就邸。

還算見機。

霸先仍奉晉安王方智正位,頒詔大赦,改元紹泰。

內外文武百官,各賜位一等,授淵明為司徒,封建安郡公,霸先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兼揚、徐二州刺史,仍官司空。

小子有詩歎道:

到底梟雄不讓人,乘機掩入殺王臣,

大權攫得心才快,寧顧當時兒女親!

霸先復立晉安王,都城粗安,忽由吳興傳到警信,乃是三叛連盟,反抗霸先。

欲知三叛為誰,待至下回聲明。

蕭繹偷安江陵,不願遷都,已自速敗亡之兆。

及魏兵南下,尚無志渡江,甘出下策,其致亡也必矣。

夫繹一性一成殘忍,無父無兄無子侄,伐柯尋斧,自戕枝葉,顛蹶致斃,非不幸也,宜也!獨蕭察甘心召寇,主議殺叔,罪且浮於蕭繹,即其後江陵存祚,傳位二君,而昭明有知,亦豈肯遽往歆祀耶!蕭淵明身為敵虜,寧足承祧?王僧辯以齊師之一逼一,迎立為主,宜為陳霸先所譏。

但霸先之襲殺僧辯,亦非真心為梁。

利害切身,親友可以不顧,朝婚媾而暮寇仇,軍閥固如是乎!讀此回,竊不禁有居今思古之感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