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鐵虎本在河東王譽麾下,譽敗死後,鐵虎為僧辯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

南北史演義

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

卻說宋子仙等行至白楊浦,兜頭遇著一將,率兵攔住,叫做周鐵虎。

鐵虎本在河東王譽麾下,譽敗死後,鐵虎為僧辯所擒。

僧辯因他驍勇絕倫,屢摧將士,特下令就烹,鐵虎大呼道:「侯景未滅,奈何烹壯士!」僧辯暗暗稱奇,乃許釋縛,收為部將。

至是特令他往截子仙,子仙已經膽怯,不得已與他交鋒,戰了數合,被鐵虎賣個破綻,把他擒住。

丁和本是無能,見子仙受擒,嚇做一一團一,當由鐵虎麾動左右,牽令下馬,一同捆縛。

餘眾或死或降。

鐵虎回營獻俘,僧辯即解二俘往江陵。

湘東王繹,親加審訊,問明方諸、鮑泉下落。

才知方諸由侯王帶去,鮑泉已被丁和捶死,投一屍一黃鶴磯,於是繹怒不可遏,即將二俘斬首,並命王僧辯進兵江州,與陳霸先會師。

時侯景返至建康,猛將多死,自恐不能久存,因欲篡梁稱帝,暫娛目前。

王偉希旨進言道:「從古移鼎,必須廢立,既示我威,且絕彼民望,幸勿再延!」景乃使前壽光殿學士謝昊,代草詔書,略言:弟侄爭立,星辰失次,皆由朕非正緒,召亂致災,宜禪位豫章王棟云云。

既要篡位,何必再立豫章?詔既草就,遂遣一黨一徒呂季略繼入,一逼一梁主綱署印。

一面即著衛尉卿彭雋等,帶兵入宮,擁梁主至永福省,派兵監守,殺太子大器,尋一陽一王大心,西一陽一王大鈞,建平王大球,義安王大昕皆梁主綱子。

及宗室王侯二十餘人。

大器風度端嶷,未嘗屈事賊一黨一,或勸他稍貶氣節,大器道:「賊不殺我,抗禮無傷;若要見殺,百拜何益!」景西出時,曾挾大器俱行,為質軍中。

及自巴陵敗歸,步伍錯亂,大器坐船在後,左右勸他乘隙北往,免受賊制。

大器道:「國家喪亡,本不圖生,今若逃匿,不是避賊,乃是叛父了!」此語未免愚孝。

景因他器宇深沉,防為後患,故先行下手。

臨死時顏色不變,且從容道:「久已待死,已恨過遲。」

賊一黨一取衣帶上前,大器道:「此物何能即死,不如用系帳繩罷。」

賊一黨一乃將繩取下,套大器頸,一絞即已斷氣。

後來湘東正位,追諡為哀太子,這且不必細表。

且說侯景既廢去梁主綱,降封為晉安王,遣人迎立豫章王棟。

棟系昭明太子長孫,父即豫章王歡,歡已去世,棟閒居第中,廩餼甚薄,方與妃張氏灌園鋤葵,忽見法駕來迎,大驚失措,沒奈何涕泣升輿。

將入宮中,忽有回風,從地湧起,吹去華蓋,飛出端門,都人已目為不祥。

侯景等擁棟至武德殿,被服袞冕,即位受朝,改大寶二年為天正元年。

太尉郭元建自秦郡馳還,向景進言道:「主上系先帝太子,奈何見廢?」

景答道:「王偉勸我早絕民望,所以舉行。」

元建道:「我挾天子令諸侯,尚懼不濟;況無端廢立,更失人心,禍且不遠了!」景猶豫未決。

更有溧一陽一公主,顧念父恩,亦勸景迎父復位。

景素一愛一公主,又因元建諫諍,即欲迎還故君,令新主棟為太孫。

王偉聞信,亟入見景道:「廢立大事,難道可朝令暮改麼?」

景乃罷議。

偉又勸景盡殺梁主綱子,景因遣使四出,一至吳郡殺南海王大臨,一至姑熟殺南郡王大連,一至會稽殺安陸王大春,一至京口殺高唐王大壯。

又將太子妃賜郭元建,元建道:「豈有皇太子妃,為人作妾麼?」

還算有些天良。

景亦不便強迫,乃擱過不提。

惟王偉兇惡得很,復勸景弒故主綱。

景因遣彭雋、王修纂與偉同至永福省,尚說是奉觴上壽。

綱笑道:「壽酒麼?想是要祝我歸天了!」遂囑陳餚饌,兼使鼓樂,飲得酩酊大醉,入臥一床一中。

偉使雋攜入土囊,壓綱身上,再令修纂就土囊上坐,一個醉天子,當然是氣絕身僵,時年四十九歲,在位只有二年。

綱字世纘,被幽時題壁自序云:有梁正士蘭陵蕭世纘,立身行道,始終如一,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弗欺暗室,何況三光!數至於此,命也如何!又作連珠二首,詞極淒愴,平素著述頗多,不可殫紀。

王偉見故主已歿,便撤戶扉為棺,遷殯城北酒庫中,然後欣然覆命。

想與梁主有宿世冤仇,故狠毒至此。

景為故主綱擬謚,稱為明皇帝,廟號高宗。

越年由王僧辯等入都,奉葬莊陵,追崇為簡文皇帝,廟號太宗。

新主棟即位後,尊先祖昭明太子統為昭明皇帝,先考豫章王歡為安皇帝,進東道行台劉神茂為司空,余官如故。

神茂聞侯景敗歸,一陰一謀反正,至司空命下,即誓眾絕景,謂系受國厚恩,理應為國討賊等語。

乃據住東一陽一,遙應江陵。

江陵大將王僧辯,復自郢州東下,收降豫章守將侯瑱,直入湓城,與陳霸先會師屯邱,得霸先接濟糧米三十萬石,軍勢大震。

再引兵拔晉熙,下尋一陽一,所向無前,賊眾盡一靡一。

侯景急欲稱帝,自加九錫,置丞相以下百官。

嗣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

未幾一逼一棟禪位,僭號漢帝,升壇受賀。

壇前忽有兔躍起,一躍即杳,天空有白虹貫日,眾皆驚訝。

景還登太極前殿,改天正元年為太始元年,封蕭棟為淮一陰一王,幽錮監省。

棟弟橋樛,亦並禁密室。

王偉請立七廟,景問道:「甚麼叫做七廟?」

偉答道:「天子祭七世祖考,所以應立七廟。」

景默然不答,偉又問七世名諱,景乃說道:「前代祖名,我不復記,但記我父名標,死在朔州,去此甚遠,就是一陰一靈未泯,怎得到此來噉血食呢?」

左右不禁暗笑。

我說他一生狡猾,惟此數語,尚本天真。

有一侯景舊將,記得景祖名乙羽周,余皆無考。

王偉捏造名號,推漢司徒侯霸為始祖,晉征士侯瑾為七世祖,祖周為大丞相,父標為元皇帝。

遣趙伯超為東道行台,往戍錢塘。

令中軍都督李慶緒,右廂都督謝答仁,左廂都督李遵等,出擊劉神茂。

神茂連戰皆敗,部將王曄酈通出降謝答仁,神茂亦窮蹙乞降。

答仁送神茂至建康,景命特製大銼碓,自足至頭,寸寸銼碎。

還有神茂部將元頵、李占等,臨陣被擒,亦截去手足,綁示大眾,輾轉呼號,經日乃斃。

都人恨景殘忍,愈覺離心。

景又深居禁中,荒耽酒色,非故舊不得進見,部將亦多怨望。

那王僧辯、陳霸先兩軍,受湘東王號令,於次年二月初旬,會討侯景,舳艫數百里;兩統帥至白茅灣,築壇歃血,共讀誓文。

大旨在協力討賊,永無貳心,大眾聞言,統皆踴躍聽命。

僧辯即使侯瑱率師,襲擊南陵、鵲頭二戍,再戰皆克,遂順流東進。

侯景已遣侯子鑒帶著水兵,出屯肥水,郭元建帶著陸兵,進趨小峴。

子鑒正攻入合肥外城,聞西師將至,退保姑熟。

景又遣將史安和、宋長貴等,往助子鑒,且自赴姑熟巡視壘柵,面諭子鑒道:「西人善長水戰,勿可輕與爭鋒,若得馬步一交,定可得勝。

汝但堅守待變便了。」

言訖還都。

子鑒依命辦理,捨舟登陸,閉營不出。

王僧辯等到了蕪湖,探得侯子鑒立營岸上,卻也不敢輕進,逗留至十餘日。

當有人通報侯景,謂西軍將遁,急擊勿失。

景方下一偽詔,赦湘東王繹、王僧辯等罪狀,部眾笑為無益。

乃令子鑒整備水戰,子鑒復由陸登舟。

僧辯得報,即率舟師趨姑熟。

子鑒發步騎萬餘人,上岸挑戰,另用鵃舠千艘,分載戰士,為追逐計。

鵃舠音鳥了,系是長船,兩旁著楫,往來如飛。

僧辯不與步戰,且麾小船退後,但留大艦夾泊兩岸。

子鑒部下,疑他怯戰,便各駛船前追,僧辯待他過去,然後鼓動大艦,斷他歸路,復揚旗指麾小船,四面截擊,鼓噪大呼,殺得賊船東沉西沒,無路可奔。

子鑒棄甲改裝,奪路逃脫。

敗報為侯景所聞,景不禁大懼,涕下滿面,引衾蜷臥,良久方起,歎道:「我誤殺乃公!」當下使石頭戍將張賓,用海艟縋沈淮中,堵塞淮口,再沿淮築城,自石頭城至朱雀桁,樓堞相接,亙十餘里,拒遏西師。

也是呆人呆想。

王僧辯督領諸將,乘潮入淮,見前面守備嚴整,也覺躊躇,因向陳霸先問計。

霸先道:「前柳仲禮擁兵數十萬,隔水久駐,賊登高俯矚,一望無餘,故能覆我師徒。

今欲圍攻石頭,須速渡北岸,諸將若不能當鋒,霸先願先去立柵,請公無慮!」僧辯大喜。

霸先遂往石頭西面落星山,擇地築柵。

僧辯亦進軍招提寺北。

侯景親出抵禦,有眾萬餘人,鐵騎八百餘匹,列陣西州西隅。

霸先道:「我眾賊寡,應分賊兵勢,休使他聚一精一蓄銳,向我致死。」

乃命諸將分道置兵,張皇聲勢。

景意欲速戰,縱騎進攻,衝入西軍偏將王僧志營,僧志少卻。

霸先遣將軍徐度,率弓一弩一手三千,繞出景後,更番迭射,景後隊多傷,只好引退。

霸先與王琳、杜龕等,麾動鐵騎,突入景陣,僧辯又率大軍繼進,彷彿泰山壓一卵一一般,教侯景如何抵擋,沒奈何退入柵中。

石頭城守將盧暉,見西軍勢勝,景已敗還,料知景必危亡,便開門出降。

僧辯入據石頭城,霸先尚在城外,與景相持。

景尚督眾死戰,自率百餘騎,棄槊執刀,硬行衝突,再進再卻,眾遂大潰。

諸軍逐北至西明門,景返至闕下,召王偉叱責道:「爾迫我為帝,今日何如?」

偉不能答。

景即欲出走,偉執轡諫阻道:「從古豈有叛天子!現在宮中衛士,尚足一戰,去此意欲何往?」

景喟然道:「我從前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北,渡江入台城,降柳仲禮如反掌,今日是天亡我了!」惡貫滿盈,應該至此。

乃用皮囊盛二嬰兒,繫在江東所生,俱屬襁褓,分掛鞍後,與親一黨一百餘騎,東走入吳。

侯子鑒、王偉等奔朱方。

僧辯命杜龕、杜崱等入據台城,軍士剽掠居民,不加禁止,可憐男一女一裸一體,號泣盈途。

僧辯不得善終,已兆於此。

是夕軍役失火,焚去太極殿及東西堂,所有寶器羽儀輦輅,一古腦兒付與祝融。

僧辯命侯瑱等率一精一甲五千,馳追侯景,自率諸將詣闕,王克、元羅等偕台內舊臣,恭迎道旁,僧辯笑語王克道:「君等服事虜主,想亦甚勞!」克等慚不能對。

僧辯又問璽綬何在?克囁嚅道:「已被持去。」

僧辯歎道:「我王氏百世卿族,一朝墜地無遺了!」當下迎故主綱梓宮入殿,率百官哭踴如儀,然後報捷江陵,奉表勸進,且迎都建康。

湘東王繹,復稱緩議。

不可無此做作。

從前繹遣僧辯東行,僧辯道:「平賊以後,嗣君萬福,究應如何行禮?」

繹直答道:「六門以內,自極兵威。」

太覺忍心。

僧辯又道:「討賊事由臣負責,若命臣為成濟,見前注。

臣不敢為!請另用他人!」繹乃密囑宣猛將軍朱買臣,使他便宜處置。

此朱買臣非漢會稽太守之朱買臣。

及西師入都,蕭棟及二弟橋樛,得從密室出走,途次遇著杜崱,替他釋去鎖械,橋樛相語道:「今日始得免橫死了。」

棟皺眉道:「倚伏難知,我尚耽憂。」

言未已,朱買臣已經趨至,呼蕭棟兄弟下船,出酒勸飲,灌得三人醉如爛泥,令左右把他扛出,但聽得撲通撲通好幾聲,俱到水晶宮掛號去了。

買臣雖奉主命,手段亦覺太辣。

僧辯使陳霸先赴廣陵,招降郭元建、侯子鑒等,子監恐不相容,與元建投奔北齊。

獨王偉與子鑒相失,俘歸建康。

僧辯問道:「卿為賊相,不能死主,還想求活草間麼?」

偉答道:「興廢乃是天命;若漢帝早從偉言,明公豈有今日!」僧辯冷笑數聲,送往江陵,歸湘東王取決。

惟侯景南走錢塘,趙伯超閉門不納,再北趨松江,被侯瑱追及,景尚有船二百艘,眾數千人,瑱麾眾進擊,擒住彭雋、田遷、房世貴等。

景與腹心數十人,單舸飛奔,推墮二子入水,擬東航入海。

瑱遣副將焦僧度追景,景手下有庫直都督羊鶤,為景妾兄,曾隨景東走,見景窮蹙無歸,不覺心變,乘景晝寢,卻令舟子轉舵,駛向京口。

景睡醒起望,前面已是胡豆洲,距京口不過數十里,頓時大駭,召鶤入問,鶤拔刀指景道:「我等為王效力,已有數年,今王已無成,乞借頭顱,博取盎貴!」景未及答,刀鋒已近身旁,慌忙避入船中,用佩刀抉船底,意欲鑿船逃生,鶤取餅一槊,用力猛一刺,直穿景背。

景猛叫一聲,立即倒斃。

景將索超世在別船,鶤詐傳景命,召至船中,把他拘住,連人帶一屍一,獻與南徐州制史徐嗣徽。

嗣徽誅死超世,用鹽納景腹中,送往建康。

僧辯梟景首級,傳入江陵,一屍一身陳列市曹,士民爭往臠食,並骨俱盡。

溧一陽一公主,尚在都中,因父兄遇害,恨景亦深,也欲烹食景肉。

眾將景一陽一物割下,界與公主,公主亦囫圇吞一入,嚼盡無餘。

上下倒置,太要朵頤。

趙伯超、謝答仁等,皆乞降瑱軍,瑱一併送至建康。

僧辯只斬一房世貴,余皆解往江陵。

湘東王繹得侯景首,懸市三日,用漆燙過,藏諸武庫。

遣南平王蕭恪為揚州刺史,進王僧辯為司徒,鎮衛將軍,封長寧公,陳霸先為征虜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長城縣侯。

一面審訊俘囚,十殺七八,只赦任約、謝答仁。

王偉在獄中,曾上五百言詩,繹一愛一他文才,欲加赦宥,或謂偉前日曾作檄文,詞意甚佳。

此人必與偉有仇。

繹即命檢視,檄文中有聯語云:「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寧為赤縣所歸!」繹不禁大怒,命牽偉出獄,拔舌釘柱,剜腹臠肉,然後致死。

侯景叛逆,皆偉主議,雖置偉極刑,不足蔽辜,但湘東為私意殺偉,轉難服眾。

偉既伏誅,乃下令大赦。

南平王恪等統上書勸進,繹尚未遽許,但已遣人求璽。

這璽綬曾由侯景帶去,景囑侍中兼平原太守趙思賢掌管,且預語道:「若我死,宜沉璽入江,勿使吳兒再得此物!」璽有何用?豈吳兒不得此璽,便不能為帝嗎?思賢唯唯受命。

及景為羊鶤所殺,思賢持璽潛逃,從京口渡江,中途遇盜,投棄草間。

奔至廣陵詳告郭元建,元建使人尋取,果然得璽,獻與北齊行台辛術。

術轉獻齊廷,傳國璽遂為高氏所有了。

齊主高洋使散騎常侍曹文皎,南下聘問。

湘東王繹亦遣散騎常侍柳暉報聘。

兩下方玉帛修儀,不意高洋納郭元建言,竟令司空潘樂出兵,偕元建圍梁秦郡。

行台辛術,謂信使往來不絕,不宜無端動兵,高洋不從。

陳霸先方出鎮京口,先遣徐度、杜瑱等陸續赴援,尋且自往秦郡,擊退齊兵,斬首萬餘級,然後班師。

王僧辯再會公卿百官,奉表江陵,請繹嗣位,繹乃准如所請,即位江陵,頒行詔書。

略云:

夫樹之以君,司牧黔首,帝堯之心,豈貴黃屋?誠弗獲已而臨蒞之。

朕皇考高祖武皇帝,明並日月,功格區宇,應天從民,惟睿作聖。

太宗簡文皇帝,地侔啟誦,方符文景,羯寇憑陵,時難孔棘。

朕大拯橫流,克復宗社。

群公卿士,百辟庶僚,鹹以皇靈眷命,歸運所及,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久曠,粵若前載,憲章令范,畏天之威,算隆寶歷,用集神器於予一人。

昔虞、夏、商、周,年無嘉號,漢、魏、晉、宋,因循以久,朕雖雲撥亂,且非創業,思得上系宗祧,下惠億兆,可改太清六年為承聖元年。

繹尚奉太清年號,見六十二回。

逋租宿負,並許弘貸;孝子義孫,可悉賜爵;長徒鎖士,特加原宥;禁錮奪勞,一皆曠蕩。

與民更始,令眾周知!

即位這一日,不升正殿,但在偏殿中召集百僚,草草行禮,算是權宜辦法。

越數日,追尊生母阮修容為文宣太后,立王子方矩為皇太子,改名元良。

方智為晉安王,方略為始安王。

當時江陵以東,但以長江為限,江北地俱入北齊,江陵以西,僅至峽口,西蜀一帶,有益州刺史武陵王紀據守,不服湘東命令,嶺南也由蕭勃自主,一陽一奉一陰一違,繹雖稱帝,權力有限,不過千里以內,尊為梁主罷了。

小子有詩歎道:

國難君危兩不知,癡心但望嗣皇基;

江陵僥倖登君位,蝸角偷安得幾時!

梁主繹即位時,湘州長史陸納,已經起叛。

欲問他出自何因,容至下回分解。

侯景之亂,成之者為王偉,敗之者亦王偉。

偉之惡實浮於景,不過景為渠魁,罪歸於主,故後世多嫉景而略偉耳。

試閱本回之弒綱廢棟,及屠戮大臨、大連等人,何一非偉導成之?自篡弒之惡,大暴於天下,而景之始鳴得意者,終變而為大失意,眾矢集的,不亡何待!臠割之遭,雖為惡貫滿盈所致,顧景非王偉,惡不至此,誤殺乃公之悔,顧何及哉!湘東王繹尚欲曲宥偉罪,及見湘東一目之文,始有拔舌剜腹之罰。

滿腔私意,無自服人,此所以即位未幾,而仍致敗亡也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