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
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
卻說沈約夜臥一床一中,一精一神恍惚,似覺舌被割去,痛不可耐,乃拚命呼救。
待家人把他喚醒,尚覺舌有餘痛。
細憶起來,乃是南柯一夢。
夢中見齊和帝入室,手執一劍,把自己舌根截去。
於是越想越慌,囑家人召入一巫,令他詳夢。
巫不待說明,便道是齊和帝作祟,乃即挽巫禱禳,日夕懺醮。
並自撰赤章,焚訴天廷,內稱禪代情事,統是梁主衍一人所為,與己無涉。
人且不可欺,天可欺乎?湊巧梁主遣御醫徐奘,往視約疾,得見赤章,問明原由,才知夢狀。
當下還宮覆命,據實具陳。
梁主不禁怒起,立遣中使責約,略言禪讓草詔,皆約所為,怎得諉諸朕躬!約愈加惶急,既畏主譴,又懼冥誅,兩憂相迫,便即斃命,壽已七十三歲了。
不死何為?
梁主還算有情,仍贈本官,賻錢五萬,布百匹。
朝議請賜謚為文,梁主燭改一隱字。
頗合沈約行誼。
約以文名著世,所撰晉書百一十卷,宋書百卷,齊紀二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百卷。
又制四聲譜,自謂窮神入妙。
梁主衍不以為奇,且問參政周捨道:「何謂四聲?」
捨舉「天子聖哲」四字,表明平上去入的四聲。
梁主淡淡的答道:「這也有甚麼奇怪呢?」
遂將韻譜擱起,不復遵用。
後來卻流傳人世,推為巨製。
當時與約齊名,尚有江淹、任北等人。
淹字文通,仕齊為秘書監,梁主起兵,卻微服往投。
嗣遷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
天監四年逝世,予謚曰憲。
淹少年好學,嘗夢神人授以五色筆,遂擅文才。
晚年又夢神人將筆索還,從此遂無妙句,時人歎為江郎才盡。
平生著作百餘篇,及齊史十志,並傳後世。
字彥升,雅善屬文,尤長載筆,起草即成,不加點竄。
母裴氏嘗晝寢,夢見一彩旗蓋,四角懸鈴,從天墜下,一鈴落入懷中,驚動有娠,遂得生北。
在齊末,亦官司徒右長史。
梁主入都,召為驃騎記室參軍,尋拜黃門侍郎,遷吏部郎中。
天監六年,出為寧朔將軍,領新安太守,為政清約,輒曳杖徒行,為民決訟視事。
期年病歿官舍,百姓懷德不忘,就城南設一祠堂,歲時祭奠。
梁主亦聞訃舉哀,追贈太常卿,予謚曰敬。
留有雜傳二百四十七卷,地記二百五十二卷,文章三十三卷,亦傳誦士林,歷久不磨。
此外尚有前侍中謝朏,亦素有文名,齊季歸隱田里,屢征不起。
梁初又征朏為侍中,朏仍不至。
嗣忽自乘輕舟,詣闕陳詞,有詔命為侍中司徒尚書令,朏表稱足疾,不堪拜謁,但戴角巾,坐肩輿,詣雲龍門謝詔。
梁主召見華林園,又乘小車就席,翌日梁主又親至朏宅,宴語盡歡,朏固陳本志,未邀俞允,因請還裡迎母,為梁主所允准,賦詩送別。
尋奉母至京師,雖奉詔受職,不治官事,未幾即丁母憂,仍令攝職。
服闋後改授中書監司徒,旋即病死。
追贈侍中司徒,謚曰靖孝。
著有文章書籍,亦廣流傳,不過晚節不終,跡近矯詐,免不得貽譏公論呢。
類舉文士,亦寓重才之意。
這且不必細表。
且說魏主恪一寵一信高貴嬪,立為繼後。
後貌美一性一妒,所有後宮嬪御,不令當夕。
生下一子一女,子偏早殤。
魏主年已將壯,尚未有嗣,不免心焦。
可巧宮中有一胡充華,為司徒胡國珍女,容色殊麗,秀外慧中。
相傳胡女生日,紅光四繞,術士趙胡,嘗由國珍召問,謂此女後必大貴,當為天地母。
實是一個禍水。
魏主恪略有所聞,特召入掖庭,冊封充華。
高後見她纖麗動人,當然加忌,偏胡充華巧言令色,顰笑皆妍,能使這位貌美一性一妒的高皇后,也覺得楚楚可憐,另眼相待。
魏主恪乘間召入,與胡充華演了一出鸞鳳緣,天子多情,美人有幸,竟暗結珠胎,懷成六甲。
先是六宮嬪御,相與祈禱,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獨胡充華慨然道:「國家舊制,子為儲君,母應賜死,這原是特別的苛條;但妾卻不怕一死,寧可令皇家育一塚嗣,不願為貪生計,貽誤宗祧!」語似有理,志已不凡。
及懷妊後,同列或勸她服藥墮胎,胡充華不從,夜間焚香,仰天私誓道:「但得產下男兒,排行居長,就使子生身死,亦所不辭!」已而分娩,竟生一男,魏主取名為詡,且恐皇后妒忌,致生不測,特另擇一乳一保,取育別宮,不但皇后不得過問,就是胡充華也不使撫視。
過了三年,詡已三齡,魏主欲立詡為太子,下詔改元,號永平五年為延昌元年,加尚書令高肇為司徒,清河王懌為司空,廣平王懷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到了孟冬,便立皇子詡為太子,此次冊立皇儲,竟變易舊制,不令胡充華自盡。
高後與高肇,很是不服,勸魏主仍遵故事,魏主始終不從,反進胡充華為貴嬪,高後越加憤恚,欲暗下毒手,置胡死地。
胡向中給事劉騰求救,騰轉告左庶子侯剛,剛又轉告侍中領軍將軍於忠。
忠系領軍於烈子,嗣父襲爵,因於後暴亡事,憾及高後,當下借公報私,即向太子少傅崔光處問計。
光與忠附耳數語,忠大喜照行,僅閱兩日,即由魏主下一內敕,命將胡貴嬪遷居別宮,飭令親軍嚴加守衛,不得妄通一人。
為這一策,竟使高氏無從施毒,胡貴嬪得安居無恐,保養天年。
死期未至,故得救星。
清河王懌懲彭城覆轍,常有戒心。
一夕與高肇等侍宴禁中,酒酣語肇道:「天子兄弟,尚有幾人,公何故翦滅殆盡?從前王莽頭禿,借渭一陽一勢力,遂篡漢室,今君身曲,恐終成亂階,不可不慎!」肇不禁驚愕,掃興趨出。
會天遇大旱,肇擅錄囚徒,宥死頗多。
懌復入白魏主道:「臣聞名一器不可以假人,昔李氏旅泰山,孔子引為深戒,這無非為天尊地卑,君臣有別,事貴防微,不應加瀆呢!今欲減膳錄囚,應歸陛下所為,司徒究是人臣,奈何擅敢僭越,下陵上替,禍且不遠了!」魏主恪向他微笑,不發一言。
已是會意。
越年,魏恆、肆二州,地震山鳴,人民壓死甚眾。
魏主憂心天變,益防高氏。
又越年冬季,梁涪人李苗,及校尉淳於誕奔魏,上書魏闕,請即取蜀。
魏主乃即命高肇為大將軍,率步騎十萬,攻益州。
侍中游肇進諫道:「今國家連年水旱,不宜勞役。
蜀地險隘,鎮戍無隙,怎可輕信浮言,遽動大眾!
事不慎始,恐後悔轉無及了。」
魏主又默然不應。
倏忽間已是歲闌,度過殘冬,便是魏延昌四年正月。
高肇西去,尚無捷音,那魏主恪卻生成重疾,醫藥無靈,才經三日,便已歸天。
侍中領軍將軍於忠,侍中中書監崔光,詹事王顯,庶子侯剛,即至東宮迎太子詡,趨入內殿,夤夜嗣位。
王顯系高氏心腹,謂翌日登基,也不為遲。
崔光道:「天位不可暫曠,何可待至明日?」
顯又道:「太子即位,亦須奏達中宮。」
光又道:「皇帝駕崩,太子繼立,這乃是國家常典,何須中宮命令!」進請太子入立東序,由於忠扶住太子,西向舉哀。
哭至十餘聲,便令止哭。
光攝太尉,奉冊進璽綬,太子跪受冊璽,被服袞冕,御太極殿,即皇帝位。
光等與夜直群臣,伏殿朝賀,稽首呼萬歲。
翌日大赦天下,征還西討東防諸軍,尊謚先帝恪為宣武皇帝,廟號世宗。
皇后高氏為皇太后,胡貴嬪為皇太妃。
於忠與門下省侍中等官,會議國事,大略以嗣主沖幼,未能親政,宜使高一陽一王雍裁決庶事。
又因任城王澄,為肇所忌,久居閒散,此時肇西出未歸,正好起用老成,使總國事。
當下奏白太后,請即教授。
王顯意欲弄權,不願二王秉政,獨矯太后命,令高肇錄尚書事,自與肇兄子猛,同為侍中。
於忠等先發制人,即乘顯入殿,喝令拿下,責他侍療無效,傳旨削職。
顯臨執呼冤,被直閤將軍用刀環擊傷腋下,牽送右衛府,一宿即死。
遂下詔令太保高一陽一王雍入居西柏堂,任城王澄錄尚書事。
百官總已聽命二王,中外卻也悅服。
高肇西至函谷關,所乘戎車,忽然折軸,已是隱懷疑慮。
至此接到嗣主哀書,且召令入朝,益恐內廷有變,於己不利,急得朝夕哭泣,神槁形枯。
賊膽心虛。
匆匆東歸,途次由家人相迎,亦不與見,即星夜跑至闕下,格外小心,已是無及。
滿身穿著衰服,入臨太極殿,慟哭盡哀。
高一陽一王雍,與領軍於忠密議,擬即誅死高肇,斷絕後患。
當下令衛士邢豹等,潛伏中書省中,俟肇哭畢,由於忠引他入省,托名議事。
甫經入門,忠忽大呼道:「衛士何在?」
邢豹等應聲突出,把肇執住。
肇欲開口鳴冤,偏被豹用手叉喉,不令出聲。
兩手又為衛士所縛,不得動彈。
才過片時,喉噎氣塞,再由豹用力一扼,但見他目出舌伸,立即斃命。
威焰到何處去了?當有一道敕書,數肇過惡,說他畏罪自盡。
此外親一黨一悉無所問,但褫肇官爵,葬用士禮。
到了黃昏,從廁門出一屍一,送歸肇家。
肇既伏誅,高太后當然不安,再加這位胡太妃乘勢報怨,竟與於忠等商議,勒令高太后為尼,徙居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得入宮。
這叫做打落水狗。
嗣是於忠內結宮闈,外總宿衛,又為門下省領袖,專攬朝政,權傾一時。
尚書裴植,僕射郭祚,恨忠專橫,密白高一陽一王,勸令黜忠。
雍尚未發,忠已先聞,即令有司誣構二人,證成罪狀,矯詔賜他自盡。
甚至欲殺高一陽一王,還是侍中崔光,從旁力阻,乃出雍歸第,不令執政。
尋且尊胡太妃為皇太后,居崇訓宮,進於忠為尚書令,崔光為車騎大將軍,劉騰為太僕,侯剛為侍中。
這四人都有功胡氏,所以加官進爵,同日酬勳。
太后父胡國珍得封安定公,兼職侍中,還有太后妹胡氏,適江一陽一王繼子爰為妻。
江一陽一王繼,系道武帝珪曾孫,襲封江一陽一王,宣武時為青州刺史,取良家女為奴婢,坐罪奪爵。
胡太后為妹加恩,復繼本封,進位太保,授爰為通直散騎侍郎,爰妻為新平君,拜女侍中。
於忠、崔光等,且奏請太后臨政,太后當即允議,垂簾稱制。
她本是個聰明伶俐的女釵裙,喜讀書,善屬文,內外政事,均親自裁決,隨手批答。
又素嫻騎射,發矢能中針一孔,有此種種技藝,故指揮如意,游刃有餘。
哲婦傾城。
聽政經旬,即引門下侍官,入問於忠聲望。
群臣揣摩迎一合,料太后不慊於忠,因俱言未能稱職。
太后頷首,遂出忠為征北大將軍,領冀州刺史。
忠既外出,雍乃上表自劾,謂「臣初入柏堂,每見於忠專恣,欲加裁抑,忠反欲矯詔殺臣,幸由同僚堅拒,始得免死。
自思忝官一屍一祿,辜負恩私,願返私門,伏聽司敗」等語。
胡太后不忍罪忠,但優詔慰雍,起為太師,領司州牧。
加清河王懌為太傅,兼官太尉,廣平王懷為太保,兼官司徒,任城王澄為司空,兼官驃騎大將軍。
澄希承意旨,奏清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參諮大務,胡太后當然樂從。
太后初臨朝時,尚稱令行一事,群臣上書稱殿下,旋即改令為詔,居然稱朕,群臣亦改稱陛下。
到了冬季十二月,大饗宗廟,太后因嗣主年幼,未能親祭,擬仿周禮君與夫人交獻古制,代行祭禮,禮官均以為未可,乃轉問侍中崔光。
光獨曲意逢迎,竟引據漢和熹鄧後漢和帝皇后。
薦祭故事,陳將上去,適中胡太后心坎,便將光語援作鐵證,飭侍衛備齊全副儀仗,親至宗廟,攝行祭祀。
又飭造申訟車,隨時駕御,出雲龍門,進千秋門,遇有吏民訴訟,當即審判,有所未決,乃付有司。
凡州郡薦舉孝廉秀才,及一切計吏,也由胡太后親御朝堂,臨軒發策,且自覽試卷,評定甲乙,頗洽輿情。
一日與幼主幸華林園,就都亭曲水旁,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賦七言詩。
太后自為首唱,隨口說道:「化光造物含氣貞,」次語令幼主詡續下,詡年方七歲,卻也有些聰慧,思索半晌,乃續詠道:「恭己無為仰慈英。」
太后面有喜容,又合心坎。
即歎賞道:「七齡幼主,有此續句,也好算是難得了。」
群臣齊呼萬歲。
太后乃令群臣賡續,你一語,我一句,湊成一片古風,無非是頌揚母德,敷奏昇平。
太后大喜,命左右取出貯帛,頒賞有差。
越年改元熙平。
是梁天監十五年。
侍中侯剛,掠殺羽林軍,為中尉元匡所劾,詔付廷尉議處。
廷尉謂殺人抵死,應處大辟,胡太后記念前功,偏說剛因公掠人,邂逅致死,不得坐罪。
嗣經少卿袁翻,力為辯駁,始削剛封邑三百戶,撤去嘗食典御職使。
剛以善烹調得幸,嘗主御食,充使垂三十年,至此始被撤銷,但仍得出入宮禁,與聞朝政。
有時且隨從太后,游幸宗戚勳舊各家,往往宴至夜半,方纔還宮。
侍中崔光,援經據史,諫止游宴。
太后可主祭祀,為何不可游幸!
看官,你想胡太后到了此時,已是蕩逸飛揚,從心所欲,哪裡還肯聽信崔光,深居簡出呢?而且歷朝婦女,多信佛事,胡太后有一姑母,曾作女冠子,好談釋教,太后自幼相依,耳熟能詳,至此特命在崇訓宮側,建造一永寧寺,又在伊闕口建石窟寺。
兩寺皆備極華麗,永寧寺尤覺輝煌,內設九層浮圖,高九十丈,浮圖上柱,復高十丈,四面懸著鈴鐸。
每當夜靜,鈴鐸為風所激,清音泠泠,聲聞十里。
此外佛殿僧房,儘是珠玉錦繡,炫飾而成,真個是五光十色,駭人心目。
自從佛法傳入中國,寺剎巍峨,得未曾有。
落成時候,太后率領王公夫婦等,自往拈香,凡京內外僧尼士女,俱得入寺瞻仰,絡繹奔赴,不下十萬人。
揚州刺史李崇,謂宜裁省寺塔糜費,移葺明堂太學,一再上表,好似石沉大海,毫無轉音。
到了熙平三年,有人獻一異龜,當作神奇看待,遂改稱神龜元年,恐怕是個死烏龜,要應在宣武身上。
頒詔大赦,慶宴群臣。
忽報稱征北大將軍靈壽公於忠身死,大眾頗稱快意,獨太后優詔褒榮,賜謚武敬,並贈厚賻。
又越數日,司徒安定公胡國珍又死。
國珍系胡太后父,飾終典禮,格外從隆,追贈相國太師,兼假黃鉞,加號太上秦公,並迎太后母皇甫氏靈柩,同墓合葬,稱為太上秦孝穆君。
當時有一個諫議大夫張普惠,還想斟情酌理,竭力奏諫,說是太上名稱,不能施諸人臣。
同朝統說他不識時務,從旁譏笑,普惠卻應機辯析,駁得朝臣啞口無言。
但終是空費唇一舌,不聞收回成命,徒博得一個直臣名目罷了。
過了數月,天象告變,月食幾盡,胡太后恐自己當禍,特想出一件替身符來,密令心腹內侍,繼毒至瑤光寺中,藥死故太后高氏,佯說是得病暴亡,棺殮俱用尼禮,草草治喪,即令舁柩至北邙山,埋葬了事。
高氏該有此結局,胡氏狠毒尤甚,怪不得後來沉河。
內外百官,毫無異議。
胡太后越無顧忌,索一性一任情縱一欲,引入一位皇叔,自薦枕席,作成了一段叔嫂奇緣。
小子有詩歎道:
雉鳴求牡已增羞,叔嫂何堪結鳳儔!
才識婦人須尚德,飛揚蕩逸總貽憂。
欲問皇叔為誰,待小子下回申敘。
北魏故例,後宮生男,立為太子,即賜母自盡,此為夷狄之敝俗,不足為訓。
但胡氏不死,後竟臨朝稱制。
恣為威福,窮極奢一婬一。
論者或歸咎魏主恪,謂其不遵古制,致貽後患,實則未然。
北魏之宮闈不正,非自胡氏始;就使胡氏已死,而貌美心狠之高皇后,安知其不與胡氏相等耶!斑氏專橫已甚,天特假手胡氏,令其翦滅。
胡氏不懲前轍,尤而效之,罪又甚焉;故其後日之結果,亦較高氏為尤甚。
蓋天下未有驕一婬一蕩佚之婦人,而能長此不亡者也。
故聖王起化,始自閨門,刑於之大本先端,自可無憂女禍。
彼留子殺母一之故事,豈真足為治平之道乎!
分類:史書