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
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
卻說殷孝祖陣亡,眾情震駭,還虧沈攸之御眾有方,勉力支持,方得鎮定人心,不致潰散。
時江方興已由南調北,與攸之名位相埒,應前回。
大眾擬推攸之為統軍,攸之獨讓與方興。
方興大喜,便督厲諸將,準備開戰。
赭圻守將,為尋一陽一左衛將軍孫沖之,右衛將軍陶亮等人,統兵約二萬名。
沖之語亮道:「孝祖驍將,一戰便死,天下事不難手定了。
此地不須再戰,便當直取京師。」
亮不肯從,但與部將薛常寶、陳紹宗、焦度等,出兵對壘,決一勝負。
方興與攸之夾攻敵陣,有進無退,殺得尋一陽一軍士,棄甲曳兵,一哄兒逃往姥山。
死亡過半,失去湖、白二城。
陶亮大懼,亟與孫沖之退保鵲尾,只留薛常寶等守赭圻。
尋一陽一長史鄧琬,聞前軍敗績,復遣豫州刺史劉胡,率眾三萬,鐵騎二千,援應孫、陶。
胡系宿將,頗有勇略,為將士所敬憚,孫、陶二人,亦倚以為重,總道是長城可靠,後必無虞。
會宋廷已擢沈攸之為輔國將軍,代殷孝祖督前鋒軍事,又調建武將軍吳喜,自會稽至赭圻。
攸之以軍勢頗盛,遂麾軍圍赭圻城。
薛常寶乘城扼守,且因糧食不繼,向劉胡處乞援。
胡自督步卒萬人,負囊運米,乘夜救薛,天明至城下,偏為攸之大營所阻,不得入城。
攸之且出兵邀擊,與劉胡鏖斗多時,胡卻也厲害,持槊直前,衝突多次。
經攸之號令諸軍,迭發強一弩一,把他射住,胡尚三卻三進,直至身中數箭,方自覺支撐不住,向後倒退。
攸之乘勢奮擊,胡眾大敗,捨糧棄甲,緣山奔去。
胡狼狽退走,僅得回營。
薛常寶見胡敗去,料知孤城難守,便開門突圍,走入胡寨。
他將沈懷寶,也想隨奔,適被攸之截住,戰不數合,就做了刀頭鬼。
陳紹宗單舸走鵲尾,城中尚有數千人,當即出降。
攸之入赭圻城,建安王休仁,亦自虎檻至赭圻。
宋主復遣尚書褚淵,馳抵行營,賞犒將士,促兵再進。
鄧琬傳子勳號令,征袁顗至尋一陽一,令他統軍赴敵,顗盡率雍州部曲,來會尋一陽一各軍。
樓船千艘,戰士二萬,如火如荼,趨至鵲尾,劉胡等迎顗入營,談論軍情,顗略略交談,便算了事。
住營數日,並未聞有甚麼方略,但見他常服雍容,賦詩飲酒,差不多似沒事一般。
也想學謝太傅麼?劉胡因南軍未至,軍需匱乏,特向顗商借襄一陽一軍資,顗不肯應允。
又聞路人謠傳,謂建康米貴,斗米千錢,遂以為不勞往攻,可以坐定;因此連日延宕,不發一兵。
劉胡等屢請出戰,顗乃令胡出屯濃湖,堵截官軍。
會青、兗各郡吏,並起兵應建康,青州刺史沈文秀,勉與相持,勢頗危急。
弋一陽一西山蠻田益之,也輸誠宋室,率蠻眾萬人圍義一陽一,司州刺史龐孟虯,由鄧琬差遣,擊退益之,且引兵往援殷琰。
劉勉致休仁書,請分兵相助,休仁欲遣龍驤將軍張興世赴援,興世方謀繞越鵲尾,上據錢溪,截擊尋一陽一軍糧道,偏休仁令他北援,未免背道而馳,甚為歎惜。
沈攸之本贊成興世,即入白休仁道:「孟虯蟻聚,必無能為,但遣別將往救,已足相制,興世謀襲叛軍糧道,乃是安危樞紐,萬難中止,還請大帥注意!」休仁依攸之言,另派部將段佛榮率兵救虯,令興世簡選戰士七千,用輕舸二百艘分裝,泝流而上。
途次輒遇逆風,屢進屢退。
劉胡聞報大笑道:「我尚不敢輕越彼軍,下取揚州,張興世有何能力,乃敢據我上流呢!」遂不復戒備。
哪知天心助順,不如人料,一夕東北風大起,興世得懸帆直上,逕越鵲尾。
及劉胡聞知,急令偏將胡靈秀往追,已是不及。
興世竟趨錢溪,紮住營寨,堵截交通。
劉胡自率水部各軍,往攻錢溪,前鋒為興世所敗,傷斃數百人。
胡不禁大怒,驅軍猛進,不防袁顗著人追還,說是濃湖危急,促令返救,胡只得回軍濃湖。
看官聽說!這濃湖危急的軍報,並非袁顗虛造,實是休仁遙應興世,特令沈攸之、吳喜等,率艦進擊,牽制劉胡。
胡既東返,攸之等也即引還。
無非是亟肄以敝,多方以誤之計。
是時廣州刺史袁曇遠,為下所殺,山一陽一太守程天祚反正投誠。
贛令蕭頤,系輔國將軍蕭道成世子,擒獲南康相沈肅之,據住南康,起應君父。
就是龐孟虯到了弋一陽一,也被呂安國等擊走,遁還義一陽一。
王玄謨子曇善,又起兵據義一陽一城,擊逐孟虯,孟虯竄死蠻中。
皇甫道烈等聞孟虯敗死,相率降虯。
虯遂遣還段佛榮,仍至濃湖。
劉胡等軍中乏食,糧運為興世所阻,梗絕不通。
胡再攻錢溪,仍然不克,更遣安北府司馬沈仲玉,竟往南陵徵糧。
仲玉至南陵,載米三十萬斛,錢布數十舫,還過貴口,可巧碰著宋將壽寂之、任農夫,麾兵殺來。
那時逃命要緊,不得已棄去米布,走回顗營。
劉胡聞報大驚,一陰一謀西竄,佯令人通知袁顗,只說是再攻錢溪,兼下大雷,暗令薛常寶辦船,逕趨海根,毀去大雷諸城,自向尋一陽一遁去。
顗至夜方知,頓足大憤道:「不意今年為小子所誤,悔無及了!」一面說,一面即出跨乘馬,顧語部眾道:「我當自往追胡,汝等不應妄動,在營守著!」語畢,即帶著千人,策馬飛馳,走往鵲頭。
依樣畫葫蘆。
濃湖及鵲尾各營,統共不下十萬人,兩處並無主帥,如何保守?索一性一盡降宋軍。
建安王休仁,既入濃湖,復至鵲尾,收降敵壘數十,遂遣沈攸之等追顗。
顗與鵲頭守將薛伯珍,又趨向尋一陽一,夜止山間,殺馬饗將士,且語伯珍道:「我非不能死,但欲一至尋一陽一,謝罪主上,然後自盡呢。」
伯珍不答。
到了翌晨,竟請屏人言事。
顗不知他是何妙計,便命左右退去,與他密談,哪知他拔劍出鞘,向顗砍來。
顗駭極欲避,偏偏身不由主,手足反笨滯得很,只聽見砉的一聲,魂靈兒已飛入幽都。
伯珍梟了顗首,持示大眾,囑令降宋,眾皆聽命,他即持顗首馳往錢溪。
適遇馬軍將軍俞湛之,出首相示,湛之佯為道賀,暗拔刀斫伯珍首,共得兩顆頭顱,送往休仁大營,據為己功。
強中更有強中手。
尋一陽一連接敗報,鄧琬等倉皇失措,忽見劉胡到來,詐稱袁顗叛去,軍皆潰散,惟自己全軍回來,請速加部署,再圖一戰。
琬信為真言,撥糧給械,令他出屯湓城,不料他一出尋一陽一,竟轉向淝口去了。
琬聞胡去,越加惶急,與中書舍人褚靈嗣等,商量救急方法,大家智盡能索,無一良謀。
尚書張悅,卻想出一條妙計,詐稱有疾,召琬議事。
琬應一召入室,向悅問安,悅答道:「我病為國事所致,事至今日,已迫危境,足下首倡此謀,敢問計將安出?」
琬躊躇多時,方囁嚅答道:「看來只好斬晉安王,封庫謝罪,或尚得保全生命!」好計策。
悅冷笑道:「這也太覺不忍,難道可賣殿下求活麼?且飲酒一樽,徐圖良策。」
說至此,即向帳後回顧,佯呼取酒。
帳後一聲應響,便閃出許多甲士,手中並無杯箸,但各執刀械相餉。
琬欲走無路,立被甲士拿下,由悅數責罪狀,當場斬首!懊殺。
復令捕到琬子,一併加誅,自乘單舸詣休仁軍前,獻入琬首,贖罪乞降。
休仁即令沈攸之等馳往尋一陽一。
尋一陽一城內,已經大亂,子勳已被蔡道淵囚住,城門洞一開,一任攸之等趨入。
可憐十一歲的垂髫童子,做了半年的尋一陽一皇帝,徒落得一刀兩段,身首分離。
當下傳首建康,露佈告捷,再遣張興世、吳喜、沈懷明等,分徇荊、郢、雍、湘各州,及豫章諸郡縣。
劉胡逃至石城,為竟陵丞陳懷直所誅。
郢州行一事張沈,荊州行一事孔道存,相繼畢命。
臨海王子頊,由荊州治中宗景,執送建康,勒令自一殺。
安陸王子綏也即賜死。
還有邵陵王子元,系子勳弟,本遷任湘州刺史,道出尋一陽一,為子勳所留,加號撫軍將軍,至是亦連坐受誅,年止九歲。
所有叛附子勳諸一黨一羽,除見機歸順外,多被捕誅。
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益州刺史蕭惠開,梁州刺史柳元怙等,先後乞降。
獨湘州刺史何慧文,未曾投順,由宋主詔令吳喜,宣旨招撫。
慧文歎道:「身陷逆節,不忠不義,還有何面目見天下士!」遂仰藥自一殺。
有詔追贈死節諸臣,及封賞有功將士,各分等差,並召休仁還朝。
時路太后已遇毒身亡,追諡為昭太后,葬孝武陵東南,號修寧陵。
名目上雖未減損,實際上很是草率。
原來路太后聞子勳建號,頗以為幸,及子勳將敗,路太后竟召入宋主,置毒酒中,偽令侍飲。
宋主彧全不加防,經內侍從旁牽衣,始悟毒謀。
即將計就計,起奉面前樽酒,為太后壽。
路太后無可推辭,只好拚死飲盡。
原是自己速死。
是夕毒發暴亡。
宋主彧尚秘不發喪,但遷殯東宮,至尋一陽一告捷,乃草草奉葬。
休仁應一召入都,復密白宋主道:「松滋侯兄弟尚在,終為禍階,宜早自為計!」宋主因將松滋侯子房以下,共計兄弟十人,一併賜死,連路太后從子體之茂之,也連坐加誅。
總計孝武二十八子,至此俱盡。
上文雖約略分敘,未曾詳明,由小子列表如下:
廢帝子業。
遇弒。
豫章王子尚。
賜死。
晉安王子勳。
被殺。
安陸王子綏。
賜死。
子深。
未封而殤。
尋一陽一王子房。
降為松滋侯賜死。
臨海王子頊。
賜死。
始平王子鸞。
為子業所殺。
永嘉王子仁。
賜死。
子鳳。
未封而殤。
始安王子真。
賜死。
子玄。
未封而殤。
邵陵王子元。
賜死。
齊敬王子羽。
早卒,追加封謚。
子衡子況。
俱未封而殤。
淮南王子孟。
賜死。
南平王子產。
賜死。
晉陵王子雲。
早卒。
子文。
未封而殤。
廬陵王子羽。
賜死。
南海王子師。
為子業所殺。
淮一陽一王子霄。
早卒,追加封謚。
子雍。
未封而殤。
子趨。
未封賜死。
子期。
未封賜死。
東平王子嗣。
賜死。
子悅。
未封賜死。
以上為孝武帝二十八男,由宋主彧賜死,得十四人,這也可謂殘虐骨肉,太無仁心了。
咎在休仁。
輔國將軍劉勉,圍攻壽一陽一,自春至冬,尚未能下,宋主彧使中書草詔,招撫殷琰。
尚書蔡興宗入諫道:「天下既定,琰宜知過自懼,但須由陛下賜給手書,彼方肯來,否則仍使疑貳,尚非良策!」宋主不從,果然殷琰得詔,疑是劉勉行詐,不敢出降。
杜叔寶且藏瞞尋一陽一敗報,益加守備。
嗣經宋主發到降卒,使與城中人問答,守卒始知尋一陽一敗沒,各生貳心。
琰欲北走降魏,主簿夏侯詳,極力勸阻。
琰乃使詳出見劉勉,婉言乞請道:「今城中兵民,明知受困,尚且固守不變,無非懼將軍入城,一體受誅;倘將軍一逼一迫太急,彼將北走降魏,為將軍計,不如網開三面,一律赦罪,大眾得了生路,還有不相率歸順麼?」
勉慨然應諾,即使詳至城下,呼城上將士,傳達勉意。
琰乃率將佐面縛出降,勉悉加慰撫,不戮一人。
入城又約束部曲,秋毫無犯,城中大悅。
宋主亦有詔赦琰。
琰還都後,復得為鎮南諮議參軍,仕至少府而終。
北路亦了。
他如兗州刺史畢眾敬,豫章太守殷孚,汝南太守常珍奇,從前常向應子勳,至是俱上表輸誠,願贖前愆。
宋主因叛亂已平,更欲示威淮北,特授張永為鎮軍將軍,沈攸之為中領軍,使統甲士十五萬,往迎徐州刺史薛安都。
蔡興宗諫道:「安都已經歸順,但須一使傳書,便足徵召,何必多發大兵,反令疑忌呢!若謂叛臣罪重,不可不誅,亦應在未赦以前,早為處置。
今已加恩寬宥,復迫令外叛,招引北寇,恐欲益反損,朝廷又不遑旰食了!」歷觀興宗所陳,多有特見。
宋主不以為然,轉詢蕭道成,道成亦答稱不宜遣兵,宋主道:「諸軍猛銳,何往不利,卿等亦未免過慮了!」驕必敗。
遂徑遣張、沈二將北行。
安都聞大兵將至,果然疑懼,亟遣子入質魏廷,向他求救。
汝南太守常珍奇,亦恐連坐遭誅,也舉懸瓠城降魏。
魏主弘系拓跋浚長子,浚在位十四年病殂,由弘承父遺統,與宋主彧同年即位,尊浚為文成皇帝。
弘年僅十二,丞相太原王乙渾,總決國事。
補前文所未詳。
越年,乙渾有謀反情事,太后馮氏密定大計,收渾伏誅。
馮氏為弘嫡母,頗有智略,因臨朝聽政。
可巧薛安都、常珍奇二人,奉書乞援,遂與中書令高允等,商決出兵,立派鎮南大將軍尉元,鎮東將軍孔伯恭等,率騎兵萬人,東救彭城。
鎮西大將軍西河公拓跋石,都督荊豫南雍州諸軍事張窮奇,率步兵萬人,西救懸瓠,授薛安都為鎮南將軍,領徐州刺史,封河東公,常珍奇為平南將軍,領豫州刺史,封河內公。
兗州刺史畢眾敬,與安都異趨,表達建康,請討安都。
書尚在途,忽聞子元賓坐罪被殺,不禁大怒,拔刀斫柱道:「我已白首,只生一子,今在都中受誅,我亦不願生存了!」為子叛君,也不合理。
未幾魏軍至瑕邱,眾敬即遣人乞降,魏將尉元,撥部眾隨入兗州,便將城池據去,不令眾敬主持。
眾敬始覺悔恨,好幾日不進飲食,但已是無及了。
魏西河公石至上蔡,與尉元同一謀畫,俟常珍奇出迎,即麾眾入城,勒交管鑰,據有倉庫。
珍奇也有悔心,復欲圖變,奈石已防備嚴密,無從下手,沒奈何屈意事石,蹉跎過去。
引狼入室,應有此遇。
薛安都尚未知兩處消息,但聞張永、沈攸之等已到下磕,忙遣使催促魏軍。
尉元長驅至彭城,見薛安都開門迎謁,便派部將李璨,偕安都入城,收檢庫鑰,更令孔伯恭用一精一兵二千,守衛城池內外,方才馳入。
既至府署,堂皇高坐,令安都下階參見,好似上司對下屬一般。
安都不禁憤恚。
退語部眾,再欲叛魏歸宋,偏又為尉元所聞,召入署中,語帶譏諷。
安都且愧且驚,不得已攜出私資,重賂尉元,復委罪女夫裴祖隆,將他殺死。
女夫何罪,乃斫其首,女又何辜,乃令其寡?徇利貪生,一至於此,比畢、常二人猶且勿如。
元乃使李璨守城,安都為助,自率兵出襲張永糧道。
永正派羽林監王穆之,領兵五千,在武原守住輜重,不意魏兵殺到,措手不及,只好將輜重棄去,奔就永營。
永等方進薄彭城,驀見穆之逃來,說是輜重被奪,不覺大駭,又兼冬春交季,雨雪紛紛,自知站立不住,索一性一棄營遁還。
適泗水冰合,船不能行,復把兵船棄去,渡冰南走。
士卒已多半凍斃,及渡過南岸,行抵呂梁相近,突遇魏兵殺出,首領正是尉元。
原來元襲穆之輜重,已繞出永營後面,預料永軍絕糧,必將奔還,因即逾淮待著,截擊永軍。
永已無心戀戰,既遇魏軍,不得不勉強廝殺,哪知後面又有鼓聲,乃是薛安都領兵追到,也來乘勢邀功。
何顏之厚。
永前後受敵,如何了得,急令沈攸之抵擋後軍,自督兵衝突前軍。
好容易殺開血路,已是足指被傷,忍痛走脫。
沈攸之也僅以身免。
部眾死亡逾萬,橫一屍一六十里,所有軍資器械,拋散殆盡。
宋主接得敗報,召語蔡興宗道:「朕不聽卿言,竟致徐、兗失守,今自覺無顏對卿呢。」
興宗道:「徐、兗已失,青、冀亦危,速請撫一慰為是!」宋主乃遣沈文秀弟文炳,持詔宣撫,又遣輔國將軍劉懷珍,與文炳同行。
途次果聞青、冀有變,由懷珍兼程急進,連定各城,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始不敢生貳,仍絕魏歸宋。
懷珍乃還。
魏既得徐、兗二州,復擬攻青、冀二州,再遣平東將軍長孫陵赴青州,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為後應,驅兵大進,勢如破竹,據無鹽,破肥城,奪去糜溝。
垣苗二戍,又進陷升城。
守將非死即降。
宋主覆命沈攸之等規復彭城,俾得通道東北,往援青、冀。
攸之謂淮泗方涸,不便行軍,宋主怒起,立要他立功贖罪。
攸之不得已北行,蕭道成亦奉命鎮淮一陰一,接應攸之軍需。
攸之至濉清口,被魏將孔伯恭截住,戰了半日,攸之敗退。
孔伯恭乘勝追擊,殺斃宋龍驤將軍崔彥之,攸之身亦受創,走還淮一陰一。
下邳、宿豫、淮一陽一諸守將,皆棄城遁還。
青、冀二州,日夕待援,始終不至,崔道固孤守歷城,即冀州治所。
被圍年餘,力竭降魏。
沈文秀困守東一陽一,即青州治所。
被圍三年,士卒晝夜拒戰,甲冑生蟣虱,魏將長孫陵,督眾陷入,執住文秀,縛送慕容白曜。
白曜喝令下拜,文秀亦厲聲道:「汝為北臣,我為南臣,彼此名位從同,何必拜汝!」白曜倒也起敬,待以酒食,始轉送平城。
魏主令為中都下大夫,於是青、冀二州,也為魏有。
小子有詩歎道:
無端挑釁啟兵爭,外侮都因內變生;
試看四州淪陷日,才知師出本無名。
豫州境內,又有魏兵出入,虧得有人守住,擊斬魏將,才得保全。
欲知此人為誰,且至下回再敘。
子勳之死,咎由自取,袁顗、鄧琬、劉胡等,死有餘辜,更不足責。
子頊、子房、子綏,同類受誅,尚不得為冤死。
子元被留尋一陽一,死非其罪,顧猶得曰受撫軍將軍之偽命,固不便輕赦也。
子仁以下共九人,年皆沖幼,又未嘗趨附子勳,何罪何辜,乃盡賜死?休仁原是不仁,而宋主彧之妄加鋤戮,舉孝武遺胄而悉屠之,安得謂非殘忍乎?子勳既敗,余一黨一盡降,薛安都亦奉表歸命,無端發兵十五萬,往迎安都,可已不已,激成外變,卒至徐、袞、青、冀四州,相繼淪沒。
江左小朝,不及北魏之半,又復失去四州,是地且益小矣。
嗚呼劉勉弄巧反拙,原厥禍始,實誤於「驕」之一字。
裴子野謂齊桓矜於葵邱,而九國叛,曹公不禮張松,而三國分,合以宋主彧之失四州,幾成鼎足,乃知持盈保泰之固自有道也。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